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熱能工程技術在供熱領域中的改革創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供熱領域發生深刻變化,供熱技術、管道工程以及運營管理方式逐步轉換,從多個層面出發,增強供熱企業服務能力,提升服務質量,有效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本文以熱能工程技術作為研究對象,從技術概念探討出發,著眼于實際情況,厘清時代環境下供熱領域熱能工程在技術層面存在的問題,以此做著力點,采取針對性的技術手段,推動新時代環境下熱能工程技術在供熱領域中改革創新的有序開展。
關鍵詞:新時代環境;熱能工程技術;供熱領域;改革創新
經濟體量的增加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供熱規模、供熱效能的發展,有序提升供熱體系的現代化與高效化,對于我國城市化進行以及區域生活水平的保障有著直接作用。但是受制于傳統熱能工程技術,供熱企業出現資源利用率低,供熱成本高,加之對煤炭資源的使用,導致環境污染嚴重。新時代環境下,各地政府對于供熱環節煤炭資源的使用以及供熱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這種認知,供熱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將熱能工程技術創新作為主要抓手,著力提升煤炭資源利用率,增強供熱能力,在減少能耗的同時,降低環境污染程度,以期通過這種方式,彌補過往供熱體系存在的不足,構建起現代化的熱能工程技術模式,推動供熱服務質量的提升,滿足社會生活對供熱活動的客觀要求。
一、供熱領域熱能工程技術分析
熱能工程作為供熱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相關技術作為框架,實現了化學能、電能與熱能之間的高效轉化。熱能工程的轉化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與效率性,對熱能工程技術的全面梳理,為改革創新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導,增強了熱能工程技術的實用性。從過往情況來看,供熱領域熱能工程技術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需要注重兩點,一是在熱能工程技術應用階段,技術人員需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對熱能工程技術持續調整,改變供熱技術,增強供熱技術使用環節的能源轉化效率,尤其現階段我國以煤炭作為熱能工程的主要原料,因此會存在著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問題[1]。二是為了實現化學能、電能等能量形式與熱能之間的高效轉換,確保供熱質量,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與額外的費用支出,在熱能工程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需要開展必要的調整工作,使其更加符合新時代環境下供熱領域的使用需求。
二、新時代環境下供熱領域熱能工程技術存在的問題
對新時代環境下供熱領域熱能工程技術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明確,在思想認知層面,對熱能工程技術形成深度解讀,可為后續技術改革創新工作開展提供方向性的引導。
1.重熱情況出現問題
現階段供熱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由于技術方面的原因,導致重熱出現一系列問題。所謂的重熱,是指熱能在一定范圍多次重復使用。具體來看,現階段我國大多數供熱是以蒸汽的形式來實現的,在合理范圍內,對蒸汽循環、存儲的合理使用,能夠增強蒸汽使用效率,提升重熱效果,進而控制資源損耗,避免不必要的成本費用支出。但是,受制于現階段技術方面的限制,供熱領域存在著重熱率較低的情況,蒸汽循環與存儲無法真正滿足實際的使用需求,最終導致熱能浪費,因此在熱能工程技術創新與改革過程中,技術人員有必要開展技術調整,穩步提升蒸汽循環的效率與存儲質量,以期為供熱活動的有序開展創設良好的條件。
2.污染程度高
現階段我國供熱企業在供熱環節,普遍性使用煤炭作為主要原料,在使用煤炭進行供熱的過程中,由于燃煤技術水平較低,導致煤炭能源轉化效率不高。加之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供熱規模與用戶數量不斷增加,為了確保區域供熱服務質量,供熱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加大煤炭使用規模[2]。上述兩種情況的出現,無疑導致供熱企業污染系數較高,煤炭燃燒環境產生的各類廢氣、廢渣等物質,在沒有經過有效處理的情況下,排入到環境之中,致使環境質量下降,污染程度不斷升高。隨著我國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各地政府對于供熱體系污染凈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統籌供熱企業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有必要采取恰當的技術手段,控制污染程度。
3.濕氣損失比例高
供熱企業在濕氣使用過程中,存在著蒸汽膨脹的情況。膨脹情況的出現,無疑導致濕氣損耗量,同時蒸汽凝結中形成的水滴,其移動速度要小于蒸汽移動的速度,因此蒸汽在循環使用的過程中,也會發生濕氣的損傷[3]。同時水滴的出現也會干擾噴管的正常使用,造成熱能的損失。
三、新時代環境下熱能領域熱能工程技術改革與創新方法
為了有效推動熱能工程技術改革與創新在新時代環境下熱能領域的穩步進行,技術人員在厘清熱能工程技術要求與特點的基礎上,明確熱能工程技術存在的問題,以此為切入點,采取必要的技術手段,實現供熱領域熱能工程技術的持續發展。
1.提高重熱現象的使用效率
在供熱企業運營管理的過程中,基于現階段熱能工程技術體系中存在的重熱現象效率較低的情況,技術人員在開展熱能工程技術改革創新的過程中,需要著眼于重熱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調整蒸汽存儲、循環體系。基于這種認知,在提高重熱現象使用效率的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結合實際的使用需求,以及蒸汽循環存儲的客觀實際,對熱能工程供應體系開展優化設計工作,使得蒸汽在熱能工程體系內,得以有效循環,確保蒸汽之內所存儲的熱能得以充分發掘[4]。同時,在重熱使用效率提升的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在相關儀器設備以及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開展相關的技術改革與創新工作。在實際操作環節,技術人員應將科學性原則、實用性原則作為指導,對熱能工程環節的重熱開展必要的分析工作,采取綜合分析,全面評估的方式,優化重熱效率,提升蒸汽的科學高效使用。
2.降低環境污染
出于供熱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在熱能工程技術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有序采取必要的技術手段,有效降低環境污染程度。在實際技術改革創新的過程中,供熱企業需要不斷引進國外有益經驗,增加資源投入,革新燃煤技術手段,提升煤炭使用效率,增強化石能源與熱能的轉化,同時要考慮到煤炭燃燒過程中帶來的一系列污染問題。此外,供熱企業在熱能工程技術改革創新過程中,要引入必要的凈化裝置,對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廢棄物進行凈化處理,在達標之后,再排放入環境之中[5]。同時,供熱企業要著眼于供熱領域的長足發展,引入新的燃料技術模式,降低煤炭在供熱能源之中的占比,促進熱能工程的健康快速發展。
3.降低濕氣損失
在降低濕氣損失的過程中,技術人員要對水滴采取科學的應對手段,高效處理,通過對熱能工程管道中的水滴的有效處理,降低水滴對于蒸汽熱能循環、存儲以及使用方面帶來的問題,提高現代高效的蒸汽使用效率。
四、結語
基于新時代環境的要求,供熱企業有必要對熱能工程技術開展改革創新工作,以期在確保供熱效能的同時,降低煤炭資源依賴性,促進供熱體系的健康、持續發展。本文立足于實際,在分析供熱領域熱能工程技術概念的基礎上,厘清熱能工程技術應用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吸收過往有益經驗,從多個維度出發,持續性推動新時代環境下供熱領域熱能工程技術改革創新工作的有序開展,以滿足現代生活對于供熱活動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程海東.時代環境下探討熱能工程技術在供熱領域中的改革及創新[J].綠色環保建材,2017,(9):241.
[2]侯生存.時代環境下探討熱能及電動工程在電廠中的改革及創新[J].科技展望,2016,26(1):78-79.
[3]劉永偉.時代背景下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的改革與創新[J].環球市場,2017,(11):127.
[4]楊佳峰.時代背景下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的改革及創新探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6,35(21):60-61.
[5]王坤,楊曉冬.淺談時代背景下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的改造與創新[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3):79-80.
作者:尹永安 單位:山東昌邑石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