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測控技術背景下工程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由于歷史原因,各高校的專
業基礎和行業背景存在較大差異,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通常隸屬于電氣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儀器科學學院、光電工程學院等單位。這給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認證標準的制定帶來了不少困難和問題。2013年8月和2014年8月,教育部儀器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暨教學研討會分別在上海和西安召開,會上專家們對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的通用標準進行了詳細解讀,并對照通用標準,制定了適合于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特殊背景的專業標準。2014年8月,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天津大學曾周末教授做了題為《把握認證理念,推進專業教學改革》的報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重慶大學王代華教授做了題為《儀器類專業認證標準解讀》的報告,這兩個報告從認證專家角度介紹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意義和認證準備工作的要點。目前,已有少數高校通過了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認證,如天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有很多高校已提交了認證申請,正在積極準備參與專業認證,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到專業認證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專業認證為契機,持續穩步發展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成為各高校專業負責人的共識。
二、省屬高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培養模式探索與思考
針對目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工程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省屬高等院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做出怎樣的改變和探索?這是各個省屬高等院校面臨的亟須解決的一個難題。下面以西華大學為例,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對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進行簡要分析。
(一)西華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概況
西華大學是四川省省屬重點大學,我校的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隸屬于電氣信息學院,是在整合已有的電氣工程與自動化、信息工程、自動化等專業建設的基礎上申報的新專業,于2002年成立,以電子類測控為主。其主要專業方向為測控技術和智能儀器,具體領域為工業化信息領域的檢測與控制技術等。經過10多年的建設,截止到2014年,已畢業本科學生近700人,在校生400余人,省內生源和省外生源比例約為8:2。
(二)西華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全國開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高等院校越來越多,畢業生就業競爭壓力日益增加。如何基于學校地域、師資隊伍、生源質量等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培養計劃和方案,如何凝練專業特色及方向顯得日益重要,這也成為我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面臨的熱點及難點問題。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第一志愿報考率偏低,特別是省外第一志愿,多數為調劑生源;2.專業方向和特色還需進一步提煉;3.本科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有待加強。
(三)西華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本科學生培養模式探索
在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大背景下,基于我校自身的特點,探索出一條合適的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本科學生培養模式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
1.積極修訂本科學生培養方案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目標導向”提出了較高要求。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和社會環境在不斷變化,本科學生培養方案也必須發生相應變化,必須將學生的要求及其培養目標放在重要的位置,用培養目標和方案來引導學生。應在現有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本著系統性、主體性、先進性、特色性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修訂培養方案。修訂時務必具體、明確、可量化,每一門課程的開設都必須完成一個或幾個培養目標,任課教師也必須承擔相應的培養責任。
2.凝練專業特色,突出學校辦學的自主性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鼓勵學校辦學自主性的,它鼓勵各高等院校根據自身特色和優勢,結合所在區域經濟社會地位及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培養目標,體現特色。合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可增強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就業競爭力等。與此同時,這對增強該專業在省內、外的聲譽也有較大好處,有利于提高第一志愿報考率和生源質量。
3.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積極拓展實習基地建設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工業企業的適應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培養目標和計劃時,必須將實踐性環節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雖然目前培養計劃里有很多實踐環節,但大多缺乏過程監管,落實不到位,效果不明顯。因學校經費投入有限,我校本科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一直滯后,每年都在換公司或企業,沒有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在制定實踐性環節培養計劃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參考用人單位的意見,并定期跟蹤社會需求變化情況,積極拓展實習基地的建設。
4.增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工程教育認證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創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1)在制定培養計劃時,預留2-3學分作為創新學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創新競賽;(2)將本科生實驗室免費、長期開放,鼓勵學生長期泡在實驗室,自主動手設計一些小實驗,完成一些小制作,不能僅滿足于課堂上簡單的驗證性實驗;(3)將部分優秀本科生帶入碩士生導師的團隊,接觸本領域的前沿技術和方法,增長其見識,培養其思維。
5.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變自我評價為社會評價
工程教育認證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把絕大多數學生真正學到什么作為衡量人才質量的評價標準。只有每個學生都很好地滿足本校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才符合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評價應以社會評價為主,主要體現在畢業生到工作單位后的適應度,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同時定期回訪,持續改進,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單純追求就業率,部分學生就業單位跟所學專業毫無關系,且實行“一錘子買賣”,畢業后就跟學校無關。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定期的回訪機制,不斷完善培養計劃,從而獲得較高的社會評價。
三、結論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工程教育認證已拉開帷幕,各高校都在積極認真準備,爭取通過專業認證。在國際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省屬高校應該如何做?筆者認為一個動態的反饋和改進體系非常重要,要對培養目標、培養內容、畢業要求和教學活動實施等環節實施持續有效的監管、反饋和改進。專業認證不是目的,而是一種促進和激勵手段,省屬高校更應以專業認證為契機,提升本科教育質量和水平,爭取建立有鮮明特色的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蔣文波 謝維成 鄭萍 單位:西華大學電氣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