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金融工程建設建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形成區政府主導,相關部門一體化聯動工作格局
成立以主管金融的區長任組長,區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發改委、財政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雙陽區域金融工程推進領導小組”,組建“雙陽區域金融服務中心”、設立“雙陽區域金融工程網”、建立“小微企業融資信息數據庫”及“信貸產品庫”,編發《中小企業信貸服務指引》,力爭把雙陽區建設成金融機構完善、金融市場活躍、金融功能完備、金融體系現代、金融生態良好的區域。
二、創新信貸產品,打通金融支農支小融資快速通道
(一)通過整合三方資源開發一批貸款新產品
按照“政府風險補償、銀行杠桿撬動、貸款單筆控制”的思路,整合政府、金融、企業三方相關資源,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包括助保貸、助農貸、助商貸、助貧貸、助旅貸等一批“助”字頭的信貸產品,解決小微企業及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由于風險大、無資產抵押而貸款困難問題。
(二)通過創新質押模式推出股權質押貸款
借助資產評估中介機構,對企業資產進行評估核權劃股,以股權這一無形資產替代房產、機器設備、土地等有形資產,用于質押貸款。
(三)進一步完善農村產權抵押貸款
突破常規思維,充分考慮農村及小微企業缺乏有效抵押、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等因素,積極創新“量體裁衣”式的金融產品,創新第二還款來源保障機制,在貸款對象、用途、額度和期限上更加貼近客戶實際,多方搭建信貸資金供需對接橋梁。
(四)建立農村產權抵押貸款風險補償機制
建議設立農村產權抵押貸款風險補償專用基金,用于彌補金融機構在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方面的損失。具體可制定農村產權抵押貸款風險補償實施細則。
三、創新資本運作,拓寬涉農主體、小微企業融資領域
(一)強化市場聯動
加強同域外金融要素市場的合作與交流,力促雙陽區與吉林省股權交易中心、即將成立的東北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平臺合作,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二)強化融資培訓
組織金融機構、中小微企業、村委會負責人、農業種植專業戶等參與多層次、多形式的直接債務融資業務培訓。
(三)強化企業培植
優選一批企業進入直接融資后備資源庫,每個培植對象分別與一名區級領導、一個職能部門、一家商業銀行結對開展定向培植,確保培植效果。
(四)強化品牌效應
在吉林省股權交易中心打造“雙陽鹿業板塊”、“綠色農業板塊”,力促區域企業股權合法轉讓流動和開展股權質押融資,擴展直接融資通道。
(五)搭建營銷平臺
搭建雙陽鹿業網絡交易營銷平臺和雙陽綠色農業網絡營銷交易平臺,通過提供中介、信息、交易、結算等服務,為農畜企業和農村合作社提供新的網上銷售渠道。
四、創新金融服務,有效滿足涉農、涉小金融需求
(一)機制創新
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通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業務流程,完善金融機構考核激勵機制,促使每個網點、每位員工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開展支農支小工作,實現農村普惠金融模式,堅定地向支農支小特色銀行目標邁進。
(二)服務創新
全面推行“陽光貸款”制度模式,堅持便民、利民、惠民原則,在確保法規及內部控制制度要求齊全的前提下,盡量簡化貸款操作流程和辦理手續,提高貸款發放效率;靈活確定還款期限和方式,結合農村及小微企業特點大力推行整貸零還、差額還本付息方式,為“三農”和小微企業提供便捷、高效和持續的金融服務。
(三)費率優惠
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要充分利用好支農、支小相關優惠政策,在簡化對“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業務流程的同時,降低貸款流程的相關費率,降低“三農”和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切實為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五、創新擔保方式,增強“三農”和小微實體經濟貸款的可得性
(一)引導各類資本成立貸款擔保中介組織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服務融資”的思路,成立貸款擔保中介組織,強化監管的同時引導擔保中介機構為小微企業、涉農行業等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實現商業銀行貸款風險低、小微及涉農企業融資成本低、擔保中介組織有收益的共贏局面。
(二)成立區政府主導的支農支小擔保基金
一是政府主導成立貸款擔保基金機構,擔保對象定位為“三農”和小微企業。二是政府為基金的主要捐助人,同時接受金融機構和企業捐贈,捐款金融機構、企業及個人將優先成為支農支小優惠政策的受益主體。三是保證基金的公益性,機構不以盈利為目的,基金收入主要用于機構的日常開支和彌補業務成本,同時派駐監督人員對基金的運營進行監督。
(三)擴大以連帶責任為主要特征的“農戶
聯保貸款模式”和“企業為農戶聯保貸款模式”擴大誠信宣傳,增強農戶誠實守信意識,資信好的企業可以與為其相關的多家農戶擔保(如鹿制品企業為養殖戶擔保)、3至5戶農戶聯保貸款等,擔保和聯保農戶之間相互承擔連帶保證義務,單個成員出現不守信用、不能按時還款的情況,企業或其他小組成員負有督促和代替還款義務。
(四)大力發展信用保證保險服務
信用保證保險要“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支持的原則”,是一種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以信用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等保險產品為主要載體,“政府+銀行+保險”多方參與、風險共擔的合作經營模式。對小微企業來說,信用保險主要保障其在貿易活動中由于對方失信導致的風險。保證保險可以為小微企業提供資信擔保,從而獲取銀行的信用貸款,當小微企業無力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時,由保險公司承擔向銀行償還責任,解決銀行對小微企業不敢貸款的難題。在銀行放款前,保險公司要為投保企業甄別買家,咨詢內控風險,幫企業實現“賒賬”,提高企業的現金流量,相當于全程介入企業的生產經營。
六、優化區域金融環境,增強區域產業吸引力
(一)優化金融機構體系
積極與上級和外地金融機構溝通聯系,加快推進各類金融機構、貸款公司和各類融資中介機構等在雙陽區成立分支機構,并積極引進的擔保、貸款、保險及其它金融服務機構,同時在金融服務機構選址用地、開辦費、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
(二)完善支農支小相應的配套措施
按照“政府搭臺、金融唱戲、服務企業”的思路,將企業、銀行、擔保、典當、產權評估集合其中,開辦“金融集市”,形成金融資源“洼地”,以期實現政銀企的資源、資本面對面敞開式無縫對接。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建立健全中小企業和涉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加大財稅優惠力度,推動支農支小工作可持續發展。
(三)努力推動信息體系建設
加大強化金融執法力度,有效遏制惡意信用欺詐和逃廢金融債務行為,保護區域金融機構債權;規范區域信用秩序,建立覆蓋所有農戶和縣區域企業的征信體系。同時,推進“企業信用工程”、“農村信用工程”和“社區信用工程”建設,力促全區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
作者:邵志高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雙陽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