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電力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民辦本科高校的特點
1.1學生來源廣泛,基礎各異
三江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是教育部批準的民辦本科學業,我校電氣類的辦學模式有普通本科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中外合作教育等多種教育模式。學生來源廣泛,基礎各異,這使得我校的電氣類的同學在培養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基礎水平進行相應靈活的調整。我校普通本科學生理論基礎相對較好,在理論課程上對學習的深度要求相對較高,職業技術教育的同學理論相對較薄弱,更注重基礎知識的補充和專業知識與基礎的銜接,總的來說,民辦本科注重學習和掌握應用型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1.2學習的功利性較強,內在動力有時不足
學生對自身學業有著強烈的成才愿望,對社會熱門知識學習具有較為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基礎較弱,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感到迷茫和困惑,對未來發展前途缺乏信心和方向感,需要采用多種教育方法進行積極引導。
1.3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易于培養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而且有些學生熱衷于各種社會活動,這些特點使得他們對實踐和動手環節非常感興趣,由于基礎知識的欠缺,又使得實踐難以聯系理論,需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習效果。
2電力工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電力工程課程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一門核心的專業課程,其所設計到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電力系統穩態,電力系統暫態,電力設備等內容。我校經過幾次改革,現在已經將“電力工程”變為48課時的理論講授和一周的課程設計。電力行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新設備和新技術應用不斷涌現,學生學時少,內容多,如何處理學時有限和知識內容廣泛的矛盾,如何處理傳授理論知識與培養動手能力之間的矛盾,如何將新設備,新理論與舊內容有機結合已經成為電力教育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3針對民辦本科的電力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3.1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對人才的培養應考慮培養對象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和定位。民辦本科的電氣畢業生應側重實踐,重應用,而不應太過重視理論。《電力工程》涵蓋的內容較多,而且對學生的電路,電機等基礎理論知識要求較高,我們對授課內容進行了整合優化。針對我校同學的特點,把講授的重點放在基本概念的理解。如電力系統的概念,中性點的接地方式,潮流計算,短路計算,簡化公式的推導,強調概念的應用和基本的計算過程,如短路計算中的,,的計算方法和計算這些參數的作用。對于電氣設備,理論教學中,簡化原理講解,以實物的認知教育為主,在課程設計中再詳細了解其選擇原理和使用。
3.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上,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并配以獨立的課程設計。在理論教學上,首先課堂講解,提出問題,供同學思考,再在講課的過程中對所提的問題逐一解答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配以相關的習題進行鞏固學習效果。然后給出相關的思考題進行引導性的自主學習,指導學生課后復習和預習,增強學習的效果,提高學習的興趣。在實踐教學上,為增加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識,我校將生產實踐引入教學過程中,建設了電力模型展示實驗室,包括水電廠,火電廠,變電站的模型,電力工程及其自動化實驗室,電工培訓實驗室,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實驗臺和電力系統仿真軟件等。在有條件時,盡量理論聯系實際,如在講中性點的接地方式時,10kV系統中性點一般不接地,講清為什么不接地,并且在適當的時間安排學生參觀學校配電房,帶領同學參觀配電房的10kV主接線形式,加深同學對中性點接地方式的理解。獨立課程設計的設置上,在完成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后,安排了一周的課程設計,目的在于使學生能熟悉,理解理論教學的目的,在實際的設計中應用理論學習中所學習到的潮流計算和短路計算等知識對設備進行選擇,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設計內容是完成一個新建110kV變電站電氣設備的選擇,主接線的設計等內容。為了使每位同學能自己動手,減少抄襲現象,我院老師自編小軟件,在合理范圍內生成隨機數據,使每位同學的設計數據均不相同,迫使每位同學都能自覺主動去做設計,并鼓勵同學利用AutoCAD、Visio和Protel等繪圖,熟悉常用軟件的使用。課程設計成績由平時考勤記錄,設計說明書質量,圖紙質量,設計進度記錄,同學互評,答辯組成,確保了成績的公平與公正。
3.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
我校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相結合。學生在基礎上參差不齊,甚至有的同學在高中階段沒有學過物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講授基本概念階段,盡量以較慢的速度進行并結合視頻動畫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如在講解電廠的類型時,采用電教片將演示各類電廠的工作過程,開關設備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配以動畫或視頻教學,增強感性認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建設網上教學平臺,增加教師與學生溝通渠道。承載上課的教案,供學生下載和復習用;開辟討論角,鼓勵學生網上討論問題,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定期的在線答疑和一些模擬測試;提供社會的經濟形式,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前景,如行業的新理論、新技術、新的改革政策甚至招聘信息等增加同學對專業的了解和認同。
3.4有針對性地出版配套教材
采用并建設與我校學生基礎相適應的教材,為此我們編寫了《發變電站電力工程》,《電力系統控制與調度自動化》,《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及應用》,《電力工程類專題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指導教程》。教材針對學生基礎的特點,精煉整合了內容,增加了應用性練習,在《電力工程類專題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指導教程》中給出具體的工程設計,內容詳細具體,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4結束語
我校的“電力工程”教學改革已經在我校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為學生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幾年我校電氣專業考研率逐年上升,而且屢有考上東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海大學等重點名牌高校研究生的同學,就業率也逐年增高,其中不少進許繼,南瑞的同學,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努力探索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培養更多更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黃其新 單位:三江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