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卓越計劃培養方案下測繪工程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新背景下的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革的思考
同濟大學測繪學科始建于1932年,之后的80余年間經歷了多次院系調整和專業名稱修改。為了進一步結合國家測繪地理信息蓬勃發展的形勢,以及學校的發展戰略與人才培養需求,推動同濟大學測繪學科的加速發展,同濟大學于2012年5月正式成立測繪學院,同年被列為學校首批兩個試點學院之一,在人才培養的政策、模式和質量等方面開展教育試點改革。目前測繪學院共有在編教師48位,其中73%的教師擁有博士學位,且具有工程實踐經歷的教師達43位。教師的職稱分布合理,現有教授18位,副教授10位,講師10位,助教及其他職稱10位。測繪學院每年按測繪類招收本科生約70名,從第三學期開始分為測繪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統兩個本科專業,其中測繪工程專業約50名。測繪學院一直將培養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動手能力較強以及實踐經驗豐富的精英型測繪人才作為其最根本的人才培養理念。另一方面,卓越計劃作為我國現時期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改革措施,要求高等教育必須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系統的課程體系、深度的校企合作機制,從而培養出一批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強,能夠主動服務國家戰略要求、主動服務行業企業需求的全面多樣化人才。由此可見,在新時代的高等工程教育背景下,測繪工程專業必須按照卓越計劃的框架,結合測繪工程專業的特點,充分利用并改善現有教學條件,對現有的教學手段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進一步地深化改革,從而實現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目標。結合同濟大學測繪工程專業在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測繪學院提出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改革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加強學生的專業認知:自學生進校開始,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對測繪工程專業的介紹,使得學生對所學專業逐步形成正確的認知,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并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規劃。
2)確保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在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基礎上,適當融入本專業的新技術和新應用,引導學生學會查閱相關參考資料,從而保證教學內容與專業發展不脫節,并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深入學習的途徑。
3)深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繼續發揚測繪專業注重動手操作實踐的傳統,同時結合專業發展現狀,優化傳統測繪手段的實踐課程設置,增加測繪新技術的實踐部分,加快學生對新時代測繪實踐的適應速度。
4)提供多樣化工程實踐機會:利用測繪學院與相關測繪單位的合作關系,在本科生培養中加入測繪單位的工程實踐經驗,并提供學生前往測繪單位的工程實踐機會,力爭實現校內理論學習與校外工程實踐的無縫連接。
5)切實執行教學質量保障措施:在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可行的教學質量反饋機制,對反饋意見進行整理和分析,并將有價值的反饋意見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以保證培養方案的順利進行。
2培養方案改革的具體實施和落實
在明確了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革思路后,同濟大學測繪學院于2013年10月開始著手實施2014級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改革。學院首先廣泛收集教學一線教師的提議,聽取學生的學習體會,之后經過多次教研室內部討論、各教研室間討論、學院教務委員會討論等方式,確定了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改革措施,主要對原有培養方案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修訂。
1)加強學生的專業認知為了引導學生能盡早對測繪工程專業有全面正確的認識,一方面從開設的課程入手,如在大學一年級適當加入專業相關的概論型課程,在高年級時開設職業規劃相關課程。其中,測繪學概論課程主要借鑒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的開課經驗,開設在第一個學期,并且全部從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單位邀請大地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等方向的院士來同濟給測繪工程專業的一年級本科生開課,每位院士講一次課,每次課3~4個小時,一個學期共邀請9位院士講課,總學時約為34學時。開設該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院士們深入淺出的講解,迅速對測繪專業有感性認識,并給學生提供與本專業院士溝通交流的機會,從而讓學生得到啟迪。地球科學概論課程同樣開設在第一學期,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測繪知識之前,先樹立對地球的宏觀認識,通過對地球及其運動的了解,掌握與測繪相關的基本知識,如地球形狀、重力、密度、溫度等物理性質以及大地水準面等的定義方法。測繪機助測圖課程開設在第二學期,主要包括與現代測繪中計算機制圖相關的軟件應用(如AutoCAD軟件),旨在避免學生誤以為測繪技術仍是傳統的人工測繪方法,了解和掌握現代測繪中的常用制圖軟件,從而更準確地認識測繪工程專業。職業規劃與測繪企業家課堂課程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在第六學期,主要邀請國內外知名的測繪大師、成功的測繪企業家等來測繪學院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講課和交流,每次課3~4小時,一個學期共邀請4~5位企業家。通過這種講壇形式,讓學生將已學到的測繪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聯系起來,尋求適合自己的專業發展道路,并對畢業去向形成合理規劃。除了在培養計劃中加設上述課程,學院還通過一系列輔助措施來幫助學生盡快形成對測繪專業的正確認知。如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即在大一新生進校后便安排學院的部分教師作為本科生導師,本位導師可帶3~6位本科生,目的是為學生在正式學習專業知識之前提供一種與專業老師接觸和交流的途徑,幫助解答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各種疑問。
2)確保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在本科生教學中,測繪學院成立了多門專業課的課程組,每個課程組中均由老、中、青的教學力量組成專業教學梯隊。每個學期開課前,每門專業課都要由各自課程組討論并更新下個學期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進度等,從而確保教學內容的持續更新。另一方面,考慮到當代大學生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因此進行培養方案改革時,不僅保留了原有方案中部分專業課開設中文和全英語平行班任選的教學方式,還在新的培養方案中增設了多門全英語的學術前沿類專業課程供學生選修,并規定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前至少獲得兩門全英語課程的學分。這樣既能讓學生緊跟專業發展方向,又使得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得到提高。
3)深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測繪工程專業是一門需要掌握現代測繪儀器操作、空間數據處理、計算機繪圖等多方面專業技能的工科類專業,因為新的培養方案仍保留了原有方案中所有的基礎測量實習環節,包括水準測量實習、導線測量實習、碎部測量實習、GPS實習、攝影測量實習等實習內容,但對各項實習在內容上進行了整合,同時在時間上進行了調整,力爭在盡量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所有基礎測量的實習內容。最后利用兩周時間,通過創新能力拓展項目這一實踐環節,開展綜合測繪技能競賽,或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利用所學的測繪知識自擬主題完成一項測繪創新活動。除了基礎測繪技能,學生還應具備測繪專業編程能力和本專業新軟件的操作使用,因此,在新的培養計劃中加強了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如在相關的專業課基礎上加入對應的上機實驗課,通過實驗課讓學生完成測繪中部分功能的編程實驗,或是在實驗課中加入測繪新軟件的操作練習。
4)提供多樣化工程實踐機會測繪學院一直十分注重校企聯盟建設,現已與多個企事業單位簽訂了校企聯盟協議和校外實習基地協議。學院在這些單位的協助下以多種形式為學生開展工程實踐活動,主要包括:在第五至第六學期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到相關單位進行參觀;在第八學期增設畢業實習這一實踐環節,時間共2周,允許學生選擇在校內或校外進行實習;同時,在第八學期的畢業設計中,可由上述單位的工程師設計畢業設計內容,經學院審核后方可提供給學生選題,學生可在上述單位完成整個畢業設計,通過學院統一的畢業答辯后方可拿到畢業設計的學分。
5)切實執行教學質量保障措施為了保障培養方案的順利進行,測繪學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學質量保障的措施。一方面加強開課前的課程組討論,并在上課期間借助督導聽課制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定期召開關于本科生教學情況的學生座談會,聽取學生的上課感受和建議,并將這些建議收集起來反饋給相應課程組,再由各課程組組織討論,將好的建議及時應用到課程教學中。綜上,測繪學院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具體方法和措施,對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了改革和實踐。目前已形成具體方案,并已通過同濟大學的審核,即將在2014年進校的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生中實施。
3結束語
在“卓越計劃”的當代高等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對測繪工程的培養方案進行改革是當前精英型測繪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本文結合同濟大學測繪學院對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的改革思路,對2014級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具體改革措施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該改革方案將用于同濟大學2014級測繪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培養,這過程中取得的經驗也將對其他工科專業的培養方案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作者:馮甜甜 程效軍 單位: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