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采礦工程人才培養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當前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校采礦工程專業已有六十多年的發展沿革,通過對新形式下的礦山行業發展情況分析及對近年來煤礦企業對畢業生的反饋情況來看,采礦專業畢業生的創新性及實踐性明顯有衰減的趨勢,因此直接為礦山服務的畢業生質量有日趨降低的情況。因此,創新型實踐教學在本科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愈發重要。盡管我校采礦工程專業在辦學發展中取得了一大批成績,但還確實存在以下短板:
1.實踐教學內容設置略有滯后。
采礦工程專業目前的實踐培養模式及實踐課程的改革跟不上行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略有滯后的現象,還停留在10多年前采礦行業剛開始大幅度發展的情況下。實踐環節中的現有課程實驗、各類設計、實習絕大部分是校內完成的,設計資料雖然來源于現場,但由于人數過多,也只是進行簡單的、重復性較高的工作,影響實踐環節的效果。另外教學大綱中對創新能力的體現也不夠,課程設計等環節有些滯后性,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社會及行業、企業需求,明顯無法有效地培養出創新型的工程實踐類礦山領域人才。
2.實踐環節的安排單一,基地建設薄弱。
由于大綱中實踐環節的安排比較單一,學生到第五學期才開始接觸現場,也即認識實習,且現場實習、尤其是下井存在困難,雖然也在授課計劃中先后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但仍然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踐教學環節需要繼續加強。同時,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相對薄弱,及時能夠進行實習安排,也大多是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并沒有真正接觸實際生產,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受到制約。
3.教師實踐能力不足“,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
作為一個實踐性的專業,也就必然要求教師既要精通采礦理論,又要有創新思維及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然而,目前的教師在引進時基本只注重學歷,而缺少“雙師型”教師,實踐教學的效果很難保證,且由于近十年來擴招的影響,導致師生比擴展較快,采礦專業每名教師要帶10~15名學生進行畢業設計,根本做不到人均一題,理論與實際工程嚴重脫節。
4.實踐教學的質量控制存在缺陷。
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與管理是目前高校存在的共性問題。我校采礦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及管理方面已經制定了一些措施,但在執行的有效性及制度措施的完善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缺乏量化考核辦法,校外實習基地沒有考核和監督,且學生很少有因為實習而影響畢業學分的情況等等,均導致了實踐效果不盡如人意。
作為學校的傳統優勢、特色專業,系統化、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式是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創新及實踐能力培養的核心。結合目前我校已獲批的“教育部卓越計劃”及專業認證標準,針對上述分析中存在問題,通過實踐基地現場調研、學生教師層面的座談等形式,多方面征求意見和建議,并組織省級教學名師、教授級現場高工等專家對實踐環節的設置進行重新調整,構建了符合我校專業發展實際的、操作性可行的創新性實踐教學新模式,如圖1所示。該模式細化專業培養目標,深度校企合作來開發實踐教學場所,并應用到各類實踐教學環節中,進而以量化的質量保障體系來保證模式的實施效果,并在采礦2014級新入校學生中開始實施。
三、采礦工程實踐教學新模式的實施方案
1.重視內容創新,更新實踐教學課程內容。
從思想上深度重視現行企業的發展需求,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演示性實踐教學模式,不僅僅安排實習、設計等各類實踐環節,還要針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礦井設計、礦井通風、煤礦開采學等專業核心課,來更新實踐教學方案,將實踐安排連續化,保證大學學習的四年中逐層深入不斷線,且設計校企結合的聯合培養實踐方案。根據培養方案設置為期4周的小學期,每學年的小學期依據該學期所學的專業課進入煤礦及相關企業學習階段。根據更新后的教學大綱,有現場高級工程師等實際工程人員結合生產進度來進行實踐教學指導,從而改變目前采礦本科生實踐教學脫離煤礦的現狀,并有效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可以一舉兩得。
2.深度校企合作,構建創新型實踐教學新模式。
為增強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效果,就要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通過課程綜合性實驗、各類實習、設計等實踐環節,結合煤礦及相關企業的生產實際,搭建更多的實踐教學平臺,提供更多的硬件實訓條件,如模擬礦井、工程實踐訓練中心等,讓學生更多的開展設計性、真實性的綜合實驗,通過煤礦企業各種實際形式的參與和鍛煉,增強實踐經驗,拓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及知識應用能力,以便能夠切實的參與到現場問題的解決中,同時也能彌補學校實驗設備更新慢的問題。
3.加強產學融合,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采礦工程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具備采礦工程師的能力并能在礦山領域從事礦井設計、施工、生產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復合人才。因此,進行產學融合、理論融合實際,課堂、實踐一起抓就顯得非常必要。而為了保證學生在企業實踐的效果,能更好的適應社會行業需求,必須要有一只能勝任實踐要求的教師隊伍。一方面可以通過教師到企業進行階段性生產鍛煉,比如我校與山東能源集團簽訂了長期人才培養實踐合作協議,為教師實踐鍛煉及學生實踐均提供了可靠保障,目前采礦專業每年派遣2~3名青年教師到山能集團下屬煤礦等單位鍛煉;另一方面可以外聘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參與實踐環節的指導工作,目前采礦專業也聘請了十余名煤礦高工等人員擔任專業兼職教師,承擔起專業實踐環節的教學指導任務,并不定期舉辦講座、報告等,學生反映良好。
4.注重培養結果,建立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為了確保人才培養的有效性,應將質量保障體系與實際教學環節相匹配。我校采礦專業對之前的實踐環節人才培養的管理機制進行了更新和完善,結合新時期專業認證的要求,構建了以畢業達成度為要求的量化評價機制,各個階段的實踐考核也由單一的打分制改為筆試、答辯、報告等多種形式,同時考核指標也由教師及企業外聘教師共同參與。從根本上保障了學生實踐環節的培養效果。
四、結束語
實踐教學環節對于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當前專業認證、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工程教育接軌的必然要求。本文針對采礦工程專業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模式進行了探討,并在我校采礦專業深入實施,以為社會、行業培養更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優質采礦工程技術人才。
作者:常西坤 秦忠誠 陳紹杰 單位:山東科技大學礦業與安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