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環境經濟學視域下采礦工程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使命決定了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采礦工程專業學生肩負著對采礦技術革新的重任,肩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礦業是工業的命脈,為國民經濟提供主要能源和冶金原材料。能源安全越來越被各個國家所重視,能源安全關系著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我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只有充分高效開采和利用本國礦產資源,才能不受制于人,確保國家能源安全。采礦工程專業主要研究學習礦床開采的理論和方法,發展礦業新技術,國家能源的安全需要無數采礦工作者辛勤勞動和無私的奉獻。當前我國礦產資源開采對環境破壞嚴重,資源開采方式粗放,浪費巨大,嚴重威脅了我國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資源的高效利用迫在眉睫,只掌握采礦專業知識的技術人才已經不能出色完成使命,不能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的建設彌補了采礦專業學生學科面的不足,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建設是十分必要的,采礦工程師對每一項技術的改革都要充分考慮對環境和社會經濟效益的影響。
2.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建設
采礦工程專業學生擔負著重要的使命,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建設能夠擴展采礦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和學科面,關系到采礦專業學生能否出色完成使命。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涉及到資源開采、環境保護和經濟學原理。課程建設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的,課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
(1)課程內容體系結構建設
本課程總授課48學時,由于培養計劃學生課程設置中只有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一門經濟學類課程,所以要先講述經濟學基礎的內容,學時大約占三分之一。其他內容包括資源環境經濟系統、資源與環境承載力、資源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礦產資源經濟等。教師在授課過程結合具體案例及科研課題進行深入講解。
(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技術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體現信息時代教育特點。教學手段要做到與時俱進,教學當中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運用微信、QQ、郵箱等網絡工具輔助教學,突破課堂五十分鐘的限制,增加教師與學生交流渠道,促進了教學互動,增強教學效果。
(3)實踐環節建設
加強校內實驗室建設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實驗室主要針對本科生教學為主,兼顧研究生科學研究需要,目前實驗設備逐漸完善。開辟多個與礦業相關的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走出課堂,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真正的把經濟學運用到所學專業領域,提高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4)課程考評制度建設
對學生的考評應具有科學性,考評體系不僅要考慮期末考試成績及平時表現成績,還應增加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參加科學研究情況以及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采取靈活、科學、實用的考評方式,真正的實現素質教育,把學生從應付考試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天賦,挖掘科學研究的潛力,從封閉型教學向研究型、開放型教學轉化。
3.對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建設的一些建議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為培養復合型采礦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建設仍有很大改進空間,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為了使采礦專業學生畢業后更加出色的完成使命,并結合我校實際教學情況對課程建設提出一些建議。
(1)認清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的重要性,加快課程建設
采礦工程專業學生普遍錯誤的認為經濟學課程對以后的工作沒有實質性的作用,認為只要學會核心專業知識就能完成自己的使命,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采礦學生不注重經濟學的學習。事實上無論采礦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科學研究還是現場技術人員或者是生產部門的管理人員都離不開經濟學知識。進入二十一世紀,市場經濟已成為我國的主體,只懂得科學技術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采礦專業學生要想出色的完成使命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也應具備經濟學常識、經濟學素養和經濟學思維。
(2)結合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使命優化課程內容
采礦工程專業學生擔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學生對礦業知識掌握的較好,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這門課程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鑒于采礦專業學生的重要使命、礦大的學科特色及有限課時的限制,需要對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內容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內容設置上應注重礦產資源開采、環境保護與經濟學原理相互融會貫通,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資源高效開采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加礦產資源經濟與環境經濟章節的課時數,把重點內容講解的更加深入、透徹,使學生學有所獲。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的專業素質決定著教學效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十分重要。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是一門交叉學科,選擇有采礦工程專業和經濟學背景的專業教師任課較為理想,然而很少有教師同時具有這兩個學科的教學經驗,所以應該加強教師的再學習、再教育,使得教師能夠勝任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應不斷拓展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改善知識結構,實現礦業與經濟學知識的交叉融合。此外,教師應當引導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在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熱點問題上與其互動,交換對問題的看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4)加大案例教學,增強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應該加入與采礦專業相關的工程案例,例如給采礦工程專業的學生授課時,突出礦業特色,結合科研課題,給學生講述資源需求預測,礦產資源評價,綠色礦山建設,礦山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案例。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實踐,提高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4.總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采礦工程專業肩負保障能源安全的使命越來越重要。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是一門礦業與經濟學交叉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在培養高水平復合型采礦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課程建設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應該不斷地優化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增加與采礦生產實際應用相關的內容,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加強教師的再學習,與時俱進,使采礦專業學生能夠出色的完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使命。
作者:薛黎明 石森森 龔爽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