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安全工程技術型人才培養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通過比較分析重點高校與地方性高校的辦學差距,全面剖析了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專業在辦學定位、行業依托、學科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從師資結構、精品課程建設、學科與實驗室建設、科研與學術活動、人才培養計劃、產學研實習實訓等入手進行改革和研究。
關鍵詞
安全工程;應用技術型;辦學定位;人才培養
0引言
安全工程專業自上世紀80年代開設以來,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學位體系、職稱體系和職業資格體系[1-2],2011年安全科學與工程作為一級學科被國務院學位辦批準。在國家和社會對安全生產日益重視、對員工生命與健康極大關注的背景下,安全工程專業邁入了新的發展時代,社會對安全專業人才的需求促使更多高校開設了這個專業,地方性高校和獨立學院占據了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半壁江山,年招生人數遠超過了國家重點和省重點大學的招生人數,如貴州理工學院采礦學院2014年安全工程專業招生人數超過280人。由于學校資源、師資隊伍、課程建設、企業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3-4],地方性高校安全專業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如何培養滿足企業需要的人才以及提升人才的競爭力是值得探究的問題。湖北理工學院是比較典型的地方性高校,辦學時間短、師資力量薄弱、社會影響力小、課程體系交叉重復、實踐教學工業企業少、實驗室建設嚴重滯后。面對地方性高校普遍具有辦學能力不足、精品課程少、學校特色不鮮明的特點,地方性高校不應一味追隨重點高校學術性人才培養模式,而是要積極探索全面打造應用技術型人才,以地方工業企業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為前提,走特色辦學道路,培養出具有扎實實踐功底和技能的優秀人才。
1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學科與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地方高校專業開設的動力與重點高校辦學具有明顯差距,重點高校以現有學科和社會資源為發展平臺,追蹤科技發展前沿、行業趨勢和產業轉型而對專業進行調整或開設新專業,專業發展的前提是有一個羽翼豐滿的學科。目前一部分安全工程專業與資源相關的學科在一個學院,如武漢理工大學;一部分安全工程專業與機電相關學科在一個學院,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而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的辦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小,學科背景弱。例如貴州理工學院的安全工程專業開設在采礦工程學院,但這個學院只有安全工程一個專業,并無采礦或資源相關學科;湖北理工學院的安全工程專業設置在環境學院,學科對專業的支撐小,而且在“大環境”思路下,“以大欺小”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在環境學院開設安全工程專業,既有壯大學院生源及提升經濟效益動力,也有稀釋環境工程專業就業率低的考慮。除了學科與專業銜接問題之外,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專業建設還存在以下問題。
(1)師資力量薄弱。應該說這個問題比較普遍,師資比基本無法滿足教育部的要求。往往是幾個老師就開了一個專業,一個專業往往不小于年100人的招生數,在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局面下,一個老師要承擔4~5門課的專業課教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安全工程專業社會需求大、企業要求門檻低,在其他專業分配吃緊的情況,擴大安全工程專業招生可以緩解學校招生不足的問題。同時社會上普遍對安全工程專業認識不足,認為專業難度小,技術性不強,導致管理專業、環境工程專業的老師都成為安全工程專業的主干教師,甚至生物、文科、藝術類老師也登上了安全學科的講臺。
(2)行業依托不緊密。安全工程專業是一個服務于工礦企業,直接面對生產一線的工科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安全工程人才的培養更應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較強的行業依托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教學的平臺,同時能更深入地加強對某一行業技術的理解,通過教與學,達到以點帶面、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對于沒有行業優勢的學校來說,往往會出現教學內容寬而不深、專業技術薄而不精的問題。
(3)學科與實驗室建設欠缺。地方性高校由于缺乏學科背景,往往都是有專業無學科,導致專業發展后勁不足,而且辦學年限短,社會資源缺乏,導致學校及社會對專業學科的發展投入不足。急功近利、得過且過的辦學思想也促成地方性高校實驗室經費投入少;由于缺乏足夠調研和需求分析,設備采購和實驗項目設計上盲目盲從,同時也缺乏專業的實驗教師,導致地方性大學實驗教學項目形同虛設。
(4)科學研究與科技活動不活躍。地方性高校在職稱評聘和績效考核中也開始不切實際地把國家和省部級縱向項目作為考核硬指標,導致教師橫向項目熱情不高,與地方企業在產學研上合作不多。地方性高校普遍存在學生創新性項目少而無法推動本科生的科技創新和學術活動,學術氣氛不濃厚。
(5)辦學定位規劃欠缺。辦學定位規劃是專業建設的首要任務,階段性辦學定位有利于專業良性發展。一個高校的老師如果疲于奔波在上不完的課里,很難要求他們提出一個有遠景的發展規劃。這些存在的問題不僅僅單獨影響著地方性高校安全專業的發展,而且這些往往是相互影響相互牽制,使安全工程專業發展陷入走不出的死循環。
2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在西方國家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并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以德國為例[5],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是在傳統大學的基礎上,吸收某些職業教育的特質建立起的一種高等技術教育模式,明確所培養的人才在“科學—技術—生產”鏈條上相對應的位置,并據此確定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結構和相適應的培養模式。很多地方高校都在忙于學院升大學,大學升重點,把學校規劃從普通高校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發展,把能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作為高校發展的目標,認為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是那些技術學院的事情。這種無視自身辦學實力、社會影響、公共資源、地方財政、學生生源、學術交流、科研項目等硬軟條件的理想化發展思路,對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是極端不利的[6]。地方性高校應充分利用本地區各種社會資源,走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發展道路。在人才培養上,應結合時代背景、科技發展和勞動力需求,打造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品牌。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內容有以下幾種。
2.1師資結構建設
品牌的專業必須有優秀的教師,高品質的師資結構包括學歷層次、年齡階梯、職稱分布、不同專業背景搭配、理論學者與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相宜。增強教師綜合素質,提高課堂上課質量,學生能針對某一安全專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討論,相互啟發,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這更需要教師具有探究意識,引導能力,要求教師自身要不斷地進行探究和學習,夯實專業基礎知識,關注最新教學相關信息并加以分析運用,豐富其他各科的知識,在教學中靈活地進行學科之間綜合知識的指導,為學生做好引路人。
2.2人才培養計劃
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為主,適當培養學術性人才,大眾教學與精英教學相結合。建立學務指導制度,從入學開始就點對點地對本專業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和跟蹤制度,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加強與學校其他學院的交流合作,讓學生可以直接選修他們感興趣的課程,特別是對研究生階段學習有明顯促進的課程,打破現有專業選修課只能是本院本教研室上課的選課模式。建設成為安全科學與工程碩士點,一方面便于本校本科生的讀研途徑,另一方面將會加強本校安全工程的競爭力,為實現更好的安全工程應用型大學做出努力。基于安全工程專業技術應用型本科階段培養的經驗,積極發展、探索在研究生階段的培養模式,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同階段與安全產業有不同的融合度。
2.3精品課程建設
對于開設安全工程專業的應用技術型高校來說,系統的安全專業知識是安全意識及安全行為的重要前提,對于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要得當,同時梳理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組織專業備課組,把專業必修課的課程和教學內容固化,在選修課設置中,力求教學內容不重復不交叉。以985院校、211院校和具有明顯行業特色的一本院校的優勢學科和行業特色為依據,從這些高校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培養目標為出發點,為學生制定2~3門選修課。精品課程不是盯著一二門課來抓,而是力爭把每節課都建設成為精品課程。要制定精品課程建設規劃,按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分階段逐步實現,可以把安全原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機械安全、電氣安全作為第一批精品課程來建設。完備的實驗條件和設施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學校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另一方面可以結合當地大型私企、國企等進行實習培養,課程設計、認識實習以及專業實習。同時,根據學生就業方向及意愿,有針對性地安排實習;設立安全協會,讓同學們自組織參與其中,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安全實踐活動等;加強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課程中可以適當讓學生進行作業展示,通過PPT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作業成果;鼓勵學生參加“安全知識競賽”等實踐活動。
2.4產學研實訓實習
把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與產學研實訓實習課程教學區別開來,并作為學位課程是實現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是理論課程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渠道,具體如下:①制定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實操技能考核標準和實訓大綱;②可在對本地區工礦企業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選定實訓實習企業,確定實訓教學內容,選定企業導師;③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的實訓實習理論與實操測評。
3結語
目前全國有140多所高校開設了安全工程專業,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的發展和建設是一個緊迫問題,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應廣泛吸收優勢學科中的人才優勢、設施優勢和科研工作等基礎優勢,加強自身專業的塑造,打造安全工程專業的特色,也要吸收消化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豐富專業內容,從而加強本專業的競爭優勢,打造有影響力的安全工程專業。
作者:趙培 何明禮 王成 方月梅 趙旭德 單位:湖北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鄭丹,劉劍,賈進章.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4):441-443.
[2]袁昌明,謝正文.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6,6(2):35-37.
[3]徐精彩,馬礪,鄧軍.安全工程專業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3,22(4):567-569.
[4]劉祖德,梅甫定,伍穎.安全工程專業加強危險化學工藝課程教學研究[C].創新教育國際學術會議(CCE2012),2012.
[5]姚壽廣.德國兩類技術型大學的比較與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1(3):92-95.
[6]楊文斌,何漢武.工科院校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J].教學研究,2013(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