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疾病預防飲水安全工程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內容和方法
1.1資料來源
監測數據來源于2013年各監測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國家健康危害監測信息系統之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系統中,枯水期和豐水期初審上報的數據。
1.2監測指標
微生物學指標(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菌落總數)、毒理學指標(砷、鎘、鉻、鉛、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鹽、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鹽、甲醛、亞氯酸鹽、氯酸鹽)、感官性狀(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一般化學指標(包括pH、鋁、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氨氮、揮發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和消毒指標(根據飲用水消毒劑使用情況確定相應的指標,如游離余氯、二氧化氯、臭氧等)。
1.3水樣評價要求
水樣評價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執行,水樣的所有檢測指標全部合格,水質即為合格;有一項指標不合格,即為水質不合格。
1.4質量控制
由于監測縣(市)的實驗室條件所限,部分監測指標無法開展,水樣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一安排測試,保證水樣檢測數據的可靠性、可比性及項目的完整性。
2結果
2.1單項指標合格率
塔城地區共上報228份水樣,各監測縣(市)均有部分單項指標超標,超標率最高為托里縣(8.59%),額敏縣最低,各監測縣(市)單項指標超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45076,P<0.05)。單項指標以總大腸菌群超標最多共83份,超標率36.40%;其次是耐熱大腸菌群55份,超標率24.12%;菌落總數48份,超標率21.05%。
2.2水質監測各項指標檢測情況
228份水樣,共測7752項次,總超標率5.77%;除消毒指標外,微生物指標超標率較高,其次是感官指標;毒理學指標和一般化學指標較低,見表2。
2.3枯水期和豐水期監測情況
監測枯水期和豐水期水樣各114份,共檢測570項次,枯水期水質檢測指標超標數和超標率分別為139份,24.39%,豐水期為166份,29.12%,枯水期和豐水期除消毒指標外,毒理學指標超標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7059,P<0.05),即豐水期高于枯水期,其余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6.7059,P>0.05)。
2.4出廠水和末梢水水質檢測結果
抽檢出廠水和末梢水水樣各114份,共檢測570項次,檢出出廠水水樣不合格140份,超標率24.56%,末梢水165份,超標率28.95%。除消毒指標外,出廠水和末梢水微生物學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254,P<0.05),即末梢水超標率高于出廠水。
3討論
經分析轄區監測縣(市)上報的水質檢測結果,發現部分區域飲用水水質中部分單項指標有不同程度的超標現象,可認為這些區域農村飲用水工程供應的飲用水水質衛生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57處集中式農村飲水工程中,除少部分供水處采取沉淀、過濾方式處理原水,而大部分供水處原水未經過任何處理,直接通過配水管網送往用戶。供水工程設備簡陋凈化措施缺乏或不當,消毒管理不到位以及地質原因,使微生物、毒理學、感官和一般化學指標呈不同程度的超標。如果飲用受污染的水,可患多種疾病,如介水傳染病、癌癥、結石、心腦血管硬化、氟中毒、砷中毒等。為保障農村飲用水衛生安全,提高村民健康水平,建議采取以下措施:①政府應增加投資,擴大自來水供應范圍,完善農村生活飲用水基礎設施建設,對已建設但設施陳舊的農村飲水工程,應進行制水設備的更新改造,完善其制水工藝,保證供水水質的衛生安全;②供水主管部門應選好水廠的水源水,嚴格水質凈化消毒措施,加強供水站的行業管理,設專職衛生管理人員,加強對水廠工作人員的衛生知識和技能培訓,同時加強對水源周邊村民的健康教育工作;③加強對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包括農村改建和擴建飲用水工程的衛生審查和監督,防止水源受到污染;有效地開展水質消毒工作,做好飲用水的消毒治理等工作;④要定期對供水廠的出廠水和末梢水進行常規指標的檢測,及時了解水質衛生狀況,確保飲用水基本合格后再供周圍村民使用,使村民喝到安全達標的水,保護村民的身體健康。
作者:阿達來提·托留漢 單位:新疆塔城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