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高校德育教育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高校美術教學德育教育滲透
【摘要】在我國的高校大學生教育中,不僅要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教育,還要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更深入的教育。作為高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學不僅關系著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而且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具有重要影響。基于此,本文將高校美術教學中的與教育的滲透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高校美術教學中的與教育的重要性進行簡單闡述,進而提出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策略并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本文旨在為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提出參考性策略,并為我國德育教育的整體發展提供積極的促進意義。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學;德育教育;滲透研究
前言
在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培養中,德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培養目標。故而應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對德育教育這一教學目標進行多方位的滲透,利用各個學科的課堂講授對學生進行直接的或間接的思想品德培養,進而促使高校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得以積極的、有效的提高。因此,本文將高校美術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作為研究內容。希望能夠在高校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對高校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提高。
一、高校美術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國家民族價值觀的體現,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利于學生樹立崇高的道德理念及民族精神[1]。而美術教學是培養國民藝術文化素養的重要學科,主要是教育者通過美術藝術,有目的向學生傳輸優良文化,使學生在優良藝術文化的熏陶下成長成才。美術教學融合德育教育,可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利于其美好德行的樹立,即可啟迪其人生,又可培養其審美意識。學生若能長時間接受德育教育,利于其道德素養與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可提高其對美的感知能力,致使學生在美學課堂既可以學習美術知識,又可使心靈得到凈化;即可利于藝術情操的培養,又可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
二、高校美術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高校德育教育中思想的滲透路徑
摘要:本文簡要分析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基本總則、教育目標及主要途徑,并分析高校德育教育中思想的滲透價值性,其中包含解決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應對德育教育面臨的挑戰兩個方面。通過分析提出高校德育教育中思想的滲透路徑,旨在促進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進步發展。
關鍵詞:高校;德育教育;思想;滲透路徑
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事業,主要教育目為培養大學生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大學生能夠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及國家的基本發展方針。通過思想政治的學習,保證大學生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高校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1.1德育總則
德育教育是針對學生的思想觀念、政治修養、道德素養、法律意識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開展的教育活動,是高等院校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與智育、美育、體育之間相互影響滲透,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及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及導向作用,因此高等院校需將德育教育工作放在教育活動中的首要位置。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總則中,應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導思想,將教育內容與黨的方針政策相結合,在遵循大學生成長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及效率,為社會主義的發展事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高等院校中的德育教育,主要任務是培養大學生的愛國精神及遵紀守法的公民意識,為社會主義發展事業培養出誠實守信、愛國敬業,具有責任意識及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1.2德育目標
新時代高校德育教育實現路徑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高校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目前高校德育教育為基礎,分析新時代高校德育教育發展的機遇及困境,并且針對這種困境提出相應的解決路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德育內化為個人的價值觀標準。實現由他律到自律的轉變;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度和認同感;面對互聯網的沖擊要優化網絡環境,提高學生的網絡法制意識,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德育;實現路徑
的勝利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時代孕育新的理論,同時也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高校德育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因此,探索高校德育教育的實現路徑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一、新時代高校德育教育目標要求
教育是百年大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為高校德育教育指明了目標。
(一)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隊伍素質關系到高校辦學的質量,要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近年來,出現了許多教師違背師德的新聞,引發了人們對于師德師風建設的討論,加強高校教師隊建設是推進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新時代,高校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使授課方式及授課內容跟上時代的步伐。堅定的政治立場是對高校教師的必然要求。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對學生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高校教師尤其是德育教師,必須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懷。
高校德育教育思考(4篇)
第一篇:高校德育路徑研究
摘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高校德育中,是促進我國高校德育教育發展的客觀需求,也是培育和踐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保障。高校應該積極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徑進行探究,充分發揮學生和教師的主體性地位,為社會主義培養更加優秀的建設者以及接班人奠定基礎。為了更好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徑進行研究,本文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出發,說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對高校德育的工作的指導作用,最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德育的具體路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德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的發展,并使得社會中的價值觀變得多樣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黨在十八大會議中提出了以“三個倡導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方向的最新指導,是將社會公司進行有效凝聚的“最大公約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以及社會主義認識的深化,更對國家軟實力的提升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下發了關于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件,在講話中屢次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并要求全黨和全社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積極地宣傳、開展和踐行。高校作為科學文化知識的殿堂,不僅是各種文化知識和教育資源聚集的主要場所,更是學術思想碰撞和交流的集中地點。由于這種特殊性,使得高校師生也逐漸成為了各種政治勢力最主要的爭奪對象。高校成熟的思想和人文條件,也是開展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或缺的地點。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高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比變得越來越重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高校德育中,對我國的高校德育教育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德育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它是在中國共產黨幾十年對革命的實踐和探索中形成的,并且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在不斷的完善。大學生作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不僅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有著充分的了解,還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人生的指導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我國社會意識形態最為本質的體現,決定了我國社會意識的方向和性質。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中,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各個高校德育教育的主體都是大學生,同時黨和國家也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十分重視。高校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建設。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應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的繁榮作為基礎。這幾個方面相互聯系、互為表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既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又是教育活動的客體,是主體和客體的有機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代表。各高校要求大學生樹立正確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全符合我國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向。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導作用
高校戲曲藝術德育教育作用
作為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戲曲藝術是國家寶貴的文化遺產,它積蓄和沉淀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華,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戲曲藝術有著其獨特的作用,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的戲曲藝術用它獨有的感染力吸引著眾多大學生,發揮戲曲藝術在德育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對于提高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戲曲藝術的在高校中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感知功能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書育人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加強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高校需要從對大學生對道德最基礎的認識和理解開始,由朦朦朧朧到清清楚楚,由感官認識到本質理解,戲曲藝術通過獨具的藝術表現形式,用經過多少輩人積累下來的文化精華,貼近生活的感染力,吸引大學生觀看。大學生觀看戲曲藝術的過程中,通過感知分辨善、惡、美、丑,對中華民族傳承已久的道德內涵有一個感性認識,對于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自己所做的一些行為能夠分辨出正誤來,對于生活中的道德操守有了正確的理解。
(二)陶冶大學生的道德情操
大學生道德情操不是大學生在課堂上經過教室的講解就可以獲得的,需要的是每個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去汲取和獲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迅速提升和實現質的飛躍的,需要的是循序漸近的提升,不斷積累而來。戲曲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蘊含的底蘊之深、其教育人的領域之廣,作用及其重要。在高校通過戲曲藝術中惟妙惟肖、扣人心弦的表演激發大學生內心世界潛在的道德意識,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刻畫來牽動大學生內心世界中辨忠奸、識真偽的道德意識,通過對大學生內心真真實實的震撼,陶冶大學生的道德情操。
(三)促進大學生擺正道德價值觀
高校德育教育現狀論文
一、高校德育教育現狀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其父母多是經歷了社會變遷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一些父母覺得他們小時候受了太多的苦,不能再讓孩子也承受這些,所以很多父母專注于改善孩子的生活條件,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過度溺愛和寵愛,導致當前大學生多缺乏獨立自理能力。另外,很多父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導致當前很多大學生極端的自私自利,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和控制能力。
二、高校德育教育有效對策
(一)強化德育教育,全員共同營造德育氛圍
高等院校承擔著為我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推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內容,而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評價人才綜合素質重要標準。因此,高校要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將德育教育放在學校工作和學習的首位,學校各級部門要將德育教育作為工作重點居于主導位置,全面發展德育教育,德、智、體、美、勞缺一不可。高等院校強化德育教育,一方面高校強化德育教育意識,積極改進德育教育方式,加強德育教育規范化教學,構建系統化、科學化的大學德育教育講堂,引導學生的德育意識;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將德育教育真正滲透和落實到生活服務、學生管理、專業課教學等工作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形成“環境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教書育人的綜合德育教育”,將德育教育成為高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自覺行為和共識。同時,高校要將德育教育納入學校服務、管理、科研、教學中,組織多種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校園活動。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原則
德育教育本質上是塑造、培養學生道德品格的教育活動,應該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在德育教育活動中,教師作為主導者,學生作為主體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德育教育活動,規劃教育內容,整理教育思路,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使學生逐漸喜歡上德育教育課,在生活實踐中自覺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逐漸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質,實現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教學目標,推動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高校德育教育困境與對策
一、當代大學生不良的道德思想狀況
1、意識形態淡化,政治信仰模糊
西方敵對勢力把高校作為滲透的重要目標,以學術交流、資助科研、扶植社團為掩護,進行思想滲透。宗教組織對高校的滲透活動渠道更加多樣、形式更加隱蔽、范圍更加廣泛,甚至有一些邪教組織借助互聯網散布有害信息,在校園內張貼散發反動宣傳品。
2、價值觀出現偏差,社會責任感降低
在一些大學生中逐漸形成了個人本位主義,淡化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而追求世俗功利的傾向明顯增強,金錢至上、功利主義等腐朽沉渣的現象泛起,一旦社會、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更多強調自我,在實現人生追求中,重物質利益輕無私奉獻,重金錢實惠輕理想追求,往往把個人利益作為立身行事的準則,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3、自控能力差,知行背離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交流廣泛,有很強的是非觀念,但自控能力較差。在道德觀上的存在兩重性,不能自覺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范,明顯表現為知行的背離。他們一方面有良好的道德知識,卻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們期待建立良好的社會道德秩序,但是自身又不愿受各種規章制度的約束,同時,他們社會閱歷比較淺,心理發展不成熟,極易出現情緒波動。當學習、情感、社會交往等遇到挫折,部分學生會感到迷茫、困惑、苦悶、焦慮,很容易形成心理問題。
高校德育教育研究(4篇)
第一篇:高校德育價值情感教育研究
摘要:
情感是一種內心體驗和態度,也是一種能力。情感教育理論主張,在教育過程中,應注重情感因素。但當前的高校德育忽視大學生的情感發展需要,忽視對大學生的道德情感的培養。本文認為,情感養成是高校德育的目標之一,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是高校德育過程的重要環節,在高校德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
情感教育;高校德育;價值
一、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基本內涵
(一)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