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大學化學教學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變革大學化學教學辦法
作者:李創舉 胡思維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
從電化學的角度出發,介紹了陽極氧化和電解拋光原理以及電解液的選用,分析和討論這兩種工藝的應用及其優缺點,讓學生理解化學知識與專業實際息息相關,與工程技術緊密聯系,并能學以致用。
改革教學方法,貫徹啟發式學習理念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教育的關鍵,而創新源于興趣、起于自主、發于嘗試。傳統“教師中心論”的教學模式,教師處于完全的主導地位,在課堂上只向學生灌輸知識,而不注意把握學生的心理,這與創新格格不入。因此要改革教學方法,貫徹啟發式學習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理論講授要精心設計,遵循學生認知思路,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化學基本原理中大量公式的教學,應當是在教師引導下訓練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活動。教師要設計一系列問題,并留出學生積極思考的時間,通過師生間的討論和交流,使學生主動得出結論。如在講授化學熱力學中化學反應方向的判斷時,教師可以設計下列的教學程序。首先,在壓力為標準態和溫度為298.15K時,判斷標準是ΔrGθm(298.15K),它可以由參與反應的各個物質的ΔfGθm(298.15K)而計算出來,這一點學生都清楚。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若壓力仍是標準態,但溫度不是298.15K,該怎么辦?”并提示ΔrHθm(T)和ΔrSθm(T)與溫度無關,提醒學生可以用吉—亥公式求解。然后,進一步發問:“若壓力不是標準態,溫度也不是298.15K,該怎么辦?”此時提示學生利用熱力學等溫方程式中的ΔrGm與ΔrGθm的關系,將非標準狀態化為標準狀態,從而求解。通過學生和教師間的這種互動、提問、設疑、解答,學生在自覺、主動、多層次的參與過程中不但學會了復雜的化學反應原理,而且也掌握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二)應用部分要勇于放手,讓學生走向講臺教育的關鍵是使學生具備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化學應用部分的目的正是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原理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課后自學和相互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和教師換位,由學生講解該部分內容,對專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金屬腐蝕的防護與利用上升到化學原理加以分析,論述自己的觀點。學生為了講解清楚課堂內容必須認真預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他們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無形中提高了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三)改革考試方法,以課程論文、實驗設計代替閉卷考試學生學學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化學家,而是具備基本的化學素養的化學思維,能以化學的眼光、角度、世界觀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中遇到的化學問題。若通過做習題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管是開卷或閉卷的考核形式都沒有意義。相反,布置課程論文,讓學生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對一些典型案例抽象化,建立理論模型,再用課堂上所用的原理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或者要求學生運用化學基本原理,結合專業特點,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行構思、自擬方案,完成一個綜合實驗設計,并通過實驗驗證。這兩種方式表面上不直接考察學生理論知識,實際上考察他們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更深層次的要求[4]。實踐證明,布置論文或綜合實驗設計的考核方式行之有效,很多學生寫出了較高質量的論文,大學化學實驗設計也深受學生歡迎,真正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大學化學教學新措施探析
作者:金秋 蘇同福 鄭先福 謝普會 潘振良 單位:河南農業大學理學院
化學已深入到機械、電氣、熱力、能源、材料、信息、生命等各個科技領域之中.大學生的基礎化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加以重視的,不能只看局部和眼前而就事論事”.同濟大學施憲法教授等查閱了該校環境、材料、機械工程、汽車工程等8個系1991年后的322篇博士和碩士論文,其中有106篇不同程度地與化學直接相關,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化學學科的基礎性、滲透性.化學知識在全社會的傳播,以其獨特的科學素質影響著整個人類的文化,創造著現代社會文明[2].
學生對學習化學的態度問題
基礎大學化學課多在大學一年級開課,學生剛剛獨立外出學習,心理上仍處于不完全成熟階段,對未來工作學習目標不明確[3],對各學科的交叉作用更是一無所知.因此,有很多非化學專業大學生認為化學與自己的專業離得太遠,認為學習化學用處不大,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自然也不理想.有學生直接問老師:“我的專業和化學風馬牛不相及,學習化學有什么用?”可見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認識存在極大的問題.這就提醒我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告知學生學習化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是比學習更重要的環節,因為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學習的積極性.
目前工科大學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因為國家教委對大學生四年的總學時有嚴格的規定,各院校對于高等基礎化學學時都進行了大幅度的壓縮.比如,河南農業大學大學化學理論教學加實驗只有40個學時,其中理論講課32學時,實驗課8學時.
2.教學方法陳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地發揮.根據現在大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求教學內容涉及面要廣,而且教學內容要新,要能解決一些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突破傳統,建立現代教學理念,應用現代教育手段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大學化學教學革新探究
作者:王曉丹 閆鵬 肖雪 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
重點講解水溶液中的化學反應、水溶液的通性、緩沖溶液、配合物、材料保護、高分子材料的老化等知識。同時把理論知識和應用知識結合起來,講解諸如金屬材料腐蝕與防腐、能源的開發與利用、金屬的清洗、潤滑油的使用與鑒別、防凍劑的使用等應用知識。形成經線(基礎知識)和緯線(應用知識)相交叉的化學知識體系。
理論和實踐相聯系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學生通過實驗,可以鞏固和充實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撰寫科研報告的能力,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質量的中心環節[5-6]。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從高校來看,則是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從人本的角度出發,根據當前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升學等問題,盡量提升大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以便他們將來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提出的高標準要求。指導學生自己查資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對實驗方案的確定教師給予指導。
在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實驗步驟、結果處理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分析、觀察、實驗、討論等形式相結合,課后總結本實驗的不足以及相關的改進措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對于一些知識點如解離常數,可以通過相關的實驗,諸如醋酸解離常數的測定來驗證,對已學知識點加深鞏固。
課內外知識相結合把課外最新最前沿的知識結合課內知識傳授給學生。例如講解石墨的結構時,同時向學生介紹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石墨烯的研究;講解能源的開發時,介紹了中國探月的歷史、原因和月球上的能源;講解水質污染和保護時,介紹了松花江水質污染;講解固體廢棄物時,介紹了國內外先進的處理垃圾的方法。對此學生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了化學是一門滲透到我們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的學科。同時通過課外知識的講解,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深入到教學中,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經濟意識[7]。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采取以教授法為主,其他教學方法為輔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引入質疑法、討論法。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自學并展開討論,發表意見,從不同角度分析,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大學化學與各專業的聯系,開設與各專業相適應的專題討論,如開設化學與環境,化學與能源,化學與材料討論課,同時介紹一些新成果,新技術,把化學知識和本專業知識結合起來。采用多媒體教學,擴大知識量,大學化學課程的特點是知識面寬、理論性強、信息量大,同時存在著學時數少、抽象的微觀結構難以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直觀表達和展示等問題,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把微觀粒子的結構、全球性大氣變化、水質污染等知識點直觀生動的展示給學生。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8-10]。
講授與自學相結合對于重點難點知識,教師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對于一些學生能自己學會、學懂的部分,留給學生自學或讓學生在做習題的過程中去掌握。例如,全球性大氣變化這一節課,教師設置幾個問題,安排給學生自學,然后根據課后的思考與練習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發表意見,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深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國外實驗教學大學化學論文
1全面引進化學實驗教學資源
引進國外大學化學實驗教學資源不應僅僅是引進和翻譯教材,而應該更全面地、系統地學習和借鑒他們的大學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和方法,實驗教學和管理人才的培養經驗,實驗室管理方法等,藉以探索建立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新體系的途徑。在這方面,我認為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1)注重實驗教學體系的研究。
我們在以往學習國外化學實驗教學方法時,大多是注重對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技術的學習,而對他們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研究不夠,對于發達國家的大學化學實驗教學課程設置、教學知識點、教學課時以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設計研究不夠。國外的化學實驗教學與化學理論課程教學是如何相得益彰的,如何通過化學實驗課培養學生邏輯實證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如何通過化學實驗課程對學生進行國際標準化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如何通過化學實驗課來培養未來優秀的化學家,國外的學術機構(化學會)和實業界(化工企業和制藥公司)是如何影響他們的大學化學實驗教學體系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此外,還應該了解國外大學是如何評價學生從事化學實驗工作能力的,包括他們怎樣給學生化學實驗課成績,以及化學實驗課成績在學生專業能力綜合評價中所占的比重如何。應該注意中外大學之間的化學實驗教學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材的比較研究,這是以往引進教學資源方面的一個薄弱環節。通過比較研究才可以發現我國的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優點以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哪里,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全面改革和創新。
(2)學習發達國家大學化學實驗教材的編纂方法和處理教材中有關知識產權問題的方法。
由于化學實驗教科書中采用了非常多的最新化學科研成果———化學科學理論和新技術,這些科研成果轉化為化學實驗課教學內容時,國外發達國家教科書處理知識產權問題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教材還包括虛擬化學實驗教學軟件和化學實驗電子教科書,我們應該學習國外電子教材的編纂技術以及他們是怎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寓教于樂的。
(3)學習國外大學化學教學實驗室的管理經驗和實驗室文化。
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析
摘要:分析了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根據大學化學實驗課程的具體要求,從課前預習、課堂提問與討論、實驗操作、實驗報告以及期末考試等方面,提出了在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運用多樣化考核方法的具體措施,建立了全面考核大學生實驗技能的考核體系。該考核體系不僅能較為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實驗理論水平和操作水平,也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科學素養的培養,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化學實驗;考核方法;考核標準
大學化學實驗是化學實驗課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同時也是工科專業,如化工、環境、醫學、藥學、材料等專業本科生進入大學后所學習的第一門基礎性實驗課。大學化學實驗和理論課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3]。因此,大學化學實驗課不僅面臨著與高中化學實驗課程銜接的任務,還為后續實驗課程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時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實驗室工作習慣,以及分析、解決問題和實踐創新的能力[4]。大學化學實驗課程考核是實驗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考核方式的改革和考核標準的制定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以及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5]。作為理工類本科院校,本校諸多專業的學生都要學學化學實驗,大學在增加實驗教學投入,更新實驗儀器,調整師資方面做了改進,然而,大學生的實驗技能仍需不斷提高。本文分析了我院當前的大學化學實驗考核標準與方式,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初步構建了相應的評價體系。
1傳統大學化學實驗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大學化學實驗多以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成績為主要考核依據,忽視了對實驗過程中操作技能的考查。這種單純依靠實驗報告給出分數的考核方法不夠客觀,會給部分學生造成實驗報告是實驗課最重要環節的錯覺,從而在課前預習、實驗操作、現象觀察、數據記錄與結果分析環節得不到最好的鍛煉[6]。大學化學實驗課程是一門以實驗操作為主的實踐課程,必須將實驗操作考核貫穿于整個實驗教學過程[7]。因此,我們從建立實驗考核標準入手,在考核方法、手段上進行了行之有效的嘗試,從而提高了學生學學化學實驗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培養了學生實驗動手能力,更鍛煉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從而提高了大學化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
2新考核方式的具體內容
新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實驗過程考核,大學化學實驗成績依然采用的是百分制,具體考核方式為平時與期末考核相結合。對平時每一次實驗,進行隨堂考核;在期末進行實驗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分配按照平時成績70%,期末成績占30%。
大學化學教學激發興趣淺議
1了解化學學科,引起興趣
在中學,學生已學習過一些基礎化學知識,但對化學學科缺乏整體了解,對化學理論體系缺乏全面認識,因此,大學化學教學要給學生補上這一課,否則其對與物質科學有關的學科交叉的認識將會受到很大局限。要讓學生知道“化學是一門中心學科”,化學在發展過程中使相關學科有了新的發現,化學學科對自然科學最具深遠意義的貢獻是促進了分子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的誕生與成長。當代化學已經發展到從宏觀到微觀,從靜態到動態,從定性到定量,從體相到表相,從描述到理論的學科發展階段。如基礎醫學研究已從細胞水平發展到分子水平,從微觀入手逐漸揭露生命現象的本質和發病原因等。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他們“發明了確認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分析方法,可以迅速、可靠地確認蛋白質,更好地了解蛋白質在細胞中的作用”。給新藥的開發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也為更好地診斷出癌癥帶來了希望。顯然,得獎的研究對象和重大意義在生命科學領域,應用于醫學,造福于人類。之所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因為要確認的是分子,發明的是結構分析方法,實際上是在質譜分析法、核磁共振法上的創新,而這些恰好屬于化學的核心內容。由此可見化學融合到生命科學領域表現出的基礎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從整體上對化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理論體系有所了解,有助于引起學生興趣。
2結合化學史,喚起興趣
化學史教育的作用之一是使學生了解化學學科在人類文明進步及社會發展進程中建立的豐功偉績,認識化學學科的重要性。例如緒論課中講到1965年9月,我國在世界上第一個用化學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牛胰島素和人胰島素的分子結構極其相似,皆由51個氨基酸組成。牛胰島素的分子是由兩條分子鏈(A鏈21肽和B鏈30肽)組成的。人工合成胰島素的科學意義是,它標志著人類在揭開“生命之謎”的歷程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1981年11月,我國又人工合成了與天然分子相同結構和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它再次顯示出我國在人工合成大分子方面居于世界先進水平。學習原子結構時,介紹20世紀人類經典發明之一———原子彈。哈思,1938年發現能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裂變反應,并獲得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美國利用這一科研成果于1945年7月16日生產出第一枚原子彈,從此人類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原子能時代,找到了能代替資源有限、造成嚴重污染的煤和石油的一種能源。結合教材,介紹鮑林、吉布斯、齊格勒、納塔等,介紹鈦、塑料、橡膠等化學成就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通過化學史教育喚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聯系專業及生活實際,增添興趣
大學化學是后續課程的基礎,對學生今后工作也很有幫助;同時也是知識結構以及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化學教師要保持高度的職業敏感,及時捕捉專業上的化學問題,充實到教學中去,增添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在給醫學院校學生講課時利用藥物處方誘導出維生素C注射液為什么要加入碳酸氫鈉、焦亞硫酸鈉。講乙酰水楊酸時介紹阿司匹林是歷史悠久的解熱鎮痛藥,而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它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治療直腸癌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其作用機制還不十分清楚,借此鼓勵學生勇攀科學高峰。介紹聚乳酸雖然不耐酸解、水解,但在醫學上卻能發揮其長處,即用作外科縫合線,傷口愈合后不必拆線。講乙醇時,介紹酒在體內的分解機理;講血液代用品———氟碳化合物化學修飾血紅蛋白及基因重組血紅蛋白,用于臨床具有無抗原性、無毒等優點。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在學習了醇的性質后向學生介紹真假葡萄酒的鑒別、解酒妙方,米酒的釀造;根據葡萄糖的還原性,設計尿糖檢測實驗;根據蛋白質受熱凝固的性質,設計尿蛋白的檢測實驗;介紹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再生纖維布料、光纖維、五光十色的化學涂料、艷麗的化妝用品、逼真的彩照等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現代生活中充滿化學,化學很有實用價值,充滿著人類的希望。
4引向化學前沿,促進興趣
大學化學實驗教學2篇
第一篇
1、利用有趣的化學實驗現象和與生活相聯
系的實驗內容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在配位化合物的教學中,如果只有理論教學,缺少相對應的“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質”實驗就會顯得比較枯燥。在“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質”實驗中,學生可以自己制得深藍色的硫酸四氨合銅沉淀,把血紅色的異硫氰合鐵配離子轉化為無色的六氟合鐵配離子再轉化為黃綠色的三草酸合鐵配離子,這些有趣的實驗能在人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刺激大腦積極思考。當思維活動變得活躍時,不僅使知識的記憶變得容易,而且進一步探索和創造的想法也容易出現。很多化學實驗可以和生活聯系起來,如“油脂的提取和肥皂的制備”“乙醇的蒸餾和沸點的測定”等實驗都可以和生活中的現象、知識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在“乙醇的蒸餾和沸點的測定”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介紹中國古代的釀酒和大名鼎鼎的“二鍋頭”。古代釀酒時采用分段取酒的方法,《本草綱目》中所說的“頭燒酒”就是蒸餾時首先流出來的酒。古代取酒,一般為二段取酒,頭燒酒質量較好,第二段取的酒,質量明顯較差。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會這樣?這樣的教學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和掌握混合液體蒸餾的原理。還可以這樣提問學生:如果穿越到古代,你怎樣用你掌握的化學知識和技能發家致富?喜歡穿越小說的學生聽到這樣的問題更是興致勃勃。
2、設計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積極思維
在合適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容易被調動起來。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讓學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時教師可適當的啟發引導。教師的啟發要遵循學生思維的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實驗教師不需要也不應該在實驗前的教學中把實驗結果告訴學生,而應該以問題的形式提醒學生在實驗中注意觀察哪些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進行認真和有目的的實驗操作,也有利于調動學生進行積極和深入的思考。如果不做這樣的設問啟發,很多學生的實驗會成為無目的的“照方抓藥”。當把實驗過程變成一種探究活動后,實驗將變得生動有趣,這樣的“發現式教學”更符合學習規律。這正如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所指出的,“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在“常壓蒸餾和沸點的測定”實驗中,可以讓學生對比蒸餾95%的乙醇和50%的乙醇的不同。實驗前,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這兩個蒸餾樣品的溫度時間曲線會有什么不同?最后停止實驗時哪一個溫度計的讀數高?開始有液體蒸出時哪一個溫度計讀數高?為什么會這樣?很多學生在實驗前并不知道答案,這個實驗就變成了一個積極探索的過程。
3、指導閱讀實驗教材,引導思考實驗方
案,分析實驗原理很多高校的化學教師認為大學的化學實驗教材不是原始的實驗文獻,在進行簡單的講解后,學生結合教材的描述能夠明白實驗的原理和過程以及具體操作,這實際上是高估了學生的實驗水平。目前我國很多高中沒有安排化學實驗操作,這使得很多學生無法從實驗教材的描述中了解實驗的具體操作。因此,實驗前要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認真分析教材中的每一句話,想象自己在實驗中應該拿什么樣的儀器,進行怎樣的操作,為什么要這樣操作。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在關鍵點上進行啟發。如“酸堿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實驗,教師在布置學生預習時可以提示學生思考這些問題:移取25.00mL的溶液應該用什么儀器?是量筒還是移液管?為什么?配制近似濃度為0.1mol/L的酸堿溶液和標定用的碳酸鈉溶液所用儀器有何不同,為什么?這樣的閱讀指導,有利于實驗基礎差的學生進行思考,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實驗的過程和原理,也有助于他們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實驗課前的簡要講解中,教師也可以提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黃連素的提取”實驗中,可以問學生乙醇回流抽濾合并濾液和利用索式提取器這兩種操作有何不同,哪一種實驗方案操作更簡單;在“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中,可以問學生教材中除雜步驟里的碳酸鈉洗滌、食鹽水洗滌、氯化鈣洗滌的各步目的是什么。實驗教材中雖然有這些實驗步驟,但很多學生缺乏“學而思”的學習態度,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引導。
大學化學教學中的綠色化學教育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化學課程,化學課程在眾多課程中很普遍。目前的社會更加提倡綠色化學,在進行化學實驗時無污染無浪費,這對環境的改造有著很重大的意義。這也符合現在這個時代的標志。
關鍵詞:綠色化學;大學化學;教學策略
一、了解綠色化學,與時展相隨
綠色化學有著很廣的范圍,它涉及到了有機合成、催化反應、生物化學等多種化學領域的實驗。綠色化學保證了從一開始的無污染到最后反應完成后對環境也不會造成不良影響。目前,世界很多國家都在提倡“綠色化學”的理念。綠色化學在這個時代很有發展前景,這就更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學習綠色化學。
二、提出綠色化學理念,明白綠色化學重要性
當今社會面臨著重大的問題就是環境污染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自己化學水平的飛速發展,許多企業以及工廠利用大量化學品生產各種產品,各種毒氣尾氣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隨意排放,這給環境帶來了很大的負擔,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國家也在努力進行環境問題的治理。老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給學生們滲透嚴峻的環境形勢,讓學生們知道環境污染問題迫在眉睫。所以,要讓學生們認識到綠色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學生們要在日常的學習中充分認識綠色化學,盡量做到不浪費,無污染,不對環境有害。只有日常的學習中做好了,以后才會更加的注重綠色化學。
三、了解相關知識,應對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