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道路綠化養護管理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城市道路綠化精細化管理
摘要:分析了綠化護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城市道路綠化的特點,提出精細化管理目標及可行的養護管理措施。
關鍵詞:道路綠化;養護管理;精細化管理
1城市道路綠化功能分析
遮陽、降塵降噪,改善環境質量和美化城市等都是城市道路綠化的主要功能。另外,城市道路綠化能夠呈現直觀美、寓意美和抽象美。美好的環境不僅使街道立面統一、協調,還能給城市增添生機與活力,提高人們的素質。
2城市道路綠化特點和重要性
2.1城市道路綠化特點
首先,綠地人為破壞事件時有發生,人為因素存在不確定性;其次,地面輻射熱較高的水泥路和柏油路兩側,再伴隨車輛所排放的熱量,造成的空氣干燥,必定影響道路綠化;現在城市中高樓林立,遮擋了部分的光照時間和強度,影響植物的生長;除此之外,城市道路綠地的土質,綠植種類,城市氣溫和濕度都會有影響。在車行道上,人行道和車行道之間,廣場以及停車場等地方進行道路綠化,能夠實現控制人潮和車流、組織交通,起到改善確保行車速度和交通安全等作用。
道路工程綠化施工技術及管理措施
道路綠化建設作為一項利國利民工程,不僅是城市容貌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能夠滿足城市綠化和車輛通行的需求。道路綠化能夠降低熱島效應的危害,大幅度地提升道路施工質量,因此,我們有必要做好道路工程綠化施工質量控制。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就道路工程綠化施工技術及管理措施進行探討。
一、工程概況
東風路綠化景觀建設工程,綠化景觀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中央分車帶寬1m,機非分車帶2m。中央分車綠帶主要選用色彩豐富的灌木,且具有一定的層次感。設置中央分車綠帶,以實現車流的分隔,緩解司機的疲勞感,對非機動車綠帶起到輔助作用。同時結合各種綠色植物,達到整體造景的目的。
二、道路綠化的現狀及優化思路
1.路側綠地
(1)路側較寬綠地普遍存在中下層灌木過密、植物老化的現象。建議:梳理過密的中下層灌木,適當種植花境,提升綠地景觀。(2)較窄狹長綠地一般陽光不足、養護難度大、景觀效果不理想。建議:拆除路側3米以下長勢不好的狹窄綠化帶,恢復整體鋪裝。
2.行道樹綠籬
道路綠化景觀工程管理研究
【文章摘要】
市政道路綠化工程不僅要具備交通運輸功能,而且還要保證景觀的美化,這就要求施工團隊在施工前要選用最的設計方案,并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當的植物品種,做好施工前準備,并加強后期養護管理,使市政道路綠化的使用功效得到體現。市政道路的綠化景觀,從工程管理視角看,應加強對施工的管理,并注重提升道路的時代性,讓道路旁的綠化景觀與城市總體的綠化景觀保持一致,使市政道路的綠化景觀的質量和觀賞性得到保障。當前,城市綠化工程建設速度不斷提升,所以,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要注重提高綠化設計的規范性和景觀的效果,做好工程養護。
【關鍵詞】
工程管理;市政道路;綠化景觀
0前言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市政道路綠化建設是城市基礎工程之一,是評價城市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為了提高市政道路綠化建設水平,需要對施工項目加強管理,改善工程施工技術,并充分考慮當地地質狀況、氣候條件等自然因素,選用適當的植物景觀,促進城市化與城市化生態共同發展,有效提高市民的滿意程度和生活質量。
1市政道路綠化工程施工概況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及施工重點
摘要: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中的設計方法會影響景觀園林設計投入使用后的整體效果。在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施工中,需要做一些技術性的處理,同時還要注意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后期養護。只有做好這些工作,才能保障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整體效果,也能夠保證其使用后的生命周期。以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中常見方法為切入點,提出對應的處理技術措施,希望能為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施工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設計方法;處理技術
良性的城市道路間往來與互通要依靠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在我國交通運輸系統中,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構建結構,于行人出行、貨品運輸來說,都存在非常緊密的關聯。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最近幾年私家車數量非常多,交通運輸車輛也在逐漸增加,當前這種現象對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與施工存在非常大的壓力。在景觀園林設計使用過程中,長期的運輸壓力、環境影響、氣候影響會對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效果與使用造成一些損傷。一旦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出現問題,很可能會對使用者與觀賞者帶來一些影響,所以,要求相關人員在發現景觀園林設計與施工存在問題時,做出相應的技術處理,以此才能提升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的使用周期。
1現階段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作用
1.1城市環境中的組成部分
在城市環境整體構造中,城市道路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城市整體的環境規劃和發展,與城市道路設計規劃存在非常緊密的關聯。由此可見,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能夠有效提升城市道路的空間感與藝術感,達到道路綠色景觀園林設計整體上的平衡,能夠促進城市空間感的拓展,是城市功能的一種完善方法。
1.2城市文化素養的重要元素
低碳理念城市道路植物景觀設計
摘要: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私家車數量不斷增加,城市中各類工廠、行業也在快速發展,嚴重破壞了城市環境,城市氣候變化極端,低碳理念開始逐步融入城市建設中。隨著人們的城市環境保護意識逐步加強,遵循低碳理念成為當今城市道路規劃建設的關鍵點。在保證和增加城市道路綠化率的前提下,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和配植,也逐漸成為構建低碳城市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低碳園林;植物景觀;城市道路綠化
1低碳理念在道路綠化設計中的原則
1.1尊重場地現狀原則
城市道路綠化建設需要尊重場地需求,讓植物來配合道路建設。植物配置過程中,需要考慮植物的生長特性,全面考慮道路環境中存在的限制因素,通過多元化的分析選擇道路綠化樹種,合理利用不同植物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差異,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合群落結構,綜合建設和改造道路空間環境,降低人為因素干擾和能源消耗,以此來達到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目標。
1.2融入地域文化原則
景觀設計不能脫離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歷史遺留的審美情趣是景觀設計風格的標準。城市的道路建設在滿足城市建設要求的同時,應緊扣城市形象定位,綜合融入相關地域文化因素,突出城市整體空間形象,彰顯城市景觀環境。道路綠化設計在滿足空氣凈化要求的同時,應結合地域文化打造具有親近感和歸屬感的城市景觀風貌。在有效地完成道路綠化建設的同時,解決了城市低碳建設問題。
市政工程道路建設中的園林綠化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城市建設速度日益的加快,城市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園林綠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在市政工程道路建設中開展園林綠化工程,對于美化城市環境以及凈化空氣有著重要意義?;诖?,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強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意義,隨后探討了市政工程道路建設中園林綠化要點,希望為有關專業人士帶來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市政工程;道路建設;園林綠化
在城市建設中園林綠化工程屬于重要內容,在美化環境以及凈化空氣方面做出凸出貢獻?;诖耍陂_展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之中對于園林綠化工作要予以重視,從而打造出綠色生態的城市風貌,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一、市政工程道路建設中園林綠化的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對于生活環境提出更高要求。然而,以往市政工程建設中往往對自然環境缺乏必要的保護,使環境污染的問題日益嚴峻。因此,為了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滿足人們對高質量環境的需要,積極開展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是極為必要的。通過大力開展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可以有效的提升城市環境整體質量,解決城市污染這一問題,使城市空氣更為清新,同時,加強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有利于城市生態系統的建立,推進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加強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是改善人們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重視對各種植物的合理配置,全面落實草木管理方面工作,加強對綠化植物的保護,充分的發揮出園林景觀的重要價值,從而打造出良好城市環境。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不斷推進,使城市綠化面積不斷的擴大,由此可以充分的將綠色植物的作用發揮出來,使城市環境污染嚴重以及噪音大等問題得以有效解決,使身心疲憊的人們獲得心靈上的放松,體驗到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很好的舒緩了人們精神上的緊張情緒。
二、現階段市政道路建設中園林綠化中面臨的問題
(一)缺乏對綠化正確的認識
環湖旅游公路綠化景觀設計
摘要:旅游公路綠化可以改善公路景觀,提高旅游公路的交通安全性和舒適性。通過對萬佛湖環湖旅游公路區域特點的分析,以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協調景點景觀、提高旅游公路交通安全性和舒適性為原則,采用露、透、封、誘的設計手法對萬佛湖環湖旅游公路進行綠化景觀設計,打造環境優美、生態自然、景觀協調的旅游公路,實現自然景觀與再造景觀的和諧統一,以期對今后其他環湖旅游公路的綠化景觀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萬佛湖;環湖旅游公路;綠化景觀設計
旅游公路綠化可以改善公路景觀、降低因公路建設運營對景區周邊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對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協調景點景觀、提高旅游公路的交通安全性和舒適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環湖旅游公路是指位于城市近郊,兼顧生態、環保、防洪、旅游、交通等眾多功能,臨湖一側設有與機動車道處于同一平面的自行車道,部分路段穿越村鎮、景區,或路側設有觀景點等服務設施,交通環境復雜的生態環湖旅游公路[2]。萬佛湖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中部,北距省會合肥市54km,西北離六安市73km,東南與廬江縣接壤,是一個以島湖風景為載體,集湖泊景觀、火山景觀、文化景觀為一體的島湖文化旅游區。該路是舒城縣西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串通萬佛湖周邊區域的重要紐帶,故該路的景觀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項目對萬佛湖環湖旅游區域特點進行分析,對其進行綠化景觀設計,旨在打造一條安全、舒適、優美、生態的旅游線路[3]。
1總體設計
本次設計范圍為環湖景觀路兩側綠地,主線環湖一周,沿線途徑7個鄉鎮,全長43.100km,設計車速60km/h,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一般路段路基寬13.5m,市政規劃段路基寬22.0m。路線區屬于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季風顯著。多年平均氣溫12.9~15.6℃,無霜期平均224天,年平均降雨量在(1033.5~1596)mm之間。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冬季多西北風,平均風速2.1m/s,日照年平均1969h。整個區域道路狀況復雜,具有填方段、挖方段、平路段及組合段等4種情況。挖、填路段,應處理好護坡的綠化,根據不同的邊坡形式選擇不同的綠化方式[4-5]。在填方路段,邊坡填土高度小于2m路堤,采用拉伸網草皮的綠化方式;填方高度大于2m時,采用漿砌片石襯砌拱護坡地段,拱內植草、種植迎春;平路段,綠化應疏密有致,融入自然環境中;組合路段,一側與自然山林相協調,另一側與農田、自然水體相協調,采用自然式種植,保持疏密有致。景色優美路段(如水體開闊地段、農田風貌地段),路側綠帶選用低矮的灌木進行簡單的綠化以留出透景線,保持視野開闊,便于游客欣賞沿途自然美景[6]。此外區域道路要穿越諸多集鎮和村莊,設計時應考慮交通的安全性。中間綠化帶植物要能有效遮擋對面車輛的燈光,尤其是晚上,以減少交通事故發生;對沿線各種影響視覺景觀的物體,宜栽植中低樹進行遮蔽;聲屏障宜采用攀援植物予以綠化或遮蔽;在轉彎路段,宜在平曲線外側以行植方式栽植中樹或高樹,起到誘導行駛視線的作用,做到安全駕駛。
2樹種規劃選擇
根據上述自然環境條件等特點,采用景觀綠化觀賞效果好、實用價值高的植物,同時充分利用舒城鄉土植物資源優勢,以鄉土植物為主進行整體道路植物景觀的營造,以此保護當地的自然環境,也利于園林綠地的維護管理,還可以形成富有當地特色的植物景觀[7-8]。因此,本項目公路綠化景觀設計中主要采用以下幾類植物:喬木類,如香樟、廣玉蘭、雪松、濕地松、黃山欒樹、無患子、烏桕、合歡、榔榆、三角楓、榆樹、板栗等;花灌木類,如桂花、日本晚櫻、紅花碧桃、紅花紫薇、梅花、垂絲海棠、夾竹桃、花石榴、海桐、金絲梅、紅花繼木、紅葉石楠、金絲桃、南天竹、繡線菊、毛杜鵑等;竹類,如水竹、孝順竹、剛竹、菲白竹等;地被類,如萱草、鳶尾、二月蘭、玉簪、花葉美人蕉、紫花三七等;藤本植物類,如迎春、云南黃馨、薔薇、紫藤、木香、扶芳藤、常春藤、金銀花等;水生植物類,如蘆葦、水蔥、菖蒲、千屈菜、睡蓮、荷花、再力花、水生鳶尾等。
住區生態環境創建思索
本文作者:丁金華 單位:蘇州科技學院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區道路綠化作為“點、線、面”中“線”的部分,起到連接、導向、分隔、圍合等作用,其綠化的寬度、質量和距離對于整個居住區綠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連續性也起著關鍵的作用[1]。首先,加強道路綠化的寬度,將原本狹窄的道路綠化帶建成帶狀綠地??蓪⒔ㄖ撕蟮缆芳t線,加寬道路綠地的寬度,使之成為居民散步、休憩的林蔭道,這樣一定寬度的綠化帶不僅增加了公共綠地的面積,也有助于正好發揮綠地的生態效益。其次,充分發揮道路帶狀綠化的綠色紐帶作用,將分布在住區各處的散點綠化斑塊有效聯系起來,帶狀公共綠地與住宅群庭院空間綠地互相滲透、連通,其共同構成整個住區的綠地系統網絡,保證了整個居住區綠地系統的整體性和連續性,讓綠地生態化、系統化、野趣化。
提高綠化配置的生態適應性生態位是指生物種群所占據的基本生活單元,體現了物種在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2]。首先,居住區環境的綠化設計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運用生態位、互利共生、生物多樣性等一系列生態理論來合理進行樹種配置和空間布局,形成結構合理、種群穩定的復合植物群落系統,從而更好發揮綠化系統的生態功能,營造高質量的綠化景觀。植物的選擇應優先考慮利用地帶性樹種,它們一般比較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土壤、水文等條件,需要的養護、水分等投入也較外來植物少,具有良好的生態優勢。其次,也應注意在居住區綠化環境建設中強調立體綠化的模式。
所謂立體綠化是指包括陽臺、平臺、屋頂、墻面的綠化,是“土地空間化”設計觀念影響下形成的綠化形態。它可有效增加綠化面積,充分發揮綠化的生態效益,改善微氣候環境。保持植物種類的多樣性植物種類多樣性是維持系統穩定的關鍵因素,同時,植物系統的物種多樣性也將更好地發揮其生態功能。有數據表明,同樣面積的喬、灌、草組成的復層結構的綜合效益(如釋氧固碳、蒸騰吸收、減塵殺菌及減污防風等)為單一草坪的4~5倍,而養護管理投入之比為1:3。生態效益的趨勢是喬灌草復合型群落>灌草型群落>單一草坪>裸地[3]。所以居住區環境建設中,應避免盲目使用大面積的單一草坪,而建設綜合生態效益更佳的復合林地綠化。
水環境是居住區環境中重要的環境因子,良好的水環境能對居住區生態環境的形成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住區中的水環境建設更多的是將重點放在人造景觀、特定的功能建設方面,水環境的自然性、生態性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在居住區環境建設中,研究如何收集和利用自然降水、有效節約利用水資源,促進水環境的生態化建設,對營造居住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加強雨水的蓄水再利用我國是世界上13個最貧水的國家之一,而大量的居住區環境建設用水基本上是城市供應的可飲用淡水,資源的浪費與我國的缺水程度形成強烈的反差。有效進行雨水的儲留再利用是住區水環境生態建設的重要方面。
首先,利用住宅等的屋頂蓄水。其主要包括集水區(通常是屋頂)、輸水系統(溝槽、落水管、管道)、過濾系統、儲存系統(水箱、水池)以及配水系統,有時還設有滲透設施,并與儲水池溢流管相連,當集雨量較多或降雨頻繁時,部分雨水還可以進行滲透。其次,通過利用基地的池塘、洼地或人工開挖而成地面景觀蓄水池來蓄水。一般可按自然排水坡度將居住區分成幾個匯水區域,每個區域最低處設蓄水池。地面景觀蓄水池可將水池設計成高低水位兩部分,高水位部分四周采用自然滲透土壤設計,讓雨水慢慢滲透回土壤,低水位部分底層采用不透水基質,可儲存高低水位間的雨水進行蓄水再利用。改善基底的儲水滲透性居住區中大量不透水鋪裝阻絕了雨水滲入土壤的機會,使得土壤喪失了良好的吸水、滲透、保水、蒸發的能力,容易造成熱島效應。改善基底,提高滲透性可令地面雨水直接滲入地下,涵養地下水源,緩解住區土壤的板結、密實,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同時也提高土地蒸發水分潛熱的能力,有效調節住區氣候環境。首先,力爭保留最多的綠地,因為綠化的自然土壤地面是最為自然、最環保的保水設計。
大雨時樹葉可將10%~30%的雨水截留住,地面上的植被、落葉等也如同海綿一樣吸收和暫時儲存雨水,并且綠地的土壤有機質豐富,而且疏松多孔,吸水量很大。其次,選擇合適的鋪地材料。在居住區停車場、步行道等負重小的路面采用植草磚、空心水泥磚等透水性鋪裝材料,或用不透水鋪裝有間隙地鋪砌,讓雨水滲入地下是重要的一種解決措施?;蛘咴陂_闊地域下方填入礫石材料,讓雨水暫時儲留在礫石間的孔隙之中,然后再以自然滲透的方式入滲透到土壤中。另外,在高密度開發地區,無法保證足夠綠地和透水鋪裝時,可采用人工設施輔助降水滲入地下,常見的設施有滲透井、滲透管、滲透側溝等。這些人工設施主要是將基地內無法自由入滲的雨水通過排水工程集中到管內,然后通過管壁的滲透,慢慢滲入土壤中,達到其輔助入滲的效果[4]。促進水體的自然凈化居住區中適宜的地表景觀水體不僅豐富、美化了景觀視覺,同時開放的水面作為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但若無完善的水處理系統,景觀用水必須頻繁更換以保持清潔,所以節約用水、加強地表水的自凈能力,促進水的循環也是住區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