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當代景觀設計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當代景觀設計建筑思想啟示
摘要:
從形與景、材料與表達、元素與符號三個角度出發,對王澍作品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將中國傳統文化運用到現代建筑創作中的方法,有利于挖掘古典園林思想精髓,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
關鍵詞:
建筑作品,古典園林,傳統文化,景觀設計
王澍至今都是建筑界充滿爭議的人物,不僅是因其特立獨行的性格,更是其建筑作品所表達出的一種獨特氣息。2012年王澍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同時也讓無數人一夜之間認識了王澍并且關注到他的建筑。王澍的成功絕非偶然,他多年來不斷擺脫西方建筑學束縛,嘗試一種新的建筑理念,將自然山水、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思想進行重構,并探索出一條有濃厚中國本土文脈特征的建筑風格。王澍常以文人自居,在其建筑設計中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多年的研究與深入的挖掘,并通過創新式的手法融入其建筑體系當中,并形成具有自己明顯風格的建筑作品。同時王澍對中國園林的偏好,使他在建筑設計時融入了傳統造園手法,也與傳統園林所提倡的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一脈相承。也正是王澍本人及其建筑理念與中國古典園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將王澍及其建筑作為特定標本進行研究,對當代景觀學有著積極意義。為了更好從景觀學科角度理解與梳理其建筑思想,本文將從三個層面進行剖析。
1形與景
中國畫講求詩意,中國古典園林講求詩意,中國傳統文人生活也講求詩意,到底什么是詩意,王澍講“重返自然之道”,也許就是對詩意的一種解釋。詩意是一種很中國文人的表達,體現了幾千年來中國人骨子里帶著的人與自然關系法則。園林不僅是對自然的模仿,更是人們以建筑的方式,通過對自然法則的學習,經過內心智性和詩意的轉化,主動與自然積極對話的半人工半自然之物[1]。正是王澍對自然懷著的敬畏之情,使其在做建筑設計的同時,不斷探索建筑與環境的和諧關系,因此建筑或人居空間在當下如何能有效融入到自然之中,就是探討形與景最本質的關系。在王澍的各種論著與訪談中常談到中國山水畫,中國山水畫并不是簡單臨摹真實的山水環境,而是通過繪畫方式抒發一種文人信仰,從意境上表達一種人與天地萬物間的關系。從王澍建筑作品看,山水畫對其有較明顯的影響,不論單體建筑還是建筑組群都與周邊山水格局有著極強的形體與視覺呼應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建筑形態與自然融合后的一種外化表達,建筑不應獨立于環境之外而孤芳自賞,而是要完全融于自然環境之中。建筑內部的使用者又時刻要與建筑外的自然山水保持一種視覺與體驗的聯結,這種聯結就是讓人時刻保持與天地萬物的關系。在王澍作品中象山校園令人印象深刻,有人稱象山校區是王澍建筑的試驗田,在設計界內也一直飽受爭議。但無論如何象山校園與國內所有校園有著明顯的差異,從整體規劃角度來看,校園完全擺脫傳統手法下的校園規劃:規則的路網;體現秩序的建筑分布;呆板的建筑立面。象山校園內一派田園風光,農田、溪流、魚塘與遠山、建筑相映成趣。在校園內,建筑隨著與山景的不同關系產生扭轉,同時隨著近景自然地形的變化,有意識的進行視線組織,突出山水關系,同時在整體建筑布局上又遵循童寯先生在《江南園林志》中提出的園林三重境界:疏密得宜;曲折盡致;眼前有景。同時,王澍在校園中有意模糊山水、植物、建筑間的關系,由此也能體會到其多年從畫境入手,探索中國人與自然關系的理念。在王澍看來規劃與造園是相同的,也是個理景的過程,即便自然山水也要通過路徑規劃,特定區域的視線引導,才能更好的讓游人在風景內產生身處自然的覺知。同樣,在一處小場景中,設計師也需要通過路徑引導與有效的視線組織進行景觀設計,景需要視覺轉化才能真正成為景觀。在王澍看來中國畫又是討論如何理景的問題,他曾多次拿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進行闡釋并試圖通過繪畫的方式去捕捉人可以參照的人和自然之間的意會關系。
當代居住小區景觀設計與維護
[內容摘要]格調竹境小區是全國首個運用“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的高層居住小區。筆者以之為例,用實地調研法和案例論證法對其進行初步的分析研究,試圖對現代居住小區景觀的后期維護提出一些思考性建議。
[關鍵詞]格調竹鏡小區;景觀設計;景觀維護
一、格調竹境小區景觀設計的現狀
格調竹境小區位于天津市河東區中山門地鐵站沿線附近,交通出行十分便利。好的景觀可以給人以清靜自然的感受,對于格調竹境來說,它的建筑設計與景觀設計與人文因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也體現了景觀、建筑、人文三者之間的一種統一和諧之美。格調竹境小區的景觀環境設計在全國來說都是首屈一指的。該項目建成時間為2009年7月,開盤時間為2011年5月,作為“新中式”風格高層住宅小區的典型設計案例,從建成到現在已有八年多的時間。該設計項目最大的特色就是延續了傳統古典園林的景觀設計手法,并將一些獨具歷史韻味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元素加以創新發展,使整個小區的環境景觀都充滿著中國山水韻味。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小區草坪養護管理跟不上、廊架設施和景觀小品已漸漸變舊亟待更新維護,這也是現在很多居住小區共有的問題。我們只注重了設計,但對于后期的維護完善沒有做好充分的保證。在2017年7月份筆者到格調竹境小區進行了參觀調研,首次來到這里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整個小區的綠化景觀設計頗具傳統中式文化藝術特色,里面的景墻、小品、地面鋪裝等都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里面,卻又加以簡約創新化,充滿著古典與現代結合的設計文化氣息。小區的景觀設計分為東西兩個區域,并由中央道路分隔開。西側區域是緊鄰虎丘路的幾棟18層住宅間的景觀設計,采用現代空間布局設計手法的小區會所景觀和“琴、棋、書、畫”四園。這一側的景觀更注重人際交往活動行為的功能性要求,景觀也更貼近人性化設計,以下參考了小區景觀方案的設計說明對格調竹境小區內的景觀進行介紹。“琴園”位置靠近北側地下車庫出入口,在景觀設計上注重空間圍合式設計手法。其中變電室位于琴園的中央位置,它的西側是很有創意的“七星流瀑”,以不規則的疊瀑形式與旁邊的景觀亭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這一設計同時還將地下車庫的人行出入口巧妙地遮擋,從不同的視角能看到不同的景觀節點。“棋園”采用以周圍豐富的綠化為主體的整體格局,巧妙運用尺度、群組和透視關系來營造靜謐、深邃的東方園景。仿照黑白色圍棋形制的棋盤廣場靠近中心區域,空間采用圍合式布局,私密性較強,并且非常安靜,非常適合小區業主們在此對弈。同時設計者加入了日式“枯山水”景觀設計元素,比如中央棋盤小廣場東側“一池三山”,象征“溪流河海”的白色細砂池配合微微升沉的景觀地形,更顯禪意之美。“書園”由大體量的變電箱、通風豎井和地下車庫人行出入口形成空間布局,與江南名園——留園的“冠云峰庭院”有著近乎一致的巧合。在這種巧合的循導之下,景觀設計師們嘗試著將古典園林的空間布局進行再現,用“解構主義”的建筑語言重塑歷史上的蘇州園林,用簡約大方的設計手法延續傳統園林的風格理念。主要景觀特色是將廊架和景墻的布局施以圍合式的效果,其中一面景墻還提供了專門可以閱讀的桌子,小區業主們可以自帶椅子在此閱覽書籍。“畫園”緊鄰小區會所,以古典與現代的撞擊與融合為立意,采用圍繞小區會所建筑而生的“畫展”設計理念,并依托場地現狀規劃的景觀空間,依次將全園描繪成特色鮮明的五幅“虛擬的空間畫作”,即“春之曉”主題花壇、“夏之清”荷花水池、“秋之瑟”溪流景觀、“冬之寂”石之庭院,以及“山色空濛”主題壁畫。為體現詩情畫意的效果,設計者們運用了很多不同顏色的喬灌木和地被植物,通過借景、漏景等傳統設計手法的運用,使畫園的景觀更像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另一部分是靠近東側26層住宅區域的景觀設計,這一區域多以模仿自然式景觀地形做設計。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瓦園”,它是小區景觀設計的點睛之筆之一,從西側入口進入前行一段距離即可看到。其周圍用景墻加以遮掩,運用中國傳統的“瓦”元素創造出現代居住小區的藝術作品,把滿溢古韻的藝術氣息從人們的回憶中帶到了今天居住者的身邊。
二、小區景觀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和思考性建議
第一,從景觀角度來看格調竹境小區現狀,草坪植被退化、土壤裸露是首要問題。植被草坪多數區域草坪退化,其土壤已經裸露,嚴重影響了景觀的觀賞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景觀退化,而后期的管理維護又沒能跟上。因為居住小區人流量密集度較高,設計者在設計之初就做了很多防止踩踏草坪的標識系統,但沒有起到明顯的草坪不被踩踏的保護效果。針對這一問題,需要通過小區居民和物業管理兩類人群共同治理維護才能解決。通過物業宣傳使人們意識到保護小區綠地的重要性,而物業可以通過請一些專業綠化養護管理人員來松土、澆水、除蟲,重新覆蓋草籽,重點定期加以養護,使綠地重新得以復蘇,保持格調竹境小區良好的景觀生態環境。第二,目前小區景觀中的工字鋼廊架和防腐木平臺以及休閑座椅等設施有些陳舊褪色,有的已經破損而影響美觀性,這也是小區景觀需要維護完善的一大問題。設計之初雖然運用了很多新型材料,但是目前看來應用在廊架上的這種工字鋼結構隨著四季氣候的冷暖交替以及光照變化和雨水的侵蝕,很多廊架的外層漆皮局部已經脫落,導致內部鋼架生銹,很不美觀;而相對應的木質條狀防腐木地板表面油漆層也已褪去,木質結構裸露在外層,局部邊角也有破損等問題。對于硬件設施的掉漆、破損需要小區物業請專業人員進行維護和修補,同時居委會可與小區業主多溝通交流,適當開展維護小區公共設施的義務維護活動。第三,理水是古典園林中常見的景觀設計手法,在格調竹境小區的多個景觀節點也有運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水池和池塘內的苔蘚雜質會變得過多,影響水景觀賞效果。水池青苔形成的條件與天津的氣候環境和水質環境有很大關系,人工清理和微生物治理是最為有效的凈化水池方法之一。用化學清洗劑雖然效果好,但是考慮到環保性,應該在水池中養殖些食用苔蘚的魚蝦,并安排物業工作人員定期喂食,清理水池雜物,這樣就可以保證小區的水景更加清潔美觀。第四,該小區的占地面積較大,所運用的“新中式”風格景觀設計在建筑設施、景觀小品、植被綠化等方面造價昂貴,容易導致后期維護完善不足。格調竹鏡居住小區綠化率45%、容積率2.6,物業費一平方米1.8元/月(2017年),相對于同規模級別的小區費用較低,不能充分運用到小區的景觀綠地、景觀小品和公共設施的維護中。而和它占地面積相近的紅橋區金領國際居住小區每平米物業費在2.4元/月(2017年),能夠保證后期的景觀維護。從景觀空間布局看,小區最具特色的“琴、棋、書、畫”四園分散在西側每棟樓與每棟樓之間,南側的主要水景“平湖秋月”用現代施工手法模仿自然山水之景。縱觀全局來看,小區每個景觀節點都非常精致,但分布較為分散,旁人看來它更像公園中的觀賞景點,所以它的后期維護資金自然不會太低。而紅橋區金領國際小區將整體綠化集中在中央花園區域,便于綜合維護和管理,這樣應用到居住小區中的景觀空間布局設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三、對小區物業在景觀維護上的思考性建議
贛文化民間圖案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內容摘要】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贛鄱大地,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豐富的民間圖案文化,這對于當代景觀設計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文章指出,應對贛文化民間圖案進行系統的梳理,在堅持尊重審美規律、樹立生態理念、順應時展等基礎上,通過直接復制、加工變形、提煉轉化和繼承創新等多種手法,將其廣泛應用于當代景觀設計中,在提升設計質量的同時,也為傳統文化開辟出新的傳承和發展空間。
【關鍵詞】贛文化;民間圖案;景觀設計;應用方法;應用原則
江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弋陽腔、儺舞、陶瓷、剪紙等民間藝術在全國有著深遠的影響。“近年來,江西各地政府和社會組織,均積極推動這些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諸多當代藝術工作者也尋求著其與當代藝術創作結合的可能性。”[1]將各類圖案應用于景觀設計中,就是在藝術設計領域的探索之一,并獲得良好成效和多方共贏。因此,有必要對贛文化民間圖案進行系統梳理,明確原則和方法,繼而為后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贛文化民間圖案概述
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子系統,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派生出了一系列文化分支,脈絡清晰,層次豐富。具體到民間圖案來說,在文學、戲劇、舞蹈、民藝等領域都有大量的代表性圖案。如景德鎮陶瓷,涵蓋了花鳥類、山水類、人物類、宗教類等上千種圖案樣式,以圖案的形式見證和記錄了中國歷史發展。在“中國戲劇活化石”儺戲中,面具則是最核心的道具,正神、兇神、世俗面具、丑角面具、牛頭馬面等各類面具,既表現出驅邪逐疫、祛病延年、風調雨順等美好寓意,也反映出當地人特有的審美和精神追求。在瑞昌剪紙中,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勞動生活場景應有盡有,特別是陰陽交互、虛實相生的創作手法,更是賦予這些圖案含蓄、典雅、神秘的藝術風格。除此之外,在婺源三雕、南昌瓷板畫、東固傳統造像等多類民藝中,同樣蘊含著豐富和獨特的圖案資源,既是無可替代的藝術奇珍,也是當代人各類藝術創作重要的素材寶庫,理應得到當代人的充分重視。
二、贛文化民間圖案應用于當代景觀設計的必要性
將贛文化民間圖案應用于當代景觀設計中,有著深刻必要性和充分可行性,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當代景觀設計發展的需要。進入新世紀后,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人們的審美水平有了本質提升,也對景觀設計這一相對固定的視覺表現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有諸多景觀設計都是有形無神的,表面上可以給人以一定的視覺沖擊力,但是長時間或者仔細觀看后,卻明顯缺少可讀性,沒有體現出人文特色,由此導致“千城一面”的狀況,失去了一個城市和地區應有的個性魅力。而通過對地方文化中特色圖案的運用,一方面可以拉近當地人與作品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為作品貼上了鮮明的標簽,使作品文化內涵得到本質的提升。所以,應通過梳理、加工和創新等手法,讓更多贛文化民間圖案在當代景觀設計中得到展示和運用,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觀風貌,重拾歷史記憶,滿足當地人的文化歸屬感。其次,是民間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需要。近年來,盡管江西省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對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大量的努力,也獲得良好的成效,但僅靠這種單一的外部輸血是不夠的,還應探索出更加多元化的渠道。“在民間文化的傳承過程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其與當代人距離過遠,當代人很難以一種合適、便捷的方式近距離接觸到民間文化。”[2]而通過景觀設計,則可以讓民間文化以一種當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給當代人提供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為自身的傳承和發展開辟出新的空間和路徑。
城市景觀設計茶文化研究
摘要:
基于一個跨學科協同創新的視角,將我國傳統茶文化的一些核心理念、交際觀念和物質符號等應用到城市景觀設計中符合人文地理和城市規劃發展強調的“詩意的棲居”命題,有利于提升現代城市景觀設計規劃的人文屬性和幸福屬性。當代城市景觀設計發展的主要趨勢在于景觀設計的生態化發展趨勢、景觀設計的國際化發展趨勢、景觀設計的后現代化發展趨勢。傳統茶文化對于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救贖價值體現在它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倡導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融合。傳統茶文化視角下我國城市景觀設計的可能性策略可以嘗試人文化設計策略、生態化設計策略。
關鍵詞:
傳統茶文化;城市景觀設計;影響機制;協同創新
對中國茶文化的認知可以從多樣化的角度來審視,比如說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審視茶文化可以得出其“養生、修性、怡情、尊禮”的基本內涵;從結構功能角度來看會發現茶文化具有“和諧重道理念———和而不同交際理念———人與自然和諧理念”的基本要素;從國際化、比較文學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我國茶文化比西方茶文化要更加具有價值理性追求、具有濃厚的東方閑情逸致和生活修行特點。近二十多年以來,我們對于茶文化的認知還可以從“專業學科”的角度進行把握,因為在高等教育的范疇中,茶學專業、茶文化專業已經成為高等教育培養茶學人才的一個重要學科領域,代表著當代先進的茶學科技知識和傳統茶學人文知識的合流,體現出了一種協同創新。當前,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典型的后工業社會,知識經濟、分享經濟、信息經濟和互聯網經濟成為新的發展趨勢,這些新的趨勢將傳統的現代性視角下的基于特定學科分工的知識體系徹底地進行了批判,原來純粹依靠單一學科解決復雜的社會問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基于一個跨學科協同創新的視角,將我國傳統茶文化的一些核心理念、交際觀念和物質符號等應用到城市景觀設計中符合人文地理和城市規劃發展強調的“詩意的棲居”命題,有利于提升現代城市景觀設計規劃的人文屬性和幸福屬性。
1當代城市景觀設計發展的主要趨勢
需要強調的是,城市作為現代城市化、工業化、人口遷徙的必然產物,代表著更為先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態。城市景觀設計作為滿足現代城市居民生活、審美等需要的一種配套公共基礎設施,本身就是融合了地理學、城市規劃學、生態學、建筑學和社會心理學等學科知識的一種復雜性知識體系,代表著知識的高度應用和混合。對于處于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的我國城市景觀設計來講,在國際化、傳統化、現代化、人文化等趨勢的綜合影響下呈現出這樣幾點發展趨勢:
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傳統文化創新應用
摘要:
中華文明經過漫漫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從孕育之初,到不斷積淀形成并傳承發揚至今,已經成為世界上一顆璀璨明珠。這顆明珠化作無數顆繁星散落在大江南北,古往今來都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有所體現。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以創新的方式運用于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之中,既是對于中國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也能使現代園林景觀呈現出中華文化獨有的魅力。本文將闡述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重要意義,為現代設計者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和方向。
關鍵詞:
傳統;現代;文化元素;園林景觀;創新應用
景觀設計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從環境、生態、美學到科學涉及面相當之廣。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經濟愈加發達,全球化越來越深入,西方文明入侵加上許多設計師對于西方文化和當前流行元素的盲目追捧,我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思想受到了束縛,放棄利用地域優勢展現出自身的色彩和特點,各地的工業化氣息和同質化十分嚴重。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包含著中國廣大人民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羅萬象,體現著中華民族對于人類及自然認識和思考,它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元素可謂是設計創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在目前中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思路較為單一追求潮流的現狀之下,從世界范圍內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無法比擬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審視傳統文化所包含的精髓和內涵,從中凝練出新思路,以現代人的新觀念,利用當代社會的新技術創新應用在景觀設計之中,在表達出設計者設計的理念同時,呈現出富有自身特色、感染力和生命力,充滿文化內涵的中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作品,讓我國現代園林景觀。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及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概況
1.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景觀設計中古典園林設計的應用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實踐中將我國自然景觀風貌與人文建筑有機整合,自然美與意境美兩者的滲透、融合。當代景觀項目在設計實踐中,應積極學習實用性設計手法與內涵豐富的造園理念,促進當代景觀設計和古典園林設計風格相結合過程,為現代群體提供特色化的景觀作品。文章在列舉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常用手法的基礎上,對其和當代園林設計融合的思路及具體實踐應用,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景觀設計;融合思路;實踐應用
1引言
中國古典園林是東方園林的代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對世界上很多國家園林工程設計建設形成明顯影響,其建造技藝、設計方法、設計理念等傳承至今日,有很大的學習與借鑒價值。在城市化建設腳步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現代景觀設計過程中應充分尊重自然環境,合理應用古典園林設計方法、理念,使現代園林的設計富有實用、美觀的雙重特性,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與持久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2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
2.1設計空間上,提倡以小見大。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實踐中追求典雅、精致、小巧、圓潤,借此方式呈現出設計內涵,巧用遮景、象征等諸多設計手法,在實踐中取得先抑后揚的設計成效。古典園林空間設計層面上又凸顯出以小見大的特征,以使古典園林空間層次分明,曲徑通幽。
2.2秉持因地制宜原則,借景造園。對中國古典園林建設階段常用的設計手法,不難發現其重視和園林地形地貌的有機整合,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調配與使用園林周邊的山、水等自然元素,即實現借景造園。在構園、造園實踐中,古典園林設計重視借景手法的應用,合理應用遠借、近借、虛實而借及應時而借等方法,使古典園林設計抵達更高的層次,更富有空間感[1]。
我國景觀設計西化的社會學
摘要: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中國和西方國家在經濟、貿易和文化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中國的景觀設計也深受影響并出現西化的趨勢。該文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了中國景觀設計西化的原因,并且提出應該在立足于中國城市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在更深層面探索中西方景觀設計的融合,從而構筑中國景觀設計的美好未來。
關鍵詞:景觀設計;園林設計;場所精神;西化;社會學;融合
0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和西方各國在經濟、貿易和文化領域的交流越來越多,這為我國景觀設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國內的專家學者、城市管理者可以走出國門,學習和了解發達國家的景觀設計方法;國外的規劃設計公司也可以進入中國市場,在建筑、規劃、景觀各個層面參與市場競爭。隨之而來的是大量介紹西方景觀設計的論文、專著的出現,大量的西方景觀作品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傳播到國內,使得中國的景觀設計出現一定程度的西化趨勢。作為對外開放和經濟、文化交流的一個結果,這一變化產生的原因有待更深刻地分析和認識,以更好地捕捉國內景觀設計的發展動向,引導其合理地與本土文化相融合。
1中國當代景觀設計的西化途徑
1.1西方景觀作品的引入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中外交流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員有機會去國外學習、考察或旅游,發達國家的優秀景觀設計作品開始被大量介紹到國內,影響到國內的設計實踐。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一系列介紹國外優秀設計師和設計作品的論文在《中國園林》等專業期刊上發表,同時還有《西方現代園林設計》《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歐洲新景觀》等一批研究西方現代景觀的專著問世。這些論文和專著圖文并茂地介紹了西方當代的景觀設計,讓國內景觀行業的設計人員、教師和學生對國外的設計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這對我們設計實踐、專業教學都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此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國外最新的設計作品通過期刊、網絡源源不斷進入中國,這些作品往往成為國內設計人員設計時參考和借鑒的范本。
傳統裝飾元素在室內景觀設計的應用
摘要:中國傳統裝飾元素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種集中體現,是千百年來我國藝術發展的瑰寶。如何在現代室內景觀設計中合理運用傳統裝飾元素,將其裝飾效果與今天人們的精神追求相結合至關重要。
關鍵詞:傳統裝飾元素;室內景觀設計;風格
在全球化腳步日益加快的今天,各國各民族間的文化碰撞愈發激烈,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設計行業,尤其是室內景觀設計行業在房地產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也受到國外文化的影響,根植于大眾生活中。設計發展已然到了后現代設計時代,后現代設計語言極大地影響著我國的景觀設計。由于中國的室內景觀設計起步發展較為落后,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較為嚴重,使其產生了模仿和硬套的設計亂相。回想我國室內景觀設計發展路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國人對于居住空間環境要求的意愿愈發強烈。在這種環境背景下,對于室內景觀設計者來說,我國的現代室內景觀設計究竟如何回歸傳統,中國室內景觀設計乃至中國設計的本土化之路如何走?這都是在受到西方思想影響下,我們的文化在逐漸反省的大背景下所做出的反思。上下5000年的歷史,讓我國有著豐富的歷史積淀,我國的哲學思想、傳統文化以及傳統的裝飾元素都是豐富的資源與載體。如何合理利用這些資源,使之能夠和諧融入到現代設計中,同時,如何將傳統的設計元素發揚到國外去影響世界,是我們要深入思考的內容。
1傳統裝飾元素在室內景觀設計中的體現
我國文化受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影響使其源遠流長,通過幾千年的發展凝聚成一種強大的文化底蘊。中國傳統裝飾元素有著自己獨特的形象、符號及樣式,而不同民族間又有著不同的物質及藝術形態。這又產生了不同魅力的民族風格,在這種多元文化背景下,其藝術形態與特征大概有2個方面:一是簡約古樸:中國的文化講究樸素自然、返樸歸真的簡約情趣,注重事物本身的簡潔和樸素,同時,注重設計的使用功能,強調藝術與技術的結合,這與現代設計的某些內容是相似的。二是民族傳統元素的使用:由于民族眾多,傳統裝飾元素種類豐富多樣,其內在的含義經過多年的演變形成獨特的審美和特色,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裝飾元素為室內景觀設計的運用與發揚產生了重要意義。此外,多民族廣地域的地理縱深又為傳統裝飾元素加入了地域文化特征,將這種具有地域及民族的元素運用在現代室內景觀設計裝飾中,同時與現代技藝相結合,形成一種具有時代特征的地域性裝飾風格。
2傳統裝飾元素在室內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由于我們當下的室內景觀設計源于后現代的影響,如何思考傳統裝飾元素的運用問題,采取何種方式體現在室內景觀設計中是重要的問題。總結來看,對于傳統裝飾元素的使用包含2個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