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村官培訓總結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政治學原理情景模擬教學研究
摘要:
“政治學原理”課程是行政管理專業的核心必修課,村官學習者是一群特殊的學習者,將情景模擬教學法運用于“政治學原理”課程有現實的必要性.該研究以“羊城村官上大學”工程為依托,將情景模擬教學法運用于2012級村官學員的“政治學原理”課程,設計了情景模擬教學法在該課程中的實踐過程并進行了教學反思.
關鍵詞:
情景模擬教學;“政治學原理”;村官學習者
農村基層干部、農村黨員是黨的方針政策在農村的宣傳者、組織者和落實者.為了加強對農村干部、農村黨員的教育培訓,特別是對其進行系統的學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廣州市委組織部組織實施“羊城村官上大學”工程,從2012年開始在具備高中、中專、技校和高職學歷的村“兩委”干部以及后備干部和部分黨員中選取1000名符合條件的進行大專的學歷教育培訓.并計劃3~5年讓全市的村干部都能基本具備大專學歷,全面提升基層干部的學歷層次.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承擔該項目的培訓工作,并針對這批學員開設行政管理專業(基層管理方向),政治學原理課程就是其中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為了在提高學員理論水平基礎上能進一步加強他們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情景模擬教學的研究,期望通過情景模擬教學達到提高學員實踐水平的教學目的.
1情景模擬教學法的內涵及特點
情景模擬教學法最早起源于二戰時期的美軍課堂,當時主要用來培訓軍官和間諜.二戰結束后,這種方法被企業廣泛用于人員的招聘、晉升.[1]后來,這種方法在教育領域應用推廣,情景模擬教學法不僅在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運用,甚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也開始嘗試.[2]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特定的模擬主題,通過安排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情景發展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3]情景模擬教學法有四個特點.(1)以學生為主體.情景模擬教學法是由教師創造條件,學生利用主觀能動性學習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4].(2)以情景為依托.在情景模擬教學中,教學內容要以展現情景的方式進行整合,圍繞教學任務、按照現實的工作要求創設活動場景,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融入到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使課程的知識點通過模擬的工作情景展示給學生.[4](3)以實踐能力提升為目的.情景模擬教學給予了學員充分參與教學實踐的機會,一方面學員應參與課前準備,了解所模擬人物的身份、職責,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進行相應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學員在課堂上,要以其所模擬的身份參與到課程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角.他們在模擬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5](4)互動性、趣味性.情景模擬教學法把課程教學內容以情景的方式模擬呈現出來,教學過程“戲劇化”,可以使抽象的理論轉化為直觀易懂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和領悟操作技能,同時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扮演者之間以及臺上和臺下學生之間的“三聯互動”,學生的親身參與也使整個教學活動富有趣味性.[4]
農村經濟管理與創新8篇
第一篇
1.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1.1不健全的服務體系
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缺少完善的服務體系,雖然有些地區建立了農村經濟服務體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農村經濟發展沒有起積極的導向作用。例如: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進程中,農村科學技術服務體系落實不到位,農村經濟形式與其他經濟間存在一定差距,對社會資金需求量也比較大,并且各地區發展不均衡,造成農村服務體系沒有相應的資金支持,沒有充分發揮出服務體系價值,作用性也沒有得到真正體現,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服務體系作用發揮。
1.2科技基礎不牢固
科學技術對農村經濟影響作用非常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和經濟規劃等各方面都應有技術支持。從我國農村整體經濟水平看,技術投入量、技術引進、技術支持、技術再開發等都存在一定缺陷,造成農村技術經濟缺少動力效應。市場經濟規模逐漸擴大,相應的對農村經濟要求也越來越多,需要其快速融入大市場經濟局面中,及時獲取農業技術和發展信息。正因如此,我國農村經濟陷入的被動局面,將會失去大量科學技術支持主動先行權。
2.發展我國農村經濟的幾點建議
市委辦農村黨員干部教育意見
為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省第九次黨代會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深化提升農村創先爭優活動,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省委、市委和辦法號文件要求,結合我處實際,現就年度全處農村黨員干部主題教育活動(即“小學教”活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任務 年度主題教育活動以“學習貫徹黨代會精神、建設美好新農村”為主題,組織農村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省第九次黨代會、市第三次黨代會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準確把握省黨代會提出的堅持走科學發展、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道路的時代要求,準確把握市黨代會提出的實現加快發展、加速轉型、跨越崛起、富民強市目標的科學內涵,準確把握市黨代會提出的全面轉型、跨越崛起、富民強市發展主調,深刻理解中央、省、市委“三化同步”戰略部署的重要意義,使農村廣大黨員干部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市委的部署要求上來,不斷增強推動“三農”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自覺性,進一步強化推動農村科學發展、促進農村社會和諧、服務廣大農民群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激發創先爭優的內生動力,努力發揮農村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先鋒模范作用和骨干帶頭作用,為實現“率先小康、生態文明、人民幸福”宏偉目標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具體安排 全處農村黨員干部的主題教育活動自年12月中旬開始,至年2月中旬結束。具體分四個階段進行。 1、動員部署(年12月22日前)。12月22目前,街道、村要召開動員大會,全面啟動主題教育活動。街道黨員領導同志要到所聯系的村進行動員輔導。 2、學習培訓(年12月23日至31日)。要注重把學習培訓作為“小學教”活動的基礎和重要支撐貫穿活動始終,堅持以街道、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黨員中心戶為主陣地,采取集中培訓、專題輔導、支部學習、典型示范、遠程教育、在線學習、組織宣講等多種形式,組織好農村黨員干部群眾的學習培訓。要重點抓好集中培訓,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和主題教育活動學習輔導材料等,認真組織廣大黨員干部開展集中學習。街道黨工委要舉辦村“兩委”其他成員和黨員中心戶培訓班,時間不少于2天。培訓的主要內容為:深刻領會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張寶順書記在省第九次黨代會及全省群眾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精神以及市第三次黨代會、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街道黨工委書記要到聯系點帶頭授課。要結合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抓住流動黨員春節返鄉時機,組織他們參加集中學習;對沒有返鄉的黨員,采取郵寄資料、網絡教育、發送短信等形式使他們參加到活動中來,確保學習培訓全覆蓋,使六中全會、省、市黨代會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3、走訪座談(年1月1日至15日)。街道、村黨組織在學習培訓的基礎上,要按照市委“三級書記帶頭大走訪”、“千名干部下基層”和組織部門“三走進三服務”活動要求,集中開展走訪座談活動,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實找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進一步理清科學發展思路。干部要帶頭下訪尋問題、下村解難題,村干部、選派干部、駐點干部、下基層干部、大學生村官和黨員要深入農戶,通過發放宣傳提綱、張貼宣傳材料、夜談交流等形式,把各級黨代會精神向群眾宣傳下去,并把群眾的意見建議帶上來。街道黨工委書記走訪不少于20戶,其他干部走訪不少于15戶。各級干部在走訪調研期間,要安排一定時間駐村駐點,吃住在基層,真正靜下心、沉下去了解民情,并認真撰寫民情日記。對走訪工作中農村黨員、干部收集的意見建議,街道、村黨組織要認真梳理,并有針對性地分別召開處、村干部、普通黨員、村民代表、“雙培雙帶”示范戶、黨員中心戶、外出務工人員等座談會,廣泛征詢推動農村科學發展、促進農村社會和諧、服務農民群眾的“金點子”。街道黨工委要及時總結大走訪活動經驗,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學習應用文建明工作法,在實踐中把握結合點、找準著力點,著力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本地實際的科學的工作方法和運行機制。村黨組織要全面規范“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深入推進黨務公開、“陽光村務”工程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村“兩委”工作規則。 4、為民辦事(年1月16日至2月20日)。街道、村黨組織要把為民辦事、服務群眾貫穿于活動全過程,引導黨員干部立說立行、邊學邊做,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在推進工作上見實效。街道、村黨組織要對創先爭優及年度承諾事項的落實情況進行一次“回頭看”,對已經落實的進行銷號,對正在落實的了解進展情況,切實做到件件有回音。年春節前,要結合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雙向述職”評議工作,集中一段時間對所有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創先爭優活動開展情況進行領導點評和群眾評議,確保承諾事項兌現落實,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圓滿完成。要結合深化創先爭優活動,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中全面推行星級創評工作。在此基礎上,圍繞走訪座談征求的意見和建議,開展新一年度雙向承諾活動,科學確定處和村貫徹落實各級黨代會精神的主要措施和年度工作目標任務,進一步激發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創先爭優積極性。要積極為民辦事,以農民滿意為目標,把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作為主題教育活動的著力點,切實化解有關征地拆遷、環境污染、食品藥品安全、社會保障等突出問題,認真實施各項民生工程,努力幫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到聯系點開展聯系幫扶,重點到條件困難、問題較多的村和困難企業,努力解難題、辦實事。要精心開展“兩節”慰問活動,重點對基層老黨員和困難群眾進行慰問和扶貧濟困,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送到千家萬戶,讓他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街道、村黨組織要使農村廣大黨員、干部開展為民辦實事的過程,成為學習貫徹各級黨代會精神的過程,成為鞏固和深化創先爭優活動成果的過程,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過程,進一步凝聚建設美好鄉村的強大合力。#p#分頁標題#e# 三、幾點要求 1、強化組織領導。街道黨工委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確保主題教育活動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街道黨工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直接責任人職責,村黨組織書記要切實履行具體責任人職責。街道黨工委、村黨組織要結合處村實際對活動作出具體安排,明確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在12月22前全面啟動主題教育活動。 2、加強督查指導。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深入創先爭優活動處村聯系點,指導聯系點抓好主題教育活動,努力把聯系點建成主題教育活動的示范點。選派干部、駐點干部要帶頭學習、帶頭宣講、帶頭承諾、帶頭實踐,精心組織好選派村的主題教育活動。大學生“村官”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增強主動性,積極協助村黨組織抓好主題教育活動各階段的工作。 3、注重氛圍營造。要把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情況,作為當前農村創先爭優活動宣傳的重點。要積極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報道活動的好做法和取得的新成效,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要在集鎮中心、村莊入口、公路沿線等醒目位置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各地要加大宣傳工作力度,把活動的開展情況、取得的實效及時上報。 4、搞好統籌結合。要緊緊圍繞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始終堅持立足實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力求在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要把主題教育活動與開展后進村黨組織整頓緊密結合起來,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與深化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共建雙方緊緊圍繞加快新農村建設,找準著力點,創新共建平臺,豐富共建內容,增強共建效果;與推動市人大代表換屆工作結合起來,促進換屆工作風清氣正,確保新班子有新作為新氣象;與農村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更加突出農村創先爭優活動主題,進一步深化雙向承諾,強化領導點評,抓實群眾評議,解決實際問題,推進農村創先爭優活動健康深入開展。 活動結束后街道黨工委、村黨組織要及時予以總結,并于年2月20日前將活動總結書面報送至市委組織部、街道黨工委。
高校黨建工作研究(8篇)
第一篇:社會建設高校黨建工作機制
一、高校基層黨組織大學生黨員出現的問題
1.黨員學習型思路越來越弱
當代大學生黨員由于受到網絡科技的影響和西方國家價值思潮的煽動,面對混亂的價值觀念無所適從,造成大學生思想復雜化,價值觀念扭曲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對大學生黨員理論培養的方式還是傳統的理論灌輸和單純的說教形式,“高校基層黨組織針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的調查研究比較欠缺,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學生的方式方法單一,多半是集中讀報念文件,實效性不強”,這種采用簡單粗暴地上傳下達的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新時期黨員對學習黨的知識的要求;高校對大學生黨員的實踐培養方式還是僅僅局限在學校舉辦個“黨員知識競賽”,講座等校內活動,校外的也只是參觀一下黨史館,參觀某個實踐基地等,僅僅是形式的、走馬觀花的過一圈,根本不能真正的提高大學生黨員實踐能力,實踐形式也處在高校封閉或半封閉型的黨員培訓模式當中,已經極大地不適應當前的環境和形式。
2.黨員服務型意識越來越淡
十八大以后,中國共產黨大力提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號召,這也是在學習型黨組織“實現成功”后的又一個對于基層黨組織的理論指導,但是現在的學生黨員基本上沒有服務周圍同學的意識,參加活動也是功利主義的趨勢和強硬命令在身,行為表現出較強的功利性;在參加學校組織的幫助周邊群眾和周邊社區的黨組織活動當中,服務的理論單一,無法自圓其說,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摸不清狀況,搞不清頭緒。這就造成了黨的理論和學生黨員實際服務行為的脫節,使得中央提倡的服務型黨組織掉進了一個陷阱。
3.黨員創新型能力越來越差
干部冬訓工作實施方案
一、冬訓的對象和時間
全鎮所有黨員干部。2015年1月底調研,2015年2月中下旬培訓和動員,3月上旬結束。
二、冬訓內容
全鎮今年的黨員干部冬訓工作主要圍繞五個專題進行集中教育培訓。一是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二是深入學習領會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鎮進程;三是深入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踐行“三個倡導”;四是堅持不懈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五是深入開展網絡創業教育,努力增進民生幸福。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引導基層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會系列重要講話所貫穿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自覺把核心價值觀貫穿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黨的建設之中,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之中,滲透到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之中,切實改進作風建設,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以優良作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基層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帶領網絡創業,全面掀起基層廣大干部群眾網絡創業致富新熱潮,讓老百姓享受網絡創業富民成果。
三、冬訓原則和方式
今年冬訓工作堅持理論宣講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集中教育培訓和專題辦班相結合,鎮村聯動和干群聯手相結合的原則。冬訓的主要方式:
1.組織集中宣講。
農業產業化扶貧減貧工作現狀與對策
摘要:扶貧減貧是我國三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而農業產業化扶貧減貧又是我國農村扶貧減貧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文章主要針對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的扶貧減貧工作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依托地區特色優勢資源、積極引進和培育新型企業、探索高效創新性扶貧減貧開發體制、多舉措推動扶貧產業快速發展等對策。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扶貧減貧;解決策略
1農業產業化扶貧減貧現狀分析
1.1主要問題分析
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扶貧減貧工作存在自然條件制約、人為因素制約等問題。
(1)客觀問題。我國農村地區依然存在發展落后、貧困戶較多且難以解決的現象。不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交通不便、水電等供應不足,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相差較大。且上述地區農業產業化受資金、技術等條件制約,其管理體制、工作方式均不能適應現代化發展的要求。
(2)主觀問題。許多貧困地區對于新形勢和新常態下的扶貧減貧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受到政治覺悟較低、考核不力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貧困地區扶貧減貧工作領導力度、組織力度及機構建設弱等現象發生。
鄉鎮社區教育品牌建設探析
一、課題研究目標
“品牌”是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和科學研究創新而形成的一種品質,是擁有廣泛認同的經濟與社會價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社區教育品牌”具有突出的示范引領作用、普遍的推廣價值和較強的社會影響力。社區教育品牌建設旨在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提高社區居民精神文化水平和素質,促進居民全面發展,形成一系列品牌效應,從而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在社區教育中聚焦品牌,滲透品牌理念,深化品牌內涵,提升品牌凝聚力,擴大品牌影響力。在建設社區教育品牌中,發揮社區教育在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基于這樣的定義和原則,我們就這個課題,提出了以下四個研究目標: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了解社區教育品牌建設現狀,發現社區教育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明確社區教育品牌建設方向,提升社區教育核心競爭力。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究社區教育品牌建設推動和引領社區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內涵,突出社區教育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通過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區教育培訓活動,著力打造社區教育優秀品牌,提升社區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鄉鎮社區教育品牌構建的方法和形成終身教育體系的途徑,構建適合鄉鎮社區教育的基本模式。
二、課題研究意義
昆山市周莊鎮歷史底蘊豐厚,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范”的稱譽。“吃講茶”是周莊土生土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鄉傳統民俗文化,船娘形象是水鄉人最常見的一大特色。希望通過對社區教育品牌建設研究,產生如下幾點意義:1.通過課題研究,挖掘傳統文化,建設社區教育品牌,加快培育和弘揚社區居民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強愛家、愛國情感。社區居民通過社區教育,能夠加深古鎮歷史與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增強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心,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產生輻射廣、影響深的品牌效應。2.通過課題研究,提升社區教育內涵,提高社區教育質量和水平,使社區教育品牌能夠更好的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3.通過課題研究,建設社區教育品牌,能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一個地方的群眾的道德修養,是該地方的軟文化的體現,是一塊活招牌,傳統文化能夠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周莊的旅游形象和品質,擦亮“中國第一水鄉”這一旅游品牌。
三、課題研究內容與重點
一方面著力文化建設,以“吃講茶”為載體,探究社區教育特色定位。社區教育品牌建設研究立足于傳統文化研究,以“吃講茶”為載體。積極依靠政府支持,努力整合社會資源,在全鎮各個社區和行政村建立吃講茶協會分會和吃講茶固定場所,大膽創新“吃講茶”形式和內容,設計新節目,注入新內容,結合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及本鎮市民需求,高標準、嚴要求,著力把“周莊吃講茶”打造成為符合周莊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市民終身學習需求的品牌,形成“品牌引領,特色鮮明,全面發展”的周莊社區教育新格局。使“吃講茶”煥發新活力,發揮新作用,成為一項場所固定、開展定期、廣受群眾歡迎的社區教育學習活動。通過對“吃講茶”品牌建設研究,探究傳統文化如何和現代文化需求相結合,將優秀的、根植于一方百姓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重新激發起活力,使傳統文化適應于現代社區教育,成為更好的文化傳播載體,提高市民素質行為,積極踐行終身學習理念,實現社區教育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推動周莊的旅游經濟,是課題另一個研究重點,希望以“文化船娘”為橋梁,探尋周莊旅游經濟轉型升級之路。周莊是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坐在船中沿河觀賞兩岸景致,最能領略水鄉古鎮獨特的魅力,因此,水上游是前來周莊旅游的中外游客首選的內容。周莊古鎮區目前擁有游船超過百條,游船從業者超過200人,其中女性從業者超過150人。游客把她們稱作“船娘”。“船娘”的形象直接體現周莊旅游的形象,甚至影響到整個周莊的形象。有鑒于此,鎮社區教育中心聯合江蘇水鄉周莊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打造“文化船娘”團隊,創建“水鄉旅游”服務新品牌,以提升“水鄉旅游”品位。一是組織對200余名船娘進行分批培訓。課題組以職業道德、文明禮儀、水鄉歷史、民俗精華為主要內容,對船娘展開有組織、有計劃的培訓。在提高船娘專業素質與技能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特別是幫助她們了解、熟悉周莊古鎮的發展歷史、人文故事、民間習俗等水鄉文化元素,激發大家對家鄉的自豪感。周莊鎮社區教育中心聯合周莊旅游公司舉辦船娘普通話與英語會話培訓。開展微笑服務培訓,明確微笑率考核內容,做好微笑率考核記錄。二是創新形式,將“吃講茶”與水鄉旅游結合起來,將茶桌搬進船艙,與中外旅客在游船上“吃講茶”,開展互動,傳播水鄉文化。三是典型人物示范引領,文化船娘中有一位杰出的代表———吳娟,她先后獲得省、蘇州、昆山多項榮譽,她所在的“萬船娘”船隊曾獲“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稱號。通過“文化船娘”品牌建設研究,思考傳統水鄉文化如何服務于地方經濟,開展教育惠企培訓,提高船娘文化素質,對走在旅游行業前列的周莊帶來一股新風氣。與時俱進,探究品牌內涵。周莊鎮創建“吃講茶”品牌,是以傳統民俗“吃講茶”為載體,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新課堂”。在研究社區教育品牌建設過程中,品牌的內涵不是時刻不變,而是與時代相適應的,通過不斷創新品牌內涵,推進全民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區活動,使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穩步推廣,摸索品牌成效。在努力構建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工作中,緊密聯系周莊水鄉旅游區位特點,研究“文化船娘”品牌建設,通過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區教育培訓活動,著力打造社區教育優秀品牌,提升社區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四、研究主要觀點
鄉村振興戰略下大學生回鄉創業探析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讓大學生回鄉創業恰逢其時。大學生回鄉創業,能夠將青年參與雙創活動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有效緩解與日俱增的大學生就業壓力。針對大學生回鄉創業面臨著缺乏農村干事創業的經驗、政府相關部門配合協調的能力不強、缺乏較強的創業創新能力等問題,宜從四個方面著手助推大學生回鄉創業:優化創業教育實踐,增強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積極適應農村環境,在實干中提升創業能力;適應互聯網+農業發展形勢,提升創業管理服務能力;提供有力的公共政策支持,輔助完善創業保障體系。
關鍵詞:鄉村振興;大學生;回鄉創業;困境;出路
前言
同志在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的一項歷史任務。大學生回鄉創業,正處于國家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可以發揮他們的技術、人才、知識等優勢。國務院出臺了推動雙創活動的相關措施和政策,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致富。它可以讓大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知識、技能、聰明才干等,給發展與振興鄉村經濟帶來動力與活力。然而農村社會環境異常復雜,大學生回鄉創業過程中面臨這樣那樣的困境,這些都會困擾著他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進而成功地干事創業,是對他們的重大考驗。
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回鄉創業的重大價值
(一)可以有效緩解與日俱增的大學生就業壓力
將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大學生回鄉創業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減輕較為緊張的城鎮勞動力就業壓力,緩解國內就業難的嚴峻現實。大學生回鄉創業,對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非常有利。他們的綜合素質比較高,到鄉村干事創業,能夠有效解決鄉村日益空心化帶來的勞動力結構不完善、不合理等問題,帶動廣大村民致富,穩步推動鄉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