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茶藝常識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中西文化茶藝英語翻譯影響
摘要: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顯著性差異,導致英語翻譯工作者在翻譯茶藝英語過程中為了迎合文化差異中對方語言表達習慣,違背了當地茶藝用于的傳統表達方式,造成譯文語原文語言表達習慣脫離,降低了受眾對原文體會度。基于此,文章主要通過中外茶文化存在差異,對中西文化差異在茶藝英語翻譯的影響進行分析,希望能為英語翻譯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中西文化;存在差異;茶藝英語;翻譯影響
雖然茶藝英語翻譯已經由來已久,也基本形成一個固有的傳統翻譯方式與表達習慣,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因為中西文化茶藝存在明顯差異,為了迎合文化差異中對方語言表達習慣,違背了當地茶藝用于的傳統表達方式,降低了受眾對原文體會度。因此,在茶藝英語翻譯過程中,英語翻譯工作者應當秉承茶藝英語翻譯的專業忠實準確原則,強化專業術語,從語法與結構上探究茶藝英語翻譯的地道性表述。
一、中外茶文化存在差異
茶和茶藝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的精髓與血脈,在茶葉還沒有通過貿易方式進入英國之前,外國民眾對茶葉了解少之又少,伴隨著中英貿易進行,紅茶與綠茶進入英國,隨后飲茶逐漸成為民眾一種生活習慣,使茶葉消費量不斷上升。據不完全數據統計,至今為止,英國民眾中每天保持飲茶習慣的達到80%,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在各種飲料消費量中茶葉消費量所占比例達到50%,因為英國本身不生產茶葉,所以英國茶的進口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其人均消費量已經超過我國茶葉發源地。在具體飲茶習慣上,英國民眾喜歡紅茶。我國出口到英國的茶葉中紅茶比例是最高的,最近綠茶的比例才有所上升,表明了外國民眾對綠茶認可度有所提升。兩個國家之間的飲茶習慣也存在明顯區別,英國的紅茶習慣在里面放入牛奶、糖攪拌飲用,而我國紅茶在飲用過程中一般不會放入任何的輔料,英國民眾認為他們這種飲茶習慣方式提高了茶藝文化的品位,我國民眾飲茶一般在飯后時間,而英國人一般在上午10~11點或者是下午3~4點飲茶。
高職院校女性素質教育中茶文化的價值
摘要: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提升女性素質教育水平,對于推動高職院校女性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而在此過程中,茶文化與高職院校女性素質教育的融合,能夠為高職院校女性素質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發揮出不容忽視的作用。本文圍繞茶文化在高職院校女性素質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對茶文化教育在提升高職院校女性知識素養、藝術素養以及道德素養方面的作用做出了研究與論述。
關鍵詞:茶文化;高職院校;女性群體;素質教育;應用價值
以茶文化為切入點推動我國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女性群體中的滲透,對于提升高職院校女性的傳統文化素養以及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而高職院校女性文化自信的提升,則是推動我國茶文化得以弘揚、發展與創新的重要動力,因此,無論是從高職院校女性素質教育成效的提升還是從我國茶文化生命力的強化方面來看,將茶文化應用到高職院校女性素質教育工作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1茶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女性知識素養
我國茶文化具有悠久而輝煌的發展歷史,時至今日,飲茶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大眾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茶文化的發展歷史中,許多茶文化知識都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而將這些知識滲透到高職院校女性素質教育當中,對于豐富高職院校女性知識、優化高職院校女性知識結構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茶葉分類、名茶及其產地以及茶的營銷成分與保健功能等知識,是我國茶文化中具有基礎性的知識,而這些內容,在茶人圈子里則屬于常識性內容。將這些知識內容滲透到高職院校女性素質教育當中,是提升高職院校女性對我國茶文化的認知程度、促使茶文化發揮出其他教育功能的重要基礎,因此,在針對高職院校女性開展茶文化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以這些知識為起點;其次,我國茶文化屬于一種生活文化,茶文化的源流、飲茶方法的演變等內容都以茶文化發展為線索,串聯著我國歷朝歷代的歷史,通過對這些知識做出了解,不僅可以深化高職院校女性對我國茶文化的了解與認知,而且能夠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女性的歷史文化素養,因此,在高職院校通識課程建設過程中,可以選擇以茶文化為切入點,對我國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狀況、社會大眾百態等做出講解,這對于實現高職院校女性茶文化知識的豐富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最后,茶文化還是一種禮儀文化,茶文化中的禮儀知識不僅承載著飲茶活動規范,而且也體現在不同地區的風俗習慣。如我國茶人不僅對日常生活中的泡茶、飲茶流程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而且不同地區中的婚喪嫁娶等習俗,都與茶文化緊密相關。通過挖掘這些禮儀知識并將這些禮儀知識滲透到高職院校女性素質教育工作當中,對于強化高職院校女性的利益素養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都能夠發揮出不容忽視的價值。總之,茶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知識,這些知識并不僅局限于茶本身方面,還涉及了社會、文化、歷史等多元化的內容,通過重視針對高職院校女性開展茶文化知識普及活動,不僅能夠有效深化高職院校女性對茶文化知識的了解,而且也能夠引導高職院校女性在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2茶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女性藝術素養
提到茶與藝術之間的關系,人們往往首先會想到茶藝活動,事實上,茶藝活動中整合了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如茶畫、茶詩、茶歌等都屬于茶藝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這也讓茶藝活動成了茶文化與多種藝術文化進行互動的載體。通過引導高職院校女性對茶藝活動做出了解,可以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女性的藝術審美素養、藝術表現能力甚至藝術創造能力。具體而言,茶藝活動中的藝術要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飲茶過程與飲茶環境。其中,飲茶過程主要是對茶進行沖泡和分享的過程,通過引導高職院校女性對這些內容做出了解和掌握,能夠促使高職院校女性對泡茶、飲茶以及分享茶等環節中的禮儀動作及其相關規范進行體驗,與此同時,這種基于實踐操作的茶文化教育方式,也可以有效激發高職院校女性對茶文化所具有的興趣。當然,在引導學生了解茶藝活動中的泡茶技藝過程中,也可以對茶藝表演所呈現出的人物美、服飾美等做出講解,從而促使高職院校女性在了解美、鑒賞美和體驗美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另外,在飲茶環境方面,我國茶文化以及承載著茶文化的茶藝活動,都重視打造良好的飲茶環境,而由于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與文人文化的發展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因此,琴棋書畫都是茶藝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引導高職院校女性對飲茶技藝做出掌握的基礎上,可以引導高職院校女性對我國茶文化追求的飲茶意境做出了解、思考與體會,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女性對飲茶環境的了解與體會,也可以依托于具體的藝術作品來開展。總之,無論是茶藝活動中的飲茶技藝還是茶藝活動對飲茶環境的要求,都體現出了茶藝活動對美、對和諧的追求,而通過茶文化教育引導高職院校女性了解茶藝活動中的美,對于提升高職院校女性藝術審美素養、藝術表現能力甚至藝術創造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高職茶藝課程教學范文3篇
高職茶藝課程教學篇1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漸升高。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社會輸出更多優秀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任務。讓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學習茶藝的知識,不僅能讓我國的傳統茶藝文化得到傳承,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茶藝的學習中提升自己的修養。本文主要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茶藝課程設計思路以及教學方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旅游管理;茶藝;課程思路;教學
高職中的茶藝課程主要是向學生介紹茶藝相關的基礎知識,茶葉、茶具等的學問,對茶藝的鑒賞、品茶的學問、不同地區茶文化的差異等等。在茶藝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茶葉養生常識以及對茶藝的審美能力,從而使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夠掌握茶藝相關的基本技能。
1.高職茶藝課程的設計思路
為了能讓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更全面的了解我國的茶文化,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掌握基本的茶藝知識,教師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1]。首先,利用審美教育向學生滲透茶藝中包含的美學知識、我國不同地區生產的茶葉以及產量、茶葉的加工流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要讓學生熟悉飲茶的茶具和掌握泡茶的技藝。其次,在整個茶藝體系中,包含著非常復雜的茶葉內容,因此,為了提升茶藝課程的教學效果,應該運用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最后,要進行茶藝的實踐教學。不管是理念的滲入,還是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要符合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應用要求。茶藝教學活動的開展,有效的促進了茶藝文化的傳承和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所教授的茶藝內容,是對茶藝文化的具體體現和詮釋。
2.高職茶藝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
高校茶文化學課程教學探索
一、課程的培養目標
通過本專業學科組會議交流學習、企業調研、本學校專業指導委員會會議商榷、在校學生咨詢,以及畢業生的電話訪談等方式對此課程的培養目標做了調查,明確了此課程當前的主要培養方向。旨在擴大高等學校廣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對我國傳統文化豐富內涵的認知和文化鑒賞能力,為進行東西方文化的比較研究和傳承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精髓奠定基礎;培養和促進學生未來在職場中養成良好的社交禮儀和個人文化道德修養;培養學生滿足社會對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二、課程內容的設計
(一)中華茶文化概論
本部分主要是系統地介紹茶的起源和發展史、中國茶葉的對外傳播、世界茶區分布及茶葉分類、我國茶樹栽培及茶葉加工歷史與現狀、茶具藝術鑒賞、茶的沖泡與品嘗。借以此部分歷史、經濟、農業、美學等方面的系統介紹,激發學生對此課程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對中華茶文化的多角度認識。
(二)中國各式各民族茶俗例說
了解民族茶俗(漢族和少數民族茶俗),從而剖析中華民族大家庭與茶的源遠流長歷史淵源,以及獲知民族茶文化發展的背景及在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課程講授時,結合不同民族的飲茶時間,受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和民族風情的影響,來闡述最終形成的不同沏茶方法、飲茶方式和用茶目的等不同的民族飲茶習俗。將故事和風俗寓于學習中,讓學生在掌握此部分內容和了解不同民族風土人情二者兼得。
茶文化在大學體育教育中運用
摘要:以茶為載體的茶文化傳播各種藝術和文化內涵,受到大眾追捧與青睞,茶文化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非常豐富,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能夠從茶文化中參悟到很多寶貴的道理。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將關注點放在茶文化的引入中,他們認為將茶文化思想融合到教育活動中,能夠有效促進教育活動開展的質量與效率,幫助學生在得到常規教育的同時也能夠獲得更多心得體會。基于此,本文將針對茶文化思想在大學體育教育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希望讓更多讀者認識到茶文化思想內涵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大學體育;茶文化思想;運用策略;教育價值
體育是一種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是對人體進行培育和塑造的過程,是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體育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是為學生提供鍛煉身體的平臺,也是培養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場所,教師可以通過體育訓練這個契機,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一名三觀端正的社會主義新青年,為祖國培養更多專業技能強、文化素養高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1茶文化思想內涵
1.1“怡”。“怡”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心境,是在品茶過程中能夠感悟到的“怡然自得”。但從字面上來理解,“怡”是和悅、安寧、愉快的意思,茶自古以來所處的地位就比較多變,可俗可雅,它既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一員,亦躋身在“琴棋書畫詩油茶”行列中,無論是俗是雅,從喝茶本身來說,身體獲得物質的滿足和精神獲得愉悅是肯定的,茶葉從物質需要到精神需求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見茶文化對中國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人們在品茶以及參與茶事活動中一般都會選擇或營造一種較為安靜、雅致、舒適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品茶之人才能靜下心來,將日常工作的緊張與塵世中的煩惱拋諸腦后,忙里偷閑、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既能怡心也能怡情;茶葉中散發的芳香物質和生物堿能夠起到興奮大腦中樞神經的作用,飲茶之人會頓時感到茶葉的香氣滲入五臟六腑,使得精神振奮、神清氣爽;在茶事活動中,無論是品茶之人還是泡茶之人,皆是輕聲細語、和顏悅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都是禮貌性的,而茶葉本身具有非常高的欣賞價值,一杯透明的杯中漂浮的綠芽,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1.2“清”。“清”是一種生活境界,“清”有很多含義,品茶這種活動是心靈的歇息,是心性的修養、是心情的放松,飲茶之人最為講究,“清、香、甘、活”是對茶本身品質的基本要求,“清、輕、甘、洌”是泡茶之水的基本要求,而飲茶之人本身也需要做到心內清明虛靜,飲茶環境要清幽高雅,飲茶器具要清潔精美,飲茶之友要沖淡紅塵煩惱,茶文化中的“清”讓人明白身處濁世中,要多一分清醒、多一分清白、多一分清廉。
1.3“和”。“和”是一種待人原則,“和”既是茶文化的哲學基礎,也是中國茶禮的核心,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春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有云:“禮之用,和為貴”,強調了“和”在社會生活、工作以及學習中的重要性,茶文化思想中所體現出來的“和”是一種行為和語言上的,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尋常百姓,都會用茶來招待客人,充分體現出茶文化中所蘊涵的禮儀內涵。
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踐
學徒制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現代學徒制是將現代的學校素質教育和企業崗位技術技能訓練相結合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是深化產教融合的一種重要形式,受到了職教同行的一致認可,其核心要素與基本特征是校企一體化雙元育人,學徒具有雙重身份,工學交替,崗位成才。東莞是中國星級酒店最密集的城市,被稱為“酒店業之都”。在東莞,僅4星以上的酒店就有80家左右,每年的人才缺口在4000人左右,而東莞目前有4所高職院校,其中3所院校都開設有酒店管理專業,每年培養的畢業生大體有400人左右,人才缺口在10倍以上。作為對接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于建校之初就開辦了酒店管理專業,為東莞市培養了幾百名專業人才,但近幾年招生人數明顯下滑,這說明,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規模有限,吸引力還不夠強。
一、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什么樣的專業適合采用現代學徒制?酒店專業是否合適?這是我們考慮的首要問題。學徒制最早集中在手工業、機械制造和建筑工程領域,但隨著現代服務業的興起之后,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也將學徒制應用到和人打交道比較密切的商業、零售業和旅游服務業。原因是現代服務業的服務對象五花八門,需求差異大,情境性強,突出服務的個性化、靈活性,這是機器無法取代的。高職院校畢業生面向的工作崗位大都面向是五星級酒店的,要求服務、管理人員要有穩定的心理素質,出色的察言觀色的能力以及經驗和訣竅知識等,而這些隱性知識在學校的環境里是沒有突出效果的,必須置身于酒店工作環境之中,通過情境化的實戰操作、師傅有意無意的潛移默化以及徒弟有意識的借鑒模仿中養成和習得,單純的崗位操作技能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中都是可以通過強化訓練達成提高的。因此,酒店專業非常適合采用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可行性分析
學院酒店專業采用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有現實條件優勢的,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項目和課題支持。除了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推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外,廣東省教育廳和各高職院校也積極落實國家政策,通過項目建設推進現代學徒制的運用實踐,學院于2017年通過廣東省現代學徒制自主招生試點申請,通過各級各類課題深化研究。教學團隊以項目建設和課題研究為抓手,以專業群建設為契機,力求做好學術研究和酒店專業人才培養實踐工作。其次,校內實訓條件的完善。在餐飲生產與服務專業群的強力支撐下,擁有前廳實訓室、客房實訓室、餐飲實訓室、西餐實踐教學實踐基地、咖啡實訓室、調酒實訓室和茶藝實訓室以及學校食堂生產性實訓基地。這些專業的實訓資源為現代學徒制下師傅帶徒弟的實踐教學提供實訓場所和工作情境是支撐現代學徒制實踐的重要保障。最后,校企合作辦學經驗的積累。學院酒店管理專業辦學時間早,早在建校之初就創辦了該專業,在逐步探索中實施了“三雙、四階段”育人模式、開展了與多家知名酒店的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辦校10年來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積累的成功經驗為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做出了鋪墊。
二、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典型特點
高校音樂教育淺議(3篇)
第一篇:高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的傳承
摘要:當前,人們越發重視本民族優秀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其中學校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場所,在傳統音樂的發展與傳承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大學的音樂教育更是在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傳統音樂;傳承
一、高校傳承傳統音樂的目的
大學音樂教育對各民族優秀傳統音樂發展、傳承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大學的音樂教育不僅僅只是對傳統音樂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整理,更多的是對那些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音樂文化得到科學規范的弘揚與傳承。高校作為音樂人才的培養基地,就應該優先考慮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為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在學習本國本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傳授一些國外的優秀音樂文化。通過對本民族傳統音樂的學習,使學生對本民族傳統音樂的認知更加深刻,更加感興趣,能夠為傳統音樂的傳承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傳承什么樣的傳統音樂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對傳統音樂傳承應有的態度。在對傳統音樂進行傳承時,并不是將全部的都傳承下來,而是要有所選擇。要將在歷史河流中經過不斷沖洗沉淀下來的優秀的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理論知識傳承下去,樹立起正確的音樂價值觀和美學觀。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傳承是指對音樂的演唱方式、演奏樂器的技能技巧以及表演藝術文化的傳承。這些表演藝術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分化出了許多具有特色的演唱演奏的表演形式。而這些變化離不開前人的不斷努力和刻苦鉆研,所以為了使音樂本身在時代變化的進程中得到發展和創新,就應該學習前人努力刻苦的鉆研精神,盡可能的掌握音樂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而在傳承的同時賦予音樂新的元素,只有充分理解掌握了聲樂、樂器演奏以及創作等方面的文化特質,才能使之分化出更多具有特色的表現形式。在對傳統音樂進行傳承時,首先要接受中國傳統音樂的理論教育。在上個世紀初,由于一開始接受的是歐洲音樂理論知識教育,導致國人紛紛效仿歐洲的音樂教育方式,以致國人對本國的傳統音樂理論的研究都失去了應有的興趣。但是這種情況在蔡元培、蕭友梅等一大批有識之士的堅持努力下才開始慢慢發生轉變。近幾十年來,中國傳統音樂學的發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尤其是當傳統音樂的四大集成編撰成功時,對傳統音樂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研究出了一大批的理論成果。這些成果在引入學校課堂后,在對傳統音樂理論教學改善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次,為了推進中國傳統音樂的建設,就要求我們從歷史中總結各類音樂的發展理論及規律,認真學習其他地區的傳統音樂文化,明確本國本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與其他地區之間的異同,堅持本民族傳統音樂為主導,實現對本民族傳統音樂的認同,進而將本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傳承下去。在對傳統音樂傳承時,也要將正確的音樂價值觀和美學觀及對民族身份的認同感傳承下去。每個民族都有其獨具特色的音樂,而每種音樂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后人的職責就是將這些優秀的傳統音樂價值發掘出來并傳承下去。其中最為重要就是要對本民族的音樂具有民族認同感。音樂是可以直達人內心的,可以撥動人內心的情緒,讓人感動、引起人們對人生的思考。人們還可以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用音樂實現一個人的民族認同。我們在傳承的時候要以正確開放的心態看待外來音樂文化,不能因為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就持反對抵觸心態,在實現對本民族音樂文化認同的同時,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
茶文化旅游開發困境及創新研究
摘要: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歷史中承載著無數的文化瑰寶,早在4000年前我國的先人就開始種植茶葉,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茶文化。貴州省作為新興茶業大省,在旅游方面也同樣具有眾多資源。如果能夠將兩者結合發展茶文化旅游,將帶來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本文主要是從貴州發展茶文化旅游的必要性出發,探尋現階段貴州茶文化旅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找到適合貴州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
貴州;茶文化旅游;開發困境;創新路徑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溫飽已不再是問題,人們開始追求享受消費,旅游業成為了熱門產業之一,貴州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茶業資源,如果將茶文化融入到旅游業中勢必會開拓新的旅游資源,極大的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能促進茶文化的傳承。因此,筆者在本文希望能夠從貴州現在茶文化旅游開發的困境中尋找到一些思路,為貴州茶文化旅游提供切實有效的發展方向。
1貴州茶文化概述
1.1茶文化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