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超聲醫學教學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醫學超聲影像學教學應用
一、PACS的應用
我院及我科室采用了GE公司的PACS系統,其基本特點如下:
1.采用負載均衡系統構架、集中式管理,確保數據同步,系統安全運行和數據私密性。
2.CompressXpress壓縮技術,提供3∶1的無損壓縮,減少50%的網絡傳輸,減少50%存儲資源。提供高質量圖像及豐富的臨床診斷功能,全中文化操作界面。
3.TruRez:提供基于工作站顯示分辨率的智能無損影像傳輸模式,能夠實現秒級的圖像調閱速度,同時支持圖像的先到先顯示功能,可充分避免由于網絡帶寬限制而造成的影像調用速度慢,減輕網絡的流量負擔。
4.Eview:提供完善的PACStoPACS的影像網絡統一管理及控制,提供更強的PACS升級和擴展能力,實現多家醫院聯網。
5.高性能的Centericity系列專業診斷工作站,采用企業級JAVA平臺進行系統設計,支持多種設備影像文件的瀏覽和報告,并具有強大的后處理功能。
超聲診斷學教學模式應用淺析
[摘要]超聲診斷學是醫學影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學診斷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超聲診斷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醫療環境的需求。如何培養出高素質、高質量的超聲學專業人才,是各高等醫學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現主要從超聲診斷學的教學現狀和特點、所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分析,旨在為提升超聲診斷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提供幫助。
[關鍵詞]超聲診斷學;基于問題教學法;HOPE理念;教學模式;人文素質教育
醫學影像學包括超聲、X射線、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學和核素檢查等學科。超聲作為醫學影像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可以通過實時、連續、多角度、多切面、多參數動態觀察組織器官的解剖性病變和功能性改變,具有無輻射、操作簡單、可便攜、經濟等特點,成為一項實用性強、普及廣的醫學影像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對于醫療工作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如何提高現代醫學教學質量成為醫學教師迫切解決的難題。超聲診斷學作為臨床醫學專業尤其是醫學影像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將臨床醫學與超聲圖像相結合,其實踐性和應用性都較強,對于醫學生的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如何運用現代醫學教育理念,改革與創新超聲診斷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有效提升醫學影像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全能型技術人才,已經成為超聲診斷學教學工作中的首要問題。
1超聲診斷學教學現狀及特點
1.1超聲診斷學教學現狀。超聲診斷學是醫學院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課程,但在大部分高等醫學院校的課程中所占比例小、課時有限,這無疑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超聲診斷學專業人才不足,有教學經驗的師資力量匱乏,且受學校設備數量和質量的限制等,種種因素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1.2超聲診斷學教學特點。超聲診斷學課程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理論教學中涉及的內容和范圍廣,實踐教學中要求實時動態觀察圖像,與其他診斷學相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強調與時俱進,注重實踐個性化教學,教學內容上將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形成一種全新的現代化課程教學體系。
2超聲診斷學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超聲專業醫師規范化教學方法體會
摘要:
自我國制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以來,各培訓基地都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目的在于引導學員成長為合格的臨床醫師。本文旨在探討超聲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結合比較影像學教學方法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
PBL教學法;比較影像學;超聲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簡稱規培)制度自1993年我國衛生部制定以來,在全國范圍廣泛實行,該制度對引導醫學生成長為合格臨床醫師以保證臨床醫師專業水準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1]。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培訓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同時也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超聲醫學是由臨床醫學、聲學和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2],涉及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超聲醫學也不斷發展變化,新技術層出不窮,如超聲造影、超聲彈性成像、三維超聲等,且由以往單純的形態學檢查到功能代謝成像,從單純的超聲診斷到超聲診斷及介入治療并重發展,這就對現代超聲醫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求超聲醫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檢查手法,而且具有縝密的臨床思維和較強的分析能力。超聲專業規范化培訓學員的層次不同,有五年制本科醫學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有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等不同專業的規范化培訓學員,因此對這些不同學歷、不同專業的學員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實現培養高素質臨床醫師的目標,故而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對以問題為基礎結合比較影像學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1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模式的定義
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目前被國內廣泛推廣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1969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神經病學教授HowardBarrows首次提出以學習者為主體,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其關鍵點在于引導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得到問題的答案,從而掌握問題背后的知識[3]。這種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的不同點在于對知識應用的方式不再是傳統的課堂理論知識沉淀,而是以教授獲取知識的方法為主,因此調動規培學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解決問題、總結歸納知識點的能力是我們應用PBL所期待的效果。
情緒因素與超聲影像學成績的相關性
【摘要】目的探討對教師和學生情緒管理對超聲影像學成績的影響。方法將我校2014級和2015五年制影像學專業學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進行情緒管理講授,對授課教師和學生情緒管理;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講授。進行期末成績對比兩組教學效果,用“問卷星”制作課后滿意度調查。結果實驗組學生的分數段與平均成績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學生在課堂學習收獲與職業的相關性認識方面較對照組差異明顯,有明顯優勢。結論課堂教學過程對師生情緒管理能提高本學科期末考試成績,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收獲與職業的相關性認識。
【關鍵詞】醫學生;超聲影像學;情緒因素;成績;相關性;滿意度
超聲醫學是聲學、醫學和電子工程技術相結合的一門綜合性學科。主要是依據超聲圖像,結合臨床資料進行疾病診斷與治療[1]。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變化,它的根本目的也不會改變,就是讓學生在最少的時間里最大程度的掌握醫學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2]。如何培養合格的超聲影像醫務人員是超聲影像學教育者要思考的問題。醫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積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負相關[3]。學習成績越優秀、年級越低、專業興趣及學業輔導需求越高的學生學業情緒正向分布越高,態度越積極[4]。微信公眾號、問卷星等融入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教學活動或者教改中[5-6]。筆者對本課程醫學生情緒管理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用“問卷星”制作課后調查問卷,為提高教學效果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6年9月—2017年9月,將我校2014級和2015五年制影像學專業學生120人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組均為60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年齡、性別、地域分布、高考成績及其他醫學相關課程成績方面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面向中藥專業的超聲中藥學課程建設
[摘要]我國現有中藥學專業開設的相關課程中,還未涉及超聲學相關的內容。導致學生無超聲提取方面的相關知識。該文針對于此,面向中藥學學生開設超聲中藥學課程,彌補對超聲提取方法的缺失,使學生畢業后進入相關藥企后可以盡快適應新工作。在提取操作過程中,不僅能按照流程進行,并且能對工藝、條件、模型進行優化,還可以從事提取技術的研發和改進等相關工作,拓寬學生的就業面。
[關鍵詞]超聲提??;超聲中藥學;課程建設;課程評價
一、引言
中國是采用中草藥治病和防病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在開發與利用中草藥材的過程中,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是現代化提取中草藥材的重要環節。平涼位于甘肅省東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游,主要種植150多種中藥材。例如黨參、黃芪、甘草、大黃、貝母、冬花等。然而傳統的諸如溶劑浸漬法、煎煮法及水蒸餾法等提取方式,不僅耗時耗量而且提取率非常低,并且制約著中醫藥現代化的前進步伐。隨著超聲波技術的出現及其廣泛的應用,超聲波輔助提取中草藥材有效成分的研究則對中醫藥現代化的發展有著相當關鍵的作用[1]。筆者所在學校現有中藥學開設課程中,講解的中藥提取方法主要有傳統的離心法、板框過濾法等,其主要缺點是工藝無法對中藥提取液進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純精制,同時還存在如生產提取廢水量大、過濾困難堵塞快、樹脂堵孔、醇沉溶劑消耗大、高溫濃縮時能耗高、造成環保負擔等相關一系列問題。中藥的提取是中藥生產過程重要的單元操作,其工藝方法、工藝流程的選擇和設備配置都將直接關系到中藥的質量和臨床效果。參閱相關超聲輔助提取的文獻可知,超聲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簡單、無需加熱、提取的時間短以及產率也高等優點。但是,也因為超聲具有無需高溫加熱的特點可使得提取所需的溶劑升溫不高,所以如果對容易被酶化的藥材進行有效成分的超聲輔助提取時,必須將藥材中的酶先失活,然后才能進行超聲提取,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將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但學生并無超聲提取方面的相關知識,中藥學學生對超聲提取方法零基礎,導致學生畢業后進入相關藥企后無法盡快適應新工作,即使能勉強操作,只能按照流程進行,而不能對提取工藝、條件、模型進行優化,使中藥提取物純度低,操作復雜,耗能;提取效率低,生產周期長,不易發現天然植物中新的活性成分,產品質量低。因此需要開設超聲中藥學課程以彌補此方面知識缺失。
二、超聲中藥學課程定位
中藥生產過程中,重要的操作單元就是中藥的提取,其工藝流程、工藝方法的選擇和設備配置都將直接關系到中藥的臨床效果和質量。我國中藥學專業現有的專業課程中,講述的中藥提取方法主要為離心法、板框過濾法、澄清劑法、醇沉法、樹脂吸附法等,但這些方法存在的缺點是無法對中藥提取液進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純精制,同時還存在提取效率低、造成環保負擔等問題。針對以上技術的缺點,我國中藥與天然產物生產企業逐漸淘汰傳統的中藥提取方法,更加積極主動的選用超聲輔助法來提取中藥材有效成分。現有參閱相關超聲輔助提取的文獻可知[2],超聲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簡單、無需加熱、提取的時間短以及產率也高等優點。但我國現有中藥學開設的相關課程中,還未涉及超聲學相關的內容。導致學生無超聲提取方面的相關知識,中藥學學生對超聲提取方法零基礎,導致學生畢業后進入相關藥企后無法盡快適應新工作,即使能勉強操作,只能按照流程進行,而不能對提取工藝、條件、模型進行優化,不能從事提取技術的研發和改進工作,使學生的就業薪資低,企業不愿錄用沒有相關超聲背景的中藥學學生。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本院率先開設超聲中藥學課程以彌補此方面知識缺失,以便學生在就業和工作中處于同類院校的領先水平。
三、超聲中藥學研究內容
醫學類專業大學物理教學研究
摘要:大學物理是醫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但是教學效果通常不甚理想。文章分析了醫學專業的大學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并詳細介紹了幾點改進教學的新嘗試。
關鍵詞:醫學類專業;大學物理教學;醫學生;教學改革
一、引言
大學物理是醫學類專業醫學生第一學年的一門基礎課,根據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的經驗,醫學生大學物理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課時少,任務重。以我們的教學安排為例,一個學期共設72個學時,需要完成大學物理上、下兩冊所有內容的教學。大學物理本身就是難度較大的一門課,又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講授較多的知識。對教師來說,難免會因為趕進度造成課堂內容的枯燥;對學生來說,沒有足夠的時間消化和吸收學到的新知識。(2)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不足,這是很多非物理專業學生的通病。具體到醫學類專業,很多學生認為,物理與醫學沒有關系,要做一名醫生,只要學會看病就行了,學物理沒有實際意義。有了這種想法,學生就只會機械式地應付考試,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出了一些嘗試。
二、強調物理與醫學的聯系
大學物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其他學科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與很多學科有交叉。在醫學方面,某些疾病的病因與治療方法有其物理原理,醫學儀器大多也是根據基礎的物理原理制造和使用的。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學學物理的意義,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將物理與醫學結合起來,在完成基礎知識講授的前提下,介紹一些與物理原理對應的醫學應用。以下列舉幾個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例子。1.流體力學。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流體力學并不是重點。但是在醫學中,流體力學與血流關系密切。因此,我們抽出一部分時間介紹一些流體力學的醫學應用。如動脈粥樣硬化和血壓的測量,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可用初步的流體力學知識解釋,將血液看成在動脈中穩定流動的理想流體。由于動脈內有脂質堆積使該處動脈的橫截面積縮小,從而該處血液的流速變大、壓強變小,更多脂質再堆積,形成惡性循環,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用血壓計測量血壓則涉及湍流。液體作湍流時,會產生人耳聽覺范圍之內的聲音。測量血壓時,當血壓計袖帶中的壓強稍低于心臟的收縮壓時,血液通過被壓扁的血管形成湍流,此時在聽診器中可聽到湍流聲;當袖帶中的壓強繼續降低,血管完全恢復原狀時,湍流聲消失,這時袖帶的壓強恰好與心臟的舒張壓一致。2.聲學。提到聲學在醫學方面的應用,學生們很容易就能想到超聲成像。我們在上課時通過播放科普視頻向學生們系統介紹了超聲成像的原理。超聲在人體內傳播的時候,在兩種不同組織的界面處會發生反射和折射,在同一組織中傳播的時候也會因為人體組織的不均勻性發生折射。超聲通過不同的器官和組織就會得到不同的反射和散射信號,這些信號最后通過處理轉化為我們看到的超聲圖像。進一步學習的多普勒效應又可用于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3.光學。我們的眼睛就是一套精密的光學系統。有的同學眼睛近視,要戴近視眼鏡。這樣我們就很容易地把凸透鏡、凹透鏡以及組合透鏡的原理與學生們的專業和生活聯系起來了。此外,還有許多例子,如力學在骨骼和運動中的應用、電磁學在核磁共振成像中的應用、核物理在核醫學中的應用以及醫用直線加速器的原理和應用等。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物理在醫學中的作用和意義,也可以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減少恐懼感,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作業形式多樣化
3D超聲心動圖多媒體教學論文
1軟件設計
按照腳本設計思路,將超聲心動圖的類型、正常超聲心動圖、聲學造影、心功能測定及異常超聲心動圖這5個模塊在內容上進行分層:①超聲心動圖的類型模塊包括:二維超聲心動圖、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M型超聲心動圖、多普勒頻譜超聲心動圖、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②正常超聲心動圖模塊包括:超聲心動圖的常用切面、正常M型超聲心動圖、正常多普勒頻譜超聲心動圖、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③心功能測定模塊包括:左室心功能測定、右室心功能測定;④聲學造影模塊包括:聲學造影簡介、聲學造影常用造影劑、聲學造影的臨床應用;⑤異常超聲心動圖模塊包括: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冠心病以及其他心臟疾病。軟件總體結構圖。
1.1軟件片頭
片頭是軟件制作的關鍵環節。首先,利用Photoshop7.0對準備好的原始圖片進行適當處理;然后利用Photoshop7.0的分層處理功能,將處理好的圖片分層放置在背景圖片上,調整其大小及相對位置,保存為1張整體圖片;最后對整體圖片中的各個要素進行歸并裁切處理。打開Authorware7.0,新建1個大小為800×600的文件,將文件屬性設置為“顯示菜單欄”。拖放1個“音樂圖標”到流程線上,導入片頭音樂。在“音樂圖標”的下方拖放數個“顯示圖標”,依次導入裁切好的素材圖片,調整相對位置,點擊屬性設置對話框處的“特效”按鈕,設置轉場效果。在“顯示圖標”間各放1個“延時圖標”,將延時時間設置為0.5s,實現轉場延時。程序運行時,背景圖片、立體心臟圖片、心臟4腔心圖片會伴隨片頭音樂一次展現出來,并會以展現的整體界面為背景拉出用Photoshop7.0制作的具有立體效果的軟件標題。
1.2軟件主界面
主界面導航頁面分為5個單元,分別為超聲心動圖的類型、正常超聲心動圖、心功能測定、聲學造影、異常超聲心動圖,模塊間采用按鈕鏈接,以便于教學進程的交互。導航按鈕包括“未按”狀態和“按下”狀態,按鈕設計可利用Photoshop的圖像分層處理功能實現。各個章節的導航按鈕圖片制作好后,打開Authorware7.0并拖放1個“交互圖標”到片頭程序的下方,命名為“目錄”。在“目錄”的右側拖放5個群組圖標,將“交互方式”設置為“按鈕”方式。點擊按鈕屬性設置對話框,將“響應”中的“擦除”設為“在下一次輸入之后”,分支設為“重試”,單擊“按鈕”,打開“按鈕”選擇對話框。在“按鈕”選擇對話框中單擊“添加”按鈕,打開“按鈕編輯”對話框,在“未按”和“按下”位置單擊“導入”按鈕,導入已制作好的按鈕圖像文件。最后點擊“確定”,將制作好的按鈕分別導入到軟件主界面的背景界面,實現導航功能。程序運行時,從主界面可自由選擇各章節,但無論進入哪一章節,右下方的“音樂開關”和“退出”按鈕都是有效的。這是因為我們在“目錄”交互結構前加入了1個名為“永久按鈕”的交互結構。單擊“音樂開關”和“退出”按鈕,打開屬性設置對話框,然后在“響應”選項卡中把“范圍”選為“永久”,激活條件設為擦除”設為“在下一次輸入之后”,“分支”設為“返回”,實現永久交互功能。
1.3軟件各單元內部界面
大學物理典型案例庫的構建
一、生物類專業大學物理教學案例收集的方法與途徑
生物物理學典型教學案例的選擇和構建需要一定的針對性,只有準確地把握生物類各個專業的學科內容與專業特點,才能挑選出合適的教學案例,以便讓不同專業的學生能夠關注到生物類專業科學知識中的物理學問題,并充分認識到大學物理知識和教學方法對生物類專業學生后期學習與研究的基礎性和重要性作用。面對這樣的問題,學校應注重4個主要條件的積累。首先,學校的物理學教研室通過有計劃地加強生物物理學教師團隊的構建,讓教師團隊成員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學研究經歷,對物理學和生物學的交叉學科亦有深刻的認識;其次,學校對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實施研究生助教助學的政策,這個政策有效地緩解了因“大班上課”導致的主講教師工作量大的問題,使得主講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改革與課程創新設計;再次,教師的授課對象應以創新實驗學院、生命科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的生物類專業學生為主,通過將課程論文和報告引入到大學物理教學環節中,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現學生的學習訴求;最后,學校要加強與相關專業教師的溝通,了解學生后續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科研狀況,梳理出生物類專業學生后續學習與科研工作的重點。
綜合前期的調研,筆者有計劃地選取了生物流體力學、生物電磁學與電磁生物學、生物聲學與超聲生物學、生物光子學與激光生物學、輻射生物學等5個框架性主題,對生物學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和研究方法作了簡單介紹。該部分內容已在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大學物理學》中有所體現,并將在2013年的教材修訂版中有所加強,但這部分教材內容依然強調物理學基礎理論的講授。以此為基礎,任課教師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分工合作,加強對典型案例的科學性、代表性和綜合性進行考究,在研究生助教和專業學生的協助與參與下,逐漸把5大框架性主題豐富起來,這5大框架性主題主要涉及到物理學在植物科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和人體醫學方面的應用實例。而且每個專題都要注意到研究對象和教學對象的擴展問題,每個主題都有多個可以選擇的案例,方便教師在不同的專業教學中使用。
教師根據選定的案例,調整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計劃,并據此修改通用的大學物理電子教案,教案多采用PPT(含圖片)和小短片的形式,力求做到短小精悍。為實現教學案例的動態更新并檢查案例教學的效果,筆者有針對性地制定了與調整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相匹配的課后作業體系。首先,選定一些專業取向性較強的小型研究題目,考察學生獨立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其次,在以多媒體技術為主的教學環境下,采用板書和教具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學的互動性;再次,對新的教學方法進行及時的總結和反思,并對先前選定的教學案例和教學內容作相應的改進與完善。
二、生物類專業大學物理教學典型案例庫的構建
作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大學物理的基礎內容包含了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原子物理等內容。為體現教學案例的代表性和針對性,筆者選取了生物流體力學、生物電磁學與電磁生物學、生物聲學與超聲生物學、生物光子學與激光生物學、輻射生物學等5個主題作詳細的介紹。
(一)生物流體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