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產房護理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產房優質護理管理應用
摘要:
目的探討在產房護理管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產婦90例,將之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產婦接受圍生期常規護理干預,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產婦接受優質護理服務,對兩組產婦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婦對于實施的優質護理干預的滿意率遠遠高于對照組產婦對于實施的圍生期常規護理干預的滿意率,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產房護理管理中,可以使產房護理管理質量大幅度提高起來,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產婦的護理需求,提高產婦對產房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故值得借鑒。
關鍵詞:
產婦;產婦;優質護理服務
0引言
為了贏得患者的認可,提高患者對醫院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優質護理被廣泛地應用在各個科室的護理實踐當中。為了提高產房護理管理水平,確保母嬰安全,本院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產房護理管理當中,將“一切為了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理念落實到產房護理管理當中,將讓產婦滿意、舒適和確保母嬰安全作為實施護理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取得的效果令人欣喜。本研究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產婦90例為研究對象,對兩組產婦接受的護理干預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在產房護理管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人性化護理對產房護理質量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索人性化護理在產房護理質量提升中的影響。方法: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產房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2017年12月--2018年4月,潞安礦業集團公司總醫院在60例自然分娩產婦中實施了人性化護理模式。就診期間將60例自然分娩產婦設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干預前后護理質量評價、護理滿意度以及家屬滿意度的差異化水平,并歸納總結出人性化護理模式對于提升產房護理質量的應用意義。結果:觀察組護士護理質量評價包括服務主動性、安全問題的防御與處置、對護患糾紛的影響程度、安全問題的敏感性和差錯的防范意識等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結論:在產房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可以提升護理質量,規避護理風險,增強護理人員與產婦的滿意度。
關鍵詞:人性化;產后護理;護患糾紛;安全管理
人性化護理模式在醫院的推廣具有現實價值和廣泛的意義,這一點得到了各級醫院的認可和高度重視。在產房推行人性化護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風險,提升產婦以及家屬的滿意度,規避護理風險。人性化護理以產婦和家屬利益為主導,全面落實醫院的管理制度,內化服務質量,通過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和護理人員的職業技能來滿足產婦的需求,從而為產婦提供更加專業、個性化與差異化的護理服務。本文基于產房護理中的人性化模式對產房護理質量提升的影響作了具體的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按照隨機的方法,我院將2017年12月--2018年4月入住我院的60例自然分娩的產婦,分別設立對照和觀察組。每組根據年齡、學歷以及孕周隨機匹配最合,每組30人。本次入選的產婦都是單胎第一臺,無異常,產婦意識清楚,可以自然分娩。。觀察組年齡在22-30歲,孕周均在40周,文化程度為大專以上;對照組年齡在21-29歲,孕周均在38-40周,文化程度為大專以上。兩組產婦年齡和文化程度及孕周比較(P>0.05)。
1.2方法
產房護理管理優質護理服務的價值
[摘要]目的:研究優質護理服務在產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月產婦82例作為實驗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選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產婦82例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護理管理效果。結果:實驗組產婦剖宮產率(8.5%)、產后出血率(3.7%)及新生兒窒息率(1.2%)均低于對照組(22.0%、13.4%、9.8%),實驗組產婦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產房護理管理中,能夠降低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及新生兒窒息率,提高產婦滿意度。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產房;護理管理
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它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責任制度,能夠深化護理服務理念,提高護理質量[1]。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滿足的追求,導致患者對醫院護理服務提出了更好的要求[2]。現筆者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產房護理管理中,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月產婦82例作為實驗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7.6±1.5)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3±0.5)周。選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產婦82例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8.1±1.2)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9±0.6)周。參與本次實驗的孕婦均無嚴重妊娠并發癥,無剖宮產指征,未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同意加入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產婦的年齡及孕周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軟件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優質護理模式在產房護理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析優質護理模式在產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產房收治的孕產婦60例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6年4月—2017年4月,隨機將60例孕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各30例孕產婦,對照組在產婦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產房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對比觀察兩組孕產婦實施不同護理模式后,孕產婦的焦慮與抑郁改善情況以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情況。結果據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后,孕產婦的焦慮與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孕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在產房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可使孕產婦的負性情緒有效改善。
【關鍵詞】優質護理模式;產科;產房;護理管理;臨床應用;效果;產婦;探析
產房具有患者流動性大、風險率高、病情變化速度快、夜間急診多等特點[1];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意識逐步增強,對于護理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和要求,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自身健康護理的需要,優化產婦護理是一種安全有效全面的護理模式,可以使產婦的并發癥有效降低,對于母嬰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現報告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產房收治的孕產婦60例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6年4月—2017年4月,隨機將60例孕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各30例孕產婦;對照組30例孕產婦年齡在23~34歲,平均年齡為(26.84±3.64)歲,孕周在39~42周,平均孕周(40.26±0.29)周,其中初產婦19例,經產婦11例;觀察組30例孕產婦年齡在24~35歲,平均年齡為(27.09±2.86)歲,孕周在39~42周,平均孕周(41.08±0.72)周,其中初產婦17例,經產婦13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孕產婦在年齡、性別、孕周等一般臨床資料方面進行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分析。
1.2方法
產房護理安全管理在產婦分娩中的運用
摘要:目的探討產房護理安全管理在產婦分娩中的應用及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分娩的150例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觀察組產婦給予產房護理安全管理,對照組產婦給予普通的常規護理,對兩組的產婦分娩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的難產率為8.0%,低于對照組的17.3%;觀察組滿意度為98.7%,高于對照組的84.0%;觀察組分娩的第一、第二、第三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為84.0%,高于對照組的74.7%;剖宮產率為16.0%,低于對照組的25.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房護理安全管理降低了難產率,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產婦和嬰兒的健康,縮短了產程,減輕了產婦在分娩時的痛苦,產婦及其家屬的滿意度較高,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產房護理;安全管理;分娩;臨床效果
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國的婦產科技術逐漸提高,對產婦和嬰兒的保障也越來越好[1]。但隨著我國國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對相關法律認知也越來越清楚,產婦及其家屬會通過各種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隨之醫患糾紛也越來越多。為了緩解這一現象,讓產婦和家屬放心,也為了讓醫護人員可以安心工作,產房護理安全管理應運而生[2]。本文主要研究產房護理安全管理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的作用,探討其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參與研究的150例產婦,年齡24~35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觀察組實行產房護理安全管理,對照組實行普通的常規護理。納入標準:(1)年齡<35歲;(2)均為第一胎;(3)定期在我院進行產檢并最終確定在我院進行分娩;(4)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訂了知情書。排除標準:(1)高齡產婦;(2)在妊娠期間患有其他疾病;(3)語言、聽力等存在障礙;(4)沒有在我院定期進行產檢;(5)有精神疾病等。兩組產婦的身體素質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品管圈活動對產房護理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觀察品管圈活動應用于產房護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產科收治的100例產婦,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品管圈護理管理,比較兩組產婦分娩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陰道助產發生率及總產程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剖宮產、產后出血發生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產婦對護理的總體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品管圈活動在產房護理管理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品管圈;產房;護理管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產科收治的1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品管圈護理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由護士長帶領6名經驗豐富的護士建立品管圈小組,護士長為組長,其他人為組員,共同學習品管圈活動特點、原則及具體方法,分析產房護理要點及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方案。(2)具體做法及應對措施①向產婦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回收后統計產婦護理不滿意原因,小組成員提出相關解決方法,a.組織科室助產士學習規范服務態度,進行換位思考,站在產婦的角度思考問題,為產婦提供真誠、細心、耐心的護理服務;b.向產婦耐心講述分娩過程中相關情況,如各產程特征、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等,并進行心理支持,安撫產婦情緒,告知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重要性。②新生兒窒息是新生兒不良結局較常見情況,與產程過長、接產操作不規范、助產士應急能力不足、產房物品準備不充足等相關,需進行以下改進,a.對科室助產士進行標準規范操作考核,落實產前訓練和分娩指導工作,訓練助產士應急能力,對于妊娠高危產婦應選擇經驗非常豐富的助產士進行助產;b.做好產房物品管理,確保物品準備充足。③產后出血是分娩期嚴重并發癥,與產前沒有準確評估出血風險,沒有做好預防性措施,生產時觀察不仔細,產后出血處理不規范等相關,應在產前對產婦病史、產檢史做好詳細記錄,并進行正確風險評估,對風險較高者做好預防措施;產婦生產時仔細觀察產程,發現異常應及時采用應對措施;分娩結束后仔細評估產道情況,一旦出現不良情況應立即報告醫師進行處理。
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研究產房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方法和應用效果,以期促進當下產房護理管理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方法從2018年11月~2019年4月期間,本院產科所接納的患者中選擇126名產婦,根據其在產科就診時間,前后交替采用風險管理和常規管理。參比指標滿意度、并發癥出現情況。結果在應用不同管理措施后,采用風險管理的一組患者并發癥出現情況非常少,并且滿意度高,與常規管理相比具有明顯優勢。結論在產房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能夠取得非常好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是提升產房護理管理水平和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產婦;風險管理;護理;滿意度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所處于的精神壓力和人身風險都非常大,如果出現任何意外情況,都將影響產婦的生命安全。所以在當下臨床中對于產房護理管理,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和標準,不斷研究可以促進產房護理管理水平提高的相關措施和方法。風險管理作為一種預見性管理措施,能夠有效促進病房護理管理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院就對此展開了以下方面的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共有產婦126人,是本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4月期間所接納的。其中年齡最大的產婦33歲,年齡最小的產婦21歲,人均年齡(25.12±2.33)歲。經統計懷孕周期都在36~42周。按照統計學中的相關算法來完成對這些一般資料P值的計算,均超過0.05,說明這些一般資料在統計學中并沒有差異性。
1.2方法
安全文化在產房護理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安全文化在產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醫院產房自2018年9月開始將安全文化應用于護理管理中,2018年3~8月為實施前,2018年9月~2019年2月為實施后,實施前后各隨機83例孕產婦為研究對象,比較實施前后孕產婦生理舒適度、護理安全質量與護理滿意度。結果:經分析可知,安全文化應用實施前孕產婦心理舒適度、護理安全質量評分與護理滿意度評分等,與實施后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安全文化在產房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頗好,可以有效改善孕產婦舒適度,提高產婦護理安全質量。
關鍵詞:安全文化;產婦;護理;效果
產房是醫護人員對產婦進行接生與產前監測的地方,孕產婦病情變化迅速,新生兒免疫抵抗力差,對護理的要求較高,對護理安全的需求較其他科室高,且產房承擔著保障新生兒與孕產婦的生命安全的責任,故而安全管理對于產房來說至關重要。產房護理是產科工作的重要構成部分,護理人員與孕產婦接觸時間較長,是護理安全的負責人。自有關醫療安全的規章制度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貫徹落實以來,醫療安全逐漸受到更多醫護工作者的重視,尤其是對于產房護理而言,安全文化是擺在工作首位的。國內學者已針對安全文化在產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相關研究[1],如費雪梅發現在產科應用安全文化管理后,孕產婦的生理、心理舒適度和護理滿意度等評分顯著提高,可見安全文化可以改善孕產婦的生理及心理狀態,提高護理滿意度[2]。醫院自2018年9月在產房護理管理中應用安全文化以來,護理安全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產婦滿意度也得到了極大程度改善,對此進行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施前的83例孕產婦中,年齡為21~36歲;孕周為37~41周;初產婦67例,經產婦16例。實施后的83例孕產婦中,年齡為22~36歲;孕周為38~42周;初產婦64例,經產婦19例。實施前后孕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備可比性。納入標準:意識清楚,能夠配合后續調查;同意參與本項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肺腎等其他器官嚴重疾病者;合并妊高癥者;意識混亂不能配合研究者;經溝通后拒絕參與本項研究者。研究實施前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