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草魚養殖技術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草魚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技術反思
摘要:在社會現代化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逐年提升,對于水產品的消耗量也與日俱增,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本文主要針對草魚的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技術進行探討,從養殖區建設及中期管理方面對養殖技術進行研究,并著重對養殖過程中的病害防治給定相應的策略,以期提升草魚水產養殖的最終成效,促進養殖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關鍵詞:草魚;養殖技術;病害防治技術
草魚是一種以水草、藻類為食的淡水魚種,其具有飼養便捷、易于管理、產量高、生長周期短等特點,在我國各地均有飼養區。隨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草魚的養殖戶數量逐年增加,其養殖技術也被不斷完善,令草魚養殖在整個水產養殖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對養殖業的發展具有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1草魚養殖技術
1.1魚苗選擇
在進行水產養殖前,首先要選擇適合進行養殖的魚苗,在選擇時,應該以大小均勻、體質健碩、無明顯傷病的魚苗為主;若是在養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自主孵化來培育所需魚苗,保證養殖魚苗的品質優良。為了提升草魚的養殖效率,還應該提高池塘整體的物種豐富度,將鯽魚、鰱魚等進行混合放養。利用以飼料碎屑為食的鯽魚在進食過程中對池塘底部淤泥的翻動作用,促進有機物礦化的轉變過程,將水質進行改善。此外,為保障魚苗養殖時的魚體健康,在投放前還應該對其進行處理[1]。例如:山東某地在進行水產養殖時,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在魚苗投放前都使用高錳酸鉀和鹽水溶液對魚苗進行浸洗處理,以便滅殺魚體中的病菌源及寄生蟲殘留的蟲卵等。在用藥結束2d以后,還應該根據池塘規格對其深施適量的生物有機肥,增強水體的肥力,促使魚苗茁壯成長。
1.2水產養殖區規劃
網箱草魚養殖技術論文
摘要
市場經濟水平的完善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明顯提升,使得人們對于草魚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加,在此種背景下,人們開始提升了草魚養殖的規模,而使用網箱的形式來養殖草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草魚養殖的便捷性,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養殖過程中魚病的出現,不僅能夠達到草魚養殖的高產量、高效率的目的,還能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收益,有效提升養殖戶的市場競爭水平。文章對網箱養殖草魚的技術進行分析,希望能夠促進草魚養殖各方面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草魚;網箱養殖
草魚是一種喜歡在水域的中層及下層等進行棲息的一種淡水魚類,通常情況下草魚在水域上層棲息時間相對較短。而在幼苗期間,草魚喜食水生昆蟲以及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因此在對其進行養殖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水域水質的干凈,確保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及昆蟲的大量存在。而使用網箱對草魚進行養殖,不僅能夠保證草魚養殖的高效和高產,還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因此可以使用網箱的方式在湖泊以及水庫等水域中進行養殖,以達到降低養殖成本,快速增加經濟收益的目的。
1網箱養殖草魚水域的確定
在選擇草魚養殖水域時,一定要從以下2個方面上進行注意:首先,要確保養殖水域內沒有被污染,且水域中還含有豐富的浮游生物以及水生昆蟲,保證幼魚成長時期餌料充足;其次,使用網箱的方式對草魚進行養殖,要保證養殖水面的寬闊性;同時,水位要相對穩定,還要選擇背風且向陽的區域進行養殖。此外,要保證養殖區域水深在3m以上,且周圍交通要具有一定的便捷性。而所選區域一定要滿足草魚生長的需求,有效提升草魚的產量,增加養殖戶的實際收入[1]。
草魚免疫健康高效養殖技術
淮安區蘇嘴鎮地處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古淮河以南,全鎮水產養殖面積近5000畝,主導養殖品種為草魚、鯽魚等大宗淡水魚類。近年來,結合江蘇省漁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在全鎮范圍遴選科技示范戶30戶,以草魚為主導品種,推廣無公害草魚健康高效養殖技術、微生態制劑科學應用、三聯疫苗免疫注射等技術,建立高效示范養殖面積1030畝,輻射帶動3000多畝,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促進了本地漁業養殖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升。現將有關情況介紹如下,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一、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宜10畝以上,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水質標準,進排水方便,電力設施齊全,池塘蓄水能力2.2m以上,每畝按功率0.3kW配備增氧機,每5畝配1臺常規自動投餌機,有條件的可在投餌區加配微孔增氧設施。
二、魚種放養
以畝放規格12~20尾/kg的草魚種350~400尾為主,搭配放養8尾/kg的鰱魚120尾、8尾/kg的鳙魚50尾和10尾/kg的異育銀鯽350~400尾。苗種放養前用3%~5%的食鹽水浸洗15分鐘以殺滅體表的病原體。草魚種統一注射疫苗,方法是出血病疫苗與細菌性爛鰓、赤皮、腸炎疫苗混合注射,以增強草魚的疫病免疫力,提高成活率,增加養殖效益。
三、日常管理
1.飼料投喂:日投喂量按池塘內攝食魚體總重量的3%~5%投喂顆粒飼料,顆粒飼料與青飼料搭配使用,青飼料的投喂可滿足草魚生長過程中對粗纖維和維生素的需要,顆粒飼料粗蛋白控制在28%左右。飼料投喂方法還根據天氣、魚類攝食情況、水質情況等靈活掌握,青飼料以每天傍晚前攝食完為好,在夏季高溫季節傍晚前如有未吃完的青草要及時撈除,杜絕草魚攝食夜草。2.水質調節:水質環境的好壞對草魚健康生長十分重要,高溫季節一般每隔10天左右添加新水10~15cm,以增強池水活力,增加溶解氧含量,提高浮游植物的增殖率,滿足鰱、鳙魚對餌料生物的需要,刺激草魚的快速生長。遵循“三開兩不開”的原則合理使用增氧機,以保持水質新鮮。定期使用過硫酸氫鉀、EM菌等產品進行改底調水,保證魚類生長有一個良好且穩定的生長環境,以降低魚病發生。3.病害防治: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是草魚在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三大主要病害,遵循以防為主,合理使用藥物的原則,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1)徹底清塘:在放養前徹底清塘,以消滅病原體和敵害生物,每畝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120kg/畝。(2)食場消毒:6-9月每隔半個月對食場消毒一次,在魚體攝食后用500g漂白粉溶水后潑灑在食場周圍,也可用掛袋或掛簍的方法。(3)限制食欲:草魚貪食,在高溫季節采用限制草魚的攝食量,一般喂到八分飽即可,更不能讓草魚吃夜草,每天堅持將剩余的飼料撈出。(4)定期預防:“大麥黃和白露”是氣溫、水溫急劇變化的關鍵點,應做好預防工作。高溫季節采用藥餌拌料投喂一療程,每療程連續投喂藥餌5天,在每100kg中添加5g大蒜素或三黃粉等藥物做成藥餌,酌情投喂。
國內草魚池塘養殖技術論文
1池塘選擇及處理
魚苗一般在春季放入,可于冬季把池中的水放干,進行凍曬池底,時間可在20天以上。如果池底淤泥量過大,在春季化凍時要適當清池,在魚種放入前的半個月,放入15厘米深的淺水,然后撒施生石灰進行池塘消毒,減少病害的發生,生石灰用量為每畝150公斤。
2魚種放養
魚種一般在春季放入,為充分利用池塘水層,可以根據魚的分層特性,同塘多魚混養。在以草魚為主的池中,可以同時放入生活在底層的鯽魚,數量控制在規格為15~20尾/公斤的鯽魚種300尾。生活在上層的主要是鳙魚和鰱魚,數量可以控制在規格為5~6尾/公斤的鰱魚種50尾、鳙魚種10尾。草魚是主要生活在水中層的魚類,以水草為食物,規格為200~250克/尾的草魚種每畝投放300尾。放入時要把魚種用5%食鹽水浸泡消毒5~10分鐘,然后放入池中。
3飼料投喂
3.1飼料選擇
草魚的飼料在選擇上,一是要注意質量控制,要從正規的大廠家購買,大品牌正規廠家的飼料在質量及各種元素的含量上都能有所保證;二是要注意飼料的特點,草魚的飼料有很多種,最好的是膨化料,其次是顆粒料;三是在飼料粒徑大小上也要有所選擇,要根據草魚的大小來決定飼料的粒徑,過大或過小都會導致適口性變差,影響草魚進食的積極性,不利于草魚的生長,同時也降低了飼料的利用率,造成浪費,增加成本,并會加速水質的變化。
池塘草魚健康養殖技術要點探究
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我市草魚市場價格與往年相比偏低,但由于草魚養殖成本較低,草魚生長速度快,病蟲害防治得當,養殖戶通過穩產高效健康的養殖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作者在技術服務的同時結合實際情況,總結了以下幾項技術要點,供養殖者參考。
1基本養殖條件
池塘長方形東西走向,周圍無遮擋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無污染,排灌方便,面積以3300~6670m2為宜,塘基堅固,池底平坦,長寬比5∶3為宜,池深2.5~3.0m,水深1.5~2.5m,池塘底泥厚15~25cm。為保證溶氧充足和飼料的均勻投撒,每口池塘配備2臺功率為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和1臺自動投餌機。
2清塘消毒、培養基礎餌料
如果是老的塘口,每年秋冬季收獲結束后,將池水排掉,清除池塘過多淤泥,讓太陽曝曬。因為淤泥過厚,在養殖后期或高溫季節容易造成缺氧浮頭。放苗前15d左右加水80cm,每667m2用生石灰100~150kg或漂白粉10kg消毒。放苗前5~7d加水至1.0m,肥水培養基礎餌料,以有機肥和微生物配合使用,施肥應在晴天上午9:00左右,陰雨天或下午不要施肥。保持池水水色為黃綠色、茶褐色,透明度25~30cm,pH值6.5~8.5,達到“肥、活、嫩、爽”的標準后即可放苗。
3魚苗放養
3.1魚苗要求。魚苗要求規格整齊、無傷病,苗種健康是快速生長的基礎,直接影響養殖的成活率和產量。選擇信譽良好、符合國家標準的育苗場,盡量挑選同一批魚苗,并合理搭配其他魚種,這樣不但不會相互爭食,而且可使塘內食物鏈更趨完善,既改善水質又保證了生態平衡。
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水產養殖的應用
【摘要】淡水水產養殖產量占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總產量的75%左右,其行業發展與我國經濟增長聯系密切。基于此,養殖行業需認識行業發展的重要性,引進先進技術,實現行業與經濟的協同發展。本文將淡水水產養殖行業為研究對象,分析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其中的應用要點,為淡水水產養殖戶提供理論及實踐幫助。
【關鍵詞】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淡水水產;菌種
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是指通過人工措施,模擬物種的自然生態環境,在更優良的條件下養殖產品。在淡水水產養殖中引進該技術,可降低淡水水產病害的出現概率,提高淡水水產品的品質,為消費者提供更自然、綠色、健康的水產品。可見,對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分析具備現實意義。
1基于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淡水水產養殖環境設置
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關鍵在于模擬淡水水產自然生存環境,使淡水水產在優異條件下生長。就此,淡水水產養殖環境的設置是技術作用發揮的要點,需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1地理位置選擇
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對養殖池的要求較高,需具備較強的土質保水性,不存在污染物質、進排水便捷。就此,養殖戶需根據區域地形條件,選擇合適的養殖池地理位置,并在池內添加適量微生物及有益菌,防止水體污染。同時,有些淡水水產對養殖池的環境要求較高,如草魚、河蟹或魴魚等,喜在水草較多的水體內生活。而且水草可為淡水水產提供青飼料,作為水產棲息、避害和蛻殼繁殖的場所,模擬自然生存環境。因此,養殖戶需在養殖池內種植浮萍或水葫蘆等水生植物,但為避免水草過多影響魚類生長,其覆蓋面積需控制在養殖池面積的2/3內[1]。
水產養殖技術應用及推廣
我國的水產養殖業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而快速發展,并且其已經有著將產業區從沿海逐步向內陸全國發展的趨勢,同時其水產品的種類也是變得更豐富了,魚、蝦、貝、藻全面養殖,像羅非魚、小龍蝦等引進物種多方面豐富我們的水產品市場。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在我國農業經濟中已經占有了很大的比例,在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調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空間也是得到了進一步的開闊。其不僅養殖種類繁多,其養殖區也成為人們的娛樂休閑的良好去處,經濟帶動作用明顯。
一、水產養殖技術簡介及應用
1.水產品優良育種技術
我國優良淡水養殖品種基本上都是雜交繁殖育種而來的,這些水產品肉質鮮美、易養殖、成活率高,是我國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傲人成果,同時也使我國的水產養殖業效益顯著。像我國的雜交水產品種就有25種之多,彭澤鯽、建鯉、高寒鯉等雜交鯉魚、鯽魚品種的增產增收效益顯著。而且我們還在利用多倍體雜交技術來培育草魚、鯽魚的3倍體和4倍體新品種。
2.淡水魚混養技術
我們在進行淡水水產養殖時,很多淡水生物種群是可以共生互助的,我們只要根據其生存習性,合理搭配魚種,科學定量投放,那么我們養殖區的空間就會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同時,合理的混養模式還可以提高餌料的利用率,降低養殖成本、又能維持水體的自然平衡,這絕對是有利于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方法。就像我們可以將草魚、鰱魚、鯽魚、鯉魚等進行多種群的混養,草魚以草類為食,其餌料殘渣又是雜食性魚類的有效補給,而水體肥力的增加,相應的其水中的浮游生物就會增加,這又是鰱魚的優質餌料。所以,由此可見多形態的淡水魚混養是可以有效提高我們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的。
3.漁田共生種養技術
蓮魚共生生態養殖技術及效益
摘要:本文根據福建省政和縣蓮魚共生生態養殖現狀,從蓮田選擇、蓮田及魚溝建設、魚的選擇等方面詳細總結了蓮魚共生生態養殖技術模式,并對其效益進行了分析。采用該技術可以減少蓮田福壽螺的發生、提高蓮子產量,從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關鍵詞:蓮魚共生;生態養殖;技術模式;效益;福建政和
1蓮魚共生生態養殖技術
1.1蓮田選擇
要高效實施蓮魚共生生態養殖模式,必須打好基礎,即選擇適宜的蓮田。要求蓮田的位置靠近水源,以確保具有充足的水源,方便在干旱季節及時補水。同時,流動的水也能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減少病害的發生。此外,要做好蓮田引水溝渠的防洪工作,避免汛期來臨時遭受洪水的危害。
1.2蓮田及魚溝建設
針對不同地勢但可以平整的田塊,將其整合成一大塊,進行加高、加固處理,保證蓮田深達1.7m以上。沿蓮田四周挖長6m、深1.2~1.4m的“回”字形魚溝。有條件的可以在四周用磚石加固,輔以混凝土,這樣可以防止蓮田水源的滲透流失,保持蓮田長期水源的充足。在大田埂旁邊開挖深1.0~1.4m、寬3.5~4.0m的“7”形魚溝。在魚溝與蓮田間設1條高于田面0.4m的小田埂,每隔約20m開1個寬為2~3m的排水口,方便魚游到蓮田覓食。在進水口和出水口處應使用柵欄,防止外來食肉魚的進入,也避免蓮田中魚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