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播音主持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特征
摘要:播音主持人是電視節目與觀眾之間的紐帶,播音主持人聯系著人與節目之間的情緒,可以說播音主持人是現在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更是展現個性魅力與節目特色的重點。因此,在當今新的語境下,播音主持人也在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自身的語言特點,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特征主要包括口語化、個性化、時尚化和多元化,以此滿足新時期對主持人語言藝術的需求。
關鍵詞:新時期;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特征
隨著視覺藝術的不斷進步,影視傳媒藝術也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尤其是在大量電視節目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娛樂必要因素的今天。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藝術需求,很多傳媒節目開始尋求在播音主持上進行突破,強調播音主持人語言藝術魅力的重要性,追求通過播音主持來拉近節目與大眾之間的距離,進而使大眾產生共鳴,展現出播音主持的價值。播音主持作為廣播電視節目的關鍵環節,播音主持人首先要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實現與受眾的自然交流,其次播音主持語言藝術要有特色、有創新,以此滿足受眾的需求。
1當今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口語化
在傳統媒體發展中,播音與主持是兩個不同的工作內容,播音員是通過文本進行信息傳播,強調準確性與穩定性,主持人能力多體現在對節目氣氛的現場參與和掌控上,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不斷增加,當前時期的眾多節目中要求播音與主持進行結合,形成全新的播音主持,并且把兩者之間進行藝術融合,形成更具特色的語言藝術。在大眾的傳統觀念中,一直認為傳統的播音語言風格是“嚴謹生動、愛憎分明、剛柔并濟且親切樸實”。但是這種形式在當今語境下已經發生了改變,今天的播音員主持要以滿足大眾的口味為主,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把傳統的播音語言變得更加貼近大眾,以口語化的語言為主。今天的播音主持專業強調語言風格的體現,從追求傳統口語開始轉向靈活的表達方式,這一方面反映出新聞在不斷生活化,也表現出播音主持人的平民化趨勢,這種改變并不代表新聞語言發生了改變,而是語言變化更加被大眾所接受,這樣的方式既符合人們的追求,又反映出時代的進步。近年來口語化媒體節目的趨勢越來越強,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因此今天的口語化是一種時代的進步,也是播音主持的專業的進步。以《魯豫有約》為例,該節目從發展至今已經有近20年左右的時間了,一個節目開播了近20年,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背后更是需要無數人的付出,該節目的特色便是主持人中的語言藝術更加貼近大眾生活,這種以面對面的口語化形式展開節目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當整個節目像聊天一樣完成后,其整體效果是更加具有穿透力的。正是其口語化與藝術性結合的特點,才能擁有競爭優勢,得到觀眾的喜愛。隨著播音主持的發展,口語化的能力更是播音主持人所必須具備的。
2當今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個性化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播音主持需要突破自我,打破傳統呆板的語言藝術,需要不斷去激發自身特色,強調個性化的創新發展。在當前的眾多電視節目中可以看出,優秀的播音主持人都是具有各自風格的,其語言藝術的表達也更加具有風格化。如何炅、汪涵、楊瀾等,這些優秀播音主持的語言風格隨著節目的不同而發展改變,當然無論怎么改變也不會失去自身的風格,節目中他們都在努力營造一種氣氛,把大眾帶入他們的氣場中,進而影響到大眾的情緒。傳統的播音主持要求主持人語言統一、嚴肅端莊,但當今語境下,隨著廣播傳媒的不斷發展,傳媒的節目形式也各種各樣,大眾在不同的節目環境中對節目審美、需求不同。所以說,一個好的播音主持在藝術語言方面一定要有自身的獨特性,清楚個性化的重要性。個性化的表達可以說是吸引觀眾喜歡的重要因素,更是為節目帶來一定觀眾并獲得大眾喜歡的原因之一。播音主持人要想實現播音主持語言的個性化,知識文化的儲備是必不可少的,靈活的應變能力也是要時刻訓練的,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時刻注重場面的控制能力,把握住不同語言的藝術魅力,把自身風格展現出來。例如,在《我是歌手》第三季總決賽直播現場中,因為選手突然退場,導致節目一度陷入困境,此時,主持人汪涵的臨場應變巧妙地化解了突然間的尷尬,也給予導演組有重組的時間,進行臨時替換,此時可以看出主持人的個性化展現與臨場發揮是當代節目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這種臨場發揮也更可以激發觀眾的熱情,進而體現出播音主持語言的個性化。
播音主持屬性與語言辨析
【摘要】播音主持人是新聞工作者,需要掌握新聞理論,并參與到新聞實踐、社會實踐中去,但更為基本的播音主持人是語言工作者,他們需要通過有聲語言、副語言準確地傳達信息。語言是思想情感的外化,話要說得漂亮,讓人舒服、明白,首先播音主持人要有自身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反應,對此本文將從播音主持人語言表達技巧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播音主持;語言表達;新聞理論知識;有聲語言;媒體融合
一、播音主持的能力和地位
對于播音主持人來說,感知的材料越豐富,大腦和心運轉得越敏感,語感越好,說出的話更具魅力,這就需要主持人有較強的語言功力。語言功力是指語言的功底和能力,一方面是接收、判別和儲存語言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發生、深化和駕馭語言信息的能力,二者的核心是語感。語言功力包括觀察力、理解力、思辨力、感受力、表現力、調控力、鑒賞力,其核心是有聲語言的表現力。對于廣播電視節目而言,主持人是整個節目的中心,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表達技巧對于提高整個節目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價值,主持人憑借良好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可以對節目現場氣氛進行有效調控,提升節目的品牌價值和社會影響力。廣播電視節目競爭愈發激烈,受眾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播音主持人要與時俱進,從傳統的播音腔向個性化、情感化的主持風格轉變,通過語言表達技巧凸顯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播音主持的定義
播音主持看上去是語言表達工作,實際上它是三件事的有機結合,即駕馭內容、語言表達、非語言表達的融會貫通。語言表達是播音主持工作的核心,是播音主持工作的落實。概述播音主持的內涵,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1.狹義說,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就是廣播電視傳播過程中,播音員、主持人運用有聲語言及其他非語言表達手段駕馭節目流程、傳遞節目內容的大眾傳播活動。2.廣義說,播音主持是一種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是廣播電視播音主持運用有聲語言及其他非語言表達手段對廣播電視節目進行傳播的創造性活動。基于互聯網技術媒介融合大背景,播音主持因媒介傳播技術和方式的不同而有一些創作上的新技巧、新樣態,而在內涵上有沒有變化,則是個前沿性的問題。
三、播音與主持之辨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特點
【摘要】為了提高播音主持水平,針對播音語言藝術特征展開分析,重點圍繞口語性、獨特性、時尚性三個方面提出建議,明確新環境下播音主持行業發展趨勢,切實提升播音主持水平,形成成熟的主持風格,推動大眾傳媒行業發展。
【關鍵詞】播音主持;語言藝術;口語性;獨特性;時尚性
現階段語境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大眾傳媒行業發展速度也相繼提升,人們對播音員主持人專業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要積極創新之外,還要掌握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在這一前提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特征的重要性便體現出來,主要集中在口語性、個性化、時尚化等方面,下文展開具體分析。
一、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口語性
信息化環境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藝術的需求提升,廣播電視藝術為了實現飛速發展,必須要在人際傳播期間體現貼近化的特征,規避人際傳播可能出現的問題,為播音主持語言藝術賦予口語性的特點,使藝術能夠真正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與此同時,播音主持是廣播電視節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語言處理非常重要,語言口語性的轉變能夠切實拉近其與受眾的距離。其實廣播電視媒介這一大范疇內,播音員、節目主持人雖然性質比較接近,但其實工作內容并不完全相同。播音員更加依賴文本內容,針對現有文本進行二次創作,將高質量的廣播內容向廣大受眾傳遞,幫助受眾深入理解新聞內容。節目主持人的工作重點主要體現在參與性、駕馭性這兩個方面,對節奏進行精準控制,可以按照既定程序錄制。除了工作內容以外,節目主持人與播音員的工作側重點也存在差異,并體現出替代性的特點。現如今文化語境出現一定的改變,以往廣播電視節目所使用的播音語言以及表達模式必須要進行創新,才能夠滿足廣大受眾的要求。播音語言從“播”逐漸過渡為“說”,節目以往采用的閉包方式也轉變為口語性播音方式,真正滲透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現階段語境下,口語性播音這一特點日益明顯,播音員采用口語性的方式播報新聞,受眾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新聞內容,拉近其與實際生活的距離。與此同時,這種親和力表達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受眾的心理愉悅度,保持愉快的心情收聽新聞。對于各個類型的節目受眾,播音員采用相應的播音技巧,播報過程中,播音主持人將力度、語素等進行調整,可以抒發出相應的情感,以此來滿足各個類型受眾的要求。播音主持語言口語性特征的普及,并不代表播音語言規范性被取締,播音期間必須要保證發音、表達的準確性,這是新聞播音的硬性規定,所謂口語性表達,更加注重的是語氣與語調,從原來的播報語言逐漸向口頭語體過渡,使播音主持語言更具生活化特點。所以,口語性表達并非是播音語言全部替換為生活化的表達方式,而是按照所處語境將表達方式進行轉換。播音語言口語性特征的體現,體現出信息化時代下人們審美水平的轉變,尤其是現代環境下,播音語言這種文化傳播形式被賦予了大眾化的特點,必須要滿足廣大受眾的審美、信息要求,體現表達口語性的特點。但是需要注意,口語性不等同于隨意性,播音主持人要想具備口語性這一能力,需要掌握一定的掌控能力,按照不同的場合采用相應的語言,將語言藝術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
二、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獨特性
現階段,播音主持為了滿足行業發展要求,必須要改變傳統播音節目定位的嚴肅形象,滿足口語性要求,凸顯播音主持的個性化特點,成為獨特的播音主持人。按照現如今播音行業發展趨勢,一些優秀的播音主持的語言特征都非常獨特且帶有個性化特征,同時也是利用了這種靈活性的語言,收獲大批受眾的喜愛。以往培養播音主持從業人員,播音員語言統一是非常重要的一條規定,要樹立嚴肅的個人形象,保證播音語言的規范性。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發生改變,廣播電視節目在現階段語境下,必須要改變播音主持要求,尤其是主持形象以及語言表達方式這兩個方面。所以,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在,為了保證廣播電視節目優勢,播音主持人員需要突出語言藝術的個性化,形成特殊的播音主持風格,從而擴大受眾范圍。播音主持要想形成個性化風格,需要確定個人優勢,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獨特風格。現如今播音主持行業優秀的主持人均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例如前《鏘鏘三人行》節目的主持人竇文濤,雖然與傳統意義上的播音主持人定位存在很大出入,但是風趣幽默的語言以及成熟睿智的性格吸引了大量受眾的喜愛,這也是他一種獨特的語言風格。所以,為了擴大節目受眾范圍,主持人、節目必須要具備個性化特征,以主持人特質以及受眾審美為前提,逐漸形成獨特的主持風格,從而提高節目收聽收視率。除此之外,播音主持語言個性化特征的形成,也需要具備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目前廣播電視節目播出形式發生很大的改變,除了傳統的錄播之外,還包括直播甚至網絡直播這種形式,直播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突發性事件,那么播音員主持人便要憑借靈活應變的職業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極高的語言駕馭能力將問題解決,體現職業綜合素養。
播音主持的新聞播音技巧探究
【摘要】播音主持必須充分了解與掌握電視新聞播音技巧,促進自身業務水平的不斷提升,滿足當前電視新聞對播音主持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基于實踐,對播音主持的電視新聞播音技巧進行探討與分析,希望能為播音主持同行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播音主持;電視新聞;播音技巧
播音主持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其將重要新聞事件及時傳播給觀眾,深受觀眾信賴。伴隨媒體行業快速發展,電視新聞類節目數量不斷激增,需要大量的播音主持人員,致使播音主持人才供不應求。目前電視臺的播音主持人員專業素質與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缺乏良好的播音技巧,這對電視新聞節目收視率造成很大影響。所以提升播音主持的電視新聞播音技巧非常關鍵。本文就如何提高播音主持電視新聞播音技巧進行論述,以供參考。
一、注重語言的規范性,善用口語
作為播音主持,在播報新聞時,必須運用規范性的語言,還要確保語速的適宜性,吐字清晰,保證發音準確,不可用病句進行播報。在一些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中,有些播音主持大量使用方言俚語,這種現象需要杜絕。新聞必須以規范性的語言進行播報。為了讓觀眾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聞事件,在新聞播報過程中,播音主持可以適當運用口語,有效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調動他們的觀看興趣,但不能像娛樂節目那樣,大量使用搞笑和夸張的肢體動作,要時刻保持端正態度與柔和的聲音,自然平和地進行播報。
二、關注播放細節,靈活處理現場突發狀況
為了有效提高電視新聞播報效果,需要不斷優化播音主持各個環節,尤其要對細節問題給予充分重視,嚴格按照專業水準進行播音主持,及時準確地將新聞事件向觀眾進行傳遞,并有效掌控播音現場,合理規劃與安排各個新聞事件的播出次序,對內容進行精準描述。當有突發新聞事件發生時,應及時插播,并對播音現場靈活處理,更要對播音狀態進行合理調整,確保播音氣氛與播音內容相符合。電視新聞直播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處理各種細節,靈活應對突發狀況,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積累經驗,不斷提高電視新聞播音技巧。
播音主持的情緒表達淺談
摘要:播音主持的發聲特點主要體現在聲音的音高、音質、音強和音長上,本文主要研究音高這一要素在不同文體中的運用。良好的音高變化能力是播音員、主持人應具備的基本發聲能力,需要嫻熟掌握,靈活運用。
關鍵詞:播音發聲;新聞播報;文藝作品
當播音員主持人對于各類文稿的播讀,或即興表達當眾演講時,借助聲音的高低變化、情緒的變化使發音變得更加生動,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的同時,還更加有助于表達情感。對于漢語這樣的語言,音高的變化是聲調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句俗話:一句話,百樣說。聲音高低的不同,表達出的意思也不盡相同,有的聽起來令人贊不絕口、心滿意足,有的卻是話不投機,歧義多多。因此,學會巧妙地使用聲音高低變化也是一門語言藝術。音高,是指人講話時所使用的音域。聲音的高低決定發聲體的振動頻率,頻率越高,則聲音就會越高。每一名播音員和主持人因個體不同,聲帶條件都不一樣,發音的技巧也就不相同,所使用的音域不同,音高就不同。音高的高低變化能力,其聲音都應當具有高、中、低多層次變化。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一般可以達到一個半八度的音高,相較于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來說,可以達到三個八度的音高。所以說聲音的傳遞是可塑性非常強的,只要我們掌握了使用技巧,那么熒屏上的聲音也不會再是幻想,一樣能觸手可及。
一、音高在不同播報中的使用
1.新聞主持在語音播報中音高的使用。新聞主播的播報具有規范性、嚴謹性和情緒性的特點,新聞主播的語音播報是口語當中的書面語,是規范正式和莊重性最強的一種播音語言樣式。我們知道播報新聞的時候需要掌握以下幾點要求:保證吐字顆粒度,字頭叼住彈出,字腹展開“棗核形”,字尾弱化歸音,語速要快不能拖拉,少停多連,重音少而精,除此之外,在新聞語體中,也不該夾雜過多的個人情感,需要做的就是將新聞資訊傳遞給所有的受眾,因此在音高上的要求是選擇自如聲區(中聲區)。
2.文藝作品中的使用。在融媒體時代,電視劇、電影、網絡劇比比皆是,由此配音行業逐漸風生水起,許多“聲音大佬”漸漸浮出水面。據了解,現在大部分影視劇都不會采用同期聲,而是使用后期配音。一是因為同期聲的現場收聲質量遠不及后期的效果,二是采用后期專門人聲配音也能更好地表現出畫面中的人物情緒。例如:在全國多個廣播電視臺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亮劍》中朱亞文為李云龍的配音。趙剛:我趙剛火上烤烤沒什么,可是這個團,你讓我怎么帶?李云龍:你怪誰,你要是不負傷,也沒這個事,屎盆子不能扣在我一個人頭上。趙剛:老指著讓我給你提個醒,你自己腦子呢?人不能讓一塊石頭絆倒三回,是不是?這段情節趙剛和李云龍的情緒都非常激動,而且李云龍還背負著失去親人、失去兄弟的痛苦,因此在配音中,音高就需要偏高,音量偏大說話語速也很快,相比之下,趙剛雖然也是氣勢洶洶,但還是在李云龍之下,李云龍的聲音表現就需要以高音為主,來表現角色的情緒。而對于詩歌的二度創作通常是朗誦者結合歷史背景和詩人作詩時所處的境遇,通過吟誦再現詩人的情懷志向。每一首詩歌中都有高音和低音,低音是指采用朦朧、象征的意象來表達詩人內心復雜的心態與細膩的情感。高音在詩歌中又叫強音,大多用來言志勵志,又有內心的憤懣和不甘。詩歌深處大都也會暗喻詩人對于命運的不滿,對世俗的厭倦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例如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前半句就是表現瀑布的壯觀之景,朗誦時需要有豪邁的氣勢,聲調較高。后半句的意思是“真讓人懷疑這是從天上傾瀉下來的銀河”,這也是在描寫瀑布的秀麗壯美。對比兩句來說,前半句的基調更高,才能有最后一句的緩緩抒情。徐志摩的經典名作《再別康橋》就與古代詩歌有很大的區別,這首現代詩歌寫于徐志摩1928年在游歷英國回來的輪船上,康橋即“劍橋”,是徐志摩在外留學生活的地方。在中國被軍閥統治時期社會的黑暗,徐志摩看不見對生活的希望,因此寫下了這首詩歌表達他對“康橋理想”的追求及對往日生活的回憶,所以在二度創作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出對康橋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徐志摩所向往生活的憧憬,以及對于他當時所處社會環境的絕望和無奈。整體屬于低沉情緒,聲音傾向于低沉緩慢。一提起散文,當選朱自清的《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是一篇非常蘊含詩意的散文,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萬物復蘇、呈現出一派生機活力。文章里的人們,“披著蓑戴著笠”,精神抖擻,辛勤勞作,都充滿著對生活的希望。朗誦這篇文章時就該包含對春天美景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生機盎然的描寫就用高音,寫實景就用陳述性的語氣,較為平和的音區。通過播音使作品達到最好的呈現效果,讓受眾身臨其境。現代廣播電視口語化已經是個很普遍的現象,以前的“播新聞”逐漸演變為“說新聞”,發展趨勢越來越貼合受眾,使新聞變得更加通俗易懂。以后還會向“聊新聞”的趨勢發展。例如,1998年4月1日,《鳳凰早班車》首播,陳魯豫輕松自然的口吻開創了“說新聞”的模式,以新穎獨特的語言特色,讓各大電視臺開始競相模仿,開創了一個說新聞的時代,也使電視語言變得生動活潑,富有口語化、個性化。針對于發聲來說,莫過于令人最舒適的中音區了。
二、音高在播音中的情緒作用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探析
摘要:隨著社會與時代的發展,信息傳播語境也發生了變化,在此背景下,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對播音主持語言做出創新,從而推動播音主持語言藝術與信息傳播語境體現出適應性。本文在對新媒體、媒介融合以及消費文化為信息傳播帶來的影響做出分析與論述的基礎上,對當今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信息傳播語境;播音主持;語言藝術
1播音主持工作語境
隨著新聞傳播的發展,播音主持工作所處的語境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具體而言,當前播音主持工作語境主要體現出了以下特征:首先,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傳統媒介傳播環境中信息傳播者與信息受眾之間的關系。在傳統的媒介傳播環境中,大眾媒體是信息傳播的把關人,即信息受眾能夠接觸到的信息,是大眾媒體對信息進行把關之后的結果。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介傳播環境中的信息受眾具有了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渠道,信息受眾安全可以依照自身的信息需求以及信息接收習慣對信息傳播渠道做出選擇,在此背景下,如何爭取受眾關注并有效提升受眾的忠誠度,成為大眾媒體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而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關注與尊重受眾信息需求與信息接收習慣,也成為播音主持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則;其次,媒介融合對播音主持語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融合趨勢的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挑戰與沖擊,而為了適應媒介融合的發展,傳統媒體不僅需要重視構建全媒體矩陣,而且需要重視對播音主持人才隊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具體而言,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人不僅需要具備理解稿件以及對稿件開展二次創作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沉淀、修辭水平以及思維能力,并在強化自身受眾意識的基礎上,推動播音主持工作成效的提升;最后,消費文化的發展也對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消費文化語境對播音主持工作產生著雙重影響,一方面,消費文化語境促使信息傳播者更為關注受眾的反饋,并以受眾需求為依據開展節目創作,這對于滿足受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義。而另一方面,大眾媒體的娛樂功能所具有的地位逐漸超過了教化功能,而播音主持語言也呈現出了泛娛樂化的特征。雖然適度的口語化與時尚化對于提升節目的吸引力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泛娛樂化的傾向過于明顯,則對于大眾媒體職能的充分發揮產生著制約作用。
2當今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
2.1播音主持語言的規范化發展
隨著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播音主持專業對播音主持工作者聲音所提出的要求已經不再苛刻,而個性化的聲音也受到了不同消費受眾群體的追捧。在此背景下,“圓潤集中,樸實明朗”的聲音已經不再是播音主持者所具有的必備素養,甚至一些被傳統要求認為是不良音色的沙啞生硬,在特定的節目中也逐漸出現。由此可見,傳統的音色評價標準已經逐漸發生了改變,與此同時,只要是能夠呈現出節目效果的音色,也逐漸被消費受眾群體所接受。當然,傳統音色評價標準的改變并不意味著音色規范性要求的消失,由于普通話的推廣仍舊是大眾媒體所應當承擔的基本任務之一,因此,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工作者,應當具備較高的普通話水平,與此同時,清晰的思維、順暢的語感、嚴密的邏輯以及良好的藝術表現力等,也是對播音主持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要求。為此,播音主持工作者不能因為音色評價標準的改變而放松對自身專業素養的要求,而是應當樹立不斷學習與不斷提升的意識,在工作實踐中推動自身語言規范化程度的持續發展。
播音主持人如何掌握新聞播音技巧
摘要:在近幾年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電視行業迎來了改革,其中電視新聞類節目受到了廣大觀眾的關注。電視新聞節目的播音主持人不但在播音界有重要的地位,更是群眾接收社會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作為公眾人物,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播音技巧、職業素養,保障電視新聞的質量,為觀眾帶來新的體驗。本文以播音主持如何掌握電視新聞播音技巧為主題展開分析。
關鍵詞:播音主持人;電視新聞;播音技巧
新媒體行業的發展使傳統媒體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從傳統的報紙、電視轉變成了現在的互聯網。但現在的電視節目仍然在大眾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諸多電視節目中,新聞類節目是最具有影響力的,主持人的播音質量與效果會直接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備熟練的播音技巧,才能準確、生動地向群眾傳播信息。
一、掌握電視新聞播音主持技巧的重要性
(一)保證收視率。時代與科技的發展,使我國新聞宣傳產業也得到了持續的發展,并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特性。因此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必須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前提下,意識到播音主持技巧的重要性。隨著觀眾對電視節目的要求和需求的變更,電視節目如今也發展得更加多樣,種類和題材都變得更豐富。在這樣的情況下,電視行業的發展競爭加劇,即使如此,電視新聞類節目仍然保持著自身的嚴謹風格,導致大批的觀眾流失[1]。主持人是電視新聞節目收視率的保證,播音主持人可以通過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主持風格以及播音技巧等來優化節目的效果。主持人需要通過播音技巧與自身的專業素養來調動觀眾的情緒,從而吸引更多的觀眾觀看節目,提高節目收視率。
(二)主持人的語言技巧。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不難發現主持人對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在新時代的影響下,播音主持人必須時刻精進自身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目前有許多主持人并不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有的發音不準確,還有的在主持過程中措辭有待完善。這些問題都影響了新聞節目作用的發揮。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主持人必須規范語言,在播報的過程中盡可能從客觀的角度來播報,體現真情實感,引起觀眾共鳴。
(三)推動播音主持人發展。互聯網的發展,使群眾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這也為電視新聞行業和播音主持人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播音主持人首先要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積極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以良好的心態面對行業形勢的改變。通過創新工作思路,緊跟時代的腳步,這樣才能在機會來臨時做好準備,實現自身的良好發展[2]。尤其是在多元化媒體的背景下,對播音主持人綜合職業素養的要求更高,主持人只有不斷提高自身職業技巧,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發展。
播音主持工作語言藝術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新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工作的語言藝術展開深入研究,先對新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工作的語言特點進行了分析,比如親和力和創造力等,然后通過增強節目主持特色、不斷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自我語言修養、豐富播音主持節目的涵義等,對播音主持工作的語言藝術策略進行了論述,從而充分彰顯出語言藝術的魅力,確保播音主持工作水平的穩步提升,更好地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工作;語言藝術
在新媒體時代出現以后,使受眾接收新聞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大大提高受眾對新聞事件制作和傳播的參與熱情,在這一變化的影響下,可以確保人們對播音主持工作進行充分了解,但是同時,也嚴重影響著傳統播音主持工作的開展。現階段,播音主持門檻并不高,一些播音主持人的綜合素養有待提升,而且語言藝術性也較不顯著,甚至在各個直播平臺中,涌現出了較多低速語言網絡“主播”,對播音主持節目的信箱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必須要積極改進播音主持工作的語言方面,進而確保播音主持節目質量的穩步提升。
一、新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工作的語言特點
(一)親和力
對于親和力來說,可以充分長相出播音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在新媒體時代中,播音主持語言的重要一大特點之一就是親和力。播音主持人的節目中,使傳統固化的語言方式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借助生動幽默的形式,以此來對節目進行主持,將播音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降至最低。此外,對于親和力來說,還要求播音主持人要基于受眾視角出發,對相應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所使用的語言,對于受眾的認可度也比較高,并且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將受眾的情感共鳴充分激發出來[1],將受眾在收聽播音主持節目時的情感體驗提升上來,滿足播音主持人和受眾之間的心靈共鳴的需求,進而獲取受眾較高的滿意度,將受眾對播音主持人的喜愛之情充分發揮出來。
(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