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病蟲害知識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教學改革
摘要:針對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材料的建設、創新性教學方法的應用、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體系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以期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及培養適應于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改革;實踐
長江師范學院園藝學專業自2010年設立以來,就定位于培養滿足地方園藝產業發展需求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該專業于2017年被立項為重慶市高等學校“十三五”市級重點學科,已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優勢。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是園藝學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1-2],主要通過給學生講授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進而培養其在相關領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樹立其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觀念,為適應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及相關工作崗位需要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3]。該課程的培養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園藝產品生產活動中病蟲害防治所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對學生吸引力低,導致學生常感覺枯燥乏味,且動手能力很差,不能有效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難以讓學生樹立對于解決園藝植物保護問題的自信心[4]。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對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知識的理解,以期更好地完成培養計劃,適應園藝專業教學改革的需要,最終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應用能力。筆者結合當前重慶地區園藝植物的實際生產需要,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旨在為提高教學效果提供參考。同時,為了增加課程容量,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學習更多知識,筆者廣泛收集了多種園藝植物病蟲害癥狀及危害圖片,將生產實際和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通過多種渠道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使課堂教學圖文并茂,增強了學生對園藝植物病蟲危害的直觀認識。此外,通過引用一些媒體中報道的園藝植物病蟲危害相關的新聞,利用相關學科知識進行剖析,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園藝植物保護與經濟生態健康的認識。
1教學材料的建設
1.1教材的選擇
教材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施教和學生學習的基本依據,是專業內涵建設最重要、最直接的育人載體,優秀的教材是決定教學質量的基本要素之一[3-5]。目前有關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的綜合性教材較少,且一般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職園藝專業的教學用書,課本主要介紹病害與蟲害的識別與防治,而缺少植物保護系統理論知識的講解,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因此,針對筆者所在學校的性質,選用黃云、徐志宏主編的《園藝植物保護學》“十二五”規劃教材。該教材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園藝植物保護基礎的總論部分,主要介紹園藝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昆蟲學的基礎理論知識;下篇為重要園藝植物病蟲害及防治的各論部分,主要介紹重要南方園藝植物病害的癥狀、蟲害危害癥狀以及相應病原物、害蟲的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及防控方法。該教材吸收了植保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增加了教學新內容,使學生能夠了解到園藝植物保護學的發展趨勢,并且將其應用于對常見病蟲害的識別與防治,以體現該學科的實用性和先進性,滿足園藝專業的培養要求。
1.2教學進度計劃的調整
談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森林病蟲害防治
森林資源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同時也是維護自然環境穩定的關鍵資源。新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思想意識不斷提高,對于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森林病蟲害是制約林業工作有序進行的重要因素。木里藏族自治縣地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水資源、土地資源豐富,林木面積廣闊,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林,生態優勢明顯。當前,該地區十分關注林木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重視林木資源保護,采取針對性防治對策,以降低病蟲害對于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不利影響,優化林業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1維護林業生態系統穩定性
林業生態系統建設工作可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縮小影響范圍,避免病蟲害大規模爆發,對于提高生態環境穩定性及林業生態系統建設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林業生態系統結構相對復雜,物種多樣,一旦發生病蟲害,非常不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長,嚴重時還會對森林內部生態系統產生威脅,影響森林系統的防御能力。在病蟲害潛伏期加大防治工作力度,保證植被種類數量不受影響,發揮出應有的生態作用。林業生態環境部門可運用高新技術設備監測病蟲害,并為工作人員提供有效的工作依據。例如遙感技術可精準判斷病蟲害出現位置,在未擴散前及時做好預警,并結合具體情況及時采取措施。現階段將GPS、GIS、RS技術進行融合,能夠有效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精準度和便捷性。
2保護森林樹種多樣性
林業生態系統結構比較復雜,不僅有植物,還包括動物、微生物等,動物對于對植物資源的依賴性較強,若難以有效控制森林病蟲害,植物生長會威脅動物,植被資源減少可能導致其他生物種類銳減。所以,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有助于促進森林資源生長,并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環境,繼而有助于豐富森林物種多樣性,促進生態平衡。新時期,由于生態環境差、培育手段不科學、忽視病蟲害防治工作等因素,導致森林物種減少甚至消失,對林業事業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工作人員需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維護森林物種多樣性。首先,要明確病蟲害防治和育苗采種、規劃計劃間的聯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蟲害,例如在防治病蟲害時,林農都會使用化學防治方式,雖然防治效果較好,但是長期使用會威脅生態環境或使病蟲害產生耐藥性,不利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工作人員可選擇高效低毒的藥物防治病蟲害。木里縣林木覆蓋面積較廣,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要充分發揮林業部門的作用,制定完善的工作責任制,細化責任分工,保證各項工作都由專人負責。
3增強生態環境自我調節性
林業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嚴重的病蟲害會導致林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受到影響,繼而影響其在資源循環中的能力,導致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對人類生存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林業部門需重視林業生態系統資源調節優勢,提高林業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設置相關部門,有序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不斷提高防治效率。同時,還需不斷完善管理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作用,為其提供發展平臺。積極引導工作人員強化學習意識,學習病蟲害專業防治知識,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積極響應上級領導部門的號召,做好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工作。農業部門需強化危險處理能力,在病蟲害爆發時,能夠及時做出反應,將病蟲害危險性降到最低。
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辦法
【摘要】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玉米栽培和病蟲害是制約玉米產量的主要問題,本文在分析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主要特點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改進玉米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主要措施,以期提高玉米產量,提升玉米種植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
【關鍵詞】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土地翻耕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的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業的發展進程將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近年來,有關部門為提高玉米的生產效率專門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使得我國在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對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研究很有必要。
1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主要特點
1.1玉米栽培技術特點
栽培技術貫穿玉米培育與生長過程的始終,是促進玉米產量提升的重要環節,一般情況下,玉米栽培技術主要包括翻整耕地、選種曬種拌種、播種時間安排、選擇種植模式以及施肥等部分。科學翻整耕地可以為玉米的播種與生長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玉米的生長環境是精細土壤,因此在整地過程中,應注意將大塊的整土翻為碎土,方便玉米的根系生長和營養成分吸收;在玉米的選種、曬種、拌種階段,要選擇推廣的優良品質,選擇合適的溫度和光度將種子曬2~3d,經常翻動,防止受潮,用種衣劑、沼液等輔助材料做好拌種工作,降低玉米遭受病蟲害的風險;在安排玉米的播種時間時,應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選擇溫度、光度、濕度、土壤肥度相協調的時間進行播種,同時注意在播種過程中做好防寒御暑等應急工作。目前玉米的種植多以機械種植為主,種植密度根據種植品種確定,避免間距過密或過疏造成玉米養分吸收不利和土地資源的浪費;在施肥過程中應注意施肥時間、施肥量及施肥條件等因素,在玉米種植的早期施加磷肥增加其生長過程中的營養成分,改善玉米的生長環境。
1.2玉米病蟲害的顯著特點及防治辦法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對策淺探
摘要:農業科技是農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農業科技成果通過農業科技推廣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農技推廣成為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新的社會發展浪潮,農技推廣體系的建設和農技推廣工作都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從種子、農藥、化肥的推廣服務以及科技培訓、農業產業發展、植物保護新技術推廣、包村聯戶服務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對策,以期促進太湖縣彌陀鎮現代農業發展,實現科技支撐、鄉村振興。
關鍵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對策;安徽太湖;彌陀鎮
彌陀鎮位于太湖縣西北部,地理環境優越,是湖北省通往安徽省鄉鎮的交通要塞,是太湖縣山區鄉鎮的邊陲農業大鎮。近年來,彌陀鎮緊跟時展步伐,農技推廣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較快,農村、農業、農民“三農”面貌煥然一新。“三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表現在種子、農藥、化肥的推廣服務等方面,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推廣,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戰略,發揮了科技的支撐作用,提升了科技創新對農業產業發展的貢獻率。
1種子、農藥、化肥的推廣服務
大力推廣雜交稻種,每年的覆蓋率達100%。種子的試驗示范,為第2年種子推廣提供了適應本地種植的合格品種。通過發放太湖縣植保站簽發的病蟲情報信息,在農藥的使用上不斷更新品種、使用方法,施藥時期及時到位率高。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化肥施用更科學,耕地質量得到保護與提升,促進了土壤的可持續利用。
2科技培訓
每年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講解種子、農藥、化肥特性、科學應用等方面的基礎知識。2020年太湖縣彌陀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農民科技宣傳、培訓20余期,培訓10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8000余份。精心遴選學員16名(其中茶葉班學員12名、農業信息員4名),參加太湖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組織全體學員赴湖北省蘄春縣李山村、霧云山參觀實訓。通過電子顯示屏播放農業信息及種養技術40余條,接待群眾技術咨詢8000余人次。
病蟲害防治在園林綠地養護管理的應用
摘要:現階段,園林綠化建設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與城市環境優化有著密切聯系。在園林綠化工作中,病蟲害嚴重危害著林木的健康,常常讓林業環境保護陷入困境中。因此,病蟲害防治在園林綠地養護管理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園林工作人員應該積極做好防治工作,提高城市綠化水平。本文就園林綠地養護管理中的病蟲害防治過程及技術進行分析,希望可以保障林木的健康狀況,提高園林綠地養護水平。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園林綠地;養護管理
在花草樹木的生長過程中,病蟲害對其危害非常大,常常會造成一些茁壯成長的花草樹木營養不良甚至出現死亡狀況。在各種林木生長的過程中,養護工作具有重要影響,只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積極實施病蟲害防治技術,林木才能夠健康成長,城市環境才可以得到真正優化。在現代社會中,病蟲害不僅對花草樹木以及城市建設造成較大影響,還會加大園林工作者的工作量,甚至會造成經濟損失。因此,為了提高園林綠地養護工作的有效性,做好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工作人員首先應該積極分析病蟲害發生的規律,并從實際情況分析病蟲害防治在園林綠地管理中的應用,進而科學合理地選擇有效的防治技術。
1病蟲害防治技術在園林綠化管護中的概述
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種類有許多,在園林綠地防治過程中也會因為環境和氣候條件而改變防治技術。在實際情況中,園林綠地養護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園林植物會受到土壤的限制,植物密集度過高也會使其出現通風不暢、雜草叢生、地面枯枝多等問題,這些都會較大程度影響植物的生長。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燈光照射等也會引發更多的病蟲害。病蟲害在出現以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造成林木大量死亡問題。隨著園林景觀的不斷優化和發展,在園林養護行業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林木類型,雖然增加了美觀程度,但同時也增加了綠化的難度,使得病蟲害更難進行防治。如果工作人員沒能及時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那么不僅會影響景觀,還會造成植物的死亡,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在園林綠化管護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技術具有重要影響,以下是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幾個種類。
1.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的原理是誘殺病蟲、機械阻隔病害樹木等,可以殺滅害蟲,消除樹木的病癥。這種方式不會影響環境,效果也非常好,但是由于推廣程度較小,其應用范圍也非常小。物理防治即對病蟲害進行人工干預來實現降低蟲害的目的。這種防治方式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在物理防治后的蟲害復發概率很高,在實際病蟲害防治中很少采用。如,在林中按照設計安放一定數量的高壓滅蟲燈或者放置黑光燈,可以利用害蟲的特性對其進行滅殺。也可根據林業特點科學合理地采用熱處理或者超聲波等方式進行滅蟲[1]。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探究
摘要:
近年來,隨著無公害蔬菜的生產規模的不斷發展擴大,人們對無公害蔬菜需求不斷增大,如何進行無公害蔬菜的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成為一項重要研究課題。本文結合具體實際現狀提出了加強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應用的具體舉措。
關鍵詞:
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1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現狀分析
近些年來,由于我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蔬菜種植面積呈現規模化發展,蔬菜種植的品種不斷增多,并且其栽培方式也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其中無公害蔬菜種植是一個重要發展方面。無公害蔬菜是指人們經常所說的綠色蔬菜,與普通的蔬菜相比,這類無公害蔬菜在栽培過程中沒有與有害物質接觸,并且要進行多項檢測,所以這類蔬菜基本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即使含有有害物質,也被嚴格控制在一定的標準范圍內,不會對人體的健康發展形成危害。但是在無公害蔬菜種植過程中,存在一定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病蟲害的防治難度,對于蔬菜生產發展造成了一定制約。雖然無公害蔬菜的栽培技術已經實現了長遠的發展和進步,但是當前的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農民缺乏蔬菜栽培知識,對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掌握不夠,由于廣大農村農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進而導致他們在實際栽培過程中不能有效應用種植方法和技術,比如有些農民由于缺乏識別蔬菜病蟲害的知識,進而無法有針對性的進行農藥選擇,只是單調的使用多種化學農藥,從而導致蔬菜的化學農藥發生濫用現象。二是對于農民的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指導力量不足。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需要具備較為嚴格的種植條件,并且往往還會應用最新的農業生產技術,這就需要高素質和高學歷的種植群體,但是當前農村的實際決定了需要加強對農民的栽培技術指導,來提高農民應用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不過在實際過程中,對于農民栽培技術指導力度不夠,不能有效給農民提供積極指導。三是農藥市場監督管理力度不夠。對于農藥市場現狀缺乏有效監督管理,甚至一些國家禁用、限用的農藥都無限制售賣,一些農藥銷售人員為了利益,不顧實際,向農民推銷不適用的農藥,這種現狀也直接影響了無公害蔬菜的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的應用。
2提高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應用水平的建議措施
園林綠化與園林病蟲害防治思考
【摘要】想要構建完美的城市園林,需要種植人員大量種植各種各樣長勢優良的植物,長時間觀賞這些植物可以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同時整個城市的環境質量也會得到很大提升,并且也能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助力。但是,在園林中種植植物很容易發生各種病蟲害問題,嚴重影響了這些植物的觀賞價值。為此,想要充分發揮園林中植物的綠化功能,并且能讓人們感受到美觀,園林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一定要積極采取措施防治植物栽植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問題。
【關鍵詞】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
1園林綠化和病蟲害防治之間的關系
1.1選擇植物種類
園林工作人員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礎上選擇最適合園林的植物種類。同時,工作人員還應該考察當地的土壤以及氣候等條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園林的綠化效果。
1.2構建植物生態系統
種植人員進行園林綠化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基本規律,在實際工作中要依據植物的生長現狀構建一個更完善和完整的生態系統,以此全面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長。種植人員要考慮到園林中種植的植物類型、適應條件以及生活習性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構建更加穩定的生態系統。
林業病蟲害發生誘因及防控方法
摘要:林業資源是一個重要資源,社會中各行業的生產,都與林業資源密切相關,尤其在生態環保工作中,林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林業的發展質量與否,會直接對生態質量造成影響。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優化各類病蟲害防控措施,在整個林業持續發展中,是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林業發展;病蟲害;發生誘因;防控措施
合作市主要位于藏族自治州的北部,地處于北緯33°06'30'~35°32'35'、東經100°44'45'~104°45'30'。當地的暖季較短,但冷季卻比較長,全年的氣溫平均為-0.5℃~3.5℃,極端最高和最低溫,分別為28℃、-23℃。每年降水量,平均為545mm,降水一般會集中在7月~9月。當地無霜期為48d,整個合作市光照充足,在太陽能資源方面,具有較高的利用率。地表徑流深和年蒸發量,分別為200mm~350mm、1222mm。整個合作市境內,地勢主要保險為溝壑縱橫、山巒重疊,總體上可分山地丘陵、山原、高山地貌。當地的林業資源比較豐富,全境范圍內林地面積為合作市共有林地33032.2522公頃,包括橋林地6526.6114hm2,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4607.7803hm2,其他灌木林地20822.4224hm2,疏林地5.1728hm2,未成林造林地901.2295hm2,苗圃地11.2206hm2,其他林地157.8152hm2。云杉、冷杉、白樺和沙棘等,在當地都屬于重要的物種,同時也有一定種植面積。
1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
1.1防治方法不合理
在林業生產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出現病蟲害,或加強病蟲害的危害性,比如所用的防治措施缺乏合理性,就可能導致森林中發生病蟲害。在林木的正常生長中,有很多種類型病蟲害,都會造成侵害,而且不同種類的危害特性和生活習性,也存在明顯不同。所以,在進行防治時,要對具體種類,和產生的危害性進行明確。樹木的生長中,在不同時期,可能出現不同的病蟲害種類,所以在病癥表現上,有明顯的差異性,對于此類現象,必須保證防治人員,自身的專業知識比較扎實[1]。很多地區發展林業時,在具體的方式中,沒有嚴格按照因地制宜原則落實,也沒有對發生實情充分掌握,導致制定的防治方案缺乏針對性,甚至面對不同的種類,依然利用固定模式操作,在不合理的防治下,導致森林中病蟲害更加猖獗,無法將防治效果提高,使林木遭受嚴重損害,甚至對整個生態系統,也會產生嚴重的負擔。
1.2樹種抗性差且防治體系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