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邊坡工程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市政工程邊坡綠化施工技術論文
1市政工程邊坡綠化現狀分析
1.1工程概況
該項目為城市市政道路,位于東南沿海城市。道路全長18公里,起止樁號設定為K1+600至K38+800,道路寬度約26米,雙向四車道,設計車速為60-80公里/小時。項目所處區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總體氣候特征四季分明,春季溫度較低,夏季易出現暴雨天氣,梅雨期較長,通常約40天,平均降水量約1400mm,但降水分布不均勻,春季降水量較大,集中了全年60%以上的降水。該項目所處的為山地丘陵地形,相對高差在10-20米,市政道路需穿越平原和山地,平原地區多水塘和農田,山體較為緩和;山地則可能出現相對高差在20米以上的區域。從土層地質結構看,邊坡土層由沉積巖形成,主要為填筑土、種植土和淤泥質土。
1.2邊坡結構
該項目位于山地丘陵區域,邊坡坡比控制在1∶1.05左右。不同邊坡的土層情況如表1。土層的PH值均在5.0至6.0之間,呈弱酸性。土層主要營養成分中,有機質含量低于1%,嚴重缺乏。氮含量平均值為0.57,含量偏少。主要微量元素中,鉀、錳、鋅含量差異較大。市政工程邊坡綠化施工難點該項目市政道路邊坡綠化中存在若干施工難點。首先,項目位于山地丘陵區域,根據現狀分析開挖深度在10米以上的邊坡約20個,邊坡綠化面積約670平方米。道路邊坡坡度偏大,不利于綠化植物附著在土壤中,同時也限制了施工作業面。其次,石質邊坡生態修復技術尚不成熟。道路沿途有部分石質邊坡,土質結構為裸露的巖石,不適于植物生長,坡面上缺乏足夠的土壤和水分,尤其在雨季,雨水對植物沖刷的力度較大,植物較難快速成長。目前,對石質邊坡采用噴混植生技術,但該技術耗時較長,維護保養周期較長。第三,市政道路邊坡灌木生長速度較慢。為獲得較好的邊坡景觀效果,宜種植部分灌木。但是,邊坡土壤的營養成分有限,大量草本生長在邊坡后,較難為灌木提供足夠的養料。第四,基材脫落情況較為嚴重,在部分邊坡試噴后,客土的剝落情況較為嚴重,加之該區域常有暴雨、雷雨等天氣,對坡面的沖刷較為嚴重。以上施工技術難題是該項目實施中需要著重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2生態護坡植物材料選擇
植物是生態護坡的基本材料,包括草本植物、灌木、藤蔓植物、野生地被植物等。草本植物適于作為生態護坡的基質,即“見縫插綠”,實現綠化面積對裸露了土壤的全覆蓋。草本植物雖然根系相對較淺,但形成規模效應后,易于通灌木、藤蔓等植物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灌木是邊坡種植的點綴,可形成主景。由喬木的生長需要較深的土壤和平坦的地面,而邊坡種植土壤深度較淺并處于傾斜面,所以喬木不適于邊坡種植。三五成群的灌木是邊坡種植的主景,其長勢和高度又不會影響司機的行駛視線。藤蔓類植物較適宜作為邊坡種植材料。首先,藤蔓類植物生長迅速,能夠在短期內覆蓋整個邊坡,達到較好的生態效益;其次,藤蔓類植物具有發達的吸附系統,如根系、莖稈、枝葉等,這些吸附系統與土壤中的錨固體系結合,能夠形成較完整的圍護;第三,藤蔓類植物景觀效果突出,成片種植易于產生規模效應,凌霄、爬山虎等的花期較長,景觀效果較好。野生地被是指在邊坡設計中,盡可能保持原有植被,尤其是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花卉,在景觀方面,野生花卉能夠增強濱水景觀的野趣,在生態方面,野生花卉能夠吸引蝴蝶、蟋蟀等昆蟲,豐富邊坡生態系統。
不確定性邊坡巖土工程論文
1邊坡巖土工程的不確定性概述
1.1巖土工程的不確定性
由于長期地質作用的影響,使得巖土層的結構本身具備高度的不均勻性、不穩定性和各向異性,屬于物理學中的非線性問題,這些都導致巖土工程的施工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例如,實驗室給出的巖土判斷標準沒有統一的、規范的知識判定體系,在加上巖土在不同受力作用下的呈現形式不同,這就導致施工人員所知的巖土評估標準同施工現場的巖土情況有著較大的區別從而造成施工過程中不確定性。
1.2影響邊坡巖土工程不確定性的因素
目前,在邊坡巖土工程施工中,影響工程不確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具體表現為:
(1)人為方面。
通常情況下,建設單位在開工前,需要先進行多個施工方案的設計,而后選擇其中最為合適的一個進行施工。而在決策過程中,決策人員的思維方式、知識水平、專業素養、職業道德以及價值觀、工作經驗等因素,都會對方案選擇造成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平衡方案的力學質量和經濟價值方面,容易選擇出截然不同的方案,造成巖土工程施工的不確定性。
工程設計能力的邊坡工程教學體系改革
摘要:工科類課程存在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脫節、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亟須結合實際生產要求,重新構建課程教學體系。近些年來邊坡工程課程教學團隊以培養工程設計能力為核心,構建了“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課程實習、畢業設計”五位一體的有機融合型課程體系。該體系將教學內容優化重組為邊坡評價、勘查、設計、施工、監測等五個環節,同時按照“面向工程、突出能力培養”的思路,整合了實踐環節,構建了“一主線、二并重、三結合”的課程創新教學新模式以及“興趣培養—課堂教學—工程實踐”多層級交叉融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引入基于BOPPPS教學方法的課程教學設計方法,實現了課程教學模塊化,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學生工程設計和創新能力培養目標。
關鍵詞:邊坡工程;教學體系;五位一體;教學模式;BOPPPS模式
特殊的山區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使得貴州省面臨著大量的邊坡問題,尤其自2011年以來貴州省的經濟走向了快車道,大量工業廠房、公路、鐵路等項目得以實施,導致大量的邊坡問題需要評價、分析和治理。因此,我省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亟須能夠解決邊坡問題的人才。“邊坡工程”課程主要解決建筑邊坡、公路邊坡、水利水電邊坡、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危巖崩塌)、基坑邊坡等穩定性、勘查和設計、施工問題[1]。該課程自2000年在貴州大學開設以來,已經成為我校地質工程、巖土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必修的一門專業核心課,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邊坡穩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邊坡加固的基本原則,熟悉當前邊坡工程的研究前緣以及邊坡加固的先進技術,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邊坡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激勵創新意識[2]。該門課程已成為我校的特色課程并為我省邊坡人才的培養作出了一定貢獻?;谫F州省邊坡工程行業人才需求和貴州大學地質工程、巖土工程學科的特色優勢。從2012年以來,邊坡工程課程組依托貴州大學自然資源部喀斯特環境和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省級重點學科、校外大學生實踐基地,圍繞邊坡工程領域目前國內教材不成熟、教學內容和本科生的認知上有差距的現狀,結合我省特點和實際生產要求,以培養學生工程設計能力為核心目標,構建了符合我省實際需求的教學內容體系[3];形成了新的教學模式[4];引入多元化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以工程思維考慮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意識和能力[5]。經過7年的持續教學研究和實踐,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以培養工程設計能力為核心,創新課程教學體系
本課程以“培養學生工程設計能力為核心”的理念來構建教學體系,即以全面提高學生工程素養和工程設計能力為目標,構建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程設計、課程實習和畢業設計”五位一體的邊坡工程人才培養體系,重點解決工程設計能力培養的關鍵問題,為邊坡工程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卓越的工程人才。改革前,“邊坡工程”課程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課程設計三個教學環節,各環節相對獨立,學生學完本課程后,不能獨立地進行工程設計,計算與制圖能力及知識體系也不能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6]。近年來,我省陸續提出了“三化同步”“5個100”“生態文明省”等發展戰略,邊坡工程行業變化較大。我省邊坡工程行業對人才在理論知識、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的要求發生了巨大轉變,教學團隊結合邊坡工程行業的內在規律,重新確立了“邊坡工程”課程改革的目標和教學定位,提出了以邊坡工程設計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程設計、課程實習和畢業設計”五位一體的有機融合型課程體系(圖1)。該體系分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兩大部分。理論教學體系采用“模塊化、相對集中、教學內容與當前邊坡行業需求相結合”的原則,構建了融合邊坡評價、勘查、設計、施工、監測等技術環節,集成了邊坡工程行業科技、設計與市場的全產業鏈人才培養體系,由5個技術環節(評價、勘查、設計、施工、監測)、6個知識領域(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巖土力學、支護結構、錨固技術、施工及監測)、32個核心知識單元以及每個知識單元下的若干知識點等構成的知識體系,突出應用性(如圖2所示)。實踐教學體系按照“面向工程、突出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路,將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課程實習、創新活動與畢業設計五部分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增加自主設計項目比例,編寫課程設計指導書,鼓勵學生開展邊坡穩定性分析、擋土墻設計、抗滑樁設計、錨索設計等程序編制,譬如課題教學內容上引入商業軟件(理正巖土、GEO-slope等),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行編制邊坡穩定性分析、擋土墻設計、抗滑樁設計等軟件,培養學生工程思維和工程設計能力素養。在課程實習與畢業設計中,采用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邀請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課程教學和實習,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兩大體系相互滲透、相輔相成,重組后的課程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先進實用。新課程體系在2010~2014級本科生中推廣與實踐,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增強了學生的工程能力。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學生的知識與技能,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和好評。在課程組老師的引導下,每年都有40%~60%的畢業生以邊坡工程方面的內容開展畢業設計,立項的創新計劃中和邊坡工程有關的占30%~40%。此外,本科生還積極參加各類競賽,獲得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大賽等獎項。
二、改革教學模式,注重能力培養
“邊坡工程”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工程性、實踐性和應用性,概念多、計算繁、推導難,為了化解“多、繁、難”,課題組提出了“一主線、二并重、三結合”的教學模式。“一主線”即強調教學內容以常規計算為主線,內容包括邊坡穩定性計算、擋土墻設計計算及抗滑樁設計計算,注重學生對計算方法的學習和理解。“二并重”即理論與實踐并重,知識與能力并重。在闡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從計算機的角度進行計算理論、方法的應用。“三結合”即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教學相結合、課程設計與課程實習相結合、工程設計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相結合。按“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要求學生多參加教師的設計生產項目或企業的工程設計項目,實現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工程素質訓練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在課程學習后,有的學生就以主要設計人員身份參與企業的邊坡工程生產項目,還有的學生在參加教師的相關項目后成功申報了多項專利。
順層巖質邊坡隧道破壞模式與防治措施
摘要:順層巖質邊坡隧道洞口開挖過程中邊仰坡存在滑坡的風險,洞身淺埋偏壓段可能因順層影響承受較大的偏壓荷載而破壞,在暴雨、地震或人為工程建設擾動的情況下,更易發生順層滑移,進而破壞洞門及隧道襯砌結構。隧道洞口及淺埋偏壓段是防治重點地段,對順層巖質邊坡隧道破壞模式進行分析,并采用合理的防治對策和針對性設計,可有效預防隧道所在巖質邊坡發生順層滑移,確保邊坡的穩定及隧道的施工和運營安全。
關鍵詞:順層巖質滑坡;偏壓;裂縫
近年來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地形、地質復雜的山區公路布線受客觀條件制約,有時需在順層巖質邊坡內設置隧道。順層巖質邊坡隧道工程存在較大的施工風險及運營風險,隧道修建過程中洞口處邊仰坡存在順層滑移的潛在可能,期間若遇自然災害或其他較大擾動,如地震、持續降雨或罕見暴雨等,單一或多種不利條件共同作用下形成順層巖質滑坡。隧道洞身淺埋偏壓段一般風化程度較高,節理裂隙發育,尤其是豎向節理裂隙,雨水易順其下滲至完整基巖面處,基巖面一般層面光滑且夾泥,基巖面以上土體易達到飽和狀態,基巖面摩擦系數降低,隧道洞身淺埋偏壓段邊坡極有可能順基巖面滑移,進而對隧道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由于順層巖質滑坡發生一般較為突然,預警及撤離工作開展較難,一旦發生,對隧道工程有較大的破壞性,同時,可能危及周邊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順層巖質滑坡對隧道的破壞模式分析及防治對策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
1順層巖質滑坡的形成及一般特征
順層巖質滑坡的形成有其地形地質條件及誘發因素。最易產生順層巖質滑坡的是層理發育的沉積巖,不同的層面傾角對順層巖質滑坡的貢獻程度不同,其中10°~25°傾角貢獻率程度最高[1]。誘發的自然因素主要為地震、持續降雨或罕見暴雨等;人為因素主要是對坡體前緣的開挖切腳、水庫蓄水、鄰近工程的爆破擾動、上方堆載及其他邊坡工程的不當施工等。順層滑坡的一般特征是:沿巖層面或裂隙面滑動,或沿坡積體與基巖交界面及基巖間不整合面等滑動,大都分布在順傾向的山坡上[2]。滑坡發生前無明顯變形跡象,滑坡發生后滑壁、滑床清晰,后緣殘留少量的碎石土、強風化基巖,可見基巖裸露,滑坡中后緣及側壁(尤其是后緣附近)出現淺層裂縫?;聟^可分為已滑動區、強變形區、中變形區、弱變形區。
2順層巖質滑坡對隧道洞口的破壞
順層巖質邊坡內新建隧道,洞口段隧道走向與等高線小角度相交時,洞口邊仰坡及路基段邊坡形成貫通的邊坡切口。若隧路交界處開挖邊坡較高,且施工干擾大,隧道邊仰坡的開挖及路基的開挖形成了不利的剪出口臨空條件,在前段所述滑坡形成因素影響下觸發順層巖質滑坡,滑坡易在隧路交界處剪出。且一般多為淺層順層巖質滑坡?;屏稍斐啥纯谕饪够瑯秲A斜甚至剪斷,洞口段初期支護被擠壓變形,洞口遭掩埋。若工程鄰近既有高速公路,可能造成高速公路斷道,危及過往車輛及人員的安全。
公路高邊坡防護技術與工程應用探究
【摘要】高速公路建設時,地質地形條件等都會給正常的施工作業帶來一定的限制。為達到理想的施工效果,施工人員需要加強對路基邊坡防護的重視,尤其是要加強對高邊坡的防護,以提升路基邊坡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為高速公路提供更為安全的路基結構,避免高邊坡防護不到位所誘發的滑坡等各類災害。基于此,論文分析了高速公路高邊坡防護技術,并探討了這些防護技術的具體應用,對類似工程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關鍵詞】高速公路;高邊坡;防護技術;工程應用
1引言
高速公路工程中常常涉及高邊坡防護施工環節,其防護施工的效果關系到高速公路的建設施工質量與安全性,如果高邊坡防護技術應用不當,將會增大高邊坡滑坡、坍塌的概率,最終導致高速公路的整體結構不夠穩定,易誘發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高速公路工程項目中,施工人員需結合現場的具體情況,在高邊坡施工時進行防護技術的科學選擇,提高高邊坡防護效果,在最大限度上維持高速公路路基結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2高速公路高邊坡的特點
對高速公路工程而言,高邊坡具有以下設計要求與特點:(1)良好的穩定性。高邊坡必須具備穩定性,否則,在高速公路中,路塹與路基邊坡極易存在失穩、坍塌現象,最終會誘發嚴重的安全事故。(2)動態設計。為使高邊坡滿足實際的施工要求,在邊坡防護設計方面,必須遵循動態設計的原則。由于高速公路建設施工過程中所面臨的整體環境相對復雜,尤其是在高邊坡路段,影響其穩定性的因素更多,比如,土壤的黏聚力、密度、彈性模量與摩擦系數等,都會對整個施工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高邊坡防護設計時需要結合這些因素的具體變化來進行防護方案的設計【1】。(3)注重生態平衡性設計。高邊坡防護設計時,種植植被的方式較為常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減弱高邊坡區域的水土流失現象,還能夠維持高邊坡的穩定性,保持區域內的生態平衡。
3高速公路高邊坡防護技術
巖土工程建設問題探究
摘要:
土木工程大部分都是建設在巖石圈、生命圈、大氣圈等環境中,隨之形成了融合土壤學、生物學、環境學、社會科學等多方面的土木工程環境巖土工程,著重分析幾種影響土木工程建設、影響環境巖土工程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法。
關鍵詞:
土木工程;環境;巖土工程;問題
1環境巖土工程中地基土液化的問題
在地震的影響下,地基土開始液化,導致建設區域路基的破壞,主要破壞形式有四種:震陷、邊坡坍滑、開裂、路基下沉。受地震強度、填料性質、路堤高度、地基土等因素的影響,破壞嚴重,其中最關鍵的是水文地質條件和地基土特性。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合理解決問題的措施:利用勘查地質的公路工程資料,對可液化土層的液化程度、厚度、埋深等進行確定,分析危害公路的工程及影響程度,并結合地基變形的實際特點,提高地基承載力,主要方式包括強夯法、擠密沙樁法、換填法。大量實踐表明,擠密沙樁可以加固深層地基,具有良好的固結排水作用,能夠降低地基不均勻沉降、提高地基強度,還能夠消除地基液化,比較適合應用在處理橋頭高路堤液化土地基;換填法可以對地基土特性進行改善,消除地基土的液化,適合應用在小規模可液化地基中;強夯法適合應用在淺層、大面積地基中,具有十分明顯的加固效果,因為存在很大差異的加固效果,所以,依據工程地質條件來處理液化地基土,并依據一定的處理原則,選擇符合情況的方式來有效增加地基土抗液化能力。
2環境巖土工程中基坑開挖的問題
產業園邊坡防護工程設計
摘要:本論文從工程地質和土力學基本理論和相關規范出發,結合工程實例,通過對本段高邊坡工程地質條件、穩定性進行分析,提出設計方案,從而保護高邊坡的穩定性,保護坡腳建筑物和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美化城市景觀。
關鍵詞:邊坡;工程地質;穩定性
0引言
由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正處于高速建設時期,對于中大型城市、山區來講,可用的建設用地越來越少,大量的城市建設延伸到山地,開挖山體形成大量不穩定邊坡,危及人們的生產、生活安全。邊坡防護有多種方式,如何科學的設計出合理的、安全的支護結構,同時兼顧經濟性是邊坡設計重要內容。本文就某產業園邊坡防護工程設計為例,對其工程地質條件、穩定性進行評價,從而提出支護設計方案。
1工程地質條件
1.1場地地形、地貌
本場地原始地貌屬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較大,原始地表坡度15°~45°,一般15°~25°。一期工程邊坡形成后,長度約722m,主要分為7坡段:1-1'剖面(AB段)109m,2-2'剖面(BE段)162m,3-3'剖面(EH段)73m,4-4'剖面(BT段+UV)66+60m=126m,5-5'剖面(HI段)81m,6-6'剖面(IP段)171m,7-7'剖面(PR段)58m,RS段54m參照AB段1-1'剖面支護,整個支護設計中除廠區周邊開挖形成邊坡外,還包含了廠區兩級平臺之間回填邊坡的支護設計工作,即包括了BT段+UV段回填邊坡的支護設計,支護邊坡總計848m。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邊坡開挖運用
【摘要】水是人類生產、生活無法或缺的資源,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是控制水流、防控水害、滿足生產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論文以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為切入點,闡述了邊坡開挖與邊坡支護技術的應用方案,介紹了邊坡開挖與邊坡支護技術的應用流程,并對邊坡開挖與邊坡支護技術的應用要點進行了進一步探究,希望能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時期邊坡開挖和支護技術的有效應用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邊坡開挖;邊坡支護
1引言
“十三五”期間,我國水利投資達到了2.2萬億元。在穩增長、保民生等多重舉措下,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進入了加速期,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也由工業水利工程時代向水資源綜合開發時代過渡。我國水利水電工程與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存在密切關系,邊坡開挖支護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常用技術,其應用效果直接影響了水利水電工程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2項目概況
水利水電工程位于一級支流上,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68km2,是1座以供水、發電為主,兼顧防洪、灌溉的?。?)型工程。工程包括擋水壩、水電站、發電引水洞幾個部分,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00kW,攔河樞紐總庫容8560000m3,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壩頂長為38m×289m。工程等級為IV級,主要建筑物為4級。大壩左岸坡、右岸坡為邊坡開挖支護范圍,左岸坡由大壩頂部高程959m到河床最低位置高程902m,高度為57m,右岸坡由大壩頂部高程982m到河床最低位置高程902m,高度為80m,為高邊坡。
3邊坡開挖支護技術應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