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本科工商管理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情商培養本科工商管理論文
一、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指導思想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帶有全面指導性的文件,是學校人才培養的藍圖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一個設計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于規范教學工作,穩定教學秩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加強本科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情商培養,我們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科學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也就是說,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高校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與社會對市場營銷本科人才的培養要求相適應,主動和世界市場營銷專業人才教育思想接軌,以現代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為指南,在加強學生智商教育的同時,尤為注重學生情商的培養,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的變化。設計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需要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課程體系”進行系統思考、逐層分解。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體現加強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情商培養。人才培養規格是對培養目標進一步的分解,要充分體現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則是對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具體分解,使每一項培養規格都能有相關課程作為支撐,最終通過系列課程實現對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的全面覆蓋。本文設計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具體闡述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系統過程,通過系統分析和層層規劃使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更加科學、合理、可行。
二、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我們根據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指導思想,結合由教育部高教司編寫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和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寫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育人指南》中提出的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目標,進一步明確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中要體現情商培養的要求。所以,高校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全面發展,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市場營銷專業技能,具備綜合運用相關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不斷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在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機構從事市場調研、營銷策劃、廣告策劃、營銷管理等營銷業務及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
三、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人才培養規格必須體現培養目標要求,并對培養目標做進一步的分解。我們根據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由教育部高教司編寫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中關于市場營銷專業的介紹,高校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具體描述如下: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經濟、管理及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營銷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智商和情商水平得到協調發展,具有分析和解決營銷問題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現代市場營銷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2)掌握市場營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為企業推出新產品(或新品牌)、開拓新區域(行業)市場的營銷方案進行策劃的能力。(3)具有較強的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勵能力、知人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4)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5)熟悉我國有關市場營銷的方針、策略和法規及了解國際市場營銷的慣例和規則。(6)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上述人才培養規格的具體描述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之外,特別圍繞市場營銷工作的具體要求提出了本科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應具有較高的情商水平,即具有較強的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勵能力、知人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
四、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體系
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1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原則
(1)考慮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特殊性。
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具體工作中主要負責生產、咨詢、人力資源、計劃、營銷、財務等管理工作,工作性質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本科院系在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過程中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工商管理難度日益增大,這就要求工商管理人才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技術、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不僅要熟練掌握工程技術,還要了解經營管理理念,此外,還應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因此,本科院校在培養工商管理人才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專業特殊性,不僅要關注該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傳授,還要注意培養他們的社會公益心、職業道德、合作意識、創新精神等,促使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能夠熟練掌握協調、溝通、組織、交往、領導等多項管理技能。
(2)采用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各本科院校的辦學條件存在差異,在師資力量、招生條件、擇業范圍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因此,各本科院校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地方類本科院校可以依據地區特點,培養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實用型人才;全國重點本科院校具有生源素質高、師資力量雄厚等優勢,因此,可以著重培養研究型、通用型、外向型工商管理人才;師范類本科院校則應注意培養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方面的人才。總之,各本科院校應當在遵循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多元化、個性化的人才培養目標,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崗位、不同職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增強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性。
本科院校的教育創新不僅要遵循教學發展的內在規律,還要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因此,本科院校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并與之進行雙向互動。本科工商管理教育要面向社會和未來,依據實際情況,準確把握管理理論和國內外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增強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性。此外,還要堅持素質、知識、能力協調發展的原則,培養寬口徑、強能力、厚基礎、高素質的新型工商管理人才。注意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最后,要結合學校辦學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拓展工商管理專業口徑,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增強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的掌握,以提高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就業競爭力。
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面臨困境及對策
[摘要]文章從普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專業設置的現狀入手,從社會、學校以及個人等多角度解讀了該專業本科生入學后面臨的困境,提出了應對措施,以期幫助剛入學的本科生順利地進入學習狀態。
[關鍵詞]普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
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從1983年開辦以來,到現在已經有34年的歷史。長時間以來有眾多的專家學者對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和弊端以及如何改進、如何發展進行了深刻的剖析與探討,而這個專業也在各方面的要求和需求上不斷改進。文章旨在以一個學生的視角,幫助大學生解讀工商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從而順利進入學習狀態。
1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設置的現狀
工商管理的原稱為企業管理,后來改名為工商管理。普通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為培養面向工商管理用人單位的綜合型管理人才,要求學習本專業的同學掌握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擁有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畢業學生可到工商管理企業單位、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工作,也可到相關單位從事教學或科研工作等。據中國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2012年)》,工商管理類下設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學、財務管理等10個專業在內。然而橫向來看,大多數普通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并沒有結合自身實際定位,方向性不強,以致有些表述老套、模糊,培養出的人才沒有針對性和專一性,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人才差異化需求。雖然社會上對工商管理專業的評價良莠不齊,但就像馬哲原理所言,所有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下面我們就從學生視角辯證分析一下。
2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入學后面臨的困境
2.1入學前對工商管理專業的認識存在誤區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論文
一、工商管理專業英語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
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是一個聽、說、讀、寫全方位提升的過程,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大多以教師授課為主,重在講解專業詞匯、語法構成和翻譯段落,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忽略了聽、說與寫作方面技能的訓練與培養,很容易使學生把專業英語學習作為基礎英語學習的延伸,以通過考試為目的而忽視聽、說、寫、譯等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是造成專業英語學習困難,教學成效不顯著的一個重要原因。
2.教學內容也較為單一。
過往教學實踐中,教學資料基本以專業閱讀教材為主,課堂的延展性差,同時,教材難度偏大,具有詞匯量大、長難句子多、專業術語多的特點,適合用于讀寫能力的訓練,對聽說能力的貢獻不大。
3.學生英語能力水平并不整齊劃一。
工商管理專業英語課開設在第五學期,經過兩年的大學基礎英語學習,學生的英語能力在各方面較高中時都有所提高,但學生的英語水平仍然參差不齊,這就決定了統一的教學要求難以取得一致的效果。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思索
相關文獻
我國從美國引入工商管理教育的同時,沒有把握住其內在價值,從而使得工商管理教育在表面繁榮的背后存在著許多隱患,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照搬西方管理教育理論和模式;二是課程設計方面忽視教育內容的實用性;三是教學方法仍然是填鴨式,忽視啟發式教學;四是教學方式單一;五是工商管理教育缺乏合格的教師,教師實踐能力十分缺乏。閻軍印等指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的新變化,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從知識型轉向了能力型和素質型,尤其是對于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要求更是如此。要把對學生的素質培養過程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蔡月祥指出普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應當將職業經理人作為其目標。普通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應當滿足社會需要、學術需要和個人需要三個方面。而社會需要對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起決定性作用。社會需要是高等學校存在的基礎,學術需要和個人需要均受到社會需要的限制。從社會需要來看,社會上大量需要中小企業職業經理人。目前縣級國有企業幾乎己不存在。中小國有企業己改制為非國有企業,這些新改制企業迫切需要選拔一批市場型經理人才充實管理崗位。
趙艷麗等從中外工商管理類高等院校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總量、課程設置結構、課程設置的特色等方面進行比較,提出了我國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改革設想。在課程總量上,文章認為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課時總量和課程總量均偏高。專業課的課程和課時也多;我國傳統上重視課堂教育,課堂教學學時多。課程設置總量偏高勢必使學校重視第一課堂而忽視第二課堂,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趙紅梅講到畢業生的適應能力已成為當今社會用人單位的首選條件。課程體系及教學方式方法的建設應首先考慮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這也是高校生存的首要條件。通過對當前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相關文獻研究,結合筆者的實際調查研究和多年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經驗,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做了初步的探索。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應用能力的欠缺成為專業發展的瓶頸
從朱?基總理要求在大學開設工商管理專業以來,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曾經獲得用人單位的廣泛歡迎和認可,只是在最近幾年,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遇冷,筆者針對這種情況調研了多家企業,一些企業指出了多數地方院校培養的工商管理畢業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具體表現如下:難以勝任企業工作且職業發展無后勁。面臨企業的具體工作,一些學生感到一片茫然,無從下手,能夠發現企業問題并提出管理方案畢業生更是寥寥無幾。招聘進來的學生要么由企業重新培訓改造,要么被企業束之高閣。就業困難受冷落。近些年來,用人單位反映地方院校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就業競爭力弱,牌子不及重點大學硬,動手能力不及職業技術學院的專科生,在目前的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呈逐年下滑趨勢,企業更愿意招聘高職高專相關專業的具有吃苦耐勞精神和期望值適中的學生。
缺乏工作信心。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感覺自己專業性不強,人力資源、質量管理、生產管理、會計、策劃方面的知識泛泛掌握而不深入,似乎哪個部門的工作都能做,但都缺乏深入的專業能力,于是面試時表現出了極大的不自信,工作中出現畏懼情緒。企業更喜歡從內部提拔管理人員,能夠提供給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的管理崗位特別有限。原因是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相比企業內部工作人員,這些本科畢業生與企業磨合期會很長,處于市場激烈競爭中的企業在管理人才選擇上,往往傾向將管理崗位留給從具體工作崗位摸爬滾打中成長起來的一線人員。由以上四點,我們能夠看出,普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存在“出口不暢,進口不旺”的現象,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存在和發展提出了挑戰,而歐美、日本人才市場對工商管理畢業生的需求呈現總體規模逐年擴大的趨勢,以此觀之,改變培養模式,加強我國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是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這也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在激烈的院校競爭中實現“驚人一跳”提供了歷史性的重大機遇。
新建地方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存在的制約因素
高職院校工商管理教學論文(3篇)
第一篇:高職院校工商管理模擬仿真教學
一、關于模擬仿真教學法的闡述
1.關于模擬仿真教學法的作用
首先,不需要擔心錯誤決策而導致不良后果;其次,可以規避實踐工作中常出現一些損失。
2.關于模擬仿真教學法的適用范圍
高職院校中模擬仿真教學法一般采用模擬公司的運行模式、機械行為的模式與人機的共擬模式三種形式組成,其中機械的行為模式與人機的共擬模式在機械制造、醫療與水利等課程中應用比較多。
二、高職院校工商管理的教學中應用仿真教學法的價值
經濟新常態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
【摘要】中國經濟發展步入入了新常態,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難以與之相適應。主要問題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難以滿足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素質要求;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發展落后。為此,要對現有的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要增強教師實踐教學的教學指導能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以適應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需求。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經濟新常態
根據教育部預計,2017年全國將有795萬普通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增加30萬。而畢業后繼續攻讀研究生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為21.43萬,在畢業后的半年內能順利就業的應屆畢業生人數會達到434萬。在畢業半年后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應屆畢業生人數達51.59萬,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的應屆畢業生人數達5.46萬,另有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的應屆畢業生人數達16.51萬,三者共計73.56萬(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另一方面,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經濟增速換擋回落,經濟結構調整。高校和畢業生都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如何解決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學校、家庭多方共同面對。作為高校方來說,所面臨的外部就業環境短時間是難以改變的,那么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方面來破解學生就業難問題成為一個較好的切入點。尤其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說,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就顯得尤為必要,以適應“經濟新常態”結構調整的要求,而工商管理專業作為管理大類的代表具有研究的典型性。
一、本科高校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社會對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真實需求,滿足社會特別是的需要,才能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匹配。經過對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就業狀況的調研,本文從三個個方面總結了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對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特征。
1.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進入企業對口崗位類別
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進入企業后適合的工作崗位主要有:市場營銷類:銷售人員、營銷助理、市場調查員、客戶服務人員等;人力資源管理類:人事助理、員工招聘專員、企業內部培訓專員、績效管理專員等;行政管理類:后勤主管/總務主管、行政助理/后勤助理、行政專員、行政文員等;物流管理類:物流調度員、國際貨物員等;其它:財務管理、管理儲備干部、管理咨詢助理等。
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團隊建設探討
〔內容提要〕經濟新常態下,社會和企業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要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教師團隊的建設。現階段,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團隊建設存在教師隊伍建設缺少明確的發展目標和長遠的計劃、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師資力量薄弱,老師實踐能力不強兩個方面問題。為此,需要從以經濟新常態為準則明確教師團隊建設目標和長遠規劃、加強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兩個方面進行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團隊建設。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團隊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放緩,市場經濟結構也得到了重新規劃,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就業競爭激烈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成為了當今社會、政府、院校共同面臨的嚴峻問題。高校作為培養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專門場所,肩負著非常重要的責任。從高校的視域出發,市場的就業環境是無法進行改變的,這就要求高校加強教師團隊的建設,并以此為突破點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為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團隊而不斷努力。特別是對應用型的本科高校,改善教師團隊建設體系就顯得的非常重要。為了滿足經濟新常態下的市場要求,本文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代表剖析了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教師團隊的建設方向,并探討了現階段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團隊建設中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研究了促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團隊建設的策略。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教師團隊建設方向剖析
高校在進行應用型本科專業教師團隊建設時,必須要掌握好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教師的需求標準,只有建設出的教師團隊符合教育發展的需求,促進院校教師團隊建設和高校發展方向相一致,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本科高校的綜合實力。筆者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團隊建設方向實地走訪,研究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和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團隊的建設標準。
(一)教師團隊建設應當以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對口工作崗位為標準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畢業以后選擇了與自己專業相對口的工作崗位,這些工作崗位在企業中的種類如下:一是市場營銷方面。企業營銷管理、客戶資源管理、網絡資源管理、網絡營銷管理、營銷診斷、營銷策劃、市場調查等。二是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招聘、人力資源開發、薪酬管理、員工培訓等。三是行政管理方面。后勤事務、行政助理、辦公室文員等。本科高校教師建設標準必須要以此為導向,只有建設出這樣的教師團隊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