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動物實驗課程的現狀與改進路徑,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伴隨科技的飛速發展,動物實驗作為生命科學基礎和科研的重要支撐,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和頻率加大,動物的倫理問題和福利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根據調研發現,醫學生對動物實驗等相關倫理知識的認知較為模糊。因此,文章對實驗動物倫理的基本含義、實驗動物的現狀及福利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并探討了教學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倫理學;動物實驗;課程思政
0引言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生物醫療、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基因工程、食品醫藥[1]等領域都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科研成功的背后離不開實驗動物的“功勞”。動物實驗在藥品研發、疾病的病理、生理及機理研究等方面發揮巨大的推進作用,但是在現實的動物實驗中,存在動物實驗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動物的倫理問題,成為學界爭議的熱點。一門醫學課程,只是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人文精神的培育,則很難培養出德高望重、技藝超群的高素質醫藥人才[2-3]。醫學課程作為一門應用學科,在當今醫學和生命科學發展中都離不開實驗動物,不可避免遇到各種動物倫理學問題[4]。有文獻報道,每年歐盟用于實驗的動物有1200萬只,而我國在此方面的數字達2000萬只,美國達到2200萬只。[5]巨大的實驗動物使用量引發了我們對實驗動物倫理問題的關注,生命倫理學原則在這種大環境下誕生。因此,在動物實驗中,如何優化實驗,利用“3R”原則,是每個生命科學工作者必須探索的問題。
1動物實驗與實驗動物是支撐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橋梁與樞紐
生命科學研究的基本條件包括:動物(Animals)、設備(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試劑(Reagents),簡稱為AEIR[6]。動物排在首位,證明其地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實驗動物在生命科學中具有不同尋常的位置。實驗動物在教學、科研中有著無可代替的作用。由于人類疾病發生的機制十分復雜,為進一步探索機理的秘密,我們不可能在人體上進行相關的實驗,因而實驗動物成為人類的受難者。人類通過利用動物實驗,可以深入探索疾病發生的自然法則,從而進行預防與治療措施。比如,腫瘤、易傳播的傳染病等在臨床上發病率較低,存在潛伏期長等特征,人類可以通過建立動物模型,深入觀察探討,并對臨床用藥的劑量及安全性開展試驗,最終提高人類存活率,保障生活質量。
2動物倫理學與“3R”原則
19世紀,英國學者Hughs提出“動物福利”的新思想,即在農場飼養的動物應該與它所處的環境協調一致,精神與生理處于完全健康的狀態[7]。實驗動物也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它們具有情感,同時也有感知高興、傷心、恐懼和死亡的能力,它們也應享有基本的生存、心理需求的權利[8]。1992年英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提出動物的“五項自由”的基本福利:動物在飲食方面的自由、生活環境舒適度的自由、免受身體殘害的自由、表達天性的自由、心理健康的自由[9]。動物倫理學闡述的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包括倫理信念、道德態度、行為規范等理論體系的一門學說;并且是一門傳授價值與權利,展現人與動物和諧、人性尊嚴及生命真諦的新理論[10]。動物倫理包涵兩個方面: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動物福利,即動物在作為人類食物、工具或者用于醫學研究時需要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在這種環境狀態下,動物的心理或者生理獲得滿足,且傷害值達到最小,簡單而言,即安樂死。動物權利也稱動物解放,是一種保護動物的思想解放運動,其目的是法律與精神層面獲得受仁慈對待權及與人類享有相同的權利,而不是僅僅充當財產與工具[11],應全面貫徹落實“3R”原則,即代替(Replacement)原則、減少(Reduction)原則、優化(Refinement)原則。Replacement(代替):制定實驗方案,用無知的材料代替活體的方法。包括:低級動物代替高級動物、小動物代替大動物;用組織學實驗代替整體動物實驗;用分子生物學方法代替動物實驗;人工合成材料代替動物實驗;利用計算機構建程序和模擬動物各種生理反應代替動物實驗。例如:在進行模擬人體心血管實驗中,可以用家兔代替。Reduction(減少):指通過科學的實驗設計,保證教學質量的情況下,通過選擇優質動物、改進實驗方法、規范操作程序等,盡可能使動物使用數量最少化。例如:在藥理學實驗中檢測藥物IC50值,可以減少組別,實驗中通過合并實驗組,減少動物實驗的數量。Refinement(優化):以減少動物所受到的痛苦和傷害為目的,使用其他手段取代動物實驗。例如:在微生物實驗中需要使用雞血做實驗,可以使用仿真虛擬軟件進行驗證性模擬動物實驗。由此可見,“3R”原則并不是要求不用動物,而是希望實驗人員最優化設計好實驗,改進實驗設計和規范實驗操作。動物和人一樣,有大腦思維、有喜怒哀樂、有疼痛感、有恐懼感,大自然給予它們同等的生存權利。在實驗動物的使用和研究中堅持“3R”原則,要善待活體動物,減少痛苦和死亡率。例如:動物的居住環境、飼料、水源應該達到舒適、營養、清潔的程度;在動物受到傷害前期,應給予必要的鎮靜劑、麻醉劑;保證動物的情緒溫和穩定、死亡前減少應激、實施安樂死等人道主義措施。
3我國關于實驗動物福利的現狀及立法
當前,西方醫學與生命科學研究在實驗動物福利領域的法規較完善,我國在對動物福利的法規進程化方面要落后于歐美國家。1988年我國最早出臺第一部野生動物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之后陸續出臺的法規有:《實驗動物管理條例》《醫學實驗動物管理實施細則》《實驗動物許可證管理辦法(試行)》,這些文件中都倡導關注動物福利與動物倫理問題,并指出要逐步增強對實驗動物管理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配套[12]等內容的制定。2000年我國才開始引用動物福利的新概念并將它納入法律條文的范圍,2002年舉行了有關“生命科學中涉及倫理內容”的國際會議,2006年國家科委在深入研究和聽取廣泛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2014年國家藥監局出臺了與動物實驗相關的修訂版法規,文件中提出要改善實驗動物的生存條件,并將“3R”概念引入并作為原則性指導方針[13]。
4實驗教學中實驗動物的調查問卷及分析
4.1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以我校醫學技術學院2019級、2020級學生為主體,首先通過調研、查閱資料、聽取教研室相關教師的建議,并利用微信APP和問卷星APP小程序收集資料。總共發放調查問卷223份,回收調查問卷223份,合計有效信息223條。
4.2調查的內容
調查主要涉及實驗動物倫理教學、動物倫理知識和如何對待實驗動物的做法等客觀題,主要從這三方面匯總,進行相關調查和分析。
4.3調查結果
(1)如何評價動物實驗(2)動物倫理學相關知識(3)實驗中動物的處理方式
4.4動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應對措施
在如何評價動物實驗的調查中,根據圖1,有90.58%的學生選擇“為人類的科學進步,可以理解”;有2.69%的學生選擇“動物有生命,不認同”;選擇“動物實驗收獲不多,可以取消”或“其他”的學生分別占3.59%、3.14%,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認同科技的進步,認同科技發展是為人類造福。在學生對動物理論學相關知識了解的調查中,根據圖2可知,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動物倫理學觀念方面存在認知滯后、缺失等問題,其中包括對實驗動物的福利、“3R”原則和相關法律的認識嚴重缺乏,比例分別為75.34%、82.51%、67.71%。鑒于上述調查結果,學校應該將動物倫理學設置為必考項目學科,課程設置2~6學時為宜,在進行實驗動物教學前適當增加1~2學時的實驗動物倫理學教育,引導學生了解相關實驗動物的相關法律法規,倡導學生建立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價值觀。課后,教師可以開展一些相關的講座和論壇讓學生熟知“3R”原則,使學生隨時知曉國內外倫理學的最新研究與應用現狀,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遵循“3R”原則,促進醫德醫風的建設,這在推進醫學研究發展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當前,醫療事業發展迅猛,醫學實驗動物成為實驗的主要組成部分,動物實驗也是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和環節,常規機能實驗包括氣管插管、頸部解剖動脈結扎、灌胃、注射及各種病理模型的建立均會使用實驗動物,實驗會使動物遭受巨大的痛苦甚至為此失去生命[14]。在實驗中,有學生出現了極端行為,在實驗過程中不顧實驗動物的痛苦,濫用實驗動物及虐待實驗動物,非正規手段處置動物等。例如:在家兔藥物試藥實驗中,待家兔實驗結束后,在實驗動物仍然存活的情況下,有的學生以注射空氣的方式處死實驗動物,家兔在死亡前會發出慘叫聲,全身抽搐最終死亡;在實驗動物RNA提取實驗中,需進行昆明小鼠頸椎脫臼操作,有的學生第一次沒成功,就將動物直接摔死,導致小鼠內臟破裂,七竅流血[15]或是尾巴被拉扯斷。要解決部分學生出現的對待實驗動物的粗暴行為問題,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教師在課前,強化讓學生認真預習實驗的相關內容,可上網去查閱、瀏覽相關動物實驗的動物捉拿技能,增加仿真教學課程的頻率,避免實驗動物處理悲劇的發生。二是在各實驗室顯眼的位置,可添加實驗動物的宣傳欄,制定相關使用實驗動物的行為準則,詳細列出被禁止的操作及相關處罰條例,促使實驗動物的“3R”原則和相關福利及法律制度落到實處。三是學校動物倫理委員對實驗動物實行嚴格審批制度,減少動物使用量,避免實驗動物的不必要犧牲,喚起學生對動物生命的尊重[16]。四是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該言傳身教,重視動物倫理學教育。
5“動物倫理學”課程中植入思政元素
根據圖3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在實驗動物處理方式上表現出:“關愛,仁愛”的精神。但是,還有少量學生存在傷害或虐待動物的行為(占0.9%)。在實驗教學中融入動物倫理學教育,有利于學生建立動物倫理學觀念,提高對動物權利的認知,增強對實驗動物的保護意識?,F階段,“動物倫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策略的研究偏薄弱?!罢n程思政”是2014年之后出現的概念,源于上海市部分高校的相關探索,其目的是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島”困境,尤其是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課程之間實際存在的“兩張皮”現象,其方式是開發利用相關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充分發揮所有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目前的文獻而言,“動物倫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研究總體水平不高,對于“動物倫理學”兼具醫學專業課、人文素質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獨特性和跨學科性理解得不夠透徹,往往只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泛泛而論,而從動物倫理學課程中具體問題出發進行深度探索的文章則較為少見。近年來,醫學教育體系中具體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開始出現。如尹素改等[17]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運用》指出“設計適合醫學免疫學教學的思政案例,把‘思政元素’有機融入醫學免疫學的教學中,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指引’齊頭并進,收到了良好效果”;譚斯品[18]等的《病理生理學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的設計與實踐》指出“通過線上慕課的案例講解,線下教學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問題的討論,建立起一種思政教學的新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盧盛娟[19]等的《思政元素融入內科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結論》得出“融入思政元素的內科學課程教學不僅是內科學課程的教學之魂,也體現了當代醫學類高?!箩t交融’育人模式的改革”的結論;還有劉曉霞的《生理學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初探》,楊志剛等的《藥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等。由此可見,醫學類高校課程思政的研究發展迅速、成果豐富,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泛泛而談的多,結合學科或專業實踐的少,討論不夠深入;二是研究大都圍繞高等教育領域如高職、大學的課程展開,研究范圍有些局限;三是課程思政研究取得成果的機構偏少,這與我國巨大的高等院校數量有落差。文獻顯示,醫學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和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不僅不成規模,而且低水平重復較多。“動物倫理學”課程應是通過對倫理學理論體系和案例分析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掌握提煉醫學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倫理道德問題的能力,并能對這些問題進行辯證分析。課程將對動物實驗實踐和價值領域中大量似是而非和錯誤的觀念進行分析和批判,讓學生初步理解批判性思維和正確思考問題的方法,具有獨立思考的意識,能對社會生活和醫學實踐進行反思,能初步做到明辨是非,追求良善生活,增進實踐智慧,承擔社會責任和具備美好品德。
6結語
實驗是生物學科形成和發展的“港灣”,同時是探索生命活動規律的基本手段[20]。動物也是生命體,動物實驗中應該有倫理的要求,實驗動物為醫學研究做出了巨大的犧牲,醫學生應在實驗動物前及過程中充分尊重實驗動物,正確認識和對待實驗動物的生命,尊重生命而不是褻瀆生命。因此,在動物實驗中融入倫理學教育非常重要。雖然,我國在動物倫理學方面的實踐要落后于西方國家,但是近些年來科學研究領域普遍開始關注動物倫理問題,呼吁推動發展動物倫理的號召越發高漲,總體發展的趨勢在不斷改進中。醫學類高校應在教學、科研中合理設置倫理學教育,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促進教育、科研效率,促使實驗動物更好地為人類做貢獻。醫學生和醫務人員職業的獨特性需要他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強化自身的職業道德。高校醫學生是一個龐大的青年群體,醫務人員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醫學倫理學的教育體系中,把思想政治課程中“堅定理想信念、實現中國夢的具體實踐”涵養為培育醫學生追求職業道德理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醫學生和未來醫務人員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助力他們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意義尤為深遠。生命值得敬畏。從文明地理解動物實驗,最終指向以倫理學視角理解動物實驗,建立起真正的“動物實驗師人格性”。未來,我們需要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動物倫理學體系,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動物倫理學研究的是人類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良善生活和行為原則的相關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有著強烈現實關懷和解決現實問題的學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指南。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動物倫理學的研究和學科建設中,將強有力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動物倫理學體系建設,從而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潔,喻婷,劉武,等.對我國科學研究中實驗動物倫理問題的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4,33(06):22-24.
[2]郝希山.融人文精神于醫學教育之中[J].醫學與哲學,2003(03):7-8.
[3]黃先菊.醫學倫理學教育與藥理學專業的結合[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5,(01):38-39.
[4]李振良,李肖峰,史寶林.身心合一:試述當代醫學人道主義原則的構建[J].醫學與哲學(A),2012,33(07):20-22+76.
[5]張茜,肖新華.實驗動物倫理教學中翻轉課堂模式的探討[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22,32(03):87-90.
[6]邢華,張湯杰.試論動物實驗與動物倫理[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07):88-90.
[7]梅志強,王瓊,鄧莉.動物福利在研究生實驗動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2,22(03):76-78.
[8]馬雪,張慧楠,賈敏,等.藥理學實驗教學中加強實驗動物倫理學教育的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04):539-542.
[9]顧為望,于娟.國內外動物福利的比較與倫理學思考[C].亞洲實驗動物學會聯合會(AFLAS)第三次會議暨中國實驗動物學會(CALAS)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2008.
[10]金玫蕾.我國實驗動物科學帶來的動物倫理及福利問題[J].生命科學,2012,24(11):1325-1329.
[11]張雯雯.儒家動物倫理思想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
[12]榮瑞章.我國實驗動物的法制管理是動物福利的保障[J].實驗動物科學與管理,2003(S1):45-51.
[13]王向云.國內實驗動物倫理研究綜述[J].西部皮革,2016,38(06):286-287.
[14]王強芬,陳列萍,胡君燕,等.一封寫給實驗動物的信[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32(02):80-81.
[15]周艷星,李江濱,張華,等.實驗動物倫理教育應用于醫學基礎實驗課的思索[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10):78-79.
[16]李賢玉,孫敏,吳勝英,等.醫學實驗及實驗教學中的實驗動物倫理現狀調查及應對策略[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02):231-235.
[17]尹素改,張小莉,梅雪,等.思想政治教育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3):33-35.
[18]譚斯品,肖子輝,王慷慨,等.病理生理學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的設計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31):112-114.
[19]盧盛娟,彭鵬,黃杰安,等.思政元素融入《內科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21):44-47.
[20]范曉旭,姜文博.高校學生對動物實驗的心理困境與解決對策[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7,15(05):139-141.
作者:周艷星 李荔 賈栗 李江濱 周艷芳 單位:廣東醫科大學醫學技術學院 廣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廣東醫科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