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養雞過程中的疫病防控,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畜牧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家禽養殖作為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規模逐漸向集約化方向發展,養殖數量大、繁殖周期長已成為家禽養殖的主要特點。因此,在家禽養殖過程中,應加強對禽類疫病的防治工作,這是影響養殖業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避免因疫病而使產業經濟下降,對未來的養殖業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文章就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病害防治要點,給出了合理的防治意見。
關鍵詞:雞養殖;疫病;防控;探討
在禽類飼養中,禽類疫病影響養殖業經濟發展,為了保證禽類的健康生長,必須加大對禽類疾病的防治,以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而當前,隨著家禽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疫情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如果出現禽流感,將會影響到整個養殖場,從而影響到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因此應不斷加強疫病防治工作。近年來,國內養雞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實踐中還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為此,必須建立一套優良的養殖方式,以提高雞群的生產效益。同時,由于環境條件差,以及人為因素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雞群的選育質量和經濟效益。為保證我國養雞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應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1-2]。
1.1非典型、亞臨床病例為多,種類增加
近十多年來,隨著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養殖模式由農村散養轉變為集約化、規模化養殖,飼養管理與疫病防治技術也日趨成熟,疫苗產品種類繁多,并大量應用于實際的養殖生產中,特別是雞的飼養。然而,由于疫苗并不能完全保護疫病,導致疫病從臨床癥狀到病理切片均呈現非典型亞臨床癥狀。目前,非典型肺炎、?H亞型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疾病較為常見,尤其是老雞場經營多年,對雞群生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縱觀中國內地近幾十年來禽類疾病的發展,不難發現:舊病尚未根除,新病時有發生(如白血病、呼腸孤病毒感染、網狀內皮細胞增生癥等),總的禽病種類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尤其是老場的防疫工作,使養殖環境受到潛在病原的污染[3-4]。
1.2疾病病原變異,混合、繼發感染增多
疫苗剛生產沒幾年,養殖一線就反映出:保護率降低,2012年,禽流感H5亞型由-5株變成-6株,IB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這說明大型養殖環境中的野毒正在發生變異(基因發生了部分突變),這一點在國內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得到了證實。在病原性毒力方面,如?IlBD表現更為明顯,目前已發現超強野毒株普遍存在,除高免抗體外,有時中度毒性較強的疫苗才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現在,只要對養雞場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雞病比以前更復雜了,經常會同時發病,除非在新建的雞場,否則很難找到單一病例。現在的養雞場,由于長期沒有徹底消毒(實際上很難徹底消毒),隨著病原的積累,一旦有一種病原體進入雞體,引發其他病原,尤其是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條件致病菌。如傳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蟲病、球蟲病和魏氏梭菌感染、多種免疫抑制病混合感染等混合感染都比較常見。
1.3耐藥菌株普遍存在
雞苗前期大量死亡,實驗室確診感染沙門氏菌,但是臨床上所有常用抗生素都用過了,結果都是一樣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對診斷結果產生了懷疑。目前對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球蟲的耐藥性較高,尤其是在雞場環境中。雞白痢,幾乎在每個雞場都存在,主要影響育雛階段的成活率和均勻性。在產蛋期,尤其是40周左右的雛雞中,雞白痢往往是導致蛋黃腹膜炎的真正罪魁禍首。另外,這幾年它的病原體毒性似乎增強了不少,經常會出現在小雞、中雞、甚至是產卵前的成年雞身上。其病灶內可見明顯肉芽腫殘留,易與白血病和馬立克氏病混淆。自2009年以來,白血病的報道明顯增多,不僅因為近年來免疫抑制劑研究的增加,而且廣泛存在于實際生產中。每一個養雞場都有輕重緩急的癥狀。尤其是中小型雞場,往往會更加嚴重。無論是肉雞還是肉雞,球蟲病都是一種頑固性雞病,反復發作。近幾年來,馬立克氏病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但仍有很多病例報告。個別地方分散分布,深入調查,往往與馬立克氏病疫苗有一定關系。馬立克氏病疫苗生產工藝和疫苗株的實際保護率都很好。疫苗批次的質量問題和原料污染是關鍵[5]。
2雞養殖過程中的疫病防控現狀及問題
2.1雞養殖過程中的疫病防控現狀
說到免疫過程,目前的疫苗種類繁多,間隔時間短,費用高,而且這個趨勢每年都在增加,因為雞病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治療費用也很高,生產上的損失無法估計。但與此同步的還有“盲目跟風,疫苗廠家誤導”等現象,疫苗接種流程設置不合理,盲目追求創新。事實上,免疫程序的制定和調整,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和周圍的疫情,還要了解雞的抗體消長。在一定的時間內,獸藥的種類太多了,耐藥性就會變得更加嚴重,單次用藥次數增多,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生產管理中,要注意合理、規范地用藥,并嚴格遵守停藥期的規定。這里所說的防控工作包括:養殖環境、對雞群的保護,包括衛生、空氣質量、溫度、濕度等;一般是在日常生產中投喂適當且均勻的飼料,免疫和人工授精要注意操作的規范。基本工作即是對養殖各個環節的細心的執行。基層職工難以形成常態化、程序化、規范化的防疫工作。這也是生產一線經理們最頭疼的問題!而“執行不到位”的問題,也會越來越明顯!這也是促進養殖業機械化、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養雞場的防治工作仍以養雞場獸醫的主觀經驗為主。而真正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技術和方法,卻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一個養雞場的防疫工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獸醫的工作經驗和技術水平。但是,隨著現代檢測技術的進步,這種狀況將會發生變化,從而使診斷、治療、預防等更加合理、精確!
2.2雞養殖過程中的疫病防控存在問題
2.2.1?種苗選擇不合理
要想有效地提高雞群的生產效益,必須確保雞苗的品質。在實施育苗工作時,很多農戶因經驗不足,只能隨意選擇雞苗。在這種情況下,雞苗不但品質低下,而且生長緩慢,發病率較高,甚至出現大規模的死亡。在這樣的背景下,養雞的經濟效益沒有得到改善,同時也使農民遭受了沉重的經濟損失。
2.2.2?環境衛生不達標
在進行養殖工作時,許多農戶因為缺乏防疫知識,在雞舍、道路上到處可見大量的雞糞等污染物,這些污染物不但會引來大量的蚊蟲,而且會在空氣中散發出大量的氣味,嚴重污染了養殖場的生態環境。很多農民只是將其放在野外,而不會對其進行無害化的處理。死亡的雞肉會自然減少,很多病菌會流入地表,這不但會影響地表水質,還會流入被雨水沖刷過的雞舍,進而造成雞群的感染,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造成雞群大面積暴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員和運輸工具未進行全面消毒,造成了繁殖環境的污染,并將外來病菌引入養雞場,引發傳染病。在雞的生存條件下,飼養員和外來人員都有可能使病菌入侵雞舍。針對存在的問題,建議采取有效的對策,以提高雞的衛生品質,防止飼養者把消毒的器具和衣服帶進雞舍,避免改變雞舍的環境。
2.2.3?接種疫苗不科學,養殖人員文化水平
當前,農戶在對雞群進行疫苗接種時,往往會依據農場的流行狀況和本地的疾病狀況而采取相應的免疫措施。它們一般都是采取一致的免疫措施。這就導致疫苗接種的科學性難以保證。許多制藥企業對疫苗的品質缺乏嚴格的管制。由此疫苗品種任意增長,使疫苗無法得到有效合理的保存。在接種期間,若養殖戶使用過期或質量不佳的疫苗,將會嚴重影響免疫效果。在接種過程中,許多養殖戶只是隨便丟一個藥瓶,就會把病菌帶入雞舍。當雞群抵抗力下降時,當地的雞也會受到感染。養雞場的工人是由當地的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由于當地的文化程度和從業人員的知識,在培育優質雞種、開發市場、形成科學的規模化養殖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過對養殖戶的調研,發現大部分的養殖戶缺少相關的育種技術和知識。其中包含了品種的選擇、疾病的防治、與傳統文化的區分、市場供需的關系、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計劃。受教育程度的制約,制約著這個地區的發展。技術管理不到位、系統化、科學化的養殖方法能夠促進產業的快速、高效發展,而相同的投入也能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6]。
3雞養殖過程中的疫病防控策略
3.1加強飼養管理,落實好防疫工作
優良的養殖管理是控制疫情的基本條件和基礎,只有把雞舍的各項管理工作落實到位,才能健康成長,自身的免疫系統和抗性也就越高,但是,這需要優秀的一線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責任心。在當前的形勢下,制定具有較強的主人翁精神的績效薪酬顯得十分必要。同時,在生產上也會逐漸采用先進的機械化飼養設備,以減輕人工勞動強度,補償因人員短缺和操作不當造成的經濟損失。事實上,關于如何實施防疫,如何更好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管理一線的重要環節。在疫病防治中,如果好的飼養管理是第一道防線,那么衛生保健工作就是次要的。因此,做好消毒和免疫工作,對于雞場的防疫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2擺正疫病防控觀念
“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是一種很好的傳染病防治理念。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做好疫情的防治工作。衛生保健的流程和系統包括:消毒的操作、流程和制度;免疫程序、接種規程;疫病的處理、程序等。這些程序和制度要合理化,標準化,符合現場的實際。在免疫操作、程序和制度的制定上,要有一套簡單、規范、合理、統一的操作要領和程序,然后再加上一系列的制度,把“制度”管理程序化,把人的操作程序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為的主觀因素所導致的差別操作。所謂“耳聽八方”,就是一個人的見多識廣。不管是哪一種產業,在今天的信息化時代,信息交流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雞場的疫情控制中,及時掌握周圍的養殖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及時、合理地調整自己的疫情控制策略。為了應對新的疫情,新的形勢,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當然,“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也需要我們對周圍地區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核實。總之,雞舍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才剛剛起步,相關的商品(雞苗、家禽)的運輸將會越來越頻繁,雞群的疾病、感染、病原體的變異、毒性的增強,都會給雞場的獸醫帶來更大的困難,更大的挑戰。而且,雞群的防疫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各個部門都要把生產、養殖和疫情控制有機的結合起來。
3.3控制疫病傳染源
禽類疫情的傳播以病死禽為主,應加強疫情的源頭控制,對病死禽進行適當的處置。一旦發現有疫情的禽類,應將病禽隔離,并將病死禽焚燒或深埋,以徹底清除病毒,并對養殖場進行清洗、消毒,防止疫情蔓延。可以通過適當的藥物來治療,定期給雞喂藥,在保證療效的情況下,避免使用抗生素,降低對疾病的耐藥性。養殖場員工要對禽類的疫情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有病死現象,要立即進行處置。此外,應及早防治疾病,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并根據常見的疾病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病死禽是絕對禁止買賣、隨意丟棄的,要在遠離水源、居住地等地方進行焚化、掩埋,以確保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3.4切斷疫病傳播途徑
要切斷這種病毒的傳播,必須要選擇好的禽類,選擇一些體質好、免疫能力強的禽類,才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要加強對家禽的飼養管理,為家禽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確保室內的溫度、濕度,并對周圍環境進行定期的消毒。禽類的飼料要合理搭配,可以加入一定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飲用水是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必須要對養殖小區的水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如果用了被污染的水源,會增加感染的幾率,因此要定期對養殖設備進行消毒,保證環境的整潔。
4結語
疫情是畜禽養殖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科學、有效地控制和控制禽流感疫情,是保障畜禽健康、提高經濟效益、促進養殖業發展的關鍵。針對疫情的實際狀況,結合疫情的發生、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制定相應的防治對策,對疫情進行綜合防治。加強飼養條件,及時進行疫病疫苗的接種,提高雞群的免疫力。
參考文獻
[1]劉宇.家禽養殖生產中疫病防控措施.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7(9):170.
[2]齊爽.家禽養殖中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J].湖北畜牧獸醫,2017(7):26-27.
[3]桂芬.家禽養殖中疾病預防及管理方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8):44.
[4]王幫勝.淺談家禽養殖過程中應注意的疫病防控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7(14):259.
[5]王定發,劉曉華.雞場應加強營養做好家禽的免疫[J].禽業導航,2009(12):50-51.
[6]徐仕忠.家禽養殖場獸醫生物安全體系建設[J].獸醫導刊,2010(1):65-66.
作者:韋妍萌 單位:上林縣大豐鎮農林水利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