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近代古詩鑒賞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提要】中國的古詩卷帙浩繁、獨具一格,我們在鑒賞時,一定要方法得當。本文主要從了解背景,明曉處境;分清類別,確定方向;抓住意象,理解詩意;展開想象,感悟意境和洞悉手法,仔細品味五方面著手,略談其鑒賞,旨在拋磚引玉,和大家共勉。
【關鍵詞】背景;類別;意象;意境;手法
一、了解背景,明曉處境
了解背景,明曉處境,是鑒賞古詩的第一步,這里的背景主要指寫作背景。只有了解寫作背景,才能了解詩人寫詩的處境,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詩歌內容。例如李白的《行路難》其一。為了更好地鑒賞這首詩,必須了解當時的寫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了解這一背景后,我們才能深刻理解詩人在坎坷仕途上茫然失路的強烈痛苦和決不放棄理想追求的豪邁心情。
二、分清類別,確定方向
古詩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分清類別,可以為古詩確定鑒賞方向。這里,從題材內容角度,對古詩類別做一簡要闡述。
(一)寫景抒情詩
此類詩是古代詩歌中最普遍的,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總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將感情轉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帶上感情色彩。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一體。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首詩,就把詩人夜泊途中,在船上所見的凄清景物和遠離家鄉、旅居在外孤獨傷感之情融為一體,有很深的意境美。
(二)山水田園詩
古時候,有很多詩人官場失意,于是就把審美的目光投向山水田園,寫下了許多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例如,陶淵明的《飲酒》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里,詩人充分表達了遠離官場、回歸自然的愉悅心情。
(三)邊塞征戰詩
封建社會中,很多時候,統治者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為這類詩的出現提供了政治土壤。例如,王翰的《涼州詞》就是這類詩的代表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詩中,把將士們戍守邊防、保家衛國的豪邁、瀟灑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四)詠史懷古詩
這類詩歌,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對古代事件和人物的懷念,來借古諷今,從而表達詩人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借周瑜青春得志隱含詩人自己壯志難酬的情懷。
(五)托物言志詩
詩貴含蓄,在這類詩里,詩人往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某種具體事物之中,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寓理于物。例如,鄭板橋在《竹石》中寫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就是托竹子來言志向,表達作者自己堅強的意志、高潔的品格等。
(六)贈友送別詩
分別時刻,以詩贈友,于是出現了很多送別詩。此類詩往往抒發離愁別緒、勉勵之意。例如:“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中,李白把自己和汪倫的真摯情誼寫得別有洞天。
(七)思婦閨情詩
這類詩大多抒發棄婦或思婦的憂傷、思念之情。例如,“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詩中,表面上寫怨婦對黃鶯的怨情,實際上是寫怨婦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八)羈旅行役詩
游子漂泊在外,經常會思念故鄉。這類詩里,凝聚了詩人的思鄉懷鄉的思想感情。例如,“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九)閑適隱逸詩
封建時代,很多詩人因為看不慣官場的勾心斗角,退居田野鄉間,過著閑適隱逸的生活,因而留下了不少佳作。例如:宋人翁卷的《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首詩,寫的就是淳樸的民風民情,質樸清新、耐人尋味。
(十)諷喻現實詩
在黑暗的社會里,不少詩人對現實不滿,留下了不少諷喻現實的名篇。例如:“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詩中,表達了詩人對捕魚者的深深的愛憐和同情之心。
三、抓住意象,理解詩意
意象是指古詩中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客觀物象。只有抓住意象,才可以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才可以身臨其境,才可以和詩人產生“共鳴”。
(一)抓住意象、深刻剖析
1.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成為很多詩人謳歌的對象。例如,“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詩人以青松自喻,抒發了自己高潔、偉岸、堅強的思想感情。2.梅古往今來,很多人喜歡梅花,因為它傲霜斗雪、耐寒堅強、鐵骨錚錚。毛澤東主席的《卜算子詠梅》,主要就是贊美梅花的這一性格特征。3.竹子竹子的特點是虛心、有節、根固、質堅。得到很多詩人的青睞。鄭板橋的《竹石》,就是贊美竹子不畏逆境、頑強倔強的品格。4.梧桐多用來象征凄涼悲傷的境況。例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里,就是以梧桐葉落來寫愁思。5.楊柳“柳”和“留”是諧音,常作留客之意,所以古人常常折柳送別,以表達無盡的情意。例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把詩人與情人分別的凄慘之意描繪得淋漓盡致。6.黃葉西風瑟瑟,黃葉飄飛,讓人感到凄涼孤獨,因此古詩中黃葉常常指凋零或美人遲暮。例如,“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就是描寫凄涼孤獨之狀。7.紅豆一般指相思豆,多用來寄托男女之間的愛情。“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此處的紅豆就抒發了相思之情。8.蓮花象征高潔的品格。在周敦頤的《愛蓮說》中,這種象征最為突出。9.菊花清麗淡雅,芳香襲人,傲霜斗雪,在詩中常常是恬然自處、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就是詩人高尚品格的見證。10.杜鵑常常象征凄涼、哀傷的情緒,常用以表達思親之情、歸家之念。例如,“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詩人的離別感傷之情。11.鷓鴣鷓鴣的叫聲給人以凄清之感,極容易勾起人在旅途中的艱險和滿腔的離愁別緒。“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該詩句,就是佐證。12.寒蟬多是悲涼的同義詞。“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在這幾句中,寒蟬的叫聲和凄涼的天氣以及詩人悲涼的心境相得益彰。當然,古詩中的意象還有很多,這里只能掛一漏萬。13.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南朝謝惠連《泛湖歸出樓中玩月》詩中寫道:“哀鴻鳴沙渚,悲猨響山椒。”就是佐證。14.黃鶯它的歌聲很好聽,常常出現在有關春天的詩歌里。例如杜甫寫道:“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15.殘陽夕陽的殘照,常引起人無窮的思緒和家國之悲;有時也表達愉悅心情。例如,“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詩人看到的殘陽景色,就表達了自己愉悅、輕松的心情。
(二)感同身受,理解詩意
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理解詩意的切入點。透過意象,感同身受,詩意可見一斑。理解詩意包括理解詩歌的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表層意思淺顯,深層含義雋永。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此詩表面是寫酒醒后詢問花事,但深層意義卻是憐花惜花的心情,流露出對春天的無盡情意,令人嘆為觀止。
四、展開想象,感悟意境
古詩的意境是指作品中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觀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諧融合而產生的含蓄蘊藉、豐富深遠、耐人尋味、能引起人無窮想象的藝術境界。感悟意境美,需要讀者展開豐富的想象,只有這樣,古詩的意境美便會了然心中、浮現眼前。古詩中常見的意境有如下幾類。
(一)雄奇闊大的意境
毛澤東同志的《沁園春雪》就是典型代表。這首詩,雄奇壯美、氣勢恢宏、談古論今、情景交融,磅礴千鈞、瀟灑豪邁,可謂冠絕千古。
(二)曠達開朗的意境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代表。這首詩,豪放曠達、脫俗飄逸;抒情則自然開朗,舒緩綿長;文辭輕健明快,奇譎俊麗。
(三)蒼涼悲壯的意境
典型代表是曹操的《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全詩風格質樸、蒼涼悲壯,表達了一位政治家、軍事家的豪邁氣魄和憂患意識。
(四)濃艷瑰麗的意境
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就是其中的很好例子。“濃抹彩繪,刻意雕琢”;藝術形象“金碧輝煌,濃艷絕人”。
(五)淡泊靜謐的意境
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就是這樣的。詩里,空山靜謐、風光宜人、清泉流水、明月朗照、動靜相襯、淡泊高遠。
(六)清新素雅的意境
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就是這樣的例子,細致素雅,清新婉轉,似流泉鳴琴,洋溢著生氣。
(七)凄冷寒涼的意境
李清照的《聲聲慢》可謂代表。全詩凄冷寒涼、愁思百結、反映了詩人愁苦的心情、悲涼的處境。
五、洞悉手法,仔細品味
古詩的表現手法也是鑒賞的一個重要內容,常用的表現手法有以下種類。我們在鑒賞時應該仔細品味。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指詩人在詩中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情懷。例如李白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就是典型例子。
(二)間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融理于(景、事、物)、情景交融。例如,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就是這樣的。
(三)鋪排
《詩經》里的的“賦”就屬于鋪排,它指對事物的特點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陳述。這在《詩經》里很常見。
(四)烘托
烘托屬側面描寫,這種手法常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如“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就用了烘托手法,烘托出春野山間更加幽靜。
(五)動靜結合
這是指在詩中,把動態和靜態有機地結合起來描寫的一種手法。例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就是如此。
(六)重章疊句
在詩中,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就叫做重章疊句。這在《詩經》里也經常出現。
(七)虛實相生
虛實相生、虛實對比,這是我國古典藝術常用的藝術手法。通過化實為虛、化虛為實,凸顯一種美妙的境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例如,“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兩句中,前半部分屬于實寫,后半部分的“輕”“鬧”就屬于虛寫。
(八)用典
化用前人的故事或詩句,就屬于用典。例如,辛棄疾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就用了典故,使詩句具有別樣的表達效果。以上是對古詩鑒賞的略談,和大家共勉。
參考文獻
夏承燾2013《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吳文寧2019《古詩鑒賞“詩外工夫”芻議》,《學語文》第3期。
作者:楊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