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教育融合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偉大民族,各族兒女不僅創造了可貴的物質財富,還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極具地域特點與自身特色的民族體育運動。這些具有鮮明民族特點的傳統體育活動和體育項目不僅具有“育體”性,還具有鮮明的文化性,是我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涵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傳統文化因子。在提倡“五育并舉”,大力推進“立德樹人”教育的今天,充分發揮民族傳統體育的德育功能,促使其與學校體育教育有效融合,對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及生命理念和養成良好的運動技能及健康行為有重要意義。
1民族傳統體育的特征
1·1鮮明的體育性和民族性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廣袤的國土上居住著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習俗。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于狩獵、弋射等生產生活的需要,各民族群眾世代傳承,形成了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強健體魄、愉悅身心為主要目的的傳統體育項目和體育活動,如:武術、射箭、毽球、冰嬉、賽馬、賽龍舟、摔跤、珍珠球、抖空竹、舞龍舞獅、打陀螺、放風箏等,這些傳統的體育項目和體育活動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還彰顯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呈現出鮮明的體育性和民族性。諸如“冰嬉”展現了滿族人民在冰天雪地中生存發展的生活智慧;而射箭、摔跤則反映了蒙古族在草原上游牧馳騁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1·2濃郁的趣味性和娛樂性
作為各民族人民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體育活動不僅具有鮮明的“育體”性,還頗具娛樂性與趣味性。諸如傳統的蒙古族節日“那達慕”大會,“那達慕”作為節日名稱,其所要傳達的意義即為“娛樂”“游戲”。大會上有射箭、摔跤等許多民族傳統運動項目,從民族傳統體育的角度而言,“那達慕”大會也是體育盛會,會上的體育運動項目既有競技性,又有娛樂性、趣味性,在滿足人們強身健體的同時,還帶給人心靈的愉悅,因而吸引著世代百姓廣泛參與。
1·3豐富的思想性和德育價值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承載著歲月的痕跡,是彰顯民族思想及文化發展的“活化石”。透過這些民族體育運動,我們可以充分感知歷史長河中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同時,這些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還從不同側面體現了快樂包容、和諧禮讓、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等中華精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不可替代的德育價值。
2“立德樹人”視閾下民族傳統體育對學校體育教育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立德樹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任務,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視閾下,民族傳統體育對于學校體育教育意義重大。
2·1可以極大豐富學校的體育教學資源
長期以來,我們的體育課堂大多以競技體育教學為主,側重于對學生體育技能和體能的培養,教學內容固定,體育教學活動大多數是源于西方的體育項目,如體操、足球、籃球、羽毛球等。教學模式也較為單一,多為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擬練習。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歷史悠久,在代代傳承中形式、類型不斷豐富,不僅具有強身健體功能,還具有趣味性、娛樂性和廣泛性,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可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將其融入學校體育,可極大豐富學校體育教育的內容,為學校體育教學注入新的資源和活力,為體育課程的多樣化開展提供更充足的資源性保障。
2·2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長時間以來,受“應試教育”影響,很多學生的身心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現象。在巨大的升學壓力及學業壓力下,學生多注重文化課的學習,忽視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運動。而學校體育課堂也多注重體育技能的傳授和培養,忽視了體能方面的鍛煉和健康行為方式的養成,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品德培育,與“全面發展”的理念極不相符,與“立足課程、立德樹人、育體育心”的體育教育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經過歲月的沉淀已發展成為具有積極體育價值的體育活動,不僅能夠強身健體,增強人的身體素質,還具有剛柔相濟、貴和尚中等特點,較側重于積極樂觀心態的培養、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的錘煉,能使運動者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愉悅身心,感受體育精神。若將民族傳統體育科學融入學校體育教育,必將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態學習生活,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2·3可以推動學校體育教育多元化發展
一直以來,學校體育教育內容較為固定,對于學生來說可選擇的余地很小。民族傳統體育內容廣泛,形式多種多樣,將其融入學校體育教學,以選修課等形式呈現,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身心發展階段、不同性別、不同體質、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需求,為其提供相應的體育學習內容,滿足其個性化、主體化的需要,真正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及主體發展服務。
3學校體育教育對民族傳統體育的意義
3·1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及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作為育人的主陣地,學校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與傳承的主要場所。立足課程,結合課程特點傳承優秀文化是新世紀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擔負著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重任。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教育中,能為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提供良好的契機,有助于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世代傳承。
3·2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的創新與現代化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具有競技性與趣味性兼備、群眾基礎廣泛、德育價值顯著等諸多優勢,能有效拓寬學校體育教育的渠道,豐富體育教育資源,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但是受地域性、民族性等因素的影響,民族體育運動的實施與推廣還面臨著必要的“課程化”改造。這一改造正是民族傳統體育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新的運動群體所進行的現代性轉化與創新,而這一轉化與創新也必將為民族傳統體育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4“立德樹人”視閾下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教育融合的策略
4·1更新觀念,完善各級各類學校的頂層設計
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廣大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只有他們身心健康、意志堅強、富有精神和活力,國家的事業才能夠薪火相傳,祖國的明天也才會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因此,加強學校體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立德樹人”視閾下,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運動技能、健康行為習慣以及體育品德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阻力。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一直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處境。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尚未被全面認識,也與此相應,將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大力推進體育教學改革也非一件易事。對此,首先各級各類學校要轉變觀念。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真正更新觀念,重視體育教育,體育教學改革才會真正向前邁一大步。在更新觀念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各級各類學校的頂層設計,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設計、前瞻設計,教學改革才會順利實施。
4·2統籌兼顧,推進課程建設與實施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依托和抓手,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教育的融合也必須依托課程進行。盡管從宏觀上看,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豐富,但并非所有的體育活動和體育項目都適用于學校體育,因此,在教學實施上面臨著內容選取以及“課程化”改造問題。因為民族體育項目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特點,而每個學校所在地域以及場地、設施等體育教學資源情況又各有不同,項目和體育內容的選取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其次,要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每個學校都有數量眾多的學生,這些學生不僅存在年齡、性別的差異,還存在身體素質、運動狀況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因此,課程建設還要充分考慮不同運動群體的體能及興趣差別,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訴求,盡最大可能地滿足他們的體育需要,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既能通過體育運動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又能盡享體育樂趣。
4·3加強民族傳統體育師資隊伍建設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良好的師資隊伍是學校教學工作成功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從目前來看,學校民族傳統體育的師資隊伍尚顯不足。現有的相關師資主要以武術為主,教師結構較為單一,無法滿足種類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需要,因此師資隊伍建設問題迫在眉睫。對此,學校可以廣開渠道,加大教師引進力度,優化教師隊伍。除了正常招聘優秀的博士、碩士畢業生來校工作,還可以引入社會力量,聘請體育專家或專業的民間藝人作為技術指導,還可以通過遴選優秀教師外出深造,開展校際民族傳統體育教師交流等舉措提升學校體育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4·4建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一般來說,學校的教學評價主要包括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是在一段教學結束后對學生所做的評價,主要用于甄別和選拔;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所做的評價,主要用于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發展。長時間以來,總結性評價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這給學生體育運動習慣及體育素養的養成帶來諸多不利。為改善這一現象,國家適時出臺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科學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改革現有的學生評價方式,加強過程性評價,尤其著重指出要強化體育評價,激勵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形成性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態度、情感與進步,而非僅僅是終結性的考試成績。因而,在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教育相融合、開展積極的課程建設的同時,也應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即“以生為本”的教學評價體系,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知與技能的學習、方法及技巧的掌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這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5結語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是“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載體。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大力倡導“立德樹人”教育的今天,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不僅可以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而且還能豐富學校體育教學的資源及形式,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在這一過程中,更新體育教育觀念,推動課程建設,加強民族傳統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建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評價體系等策略的實施,將對二者的有效融合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少英·民族傳統體育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關槐秀·民族傳統體育游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3]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4]艾麗·民族傳統體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
作者:孫嘉政 呂強國 單位:渤海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