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白城市特色產業發展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2021年,在經過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白城市委、市政府確定了玉米、水稻、雜糧雜豆、肉牛、肉羊、生豬、禽類、乳品、水產、果蔬等十大重點特色產業集群,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設立產業集群“群長”,形成10個重點產業集群工作推進方案。同時,建立項目庫,確定一批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通過政府推動、市場拉動、項目帶動、企業聯動,促進全產業鏈發展,推動全市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1全市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1.1特色農產品加工體系初步形成
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已發展到企業633戶、個體工商戶3325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31戶,初步形成糧油加工、畜禽加工、特產加工等生產體系;國家級龍頭企業5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7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106戶。加工產品共有20個系列、800余個品種,加工能力500萬t,轉化率達55%。202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100億元,同比增長12%,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市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1.2特色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1.2.1引進玉米精深加工項目,帶動玉米產業發展。2020年,玉米種植面積51.87萬hm2,產量445萬t。原來玉米加工局限于大安市永興飼料有限公司、洮南市仲盛飼料加工有限公司、洮南金豆飼料有限責任公司等飼料初加工企業。近年來,引進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省九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填補了白城市沒有玉米精深加工企業的空白。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責任公司一期項目,投資40億元,年產賴氨酸40萬t,2018年3月啟動建設,2018年12月試車生產。2020年全年累計加工玉米82萬t,生產賴氨酸40萬t,產值26.6億元,產品出口量達到總產量的40%,出口至全球43個國家,占全國賴氨酸出口量的35%。
1.2.2水稻面積穩步增長,資源優勢轉變成產業優勢。近年來,水田經濟效益穩步提升,白城市水稻產量和加工能力逐步增長。2020年,全市水稻種植面積21.07萬hm2,發展成為全省水稻產業第一大市,水稻產量150萬t,加工大米100萬t,產值60億元,加工率95%以上。引進益海嘉里(白城)糧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吉林裕豐米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00余家加工企業,大部分水稻就地加工轉化,產品暢銷北京、杭州、廣州等全國大中城市,產銷率98%以上。益海嘉里(白城)糧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2020年加工水稻19萬t,銷售收入9.8億元。吉林裕豐米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加工水稻10萬t,銷售收入7.43億元。白城市積極爭取吉林省支持,發揮“全省水田第一大市”優勢,推動吉林好雨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大安市裕豐糧貿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納入吉林省粳稻產業集群,獲評國家粳稻產業集群項目,獲得中央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4946萬元。益海嘉里(白城)糧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20萬t水稻加工米廠車間擴建項目于2022年竣工投產。
1.2.3雜糧雜豆向初加工轉化,初步形成特色產業鏈條。2020年,全市雜糧雜豆種植面積23.27萬hm2,產量267萬t,其中谷子種植面積4.47萬hm2、產量12萬t。現有吉林單氏米業有限責任公司、通榆縣大段河米業制品有限公司、洮南市敖牛山小米專業合作社等10余家企業,形成了弱堿小米、有機小米加工產業群,產品銷往北京、廣州、濟南等地。綠豆種植面積5.54萬hm2,產量7.6萬t。現有洮南市吉豆經貿有限公司、洮南市吉豐糧貿有限責任公司等經銷企業100余家,綠豆年交易量達20萬t(含域外收購),年交易額約20億元,出口量占全國總量的20%,初級加工產品有豆米、糕點、粉條等[1],沒有精深加工產品。高粱種植面積7.73萬hm2,產量49萬t,少量用于本地小酒廠釀酒,大部分銷往四川五糧液、瀘州老窖和杭州等地酒廠,銷售收入10億元。
1.2.4畜禽養殖加工向規模化邁進,促進畜禽產業提檔升級。白城市是全國八大牧區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市主要畜牧品種養殖量達3015.2萬頭(只)。其中,生豬137萬頭,存欄61.1萬頭,出欄75.9萬頭;奶牛總量3.6萬頭,存欄3.2萬頭,出欄0.4萬頭,居全省第一位;肉牛總量32萬頭,存欄23.1萬頭,出欄8.9萬頭;羊總量666.6萬只,存欄307.7萬只,出欄358.9萬只,居全省第一位;禽總量2176萬只,存欄848.1萬只,出欄1327.9萬只。2020年全市肉、蛋、奶產量分別為16.1萬、7.2萬、14.0萬t。
1.2.5漁業資源豐富,水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白城市漁業資源豐富,全市總水面面積21.42萬hm2、可養魚面積12.55萬hm2。各地充分利用江、河、湖、庫等水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2020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10.34萬hm2,水產品產量4.95萬t,居全省第二位(第一位松原市,水產品產量5.08萬t),比上年增長4.8%;漁業經濟產值8.4億元,比上年增長7%。
1.2.6果蔬產業加工發展迅速,產品附加值提高。新建果蔬加工企業,白菜、辣椒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全市水果種植面積0.22萬hm2,產量3.2萬t,品種有蘋果、梨、鮮食葡萄、釀造葡萄、蘋果、李、杏;蔬菜種植面積2.69萬hm2,產量100萬t。建成辣椒、白菜等初加工企業6家,其中通榆縣天意農產品經貿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生產辣椒絲、辣椒粉、色素顆粒、醬菜、速凍鮮辣椒等20多種辣椒系列產品,年加工能力10萬t,冷凍倉儲能力5萬t,年收入1.3億元,已與全國20多個省(市)及韓國、泰國、日本等國的300多家客商建立了穩定的商貿合作關系。“韓韓”“金塔”“福順紅”等辣椒品牌贏得了國內外市場的普遍依賴。1.3品牌市場占有率逐步提升全市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全力提升白城特色農產品內在品質,分別認證綠色、有機食品164個、138個,注冊中國馳名商標6個、省級名牌產品20個,申報成功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17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7個、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6個。線下,重點宣傳推廣“白城燕麥”“白城綠豆”“白城弱堿大米”等白城特色區域公用品牌,制定了“白城燕麥”“白城綠豆”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工作方案,聘請北京麥禾廣告有限公司設計“白城燕麥”“白城綠豆”標識、廣告語及卡通形象,多次在《白城日報》頭版頭條載登“綠豆之鄉綠豆香”和“草原濕地原生態、東方龍種好燕麥”品牌廣告語及標識。另外,還組織白城市大米生產加工企業參加長春農博會、北京農交會、包頭綠博會,重點宣傳白城市優質特色農產品3張名片,即黃金名片(玉米)、白金名片(大米)、彩金名片(雜糧雜豆)。線上,重點開展“互聯網+農業”業務,建立白城市農產品電子商務中心,涌現了村淘、云農場等多種新型業態。白城市被評為“中國弱堿地稻米之鄉”。
2存在的問題
2.1原料基地建設相對滯后
雖然白城市農產品資源豐富,但與龍頭企業銜接不夠緊密、規模化基地建設相對滯后。特別是隨著大型加工企業的建成投產,水稻、雜糧雜豆、辣椒、白鵝、肉牛等優勢產業原料供應趨緊問題日益突出,重加工輕基地、重眼前輕長遠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2.2龍頭企業整體建設水平不高
多數加工企業以初級加工為主,加工層次低,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還沒有真正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增長優勢。2.3企業與農戶之間聯結不緊密部分產業領域的龍頭企業對于建立穩定的原料基地事關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戰略意義缺乏足夠認識,與農戶之間的聯結不夠緊密,原料數量和質量難以保證。2.4龍頭企業融資困難特色農產品加工具有原料收購時間集中、原料儲備時間長等特殊性,對流動性資金需求量較大。白城市大部分龍頭企業尚處于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其規模較小、資產較少、信用等級較低、抵押物不足,難以從銀信部門獲得足額貸款,流動資金嚴重短缺,大部分特色農產品仍以原料形態賣到域外市場。
3建議
3.1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提高帶動能力
一是加快玉米產業集群建設。以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鏈主”企業,接續實施投資120億元的四期工程,推動玉米深加工向化工領域邁進。加快推進鎮賚縣年產15萬t檸檬酸項目,2022年開工建設。二是推進重點企業工程建設。重點推進通榆牧原肉食品加工、益海嘉里米廠二期擴建等項目建設,2022年竣工投產。三是加快推動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積極推進開展燕麥國際產業園、雜糧雜豆健康食品產業園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2022年明確投資主體,2022年投資建設。
3.2加強生產基地建設,保證企業原料供應
重點打造六大優勢種植帶,構筑區域化種植格局,即沿鎮賚縣、大安市、洮兒河三大灌區水稻種植帶,沿嫩江市、洮兒河黑鈣土玉米種植帶,沿洮兒河兩岸紅干椒種植帶,沿洮南市、通榆縣西部沙崗地綠豆種植帶,沿通榆縣興隆山鎮、洮南市二龍鄉、大安市舍力鎮鹽堿地葵花種植帶,沿通榆縣向海鄉、洮南市車力鄉淡黑鈣土蓖麻種植帶。精心培育6個優勢養殖基地,構筑畜牧支柱產業發展格局,即在全市范圍內培育奶牛養殖基地、以鎮賚縣為重點培育鵝鴨養殖基地、以洮南市為重點培育肉羊養殖基地、以通榆縣為重點培育草原紅牛養殖基地、以大安市為重點培育肉雞養殖基地、以洮北區為重點培育生豬養殖基地。在建設措施上,一方面,要強化科技支撐,著力抓好良種培育與推廣工程、生產技術集成與普及工程、全程農業機械化示范推廣工程、測土配方施肥工程,不斷增加生產科技含量[2];另一方面,突出抓好水利設施、農機設施、農電設施、林防設施建設,切實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和現代化作業水平[3]。
3.3重點強化品牌建設,加快提高市場占有率
將農產品品牌建設作為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來抓,走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之路,不斷提高農產品標準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農產品品牌,有力助推鄉村振興[4-5]。2021年,白城市重點打造“白城綠豆”“白城弱堿大米”“白城燕麥”3個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8個,如吉林潔潔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膜”“鶴谷”、通榆縣新洋豐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問香禾”“向海泥灣”等。白城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地方特色,緊緊圍繞當地名特優農產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經濟優勢,白城綠豆、燕麥、弱堿大米等一系列名特優產品通過各類大型農產品展銷會走向全國,有效提升了農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進一步擴大了特色農產品的影響力。自2021年以來,通過組織遴選相關企業參加長春農博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和吉林白城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等展會,收獲意向訂單已超過1億元,有力提升了白城市優質特色農產品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
3.4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努力破解融資難題
總體來看,全市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初步得到解決。一是基本實現市、縣兩級農業金融擔保公司全覆蓋。如吉林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已在白城市設立白城分公司、通榆分公司,吉林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白城分公司目前正在洮南市、大安市、鎮賚縣設立辦事處。二是創新開展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如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7年開始在白城市市、縣兩級設立分支機構,搭建了“吉農金服”“吉企銀通”兩大數字服務平臺。“吉農金服”已在全市825個行政村設立了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占全市919個行政村的89.77%,白城市“紅本貸+”產品2021年投放3.3億元,貸款余額達6.41億元,在全省排名第一位;“吉企銀通”于2020年12月9日開通了白城分平臺,為白城市517戶小微企業實現融資18.69億元。三是積極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提質擴面。2021年,全市已有5家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種植業險參保138910戶、保費總額36951萬元;養殖業險參保1174戶、保費總額4278萬元。全市探索“政府+企業+金融+保險+養殖戶”五位一體的金融服務模式,首次實現了“活牛抵押貸款”,全市已放貸款逾4000萬元。3.5加大扶持力度,增強龍頭企業內生動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聯合體,積極申報農業產業化項目,爭取扶持資金。同時,撬動社會資本,起到“四兩撥千斤”作用,增強龍頭企業內生動力,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共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戶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0個,積極申報農業產業化項目。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責任公司氨基酸生產項目(年產30萬t賴氨酸及配套工程項目)投資約20億元,2021年3月開工建設,11月竣工投產。益海嘉里米廠二期擴建項目,計劃總投資1.2億元,項目于3月25日復工建設,整體工程計劃12月竣工試生產。通榆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4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0.5億元,項目于3月25日復工建設,計劃年內竣工投產。鎮賚縣農牧業產業孵化園(一期)項目,總投資1.4317億元,本年度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爭取扶持資金500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2億元。
4參考文獻
[1]郝曦煜,梁杰,郭文云,等.白城市特色食用豆產業發展優勢分析[J].東北農業科學,2019,44(1):87-90.
[2]陽建民.穩步推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J].湖南農業,2010(3):3.
[3]趙小平.淺談農業特色產業之路[J].甘肅農業,2005(10):74.
[4]季樟儀.做強農業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J].新農村,2010(5):15-16.
[5]翟耀忠.大力推進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J].江蘇政協,2012(2):40.
作者:李亞軍 單位:白城市洮北區蔬菜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