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貨幣政策中的梗阻與政策建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2021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導向精準,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存款準備金、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等,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引導金融機構讓利于企業,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通過對利率執行情況,再貸款、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在基層實施情況的分析,找出了貨幣政策在基層傳導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特色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強化貨幣政策執行的有效性、完善金融服務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等政策建議,進一步發揮好金融市場的配置功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貨幣政策;利率;實體經濟;金融服務
2021年以來,我國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切實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了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但貨幣政策在縣域傳導過程中仍存在梗阻,削弱了貨幣政策執行效果。
一、衡水市冀州區經濟金融運行情況
冀州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在衡水市13個縣市區處于中等位置。截至2021年末,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4.3億元,增長7.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億元,同比增長1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全市第五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3%(全市第7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億元,增長5.8%。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隨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深入推進,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顯著提升,信貸投放保持較快增長,有力支持了經濟恢復。2021年末,冀州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61.4億元,同比增長7.5%,比年初增加11.4億元。貸款增幅與GDP增幅持平。
二、落實貨幣政策基本情況
(一)發揮央行的窗口指導作用。疏通貨幣政策傳導人民銀行冀州支行通過組織金融機構座談會,政銀企對接會等,積極宣傳貨幣政策,推介信貸產品,加大對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三農”的支持力度。2021年銀行累計走訪小微企業378家,組織銀政企對接會9次,銀行與企業簽訂貸款意向書68份,金額1.78億元。
(二)用好再貸款政策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冀州支行為農商行、村鎮銀行發放支小再貸款11585萬元,支持45家小微企業、工商戶恢復生產,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87%,低于銀行貸款平均利率2.63個百分點,使用央行再貸款資金為企業節約利息成本約305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如衡水某涂料廠因采購原材料資金緊張,有800萬元融資缺口,冀州農商行優化貸款手續,縮短審批期限,及時為企業發放貸款,規避原材料漲價的風險,減輕企業市場壓力。
(三)落實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人民銀行冀州支行指導農商行、村鎮銀行兩家法人機構落實好延期還本付息工作,對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做到“應延盡延”,不計入征信逾期記錄。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農商行和村鎮銀行兩家法人機構累計辦理普惠小微延期還本付息業務64筆,金額1.02億元,央行已為兩家法人機構提供激勵資金54.89萬元。
(四)用活信用貸款政策。引導冀州農商行挑選經營狀況良好的公司發放信用貸款,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中小微企業,2021年以來冀州農商行共發放了214筆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金額4776.2萬元。冀州豐源村鎮銀行共發放信用貸款109筆,金額5573萬元。
(五)信貸結構持續優化2021年末。冀州區企業貸款余額102億元,占全部貸款的63.2%,比年初增加6.1億元,增長6.4%,占新貸款的54%,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2.3億元。普惠小微貸款新增2.2億元,比年初增長13.5%,高于企業貸款增速7.1個百分點。
(六)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 5%存款準備金率的機構),本次下調后冀州區兩家法人銀行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均為5%,釋放資金約6404萬元,有效增加兩家法人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貨幣政策傳導一般有三個主要環節,一是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二是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三是從非金融部門經濟行為主體到社會各經濟變量,包括總支出量、總產出量、物價、就業等。在縣域貨幣政策的傳導主要是通過商業銀行的信貸、利率政策及行為導向影響各類經濟主體,而企業等經濟主體也會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一)商業銀行現行的考核和管理機制。影響信貸投放基層銀行的貸款審批權限比較小,導致基層行經營自主權弱化,影響了信貸政策的實施效果?;鶎鱼y行的業務重點放在了個人金融業務,中間業務等方面,抓存款、賣理財,而忽視信貸業務。嚴格的貸款風險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讓客戶經理產生了“懼貸”“惜貸”心理,怕追責,不敢貸。如有的縣支行的貸款審批僅限于個人貸款,惠農e貸抵押類貸款權限100萬以下。有的銀行貸款審批時間較長,如國有商業銀行企業貸款審批周期在7至10個工作日,地方股份制銀行貸款審批時間在5個工作日內。
(二)兩項直達工具接續轉換后面臨的問題2022年初。普惠小微貸款延期支持工具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納入支農支小再貸款管理。兩家法人機構再貸款需求不強,一方面自有資金充裕,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市場信心不足,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普惠小微貸款延期支持工具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后,部分貸款由正常類貸款轉入不良類貸款,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貸款的壓力增加。
(三)不良貸款清收難??h域金融生態環境不佳受疫情影響以及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轄區不良貸款率處于升高的態勢,不良貸款清收壓力也持續加大。在資本充足率的約束、自身風險防控的要求下,銀行更加謹慎放貸,并且不良貸款存量增加,擠占了銀行有限的信貸資金,減弱了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影響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
(四)企業發展潛力不足。信貸需求減弱由于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貸款大幅減少,截至2022年5月末,冀州區金融機構貸款比年初新增3.1億元,比2021年同期少增4.1億元,占2021年同期貸款增量的43%,信貸需求不足直接影響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通過對冀州醫藥產業園區的調查,該園區140余家企業,均為小微企業,規模小、研發能力低,處于行業的低端,從事加工制作,以家族式、作坊式經營為主,產品低端化、結構單一、盈利性弱、抗風險能力差、發展后勁不足。多數企業采取保守經營,資金的有效需求量下降,銀行想找一家符合信貸條件的企業也比較困難。
四、政策建議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主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發力,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效率。
(一)加強對銀行機構貨幣政策執行效果的評估。提高商業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自覺性完善“兩綜合兩管理”機制,結合普惠金融、綠色信貸、碳中和及支持小微企業政策,制定具體細化、量化考核標準,對執行央行貨幣政策效果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對評估比較差的銀行進行約談給予懲戒。央行發揮窗口指導作用,督促銀行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實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強化基層央行貨幣政策。執行的有效性持續優化紓困惠企政策,出臺再貸款配套激勵措施,推動貨幣政策與產業政策與財政政策進一步協同配合,充分發揮再貸款工具穩定信貸總量和優化信貸結構的雙重功能,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積極運用再貸款等工具向轄內產業鏈中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個體工商戶等重點客戶群體發放優惠利率貸款,以優質金融服務讓小微企業不斷增強信心,激發市場增長動能,更好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適當降低使用“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的條件,鼓勵村鎮銀行抓住改革窗口期和機遇期,盡快改善經營指標,提升自身競爭實力,為未來使用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創造條件。
(三)不斷完善金融服務。滿足小微企業的需求組織形式多樣的銀企對接活動,搭建“金融超市”平臺和信息交流平臺,有效解決因信息不對稱、缺乏溝通造成的融資難。探索建立金融管理部門與發改、財政、環保、工信等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合作,發揮合力,真正實現“幾家抬”。豐富線上金融產品。加快銀行網點的數字化改造,使銀行業步入“線下服務+線上產品”同步推進的業務模式,利用電子銀行渠道和功能模塊,豐富產品種類、優化業務流程、優化客戶體驗、增加客戶黏性,提升線上服務能力。實行差別授權、彈性管理,推動客戶統一授信工作,適當調整和下放貸款審批權限。不斷完善信貸人員的考核約束機制和正面激勵機制,落實好盡職免責,有效解決“惜貸”問題。建立專門適合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和銀行風險管理的信用評級標準。
(四)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形成資金“洼地效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和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將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與推進鄉村振興、普惠金融相結合,健全信用評價、信用培育、信用重建和信用應用機制。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推動建立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庫,積極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建設,以點帶面,全面鋪開。依靠公、檢、法、司等部門加大不良貸款的清收力度,切實解決勝訴案件執行難的問題,徹底改變贏了官司輸了錢的現象,有效地維護金融債權。
(五)推動金融讓利市場主體。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利用地方利率自律委員會,充分發揮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加強存款市場管理,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促進銀行存款利率下降、負債成本降低,從而推動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利用支農、支小再貸款的利率優勢引導農商行貸款利率下行,達到讓利于企業的目的,2022年以來,冀州區兩家法人機構使用自有資金發放貸款利率約為7.96%,使用再貸款發放貸款利率為5.5%,以此引導信貸市場利率下行。
(六)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銀行應主動與政府、企業對接,促進產業升級改造,優化營商環境,培育特色產業。針對現有企業“小散低”的狀況,開展“政策找企業”行動,一業一策制定升級規劃,一企一策制定幫扶計劃,完善資金、稅收、信貸等方面扶持政策,支持企業開展工業設計、技術革新、裝備升級,充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加快醫療器械、康復輔具、采暖鑄造行業地方標準制定和推廣,用質量建設賦予產品生產力,擦亮“冀州制造”名片。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R].2021-8-9:2-4+21-23.
作者:胡學民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冀州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