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小學語文中閱讀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想使學生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就必須要運用合理的評價方式以此來建立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自信心,在這個基礎和這個階段上合理的融入故事教學、情境教學和方法教學來充分的調動出學生對閱讀的好奇心和興趣,從而讓學生全方位的喜歡閱讀。在此之外,學生還有必要掌握正確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的閱讀整體感悟能力越來越強,這樣才能從根源上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策略
引言
在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實踐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好壞其實是教學的核心和重心。在平時的課堂中把閱讀教育融入到其中,可以最大效率的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讓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狀態更加的積極,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所以,以新的課程改革為背景,在平時的閱讀訓練和教學過程中,要合理的采用有效且積極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加強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
一、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性
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訓練,不斷的提升閱讀水平有以下必要性: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時如果養成了優秀的學習習慣,可以為今后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在教學時,讓學生提前閱讀明天要學習的文章,也是鍛煉閱讀習慣和能力的一種途徑,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收集相關資料,對第二天的學習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有預習的作用,預習的工作要讓學生獨立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程計劃和教材目標,前設計出有關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去預習,同時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用紅色的記號筆標記出來,第二天進行課堂提問。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進行引導,可以讓閱讀的理解更加深刻,獲取到更多的信息,同時有利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上課時也可以更加輕松。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小學生在閱讀時,注意力無法達到完全集中,所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好的語境以此來提升閱讀的能力十分重要,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氛圍中,理解出文章的中心,從而提升語言感知力。只有做到與書本對話,才能讓閱讀更加順利,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形成不斷積累素材的潛意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學記憶力好,且正是積累知識黃金階段,只有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才可以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寫作中更加得心應手。在鍛煉閱讀能力的時候教師通過積極的引導,培養學生積極積累的潛意識,以讀書筆記的方式記錄出自己當下的感想,同時養成寫讀后感的習慣。一方面,不僅能讓學生獨立的思考,自行總結,另一方面,還能抒發自己對閱讀的真正理解,實現全方位的鍛煉。
1.通過自主學習和閱讀。充分激發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如果想要引導其養成優秀的閱讀習慣,首要任務就是激發起興趣,只有學生對閱讀產生好奇并且形成興趣后,才可以不斷的從閱讀中感悟到更多的快樂,在今后的活動中,更加積極的投入到閱讀訓練中,在高度集中的氛圍下,使閱讀的水平更上一層樓。通過不斷的閱讀才能挖掘出課本或文章中更深層次的內容,并且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對文章產生全新的思考和認識。所以在小學的語文課堂或閱讀實踐中,要時刻的把握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逐步的引導讓其自主閱讀。教師可以在平時多觀察學生的閱讀習慣,這樣才能夠及時的調整閱讀計劃,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師在平時可以采取故事與閱讀相結合的方式,多運用多媒體利用動畫的方式幫助學生閱讀,也可以借助音樂,把學生帶到一個獨有的場景中,體會書本文字中的魅力。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語文(部編版)上冊“四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聯想四季都有什么典型的特征,以此來把四季的特征帶入到閱讀中。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聯想能力,同時還能感知文章的魅力。
2.積極的鼓勵增強學生的閱讀信心。小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智力和身心都在不斷的發展,所以在真實的學習中會產生較大的依賴感,尤其是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時候,教師課堂和課下的積極鼓勵會讓學生產生更大的閱讀興趣,同時如果教師嚴厲的批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閱讀的自信心,還會使其產生相反的負面情緒。結合以上,教師在平時要多采取鼓勵的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對其進行閱讀鼓勵。如果學生在進行課文閱讀時不夠流暢,教師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進行鼓勵,如“發音真標準”“這位學生的勇氣可嘉”等,然后正向的引導學生在課下多進行閱讀訓練,一方面,這樣可以很好的鼓勵學生多做練習,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自尊。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語文(部編版)“影子”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告奮勇的舉手進行語文閱讀,對于讀得好的學生要積極的給予鼓勵,這樣其他學生才會形成“競爭”意識,在下一次的課堂中才能更加積極和踴躍的發言。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也不能忘記提升學生的獨立思維,讓學生一步一步的擺脫對教師的依賴,這樣才能逐步形成自學和自己閱讀的優秀習慣,才能在各個方面鍛煉其閱讀能力。
3.“略讀”和“精讀”。閱讀不僅要自己主動,還要時刻掌握閱讀的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教師在平時要多向學生分享閱讀的技巧和方法,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從精讀、略讀、默讀、選讀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練習。在精讀和略讀方面,所謂的“略讀”就是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大致的瀏覽和基本的跳讀,不用精細到個別詞語和句子,只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等,與“精讀”相比較其效率會比較高,這種方法可以日常瀏覽基本的文獻。但是,在進行略讀的過程中要注意抓取文章的主體或結論,這樣才能獲取到精準的信息。與“略讀”相比,精讀則是逐字逐句的對文章進行分析和推敲,這種方法更考驗學生的閱讀基礎。教師在教學生如何精讀的同時,要讓其主動感知文章中的思想和作者筆下人物的特點,逐步養成“批注”的習慣,在思考中理解其深意。例如,在學習學習一年級語文(部編版)“端午粽”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寫下自己的思考,可以是“端午節一般在什么時候”,“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么活動”,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想或思考,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充分的鍛煉了其聯想能力與精讀能力。
4.“默讀”和“選讀”。“默讀”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即在閱讀的時候不受外界的干擾,同時也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鍛煉其閱讀的能力,為今后的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選讀”則可以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個性”,讓其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現階段的需求自行的選擇書本進行閱讀,在選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對于小學生,更喜愛圖文結合的書籍,會顯的更加有趣,所以在選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做干預,讓其自行的選擇喜歡的書籍即可。例如在閱讀“妞妞趕?!边@篇文章時,有些學生可能會對比較“拗口”的繞口令產生興趣,在接下來的選讀中會更加傾向于選擇繞口令的書籍,同時也會產生更多的好奇心,在此期間,教師可以根據當下的特點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閱讀,這樣學生的記憶力才會更加的深刻。
三、結語
結合以上,閱讀對于小學教學十分重要,若想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就必須要在平時的課堂中不斷的滲透,讓學生愛閱讀和會閱讀。在此過程中還要注重教學方法,不斷的創新出更多的課堂教學模式,全方位的提升小學生的閱讀好奇心。只有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平臺,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學生今后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平平.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學周刊,2020(33):61-62.
[2]馬明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2020(38):161.
作者:張娟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省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永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