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路徑,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數學非連續性文本是指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的數學閱讀材料,是聾校數學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重視數學非連續性文本教學有助于開發聽障學生的優勢潛能。聾校數學教師可立足教材,培養聽障學生良好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習慣,使其掌握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并能在生活中遷移運用,從而提高學生數學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關鍵詞】聽障學生;數學;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與傳統的以句子、段落等形式呈現的“連續性文本”不同,“非連續性文本”是一種主要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的閱讀材料。[1]聽障學生認識世界主要依靠視覺。為了充分發揮他們視覺思維和動作思維的優勢,聾校數學教材注重直觀性和操作性,具有“形象直觀”“圖文并茂”的特點。[2]因而教材中存在大量的非連續性文本。如何從大量的信息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是當前聾校數學教師應教給聽障學生的一項技能,培養數學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數學非連續性文本具有直觀性、跳躍性、信息多維性、實用性和生活性等特點。通過學習數學非連續性文本,不僅可以培養和鍛煉聽障學生的數理邏輯能力,而且可以增強他們的視覺-空間能力、閱讀理解能力。[3]聾校數學教師應重視數學非連續性文本教學,不斷開發聽障學生的優勢潛能,培養他們閱讀現實生活中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4]
一、立足教材,培養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習慣
聾校數學教材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圖表是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基本材料。教師應重視教材的引領作用,把握教材中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幫助聽障學生建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習慣,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讀圖、讀表的意識。這是培養聽障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基礎。數學非連續性文本存在于數學教材的各個部分,尤其在“綜合與實踐”部分最為豐富。根據《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要求,聾校數學教材每冊都編排了“綜合與實踐”活動,如“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1億有多大”“營養午餐”“自行車里的數學”“確定起跑線”“擲一擲”等內容,需要學生綜合運用以往學過的數學知識、方法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綜合與實踐”部分的文本呈現形式多樣,是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習慣的重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非連續性文本的價值并加以利用,在精準分析學情的基礎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如,四年級下冊《億以上數的認識》一課中的非連續性文本包括三幅圖,均以百分數的形式呈現相關的數據,為“百分數”概念的引出提供了生動、鮮活、真實的素材。通過仔細閱讀,學生可以感受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加深對“百分數”這一新概念的理解。聾校數學教材中不僅包含學生應該學習的數學知識,還包含學生成長所需的人文知識,且大多蘊含在形式多樣的非連續性文本中。教師在教學時應深入挖掘此類非連續性文本的意蘊,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提高閱讀意識。如,教師合理利用《億以上數的認識》一課中的學生近視情況統計圖進行引申,以問題串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對此你有什么建議?”,適時滲透預防近視的健康知識教育。通過這種有意識的指導,久而久之,聽障學生自然能養成良好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習慣,自覺地進行閱讀思考。
二、加強指導,傳授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
數學非連續性文本是由圖、表及少量文字構成的,其中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甚至是碎片化的。聽障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閱讀非連續性文本對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容易出現只看圖不讀文字、關鍵信息提取不足、信息整合出現錯誤等問題。因此,教師要加強閱讀指導,引導聽障學生逐步熟悉數學學科中非連續性文本的類型,進而掌握不同類型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方法,有效提高相關閱讀能力。數學學科中的非連續性文本可分為圖類文本、表類文本和組合類文本三類,每一類文本因形式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閱讀方法。[5]數學非連續文本閱讀方法有四種,分別為“掃描性閱讀”“檢索性閱讀”“指向性閱讀”和“咀嚼性閱讀”。[6]每一種閱讀方法都與某一類型的非連續性文本的內容、結構特點相適應。圖類文本涉及的內容比較淺顯,信息源單一,有效信息易于提取,可以用“掃描性閱讀”方法,其重點是指導學生快速地把握全局,從閱讀材料中準確提取信息。圖文結合類文本則可以用“檢索性閱讀”方法,閱讀的關鍵在于從閱讀材料中提煉出關鍵信息。此類文本通常包含多個信息節點,有的文本還有多余信息的干擾,但解決這些問題的復雜度相對較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確定有效信息,再從情境圖或文字中收集信息。表類文本的信息量較大。閱讀此類文本不僅要看表中的信息,也要看上下文的信息。此類文本可以用“指向性閱讀”方法,閱讀的關鍵在于從閱讀材料中找到特征性描述和目標語句。表類文本信息指向性清晰,涉及的知識點的應用具有一定的綜合性。組合類文本同時涉及圖和文字,文本比較復雜,信息量豐富,要求學生有較高的信息解析能力,對聽障學生來說閱讀難度較大。隨著年級的升高,此類文本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組合類文本可以用“咀嚼性閱讀”方法,閱讀的關鍵是指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逐句閱讀”“指讀”和“回視”,深度加工閱讀材料。[7]由于數學非連續性文本具有圖表性質,在閱讀時需要采用不同于一般文本的閱讀方法。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聽障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策略,并進行歸納、總結、反思,分析不同方法的優點和缺點,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三、鏈接生活,拓寬非連續性文本應用場景
數學源于生活,教師要在教學中加強數學非連續性文本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生活中不同類型的非連續性文本,豐富表象積累。當聽障學生頭腦中的表象變得越清晰,他們辨別不同類型非連續性文本特征的能力便能得到相應提升。日常生活中有著豐富的數學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資源,如購物清單、產品說明書、價目表、比賽場上的積分表、憑證單、地圖、繳費清單、列車時刻表等。聽障學生缺乏相關生活經驗,教師要有意識地關注并搜集這些非連續性文本,將其作為教學素材引入課堂,并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讓學生閱讀生活中的數學非連續性文本。如,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時,教師可以用教室座位圖或電影票等素材進行教學,在學生用行、列來描述位置的基礎上,逐步簡化到用兩個數字確定位置,既讓學生了解其中蘊含的數學概念,又突顯數對產生的必要性和簡潔性。再如,在學習“圖形與位置”時,教師可以通過出示一幅學校所在街區的平面圖,在明確參照點和指向標的條件下,要求學生繪制簡單的路線圖。這樣,不但能夠鍛煉學生根據平面圖合理規劃路線的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數學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圖表同樣能增強數學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只有具備文字語言與圖表語言相互轉換的能力,學生在面對同一類型圖表時才會有法可循,準確提取出信息;在面對不同類型或復雜類型圖表時,才會進行知識遷移,實現識圖目的。聾校數學教材中用文字敘述的生活情境類題目很多,此類文本較抽象,聽障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其轉換成數學非連續性文本,使題目更簡潔明了。如,八年級上冊教材中有一道以購物為素材的題目:爸爸想在網上書店買書,A店打七折銷售,B店滿69元減19元。爸爸想買的書標價為80元。(1)在A、B兩個書店買,各應付多少元?(2)在哪個書店買更省錢?能省多少錢?教師先讓學生用表格的形式列出題目信息并,培養學生將文字語言轉換為圖表語言的能力;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做出判斷。在這樣的“轉換”中,學生學會了提取信息、梳理信息、整合信息等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必備的技能。挖掘和開發生活中的數學非連續性文本資源,將其引入數學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遷移運用已掌握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技能,實現學以致用,從而更好地發展數學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應重視到生活中尋找和開發數學非連續性文本資源,使教育回歸生活。綜上所述,在聾校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聽障學生良好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習慣,教給學生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方法,并深入挖掘生活中的非連續性文本資源,拓寬非連續性文本應用場景,提高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巢宗祺,施久銘.語文:聚焦“語言文字運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熱點問題訪談[J].人民教育,2012(6):32-35.
[2]盧江,陶雪鶴.聾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數學:一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3]楊麗.數學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20:15.
[4]蓋鸞英.生活化: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核心理念[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30(2):38-41.
[5]白麗婷.四到六年級數學非連續性文本學習現狀研究——以包頭市Y小學為例[D].包頭: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2021:18.
[6][7]毛飛飛.統計與概率中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策略探析——以近三年部分省、市中考試題為例[J].中國數學教育,2012(Z3):62-65.
作者:周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