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產業翻譯分類及翻譯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是將陶瓷文化和陶瓷創意相結合的新興產業,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翻譯分為專業翻譯、管理經營翻譯、產業化翻譯這3類,譯者在進行這3類翻譯時,要綜合分析不同類型翻譯的目的和受眾,采用合適的翻譯方法和策略,實現譯文準確、完整、即時、有效的傳遞,促進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并達到傳播中國陶瓷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文化創意 產業陶瓷 翻譯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最初由德國學者瓦爾特?本雅明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在其著作《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品》中,本雅明用德語提出了“文化產業”(Kul-turindustrie)這一術語[1]。20世紀40年代,法蘭克福學派的馬克斯?霍克海默與西奧多?阿道爾諾在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中,第一次使用了“CulturalIn-dustry”作為“文化產業”的英語表達[2]。此后,文化產業在西方逐漸興起,文化產業這一術語和產業觀念逐漸向世界滲透和傳播。“CulturalIndustry”最初譯入我國時,譯者選擇了“文化工業”作為對應詞;20世紀80年代,譯者又將“CulturalIndustry”的譯文改為“文化產業”,并作為最終譯名固定下來。2000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首次將“文化產業”這一詞匯寫入中央文件。文化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湖北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文化建設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21)》中指出,2019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再創新高,其增加值為45016億元,比2018年的41171億元增加了3845億元,增長了9.34%。2015~2019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15年的3.95%上升到2019年的4.54%,增加了0.59%。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帶動了許多相關產業的發展,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1陶瓷文化創意產業
陶瓷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陶瓷文化在中國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史,對全世界人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通過融合中國陶瓷文化與創意產業,可以將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從事陶瓷文化創意產品生產和提供服務的低耗能、高創意、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3]。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陶瓷制造產業發展遇到瓶頸,通過結合文化創意產業,將陶瓷文化藝術和理念融入陶瓷產品,將新的創意融入陶瓷文化,帶來了更高的產品附加值和經濟利益,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社會資本積累的強大動力。以江西景德鎮為例,在政府大力推動“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和加速發展文化創新創意產業的背景下,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在景德鎮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漸增強,對以陶瓷為特色的景德鎮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和貢獻率也日益提高[4]。近些年景德鎮逐漸興起了大批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和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比如:陶溪川文化創意產業園、樂天創意集市、建國陶瓷文化創意園、珠山東市創業園、御窯景巷文化街區、三寶陶藝村、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坊園、真如堂、法藍瓷、九段燒、饒玉陶瓷等,這些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帶動了一大批陶瓷文化創意園和陶瓷文化創意品牌的興起,為中國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發展借鑒和指引。
2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翻譯
2002年是我國文化創意元年。此后,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開始迅猛發展,與國際間的文化創意產業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其中,翻譯作為跨文化交流的橋梁,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2.1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翻譯研究現狀
近些年,我國大力推行“文化走出去”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5月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國家目前正大力推行中國文化外譯、中華學術外譯、中國典籍外譯,促進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我國從事文化翻譯的譯者和研究者越來越多,根據2022年4月17日在中國知網的檢索,以“文化翻譯”、“文化意象”、“《紅樓夢》翻譯”等為主題的文章有9950篇。目前已經出版與文化翻譯相關的著作或教材各有幾十部,有關中國文化與翻譯的大型研討會每年有十多場,文化翻譯理論和實踐研究日益成熟和完善。陶瓷是中國的偉大發明,陶瓷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文化,中國瓷器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對世界制瓷業的發展和進步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然而,中國陶瓷文化內涵和中國陶瓷人文精神在世界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不足,很多外國人使用中國瓷器,但卻對瓷器中蘊含的中國文化知之甚少,因此,陶瓷文化翻譯承擔著將中國文化傳播出去的重任,是中國陶瓷文化與世界陶瓷文化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媒介。但是,由于陶瓷文化翻譯研究的地域性特征和專業性特征,目前從事陶瓷文化翻譯的譯者和研究者不多,且主要集中在“瓷都”景德鎮。有關陶瓷文化翻譯的論文較少,據統計,中國知網(2022年4月17日)關于“陶瓷文化翻譯”的文章只有89篇,目前已經出版了幾部有關中國陶瓷文化的英語教材,但很少有關于陶瓷翻譯的教材和專著出版,也沒有舉辦過陶瓷翻譯研討會,亟待更多的學者和研究者開展陶瓷翻譯研究,擴大中國陶瓷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為中國陶瓷文化走出國門做出貢獻。
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翻譯屬于陶瓷文化翻譯中的專門用途翻譯范疇,此類翻譯既與陶瓷文化相關,又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是特殊類型的應用翻譯。根據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呂和發教授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翻譯的分類標準,可以將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翻譯分為: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翻譯、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經營翻譯、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化翻譯3類[5]。
2.2.1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翻譯
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翻譯涉及與陶瓷文化和陶瓷文化創意相關的專業化翻譯,根據陶瓷文化的主要涉及范圍可以分為:陶瓷文化用語翻譯、陶瓷文化景觀翻譯、陶瓷藝術品翻譯、陶瓷科技翻譯、陶瓷文獻翻譯等5個方面。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翻譯與中國陶瓷文化密切的相關,從而成為傳播中國陶瓷文化的主要方式。陶瓷文化用語翻譯主要對陶瓷文化的專門術語進行譯介,通過陶瓷文化專門用語的翻譯,尤其是中國特色陶瓷用語的翻譯,可以逐步建立陶瓷文化用語的英漢平行術語庫,為今后的陶瓷相關翻譯帶來便利。陶瓷文化景觀翻譯主要涉及中國獨特的陶瓷人文景觀的翻譯,以及如何通過翻譯傳播中國的地方陶瓷文化特色。陶瓷藝術品翻譯要突出作品的藝術性,翻譯不一定按照對等的要求,而是要從藝術視角出發,突出中國的文化藝術底蘊。由于這3種翻譯所涉及的內容主要為中國陶瓷文化方面的翻譯,譯者不但要具備較高的翻譯水平,同時還要諳熟中國傳統文化,了解足夠的陶瓷文化信息,譯者還要有敏銳的文化意識和較強的跨文化傳播能力,掌握用外語傳播中國陶瓷文化的方法。有關這3類翻譯的策略,建議以功能主義目的論為指導,以中國陶瓷文化走出國門和傳播中國陶瓷文化為根本目的。在此策略指引下,建議陶瓷文化用語翻譯和陶瓷文化景觀翻譯盡量采用直譯方法,因為直譯能夠盡可能地保留原文信息,能夠實現傳播中國陶瓷文化的目的,如果遇到西方讀者難于理解的中國陶瓷文化信息,也可以采用直譯加注的翻譯方法。另外,如果中國特色陶瓷文化詞匯在西方語境中無法找到對應詞匯時,可以采用音譯法,或者音譯加注法,例如高嶺土(GaolingClay)、玲瓏瓷(LinglongPorcelain)、粉彩(Fencai)、斗彩(Doucai)等詞匯,都可以采用音譯法,如果譯文篇幅允許,可以在文中或文后對這些音譯加以注釋,加深西方讀者對中國文化的認知。陶瓷科技翻譯必須遵循科技翻譯的原則,要具有客觀性、一致性、準確性,譯者要將中國陶瓷制作工藝和流程、陶瓷材料、陶瓷用具等真實而完整地翻譯出來,要符合科技翻譯的操作規范。陶瓷文獻翻譯包括中國陶瓷文獻的外譯和外國陶瓷文獻的譯入,要真實而準確地實現國內外陶瓷信息交流,促進世界陶瓷產業的共同發展。陶瓷科技翻譯和陶瓷文獻翻譯要求譯者必須有嚴謹的學風,因為科技翻譯和文獻翻譯均要求譯文準確,因此譯者要客觀地、如實地譯出原文的內容,建議盡量采用直譯法。陶瓷科技中的制作流程、工藝特點、材料、科技等方面的翻譯必須實事求是。陶瓷文獻翻譯因為涉及領域較廣,譯者要綜合考慮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風俗、宗教等方面的因素,使文獻翻譯同時具有準確性和權威性。
2.2.2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管理
經營翻譯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經營翻譯既能為陶瓷文化的管理和經營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又能傳播和凸顯中國陶瓷文化信息。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經營翻譯主要涉及能夠帶來經濟收益的陶瓷文化旅游翻譯、陶瓷貿易翻譯和陶瓷拍賣會翻譯3種。陶瓷文化旅游翻譯主要針對外國游客,用簡單易懂的英語對應語使外國游客對中國陶瓷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提升中國陶瓷文化的域外影響力,進而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提高我國入境游收益。陶瓷貿易翻譯主要服務于中外陶瓷貿易,通過翻譯的媒介作用,促進中外陶瓷貿易的順利開展,實現盈利的目的,為提高中國外貿收入做出重大貢獻。陶瓷拍賣會翻譯更加注重即時性,譯者要保證拍賣會的順利進行,即時傳達拍賣雙方的訴求,實現互利共贏。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經營更多地涉及口譯的范疇,因此強調翻譯的快速性和瞬時性,對譯者的口譯能力要求高。除具備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的基本素質之外,譯者還要具備較強的跨文化溝通和交流能力、外貿談判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因為譯者要通過陶瓷文化管理和經營方面的翻譯帶來經濟收益。比如,在陶瓷文化旅游翻譯中,譯者要掌握中國歷史文化基本知識和陶瓷工藝流程知識,既要讓外國游客了解中國陶瓷文化內涵,又要采用外國游客易于接受的方式翻譯。以“薄胎瓷”(EggshellPorcelain)的翻譯為,Eggshell這一意象簡單明了,形象地傳達了薄胎瓷的“薄”,外國游客能夠瞬間明白“薄胎瓷”的含義。這樣的譯文使外國游客易于、樂于接受中國文化,進而在其歸國后能夠作為中國陶瓷文化的接力棒,傳遞中國陶瓷文化信息,進而吸引更多的外國游客來中國了解中國陶瓷文化,這樣既提高了我國的旅游收入,又能夠以旅游和譯者為傳播媒介,在外國游客中形成傳播鏈條,更寬更廣地傳播中國陶瓷文化。
2.2.3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化
翻譯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化翻譯包括陶瓷展會翻譯和陶瓷博覽會翻譯2個方面,旨在通過翻譯的媒介作用,推動陶瓷展會和陶瓷博覽會的產業化發展。陶瓷展會翻譯就是通過陶瓷展會將中國陶瓷文化精髓譯介給國外觀展者,實現中國陶瓷文化傳播和展會收益的雙重目的,目前我國陶瓷展會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很多陶瓷藝術家在國內外舉辦陶瓷展會,國內外觀展者眾多,實現了一定的產業化。陶瓷博覽會翻譯能夠推動中國陶瓷與外國陶瓷在文化、藝術、科技、工藝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目前,景德鎮借助“國際瓷都”的優勢,已經成功舉辦了17屆國際陶瓷博覽會。2021年,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邀請了俄羅斯皇家御用陶瓷、德國唯寶等國際品牌參展,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團組。在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期間,每年有大批陶瓷翻譯者和外語志愿者參與博覽會的翻譯工作,極大地促進了陶瓷博覽會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化翻譯重點是陶瓷展會和陶瓷博覽會中的陶瓷文化信息,因為陶瓷展會和陶瓷博覽會是非常重要的傳播中國陶瓷文化的國際平臺。此外,由于展會和博覽會參展展品和商家較多,觀展者在某個展品或展位停留的時間有限,因此譯文要簡潔易懂,使觀展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了解某個展品或某種產品的關鍵信息。因為陶瓷展會和陶瓷博覽會一般都會有很多圖片作為輔助,因此沒有必要將所有信息全部譯出,譯者只需抓住重點和亮點,簡單明了地將陶瓷相關信息傳達給觀展者即可。在此類翻譯中,譯者不但是溝通的媒介,而且要輔助和促進陶瓷展會和陶瓷博覽會的產業化發展。
3結語
在“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翻譯作為溝通的橋梁,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翻譯是中國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翻譯中的專業翻譯、管理經營翻譯、產業化翻譯都需要譯者以中國陶瓷文化傳播和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收益為目的,以國外受眾的接受為目標,綜合采用多種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最終實現以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翻譯為載體的中國陶瓷文化傳播和世界陶瓷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張振鵬,王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及發展問題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6):564-566.
[2]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奧多?阿道爾諾.啟蒙辯證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劉瑤.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11.
[4]萬潔,陳小青,王彬.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76(2):82-84.
[5]呂和發,周劍波,許慶欣.文化創意產業翻譯研究[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作者:孫靜藝 王倫 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