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逆反心理的分析與家庭教育對策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家長要有正確的養育觀念,建立科學的育子理念,形成和諧的親子關系,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這樣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隨著孩子身心不平衡的快速發展,步入中學時代的孩子生理發展顯著快于心理發展,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的增強讓孩子在與家長相處的過程中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進而引發一系列親子沖突問題,導致親子關系不和,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而且更加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以心理學的四個效應為出發點,重點分析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以及為家長們提出相應的策略應對孩子的逆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逆反心理;親子關系;青春期;家庭教育
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心理發展呈現出錯綜復雜、矛盾重重的局面,此時逆反心理在中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問題[1]。面對這一問題,教育者常常感到束手無策,如教育不當就會給中學生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想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必須運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養育觀念,建立科學的育子理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家長應該對孩子的逆反心理有所了解,然后運用孩子能夠接受并且有效的方法與孩子相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在人的發展階段里有兩個逆反期:第一逆反期多在3歲左右;第二逆反期突出表現在青春發育期[2],心理學效應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孩子為什么會逆反。對于家長來說,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提前了解相關知識能夠理解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逆反期,而且家長可以針對逆反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來應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
一、潘多拉效應
宙斯交給潘多拉一個魔盒,告訴潘多拉千萬不要打開,結果出于好奇的潘多拉打開魔盒后災難降臨,越不讓做的事情越想做就是潘多拉效應。例如家長朋友們經常告訴孩子:千萬不要馬虎、千萬不要打架、千萬別談戀愛、千萬別考砸了、千萬別讓我們失望……結果孩子偏偏產生家長不愿意看到的行為,因為家長越不讓做的事情孩子越想做,而且孩子會接受暗示在頭腦里形成家長言語提示的景象。應對策略家長們要正面具體化表達自己想要的,并且和孩子探討“你可以做什么?你有能力做什么?你怎么做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一味地口頭告訴孩子規則,要求孩子不要做什么,這樣孩子感覺不到家人的溫暖,只覺得家長是在要求自己,他們的愛是有條件的,如果自己做得不好家長可能不會愛自己。所以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無條件但是有限制的愛,家長可以蹲下身子來問問孩子“我最近表現得怎么樣?”告訴孩子自己第一次當父母,你第一次當孩子,大家都互相理解、好好學習。告訴孩子,如果犯了錯誤,家長懲罰也只是針對犯錯誤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人,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愛是無條件但有限制,這樣既讓孩子掌握了做事的分寸和規則,也得到了家長最無私和熱烈的愛。
二、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指機體過度接受某種刺激后出現的逃避反應。例如父母整天喋喋不休也會讓子女不勝其煩,既然家長們的嘮叨不起作用就不用浪費口舌了,避免“嘴剛張,耳已閉”。但是我們可以有事說事且就事論事,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不論自己想做或者不想做的事情,背后一直有人催促你或者嘮叨你,你會是什么感覺,我想沒有一位家長會說“我愿意”。應對策略大家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在孩子急需幫助的時候及時給予建議和幫助,多傾聽孩子說什么,少嘮叨自己認為的對錯。傾聽也不是隨隨便便地聽一聽孩子的想法或一天經歷的事情,傾聽有以下幾個不好的習慣,希望家長避免。
1.選擇性傾聽
選擇聽自己關注的部分,當孩子興高采烈地回家和你說事的時候,請放下手里的工作、家務和手機,專心聽孩子說的內容并表示好奇。有的家長說自己沒有時間,那可以告訴孩子現在確實很忙,一會兒忙完再聽,請注意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但是這樣的情況不要經常發生,畢竟你現在不花費時間在孩子身上,后面將會用一生的時間操心孩子的事情。
2.不恰當地打斷
不要自己覺得話題無聊就打斷孩子的話。另外,你不是孩子你怎么知道孩子的想法。我曾經在一個奶茶店看到這樣一幕:孩子說我要一杯百香果味道的奶茶,媽媽和店員說“他不喝百香果味兒的,他愛喝草莓的……”就算你的孩子經常喝草莓的,怎么這次就不能喝別的味道的?更何況這杯奶茶是孩子喝,不是你喝,所以請聽孩子說,不要干涉孩子太多。
3.批判性傾聽
這是屬于孩子的故事,我們表示好奇和欣賞就好,如果孩子需要家長的指導會主動提出的。我們傾聽的時候要不建議、不評論、不反對,用積極的語言鼓勵欣賞孩子,在孩子行動之前或者在孩子努力有進步時及時給予積極回應和鼓勵肯定。比如:點頭表示肯定,然后說“哦,是這樣啊,你做得很用心、很認真、很努力、很厲害……”教育孩子要用情用心不用力。
三、自我價值保護逆反
當外在的勸導威脅到人們的自我價值的時候,人會有意無意地進行自我價值保護,對外在的影響產生反向的反應[3]。例如家長站在權威的立場上批評或否定子女,不留面子,給孩子貼各種標簽:家長說孩子總是磨蹭、總是錯了就找借口……如果孩子出于自我價值保護逆反和家長們發生爭吵,結果家長的情緒激動,然后導致更嚴重的結果發生。父母面對孩子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不穩定而影響孩子,不要在沖動的時候做任何決定或者教育孩子,可以先暫時離開讓自己情緒激動的場合,等冷靜下來后和孩子商量、探討并且給出自己的合理建議,最終把決定權交給孩子。應對策略家長正確的做法是拒絕貼標簽,用發展和變化的眼光看待孩子,與孩子進行平等溝通,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家庭互動游戲
利用吐槽公式進行平等溝通:因為你做了X,我的感受是Y,所以請你做Z。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好,作為家長的你很生氣,會有批評孩子的想法,那么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吐槽活動:因為你沒有認真答卷馬虎丟了很多分,我的感受是覺得很可惜也有點生氣,所以請你下次認真一點,多檢查一遍。其實這種方法是非暴力溝通的一種變式,家長以尊重和謙卑的態度描述客觀事實、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愿望。但是注意:一定要是家長和孩子互相吐槽,不能只有家長自己吐槽。
2.家人專屬卡片
還有一個活動:家庭成員可以每個人都制作一張專屬卡片,比如家長給孩子制作的:他/她喜歡我對他/她說……他/她喜歡我對他/她做……他/她開心時希望我……他/她傷心時希望我……夫妻之間也可以制作卡片,卡片制作好后放在容易看得到的地方來提醒自己。完整的家庭是每個人更加愛自己,然后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相愛。
四、負性情緒偏差
個體對具有威脅性的刺激會優先加工。“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家長會格外注意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經常拿自己家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比較,如果真想比,也應該拿自己和別人家優秀孩子的家長比,這樣進步的空間才會特別大。還有大部分的家長經常關注孩子做得不好的方面,例如孩子考試87分,我們應該關注孩子是如何努力得到這87分的,而不是詢問孩子13分丟哪了或者學校有多少名同學考了87分。應對策略家長要給予孩子積極關注,關注孩子的言語和行為、價值觀和情感、目的和動機的積極方面,重視孩子是怎么做到的、是怎么克服困難的、是怎么堅持下來的、為什么做得這么好等。家長們應該拓寬關注面,多關注孩子的正面信息,給孩子正面引導,讓孩子從內在認同自己,增強自尊和自信,有信心面對困難,有恒心迎接挑戰,增強自我成長的綜合素養。青春期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關鍵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思想叛逆,不聽話與父母頂嘴或大吵大鬧,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容易受到不良影響。青春期問題處理得好,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4]。在人的一生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是人們接受教育的搖籃,也是人們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相對于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更加具有專一性[5]。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無時無刻不牽掛,孩子同父母接觸的機會最多,相處的時間也最長,因此,父母更容易全方位地“讀懂”自己的孩子。與此同時,孩子因為信任父母,在父母面前更能毫無保留地表達個性,這也能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孩子,家長應該注重自己的言行、修養與教育方法,注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避免孩子產生不合理的逆反行為,進而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柯加瑜.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分析與應對策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32):56-59.
[2]魏培美.花開有序靜待成長——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調節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24-25.
[3]曹玉林.如何正確認識青春叛逆期的孩子[J].中國農村教育,2018(14):7-8.
[4]李淑華.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響因素及教育對策[J].職業技術,2008(7):48.
[5]一凡.巧用逆反心理教育孩子[J].少年兒童研究,2007(4):20.
作者:楊亞雯 李文靜 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第132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