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影響和作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教育心理學是由教育學、心理學組成的學科,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對于深化教育,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教師應當重視教育心理學,加大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活動中的應用力度,善于把握學生心理發展狀態,構建高效教學課堂,便于使學生在課堂上探究知識、分析知識、理解知識。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的地位,其次指出了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的影響和作用,最后探究了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的運用要點,旨在為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的有效運用提供指導。
關鍵詞:課堂組織;教育心理學;影響;作用
引言
心理學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多項內容,而教育心理學則是通過將教育學與心理學相聯系形成的學科,為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在課堂組織中,教師有必要了解教育心理學發展規律,科學應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改進教學工作,使學生獲得優質的教育。
一、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的地位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課堂組織工作,規范教學活動。提升課堂組織水平并非易事,為此,有必要積極探究可靠的策略,加強課堂建設,優化課堂組織。在教育心理學的指導下,教師容易了解學生心理發展情況,掌握教育技巧,把握課堂組織要點,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工作的滿意度。與此同時,教師在教育心理學的指導下還能夠增強教學自信心,有效完成教學任務[1]。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側重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學工作。教育心理學是立足學生形成的系統科學的學科,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將教育心理學引入課堂中,不僅容易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而且容易保證課堂活動順利開展,強化課堂組織效果。整體來看,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诖耍有枰e極研究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應用的方式、手段,加大課堂管理力度。
二、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的影響和作用
1.備課階段
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具有深遠的影響。對于教師來講,其需要研究教育心理學,深刻領悟教育心理學思想,充分發揮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的作用。備課是在課堂教學組織前開展的工作。教師需要在備課階段設計教案,為順利推進教學活動奠定基礎[2]。一方面,有必要研究教學內容、教材大綱,了解教學目標,清楚教學重點與難點,便于完善教案;另一方面,有必要將學生作為教案設計的中心,結合學生學習發展情況、需求,設計教案。其中,可以選擇學生青睞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由于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差異,教師需要基于學生認知水平,細化教案。在設計教案時,還需要認識到課堂教學是一個有機整體。為提高教案設計水平,需要科學設計教學環節,將各個教學環節相連接。通過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既可以保證教案設計質量,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2.授課階段
授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全面把握教學活動。從心理學行為調節與控制的角度分析,情緒、表情、肢體語言等是教師行為調節與控制的要點。究其原因,教師的情緒、表情、肢體語言等容易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學生[3]。比如,如果教師的情緒低落,就容易為學生傳遞負面情緒,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正是如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調節與控制自身情緒,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對待教學工作、推進教學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情緒也容易被調動起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另外,教師還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會控制自身的表情,多對學生微笑,以此感染學生。肢體語言屬于一種無聲的語言,看似對學生并無很大的影響,但實質上肢體語言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所以,教師切不可忽視肢體語言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自身的儀容儀表、行為舉止[4]。其中,在穿著方面應大方得體,在行為舉止方面則應具有修養。
3.批改作業階段
批改作業是教育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批改作業發生在授課后,其中教師在授課后會為學生布置作業,而在學生完成作業后,就需要為學生批改作業。教育心理學體現在批改作業中,比如,教師在寫評語時就需要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書寫合適的評語。為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就需要書寫表揚的話語;為激勵學生,就需要指出學生長處,鼓勵學生揚長避短。在寫評語時,要多體現人文關懷,使學生在教師的關愛愛護中健康成長,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4.輔導作業階段
輔導作業有助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深學習印象。為實現這些目標,教師需要注重輔導作業階段的教育工作。一是加強啟發與引導。在輔導作業時,教師不應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需要通過啟發與引導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便于學生尋找問題答案。二是關注學生學習情況。學生需要充分內化知識,從而提高對知識的應用水平。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會通過啟發與引導的方式,指導學生學習知識。雖然有的學生當下能夠理解知識,也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已經完全內化知識。為使學生將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就需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輔導計劃。三是加強學生記憶。記憶分為感覺記憶、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記憶一些知識,由于授課時間有限,學生的記憶多屬于感覺記憶、短暫記憶[5]。如果學生在授課結束后不及時復習,就容易遺忘知識點。事實上,學生需要及時復習知識點,將感覺記憶、短暫記憶變為長時記憶,牢牢把握知識點。在輔導作業時,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學習記憶知識,引導學生記憶知識點。與此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學習特點,選擇合適的記憶法,針對性指導學生學習記憶法,提高學生記憶力。
5.測評階段
測評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的重要環節,是優化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為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標,需要積極開展測評工作,便于形成全面的測評結果。測評結果反映著學生的思維與語言能力,在心理學中,思維是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的,是對客觀事物概括的、間接的認識;語言則是人類通過高度結構化的聲音組合,或通過書寫符號手勢等構成的一種符號系統,也是溝通、交流的工具。為提高學生發展水平,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測評結果信息,科學評估學生思維與語言能力。然后,結合學生思維與語言發展情況,構建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選擇科學的方式,加強教育。
三、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的運用要點
1.發揮教師的引領和主導作用
(1)重視教育心理效應,改進教學理念在課堂組織中,教師需要重視教育心理效應,科學改進教學理念,便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是重視首因效應,給學生留下良好印象[6]。第一印象的影響程度往往大于后來的印象,心理學將其第一印象稱之為首因效應,為贏得學生信任,獲得學生青睞,要重視首因效應。其中,無論在著裝、言談舉止層面,還是在教學層面,教師都需要為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便于后續推進教學以及教育管理活動。二是重視南風效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心理關懷。南風效應的核心是人文關懷。學生在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懷,而教師就需要多給予學生關懷。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播報明天天氣,提醒學生增減衣物;在教育管理學生時,可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施之以愛,用溫情感化學生,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問題,從而加以改正問題。三是重視羅森塔效應,給予學生合理的期望。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發展情況,對學生給予合理的期望,引導學生發展自我。而通過給予學生合理的期望,他們往往最終能夠實現教師的期望。(2)結合心理疏導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心理疏導對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解決學生思想問題具有重要的價值。教師可以結合心理疏導方式,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教育。一方面,開展宣講感染式心理疏導活動。宣講感染式心理疏導方式更容易感染學生,直擊學生心靈。教師可以基于宣講感染式心理疏導方式構建教育方案,高效落實教學任務。比如,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生動的心理學教育案例,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學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疏導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活動,便于學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另一方面,開展對話說理式心理疏導活動。為確保學生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教師可以開展對話說理式心理疏導活動,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從而采取合適的策略,保證心理疏導效果[7]。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時應當避免使用命令式的口吻交談,以免影響師生關系以及疏導效果。
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1)完善自我、實現自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開展教育活動的一大目標。為實現該目標,學生需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的作用。一是健全自我意識。學生是獨立的個體,為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學生應當健全自我意識。在健全自我意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欣賞自身的優點,而且需要學會接納自身的不完美之處,并加強反思,積極完善自我,促進自我發展。二是塑造健康的個性傾向心理品質。為塑造健康的個性傾向心理品質,學生需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追求較高的思想境界。同時,學生還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2)善于學習、提高實效為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質量,學生可以從以下方面加強自我管理、自我建設。一是增強自我調節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增強自我調節的能力。即學生應當學會根據學習內容、學習環境等,進行自我調節,使自身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二是增強學業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學生在學習時需要科學設置學習目標,增強主觀信念,同時采取合理的學習策略,沿著正確的方向,為之努力,便于實現學習目標。三是增強自我監控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自我監控,及時發現自身學習問題,優化解決學習問題,提升學習水平。
3.提升心理環境的感染導向作用
(1)創建和諧的師生交往氛圍,優化課堂心理環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創建和諧的師生交往氛圍,構建良好的心理環境,從而更好地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一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在教學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另外,還要學會關心學生,溫暖學生心靈。雖然學生的學習水平存在差異,但是他們具有獨特的閃光之處。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發揚長處。比如,針對擅長繪畫的學生,教師可以表揚學生的繪畫技術,并鼓勵學生繪制不同風格的畫,鍛煉學生繪畫能力。二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可以為學生布置表演場景,讓學生在教師自導自演表演短劇;還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組織辯論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辯題,進行辯論。此外,教師還需要多傾聽學生合理的教學建議,科學優化教學課堂。(2)營造健康的學生交往氛圍,優化朋輩心理環境。學生更愿意與朋友溝通、交流,指出自身在學習與生活的困惑,以期朋友能夠幫助自身解決問題。為滿足學生心理發展需求,需要營造健康的學生交往氛圍,優化朋輩心理環境。一是為學生提供人際交往的平臺。為增進學生情感,確保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可以為學生提供人際交往的平臺。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共同研究問題,提高問題解決效率。另外,可以組織演講比賽、書法比賽、繪畫比賽活動,鼓勵學生相互溝通、交流,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身。二是做好“核心人物”思想工作?!昂诵娜宋铩痹谂筝吶后w中具有帶動作用,容易影響其他學生的思想與行為。若是教師能夠做好“核心人物”思想工作,就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為發揮“核心人物”的帶頭表率作用,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確定朋輩群體中的“核心人物”,根據教育要求、學生發展情況,制定教育方案,對“核心人物”實施科學有效的教育,提升“核心人物”發展水平[8]。三是運用朋輩心理,引導群體所需。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心理困惑。如果學生不能夠及時解決心理困惑,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制約自我發展。教師不僅需要關注教育工作,而且需要關注心理疏導工作。其中,可以結合學生心理困惑、心理學知識,構建教育專題,主動開展心理教育活動,保證學生了解心理學知識。在心理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清晰的人生目標,引導群體所需,以群體帶動個體,促進個體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心理學凝聚著相關研究人員的智慧。若是能夠依托教育心理學,構建完善的課堂組織體系,就容易確保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切不可在課堂組織中忽視教育心理學的作用。教育心理學處于發展變化的狀態,對于教師而言,其需要主動地學習教育心理學,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系統,便于掌握先進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學生是教師的對象,教師需要圍繞著學生,合理使用教育心理學,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為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有必要將學生作為教育心理學在課堂組織中應用的中心,利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指導學生,激勵學生完善發展自我。
【參考文獻】
[1]劉南威.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教育心理學中的運用[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10):104-106.
[2]卯朝林.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1(36):38-39.DOI:10.14161/j.cnki.qzdk.2021.36.019.
[3]許雙成.基于翻轉課堂的創新教育心理學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21(Z1):69-72.DOI:10.14160/j.cnki.13-1259/g4-c.2021.z1.021.
[4]胡愈琪.試論高等教育心理學對高校教師素質的影響[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17):170-173.
[5]任鳳芹.教育心理學及其課程教學的人文性彰顯與合理性建構[J].當代教師教育,2020,13(04):77-81.DOI:10.16222/j.cnki.cte.2020.04.012.
[6]王琦博.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過程中教育心理學的作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19):231-233.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02-1024-9725.
[7]曲別英子.教育類公共課程中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四川民族學院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為例[J].文教資料,2020(14):189-190.
[8]汪文娟.教育心理學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J].心理月刊,2020,15(09):38.DOI:10.19738/j.cnki.psy.2020.09.026.
作者:滕漳紅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