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自然拼讀法在小初銜接語音教學中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研究了小初銜接語音教學中的主要問題,研究了自然拼讀法在小初銜接語音教學中的應用問題,建構了一個自然拼讀法和人教版傳統音標教學法結合的語音教學路徑,旨在通過此路徑,解決對小初銜接學生進行語音教學的老師們的一些問題,幫助老師們實現幫助學生順利進行小初階段的平穩過渡,達到小初銜接語音教學促進初中英語學習可持續發展目的。
關鍵詞:自然拼讀法;小初銜接;語音教學
一、小初銜接語音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
大多數初一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下問題:
1.單個音標無法認讀;
2.單詞音標和單詞拼寫和記憶二者之間完全割裂;
3.單詞機械記憶,容易遺忘發音,拼寫易錯;
4.自主朗讀意愿和能力偏低;
5.學習英語語音基礎知識興趣不高?,F行的人教版小學教材里并無出現音標和系統的語音教學內容。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畢業生應掌握約800個單詞中30%的核心高頻詞匯在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里并無任何音標標注發音,單詞的發音僅靠小學教師的帶讀和一定程度的音頻跟讀進行強化記憶?,F行小學英語教材的構建使很多小學生的整體的詞匯和語音教學以老師帶讀、學生跟讀模仿機械記憶為主,缺乏系統的語音基礎建構。很多小初銜接的學生在課堂內外開口說英語的意愿都偏低,這是因為自身英語語音基礎薄弱。
二、自然拼讀法應用于小初銜接的可行性和意義
1.自然拼讀法的定義
自然拼讀法,是目前國際主流的語音啟蒙教學法,是根據語言發音的自然規則歸納而成的一種發音學習方法,它是根據“字母”本身代表的“發音”以及不同“字母組合”的發音,找出相同的音源,做有條理、有系統的整合,學生可以通過認讀字母及字母組合與其所代表的發音。
2.自然拼讀法應用于小初銜接的可行性
人教版初一年級英語課本還是按傳統的音標教學法,從最基礎略微枯燥的一個個音標試圖開始構建學生的語音體系,但對于從未學過任何音標的學生來說要重新開始學起,并且盡快達到可以構建起看音標讀單詞的能力,可理解性太低,趣味性也非常不足,而且每單元配置的音標的輸入量也不夠。自然拼讀法很好地反映了英語單詞音和形也就是發音和字母拼寫字母組合之間的聯系,對于音形關聯性強的單詞的記憶有很大促進作用。其在語音教學中的融入可以增強學生課后的學習自主性,對詞匯的拼讀和拼寫產生影響,促進詞匯的記憶。而對于一些音形關聯性弱的外來詞,則可以靠音標標注注音法來進行增強記憶。
3.研究小初銜接語音問題的意義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英語這門語言是字母建構單詞,單詞作為基礎衍生出詞組、句型、文章。英語學科整體核心素養以語言能力為基礎和起始點,而字母和單詞的辨意、發音是語言能力的最基礎能力。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對兒童的字母和單詞啟蒙教育目前現行和流行的是自然拼讀法,這是將語言發音的自然規則歸納成的一種發音學習方法。它根據字母本身代表的發音和不同字母組合的發音,找出其相同音源,做有條理有系統的整合。學生在經過自然拼讀法學習后可以通過認讀字母和字母組合代表的發音,建立起自己的獨立音感,達到聽音辨詞,見詞讀音的語言能力。然而在英語單詞的記憶過程中,拼寫對于英語國家尚且難度不小,對于第二外語學習者們尤其困難。以英語作為母語的孩子自出生開始就不斷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英語,積累了大量單詞發音,他們于小學一年級起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就使用自然拼讀法開啟英語學習,建立起能讀即可拼的良好體系。而中國學生在進入字母為基礎的英語語言體系后,在聽力詞匯量積累到足夠程度之后,接受自然拼讀法的語音系統訓練,將對其未來語言拼寫能力、單詞記憶能力有積極的影響,從而增加其持續學習英語的內在源動力。
三、自然拼讀法在小初銜接語音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材料簡介
筆者組織了課題組成員圍繞本課題開展前期準備工作,查閱相關課題研究資料,了解自然拼讀法、人教版教材中語音教學編寫思路體系等相關研究情況。先結合人教版教材編寫思維,將自然拼讀法和人教版傳統音標教學法編寫出了一冊語音教學材料。該套教材有五個主要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輔音和音節劃分,講解和介紹了清輔音、濁輔音、鼻音、似鼻音和半元音。輔音是語音教學中相對更容易突破的部分,大部分輔音字母和音標比較相近,關聯度更強,因此筆者從輔音開始入手教學。音節劃分能力也是語音教學里需要培養的重要而基礎的能力。這個部分設計一個課時。第二部分是輔音組合和啞音,將不同輔音組合的各種發音可能進行教學和訓練,再將一些常見而典型的啞音歸納總結呈現教授給學生。接下來第三、第四、第五部分是元音部分。元音是語音教學里的一大難點,因為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組合的發音變化多樣。第三部分教授aeiou發短音/?/、/e/、/i/、/?/、/?/,第四部分教授aeiou及其組合發其字母發音/ei/、/i:/、/a?/、/??/、/ju:/,第五部分教授其他元音組合發/a:/、/?:/、/i:/、/?:/、/u:/。每部分大約安排一節課的課時,設計了配套的上課課件、教材、音頻和配套作業。
2.教學路徑第一階段以看的視覺刺激、聽的聽覺刺激、讀的口頭輸出
三位一體來讓學生第一步感知單個音標的寫法和發音,然后聽著歸納好的單詞錄音,跟讀同時并寫出該單詞里發單個音標的字母或字母組合,發音和字母二者音形結合的第二步感知。緊接著的第二階段中,學生繼續跟讀單詞,看形短暫記住發音,在抽讀過程中熟悉了該音標的發音和拼寫在不同單詞里的各種可能。這一階段是基于克拉申語言習得理論里第二點學習者本身應具有內在的可加工語言輸入的機制。小初銜接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聽過的詞匯量已經達到基本要求,有一定的內在可加工語音輸入的基礎。第三階段中,筆者精心選擇了有趣的含有該音標發音的單詞的繞口令,讓學生在迅速朗讀過程中對該發音達到記憶層面,再以地道的英文小詩繼續鞏固記憶并培養學生的韻律感,最后配合有趣的希沃小游戲進行操練。第三階段的繞口令、地道英文小詩歌和希沃小游戲就是語音教學中盡可能增強了趣味性和輸入量。感知、熟悉、記憶之后的第四階段就讓學生將輸入的音標發音、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語音知識嘗試性地輸出。筆者設計了自編繞口令或你寫我讀、你讀我寫這兩種主要任務。自編繞口令將學生分為6人小組,每個小組需根據本節課所學的音標和字母發音進行小組討論,集思廣益,編出一句繞口令。最后把所有繞口令寫在紙條上并放入一個箱子中,教師拿著箱子走向每個小組,讓不同的學生隨機抽出一條繞口令來讀,每個小組三次機會,三名學生累計讀完繞口令時間最短的小組勝利。你寫我讀、你讀我寫活動則是每個小組沒有抽到繞口令朗讀任務的其他三位學生輪流讀出其他小組中隨機抽取的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的單詞,教師結合這三位同學的反應速度、語音準確度、語言流暢度、音標辨識度進行打分,累計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勝。
四、結語
筆者發現小初銜接階段初一學生的語音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整個初中階段英語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縱向往前追溯和研究剛踏入初一的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體系后發現現存的普遍性問題后,以自然拼讀法的應用在小初銜接這個緊要關頭解決這些問題。這套教材基于普通初中整體的課時數將內容緊湊地編為八個課時,作為對自然拼讀法在小初銜接語音教學中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既展示了音標,不脫離人教版初一的音標入門的語音教學體系,同時融入了自然拼讀法以讀字母、字母組合進行歸類教學的特點,二者結合,降低了純音標教學的沉悶枯燥感,又建立了學生對字母、字母組合和發音的感知,在逐步培養學生拼讀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看音標讀音的能力。在備課環節努力幫助教師們理解教材的編寫思路。在課堂實施后,通過聽課觀察教師們的教學環節實施情況和學生們的學習情況。課后,通過個例訪談發現學生有不同方面的提升:
1.單個音標認讀比例提高
2.單詞音標和單詞拼寫和記憶二者之間建立了一定聯系
3.單詞發音和拼寫的關聯記憶提升了拼寫的正確率
4.自主朗讀意愿有明顯提高,自主朗讀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5.學習英語語音基礎知識興趣增強。
自然拼讀法和傳統音標教學法的結合是一個可繼續探索的方向,小初銜接階段以外的其他初中語音教學階段都可以繼續進行這樣的教學,語音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更多的課時滲透性、系統性地教下去。筆者希望將自然拼讀法和傳統音標教學結合創造的這一教學路徑,對教師和學生們有所幫助和啟發。
參考文獻
[1]張珍.提高學生語音拼讀能力促進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淺析國際音標和自然拼讀相結合教學法[J].校園英語,2020(05):236.
[2]陳明燦.探究自然拼讀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20(13):160.
作者:許燕塬 單位: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