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淺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深度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并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加強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和塑造,旨在提高生物化學課程教學質量,實現育人目標。
關鍵詞:生物化學;思政元素;課程思政
生物化學是醫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學科,對于學習其他學科知識有重要支撐作用。但本課程知識面廣,涉及的代謝和生物學概念較多,機制復雜,學生學習時往往感覺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和記憶。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政教育,順應國家開展課程思政的趨勢,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說起來容易,但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困難重重,效果很難達到預期。教育部也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要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加強醫德醫風教育,著力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注重加強醫者仁心教育。課堂教學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傳統專業課教學重知識輕思政,沒有深入挖掘課程內容蘊含的思政元素。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作為一名高職生物化學課程教師,如何在育人目標的引導下開展課程思政[1],推動課程建設,值得深入探討。筆者結合個人教學感悟和思考,論述生物化學各個章節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應用,闡明其在教學中的價值和重要意義。
1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作為高職生物化學教師,我們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基礎知識扎實、思想素質高、具有甘于奉獻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課程思政則是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專業課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領路人,要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將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精神塑造有機統一,讓學生在校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時,不斷提升思想認識,將來踏上工作崗位后能更好地服務群眾,實現個人價值。因此,在生物化學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不僅是實現高職培養目標的需要,也是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1.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中,將挖掘的思政元素自然導入,培養學生刻苦學習的精神,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2]。教師在講解專業知識的同時,適當引入思政內容,通過小組討論和講故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使命感、自豪感與專業認同感。通過學習,學生的知識基礎不斷夯實,技能水平不斷提升,人生規劃和價值目標越來越清晰,對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3]。
1.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各項基礎學科發展迅速,在生物化學領域,我國率先人工合成有活性功能的結晶牛胰島素,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轟動,當時的中國雖然條件相當艱苦,但依然憑借智慧和努力取得了如此斐然的成績。同時在國際上,中國生物化學先驅吳憲首次提出蛋白質變性的物質原理和認識,后續提出了葡萄糖的測定方法,被命名為“Folin-Wu法”,至今還在使用和改進。教師在生物化學教學中,介紹國家重大發展成就和科學先驅的感人事跡,讓學生意識到科學的發展與祖國的強大密不可分,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斗終生。在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章節,教師主要介紹愛國人士施一公。他在RNA剪接體研究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完全有能力在國外優越的條件下工作,但他拒絕了,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引入不同歷史階段科學家的故事,傳遞他們的科學精神,感受他們的愛國情懷,可以培養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渡難關、抗疫情,鑄就了偉大的抗疫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以北京生物為代表的中國高新企業不斷開發核酸檢測試劑盒、持續提高檢測能力的事跡,讓學生認識到疫情期間企業的責任擔當,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1.3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學中,寓價值觀教育于理論學習中,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為例,我們不僅要做好個人防護,還要配合防疫人員完成各種檢查,雖然這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往往有個別人集體意識不強,安全意識缺乏,瞞報行程,不配合防疫檢查,造成了嚴重后果。教師引入相關事例告訴學生,愛國的形式多種多樣,在國家面臨重大挑戰時,我們應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不給社會增加負擔,這也是愛國的表現。同時,作為一名高職院校學生,愛國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空想,而是需要我們每個人努力學習本領,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通過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遠大的人生理想,在日后的工作中,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聯系起來,堅定為社會服務的信念[4]。
2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2.1抗疫精神
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我們學到了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及傳播復制方式,這個小小的病毒給全世界帶來了一場嚴峻的考驗,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疫情暴發后,國家統一部署,號召一線醫護人員沖鋒陷陣,盡職盡責。生物化學教學中,教師將疫情防控期間的感人事跡融入專業知識講解中,引導學生討論理想信念問題、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問題,思考作為一名醫學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
2.2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經濟落后,整體工業水平不高,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國家牽頭整合資源,由生物化學所鄒承魯、杜雨蒼等,有機化學所汪猷、徐杰誠等,北京大學化學系季愛雪、邢其毅等,通過化學方法合成了具有較高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它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這項研究成果不僅表明我國在多肽和蛋白質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還加速了多肽激素的研究和應用,促進了胰島素的作用原理和胰島素晶體結構的研究,帶動了生物化學領域的發展。我國率先人工合成這一物質,當時在國際社會引起了轟動,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生物化學教學中,教師引入這一案例,結合專業知識教導學生尊重科學,培養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精神。
2.3糖代謝和勤儉節約
葡萄糖是生命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大米、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中的糖類在人體中能轉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講到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聯系當前國際糧食安全面臨的新的挑戰。我國人口基數大,糧食浪費卻觸目驚心。反對鋪張浪費、提倡勤儉節約,應當成為每一位學生的共識。
3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
3.1存在的問題
專業課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生硬地導入愛國主義思想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沒有體現專業知識與思政內容的有機統一,就難以引發學生的共鳴。此外,如果挖掘的思政元素過于陳舊,案例雷同,學生就會產生抵觸心理[5]。專業課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深入發掘其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結合學科特點、發展歷史、個人經歷等完成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
3.2效果評價
生物化學課程實施課程思政后,從素材新穎、恰當引入、效果評價、價值引領、家國情懷等方面進行效果評價[6]。依托R語言作圖軟件,收集聽課教師及學生的反饋數據,制作雷達圖。虛線表示目標要求,實線表示自評結果。由圖1可知,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整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目標要求,但后續還需不斷完善。
4結語
生物化學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將思政教育融入生物化學專業知識教學,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專業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意識到要高舉旗幟跟黨走,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以國家和大局為重,不忘初心,努力奮斗。而如何在專業課教學中更好地開展課程思政,需要任課教師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趙劍.高職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協同發展的路徑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21,23(4):31-34.
[2]李寧,馮傳柒,管亮.高職體育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14):16-17.
[3]丁鴿.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思政教育探索思考[J].廣東化工,2021,48(12):257.
[4]賈宇.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在思政課中的實現[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5(5):190-191.
[5]武倩楠.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4):113.
[6]陳漢威.“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柔性化的實踐[J].林區教學,2021(4):5-9.
作者:金會會 單位:揚州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