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wǎng)用心挑選的手風琴演奏教學中音樂美學淺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手風琴自清末民初傳入我國之后,便受到了許多國人的喜愛,其雖然是和聲樂器,但也有著出眾的表現(xiàn)力,方便攜帶且入門較簡單。如今我國多所學校都開設(shè)了手風琴演奏這一專業(yè),因此手風琴教學越來越規(guī)范。手風琴演奏并不是完全依賴于技術(shù)與熟練度,演奏者本人對作品的理解以及情感把控也格外重要,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音樂美學和演奏的角度出發(fā),幫助學生了解作品,提高審美水平。
【關(guān)鍵詞】手風琴;音樂美學;演奏教學
音樂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若單純在演奏中突出技巧則無法與聽眾之間產(chǎn)生共鳴,使得整場演出空有外表沒有靈魂,只有當演奏者能夠準確地掌握作品的情感并將自己的經(jīng)歷融入其中后,才能體現(xiàn)出音樂的獨特之處。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手風琴演奏知識時不能只傳授技巧,還要從音樂美學與演奏角度出發(fā),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的演奏更加完善。
一、手風琴的基本演奏姿勢及技巧
(一)手風琴的基本演奏姿勢
常見的手風琴類型有鍵盤式手風琴、電子手風琴、鍵鈕手風琴以及班東尼手風琴,雖類型不同,但其都有鍵盤和風箱。演奏方式一般為演奏者坐下,上半身自然挺直,兩腳間距離與肩平寬、腳掌完全著地,右手在手腕不高或低于鍵盤平行線的前提下再把五指自然彎曲放在鍵盤上,而左手則要穿進風箱皮帶內(nèi),拇指放松,再把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自然彎曲,靠放在鍵鈕上,左右手相互配合,進行演奏。
(二)手風琴的基本演奏技巧
學習手風琴要先訓練鍵盤和風箱的運用技巧。1.觸鍵的方式。觸鍵是手風琴演奏最基本的技能,在手風琴演奏中使用多種觸鍵方法有助于表達作品所蘊含的情感。觸鍵的方式會直接影響手腕以及胳膊之間的配合、音色以及情緒的表達。演奏者在演奏時應放松右邊的肩膀和手臂,右手五指自然彎曲成半圓形,用大拇指的前端觸碰鍵盤,且同時和黑鍵部分平行。另外,在訓練觸鍵手法時,雙手的靈活度是重點,要從最基礎(chǔ)的練習開始,再逐步加強雙音以及八度練習等,通過日積月累的練習提升手指的靈活度,從而熟練掌握觸鍵技巧。2.風箱的使用。風箱在手風琴演奏中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可將其比喻為手風琴的“心臟”。手風琴演奏者會在演奏時通過左手打開音孔,再推拉風箱產(chǎn)生氣流來打擊簧片而使手風琴發(fā)出聲音,所以手風琴動力來源就是風箱[1]。在演奏中推拉風箱的力度與速度都會影響演奏者對作品的表達,所以演奏者會選用不同的風箱技巧來進行演奏,像風箱頓音、風箱余音、風箱顫音以及風箱震音等,但運用風箱技巧時要先訓練風箱的推拉以及控制。在推拉手風琴時,其著力點要放在五指的根部,要快速地完成風箱轉(zhuǎn)換,不可在轉(zhuǎn)換風箱時出現(xiàn)停頓感。掌握好手風琴的觸鍵方式和風箱的使用是最基本的,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演奏的技術(shù)技巧還會逐步遞增,每種技術(shù)技巧的練習方法不盡相同,這與學習者的演奏能力息息相關(guān)。各種技術(shù)技巧所表達的音樂情感不同,在對樂曲風格的表達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技術(shù)技巧的訓練非常重要,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然而,在樂曲演奏中,演奏者由于內(nèi)心緊張,出現(xiàn)一些演奏問題或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這就需要我們對演奏與樂曲美感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更多地從美學角度剖析與表達樂曲,而不是機械地演奏,要使技術(shù)技巧為音樂的美而服務(wù),在強調(diào)技術(shù)技巧重要性的同時,理解樂曲、表現(xiàn)樂曲,挖掘樂曲深層次的音樂藝術(shù)內(nèi)涵。
二、音樂美學對手風琴演奏教學的重要性
手風琴演奏是演奏者通過自己的演奏把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傳遞給聽眾的音樂美學,要在演奏中讓聽眾產(chǎn)生音樂美的感受,這樣才能實現(xiàn)作品的藝術(shù)價值。若演奏者自身沒有足夠的情感體驗,則無法準確表達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所以在手風琴演奏教學中應從音樂美學角度提升學生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
(一)音樂美學的概念
音樂美學是一門從音樂藝術(shù)總體的高度去探究音樂自身的本質(zhì)以及內(nèi)部存在的規(guī)律的獨立的基礎(chǔ)理論學科,如今已經(jīng)成為音樂學與一般美學中的重要分支。它和音樂史學以及技術(shù)理論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二)音樂美學可以促進對作品背景和內(nèi)容的了解
從古至今的音樂表演創(chuàng)造都基本遵循著“時代性與歷史性”,這也是美學的原則之一,運用這種美學的主要原因是便于快速了解作曲家在作曲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并知道其想表達的內(nèi)涵[2],平時熟練運用這種美學能夠加深學生對作曲家的了解,幫助學生更細膩地猜想作曲家要表達的內(nèi)容,從而讓學生理解所要演奏的音樂作品并更好地演奏音樂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現(xiàn)在所生活的時代和20世紀的作曲家完全不同,由于立場和觀念不同,他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品有著獨特的和聲、旋律以及調(diào)性,而我們當代作品的配器、節(jié)奏與復調(diào)也與他們的作品不一樣。如《Libertango》是一部打破傳統(tǒng)探戈音樂的作品,在不了解作曲家時,演奏者很難把控好其調(diào)性以及和聲特點,一旦了解作曲家一貫的風格以及時代背景,那么也就知道如何更好地演奏這部作品。所以,從旋律、調(diào)式等方面運用音樂美學,能夠幫助學生了解音樂背景,提升其對音樂作品情感的把控,在演奏時展現(xiàn)更多的演奏風格。
(三)音樂美學可以提升對音樂作品風格和情感的把控
演奏者對于作曲家的作品的演奏是一種二度創(chuàng)作,也是整個音樂演奏的靈魂所在,因此,在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時,演奏者要保證曲目的真實性和創(chuàng)造性。曲目是作曲家情感的直接表現(xiàn),而真實性要求演奏者要盡量還原當時作曲家的情感,當演奏者足夠了解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后,則較容易把控其情感[3]。但手風琴演奏中只具備真實性是無法完美進行曲目演奏的,在進行演奏時還需演奏者有自己的個人情感,當演奏者在曲目中融入了自己的心血時,整場演奏才是完美的。所以,在剛接觸一首新曲目時,演奏者要先了解作曲者當時所處的背景,再融入自己的演奏狀態(tài)以及個人經(jīng)驗進行演奏。在演奏過程中,若聽眾與演奏者產(chǎn)生了共鳴,那么這就是一場充滿“生命力”的演奏。手風琴演奏者本身的審美容易影響二度創(chuàng)作,所以,演奏者在理解音樂作品時盡量通過音樂美學去分析,盡量做到二者之間的完美融合。教師在進行手風琴演奏教學時應從音樂美學的角度出發(fā),在講解曲目時要著重介紹作曲者的時代背景以及性格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從而提升學生對曲目的風格以及情感的把控能力,增強演奏的感染力。
三、手風琴演奏教學中的演奏
手風琴和許多樂器一樣不能單純依靠技巧來進行演奏,同時也需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在技巧中加入情感這樣才算是一場合格的演奏,因此在手風琴教學中教師要從演奏角度去提升學生對作品情感的了解,挖掘出學生在手風琴演奏造詣上更大的可能性。
(一)通過演奏引導培養(yǎng)學生投入情感
音樂之間是沒有國界的,幾乎不受語言的干擾,會帶著我們進入一個不一樣的音樂世界,對于一首好的音樂作品來說,它不僅僅是在表達旋律,更多的是表達情感[4]。不同的音樂作品會給人帶來不同的音樂感受,有些音樂聽完后會讓人從傷感中走出,而有的則會讓人原本愉快的心情變得沉重。每一個作曲者都會賦予作品情感,這需要演奏者理解作曲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再融入技巧之中,這樣才是一場高水平的演奏。然而,想要達到這種水平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演奏引導讓學生理解和領(lǐng)悟作品的情感魅力,從而對作品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在實際的手風琴演奏教學中,教師應正確運用演奏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去了解作品的情感,注意學生的演奏狀態(tài);在課堂中從演奏角度鼓勵學生積極地討論作品的內(nèi)涵,直接在課堂中挖掘出曲目的情感。另外,在通過演奏引導學生情感投入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想法、把學生放在課堂第一位,運用機智的語言引導學生自然地將情感投入到演奏當中。例如,學生在演奏樂曲時,學習的順序首先是識譜,進而對技術(shù)難點進行訓練或配合練習曲進行訓練,然后對樂句、樂段進行細致的技術(shù)技巧層面的練習。但若問他們?yōu)槭裁匆@樣處理一些細節(jié),學生可能全然不知。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演奏技能進行培養(yǎng),還要注重人文知識的積累,有了文化底蘊,學生演奏的作品才會有深度。
(二)從演奏角度增強學生處理突發(fā)狀況的能力
在進行手風琴演奏時,演奏者不僅要具備熟練的技巧還要有優(yōu)秀的演奏素質(zhì)。在手風琴演奏過程中,突發(fā)狀況一般是不可避免的,若演奏者本身比較緊張,那么一旦碰到意外狀況就容易出現(xiàn)情緒失控,這樣容易造成演出事故。若學生的抗壓能力較好,則能夠減少演出事故的發(fā)生,所以在手風琴演奏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注重訓練演奏技巧的同時也要考慮這一演奏問題,從演奏入手,增強學生對突發(fā)狀況的處理能力。教師在增加突發(fā)狀況的處理方面要注意:第一,在教學中增加突發(fā)狀況應對訓練應從演奏角度出發(fā),采用適當?shù)姆椒ǎ豢纱驌魧W生,造成演奏創(chuàng)傷,一切要以學生的良好身心發(fā)展為基礎(chǔ);第二,教師在創(chuàng)造演奏場景時也應符合學生的演奏特點,在學生進入創(chuàng)設(shè)場景并熟悉之后再加入一些突發(fā)狀況,隨后觀察學生對突發(fā)狀況的反應以及處理方式,最后總結(jié)學生需要提升的地方并給出合理的建議。這些常規(guī)訓練能增強學生的演奏素質(zhì)并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緩解不良情緒的演奏暗示方式,從而增強對突發(fā)狀況的處理能力。因此,教師應從演奏角度入手,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演奏暗示方式,從而保證演奏順利進行。
(三)從演奏上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手風琴在演奏過程中看似只需要演奏者雙手之間的配合,但想要完美地演奏出作品則需要演奏者的身心相互協(xié)作。一首好的作品還需要演奏者自身所傳遞出的自信心與激昂的情緒。對自己有很強的自信心是演奏者在演奏中發(fā)揮技巧與情感的保障,充滿自信心的演奏才能把觀眾帶入自己的情感世界內(nèi),使觀眾出現(xiàn)情感共鳴。因此,教師應幫學生構(gòu)建良好的自我評價體系,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并進行擴大,從而提升學生的信心。在手風琴演奏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演奏特征,因材施教,在平時多觀察學生的演奏起伏,在學生沮喪時適當給予鼓勵,以此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演奏,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查漏補缺,提高演奏技巧。
四、結(jié)束語
手風琴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樂器,想要給予聽眾激情的情感體驗,需要演奏者從多方面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在手風琴演奏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訓練學生專業(yè)的演奏技巧,還要通過音樂美學去指導學生,使學生從音樂美學方面了解作品所蘊含的內(nèi)容。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從演奏的角度出發(fā),將表達樂曲的思想感情作為學習音樂的重點,專注于作品本身的情感抒發(f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緊張、恐懼等演奏狀態(tài),提升學生對突發(fā)狀況的應對能力。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增添學生的信心,讓學生通過多方面的學習順利成為一名合格的手風琴演奏者,給聽眾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梁偉.手風琴鋼琴教學實踐——評〈手風琴演奏技巧〉[J].高教探索,2017,(08):130.
[2]張瑤.淺析手風琴演奏中的音樂美學[J].黃河之聲,2020,(03):54.
[3]周伶.論手風琴演奏中的情感表達[J].參花(上),2020,(08):113-114.
[4]莊皓凱.手風琴演奏中的情感表達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0,(10):119-121.
作者:高虹 單位:太原市少年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