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制造型企業責任成本管理淺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新經濟環境背景下,生產制造型企業面臨諸多困境,首當其沖的便是高成本問題,阻礙企業可持續發展。制造型企業涉及生產流程多,且每個環節復雜,如何將各環節及逆行成本控制與監督,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核心途徑。責任成本主要將發生成本和費用的業務及生產部門,劃分為多個責任中心,依照其自身職責范圍,實現統一責任預算,并進行逐層管理方式,有效實現各生產環節的成本控制,降低費用支出。責任成本是生產成本的核心構成,企業管理層需給予高度重視,責任成本有效管理,是降低業務成本支出,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有效路徑,所以保證產品基礎上,全面貫徹責任成本管理,是現代制造企業應考量核心問題。本文闡述制造型企業特征及成本管理現狀基礎上,分析成本對銷售市場價值鏈影響,提出制造企業責任成本管理實施策略。
一、制造型企業特征及成本管理現狀
我國作為制造業生產大國之一,在新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管理環境、信息環境發生變化,對我國制造企業原有管理模式造成較大沖擊,特別是成本管理面臨新的挑戰。此種狀況下,企業若僅以減少財務支出,削減員工福利等方式,降低成本支出,不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凸顯,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如下:(1)成本管理模式滯后。與常規企業相較,制造型企業具有一定特殊型,由于生產產品種類多,工序具有一定的復雜型,成本管理依靠于粗放式管理,難以全方位展示各生產環節成本支出,造成預算與實際支出差異型較大,成本管理數據真實度有待提升。(2)成本管理體系不完善。我國制造型企業應用成本管理具有一定成效,其管理方式較單一,關聯性不強,無法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體系。同時,成本管理信息更傾向于產品財務,銷售、客戶等信息未提供,無法對生產經營進行深層次管控,影響企業決策者做出正確決策。上述現狀均顯示,有必要實施責任成本管理,將相關責任予以劃分,并明確權責范圍,根據企業實際狀況,設定相應生產經營任務,并逐層將企業責任成本目標劃分,嚴格責任目標落實。績效考評是責任成本管理制度落實核心保障,充分肯定責任部門成績,并及時發現存在問題,針對性制定應對措施,不斷強化成本控制,促進責任主體單位落實責任管理。
二、成本對銷售市場的價值鏈影響
一方面,對成本控制目標影響。現在經濟技術背景下,成本控制并非是企業內部特定部門或人員的職責,是企業全員參加工作,而企業中部分業務與成本單一控制格格不入,為解決該瓶頸,需不斷優化成本控制目標,保證其與企業發展環境吻合。立足價值鏈分析,現代成本控制系統不僅需加強生產車間對產品成本控制,而且應將其貫穿于設計初期;應立足企業戰略發展方向層面,對成本進行合理控制,如優化生產流程等;注重企業良好協作對成本控制促進作用,應積極加強外部供應鏈擴展,實現成本可控化目標;另一方面,對成本控制對象影響。立足價值鏈層面,可將成本控制對象劃分為兩種類型,即成本層次、成本動因層次。根據成本形成主體,將其劃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實際生產過程中,形成的成本費用支出;二是產品正常使用過程中支出及損耗,主要是客戶使用成本,反映客戶對產品使用滿意度,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持續性收益。利用價值鏈分析方式,明確企業微觀價值活動類型,包含戰略成本、設計動因以及作業成本,戰略成本主要是根據企業宏觀發展層面,產品及作業背后所有因素造成的成本支出;設計成本是與產品相關所有因素形成成本;作業成本強調各項具體作業,是作業成本的涉及因素成本支出。
三、制造企業責任成本管理實施策略
1抓住責任與成本核心矛盾
構建責任成本模式,并實現成本核算精細化,在不斷實踐中總結經驗,積極進行改革創新,制定與制造型企業發展相匹配的成本操作流程。應遵循總量控制原則,將成本控制責任逐層拆分,并全面落于實處,執行層及作業層應承擔管理和技術責任,構建健全的責任成本管理體系。責任成本拆分,應結合企業實際生產及管理特點,有效實現各項資源合理配置,遵循橫縱向分解原則,實現聯動成本指標體系。明確成本責任主體,貫徹成本責任,譬如產品開發階段,應積極重視成本支出,由于產品開發設計作為核心環節之一,直接決定后期產品結構、技術性能等方式。因此,企業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應做好三方面工作:其一,責任成本確定。依照上述原則,科學合理編制成本預算,通過倒退方式確定責任主體;其二,責任成本分解。依照責任部門權責,結合成本費用支出進行控制及確定,綜合性成本費用管理,建議使用零基礎預算管理模式,逐項實現成本效益分析。此外,應根據隸屬關系,做好逐層責任成本分析,將實際責任落實于部門及個人,各部門對自身支出費用進行分析。
2成本實施過程控制管理
凈化采購渠道,降低材料采購成本。材料成本支出在產品制造成本中占比較大,控制材料成本支出,應將設計和采購為核心著力點,若有效控制材料成本管理,降低采購成本支出。首先,應再造訂貨流程及方式,減少中間環節,材料消耗管理層面,將材料定額轉變為控制定額,提升材料利用率,減少材料不必要浪費。其次,根據制造型企業實際特征,適當將自給率提升,以此消化工廠固定費用,促進多種經營、集約經營奠定基礎。最后,嚴抓庫存結構。應針對具備采購條件的物資實施零庫存,減少企業資金占用率,及時清除積壓物資。設計人員完成產品定價之后,應保證原材料性能匹配度,材料一旦進場禁止隨意變更,物資部門應嚴格依照相關要求,做好采購,以及進貨質量把關,財務部門實時關注庫存狀況,避免周期較長物資付款。控制各類物資消耗,實施成本否決,降低費用支出。制造型企業各類物資消耗量持續性增長,成本管理難以發揮價值,要求其應將責任明確,并逐層將其指標執行,將其與績效進行聯動,實行成本否決,降低費用支出。從以下幾方面分析:(1)掌握責任成本精髓、細化成本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現階段,為促進人員工作積極性,將人員薪酬與企業利潤關聯,為人員樹立創造更多利潤,便可獲取更多薪酬,形成工效聯動目標。因此,企業應逐層將成本費用指標落實,將其劃分至每個人員身上,充分發揮“一把筷子難折斷”價值;(2)責任成本管理與質量管理認證指標結合。形成事事有人負責、事事合程序,實現效益最大化;(3)擴寬融資路徑,優化資金結構,減少企業資金占用,保證企業正常生產運營基礎上,保證資金成本降低,強化融資功能,對單一核算單位資金進行統一管控,降低資金籌集成本,提升資金運營效率。逐步建立成本模擬市場。在條件允許狀況下,各責任單位或部門應建立成本模擬市場,有助于實現橫向清算,進一步加強單位或部門控制成本的責任。成本模擬市場可從三方面開展:其一,從供銷上模擬市場,使企業供銷工作與市場完美接軌,保證企業經營同市場契合;其二,生產上模擬市場,促使成本同收入掛鉤,有助于形成人人有目標,全員管成本局面,并將責任劃分至個人;其三,技術改良上模擬市場,充分展示“第一生產力”在降低成本中的作用。科學是第一生產力,企業積極在技術改良上模擬市場,不斷強化產品質量、工期等,增強人員成本經濟意識。持續性推行責任成本管理。通過有效措施準確及時將經濟利益兌現,可從三方面闡述:首先,利益所兌現方式應具備較強的可行性,將制造企業、個人利益有效協調,立足企業戰略目標發展,可選用多種方式,如獎金與效益掛鉤;其次,保證兌現方式具有科學性,完成責任成本指標后,可將其納入部門、員工的績效考核兌現獎懲。做出特別重大貢獻的員工可通過股票期權方式處理。不僅可增加企業實力資本,而且保證企業內人才穩定,以及落實多勞多得的原則。最后,責任部門自身權責明確時,其完成責任范圍內各項指標,根據其完成度,根據相關準則要求,及時將相關獎勵兌現。針對不合理因素,應在下一輪責任成本目標中予以優化,給予員工足夠的信任,為員工樹立多勞多得的思想,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
3成本差異分析與考核
制造型企業績效考評,明確獎懲標準,實施雙向考核。責任成本績效評價是檢測責任成本管理的核心方式,缺乏合理的績效考核,責任傳導環節不受約束,責任成本難以有序推進。應積極將企業責任目標成本與實際執行成本間的差值明確,并確定其數額,客觀評價成本差異度。根據發生差異成本項目、性質金額等,深究為形成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明確各部門承擔的責任,確保其落實。責任成本考核要求應明晰,根據企業生產實際狀況,獎懲應保持對稱原則;管理人員應對各部門責任人落實監督制度,出現問題的部門,需根據實際狀況給予處罰,及時歸納問題原因,減少相同原因的問題再次出現;責任成本實施雙向考核,不僅需車間、部門及職工考核,員工也有權力及義務考核管理部門、管理者,增強員工主人翁意識。
四、結束語
制造型企業積極執行責任成本管理,從本質降低成本支出,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是未來社會發展主趨,此項任務任重而道遠。企業應真抓實干,用科學手段,逐層將責任成本落實,并做好考核及總結,實現責任成本管理目標。
作者:范興蘭 單位: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