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淺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信息化時代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與提升尤為重要。本文基于自主學習模型,對《金融風險管理》課程進行改革設計與應用,教學中把握問題導向、激活、示范、運用、整合五大要素,通過學習通輔助教學、風險評估報告、案例分享、文獻解讀、辯論賽等混合教學模式的有益探索,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成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改革
一、引言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尤其是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等蓬勃發展,給傳統教育帶來巨大機遇和挑戰。因此,如何在信息化時代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當前高校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加強信息化和傳統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師轉變角色觀念,革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手段,引入啟發式、研究型、討論互動、翻轉課堂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升課程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金融風險管理》是金融類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從金融風險的不同種類出發,深入講解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操作風險等主要金融風險的識別、度量與管理,通過引導學生搜集、梳理、總結不同種類金融風險的案例,能夠運用所學風險度量方法,對現實金融機構或企業的金融風險進行度量,并提出針對性的風險防范和管理對策建議,從而培養學生的風險思維,使其更精準地識別風險、精確的測度風險、精細的管理風險、精明地承擔風險。為了培養和提升信息化時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以筆者所講授的《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為例,實施課程改革實踐。《金融風險管理》于2020年被評為湖北經濟學院校級在線開放課程,通過對《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探究信息化時代高校教師如何通過課程設計與改革,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基于“首要教學原理”的課程改革設計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Merrill教授提出以問題為中心的“首要教學原理”(FirstPrinciplesofInstruc-tion),定義了影響自主學習教與學的五個要素(如表1所示)。根據Merrill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框架的“問題導向、激活、示范、運用、整合”五要素,以問題為中心,分別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一,“問題導向”要素。該要素是整個課程教學的核心,課程設計中要圍繞現實問題,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第二,“激活”要素。以學生為主導,通過老師的引導,使學生從現有知識和經驗中得到啟發,激活新知識,主動解決問題,完成技能訓練,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成就感和完成任務的價值感。第三,“示范”要素。通過慕課課堂、翻轉課堂、案例討論等混合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第四,“運用”要素。通過組建學生團隊,引導團隊成員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完成小組任務,解決實際問題。第五,“整合”要素。通過學生自己的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開設翻轉課堂,鼓勵學生以PPT展示、公開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匯報自己的分析成果。
三、《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改革實施路徑
根據Merrill五個關鍵要素理論設計出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框架,并在《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中開展教學實踐。
(一)明確“問題導向”中心
在《金融風險管理》這門課程開課之初,要明確該門課程的學習任務。本門課程設置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針對不同類型的金融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以及國家風險等其他風險,選取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并選擇該類型風險度量的實證文獻進行解讀。第二個任務是選擇一家金融機構或企業,對其金融風險進行識別,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將班級學生以4~5人組成一個小組,每個小組自主選擇一個金融風險類型,通過小組自主討論、自主選擇相關案例、自主搜集資料,制作成PPT進行課堂匯報和討論。根據本門課程內容,首先,對于不同類型的金融風險,所選擇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匯報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該風險案例的事件始末、形成的原因、有何影響、采取的風險管理對策、經驗及啟示。其次,根據本門課程所講金融風險度量方法,在每個章節內容學習完后,選擇一篇度量該金融風險的實證文獻進行解讀。解讀內容包括:文章背景及研究意義、實證數據及變量、實證方法、實證過程及分析、研究結論、對策及啟示。在此過程中,授課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任務,分別給予指導。一方面,引導學生搜集資料,對金融風險案例進行深入分析,課程結束后可以挑選出優秀的風險分析案例,作為本門課程的案例庫素材。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如何搜索和閱讀實證文獻,通過實證文獻的深入分析,掌握本門課程所授金融風險度量方法,也為學生今后的科研項目、畢業論文奠定基礎。
(二)注重“激活”激勵
在課程講解過程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幫助他們將“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并融合在一起,修改和激活學生之前關于該主題的知識,如果學生此前沒有相關經驗,應在復雜概念之前向他們提供,以確保他們對將要講解的知識有基本的了解。《金融風險管理》課程開設在學生大三下學期,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過數學、宏微觀經濟學、貨幣金融學等相關知識,對本門課程所講授的不同類型的金融風險,比如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的基本含義及細分類型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對于不同類型的金融風險的相關案例可能缺乏深入了解和分析。本門課程的重點在于對不同類型金融風險的度量,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較為陌生,對于這部分新知識,提前在學習通發布學習課件和相關資料,供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在進行講解時,注重輔以計算和案例讓學生加深理解,并提供相關實證文獻讓學生明確各類風險度量方法如何運用于解決現實金融經濟問題。此外,在教學方式上,一方面通過線下教學與學生面對面互動;另一方面利用學習通進行考勤、提問、發布討論、發放作業,發布小組分享任務以及進行小組評閱,同時也輔以其他高校該門課程的線上資源和輔助視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和熱情,加強學生的課程參與度。
(三)多樣“示范”教學
通過慕課、案例討論、小組任務等混合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本門課程的重點包含金融風險的理解及相關案例、金融風險的度量方法及其運用。一方面,對于金融風險的概述及案例,結合線上慕課資源,比如中國大學MOOC上關于《金融風險管理》課程,還有中央財經大學、東華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提供的該門課程的慕課資源,分別在風險定量分析、案例分析等方面有所特色,學生可以結合這些慕課資源,提前對本門課程各章節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所認識。此外,利用學習通平臺,為學生提供本門課程各章節基礎知識、相關視頻、練習題、相關風險案例鏈接、相關時事新聞等學習資料,使得學生在課前高效理解章節學習目標、做好課前學習準備,尤其對典型金融風險的案例有所認識,并能掌握金融風險案例分析的框架和思路。進一步地通過小組任務,讓學生自己能夠搜索相關經典或最新的金融風險案例,梳理金融風險事件經過,分析該金融風險事件產生的原因,并融入自身的思考,得出相關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和啟示。另一方面,對于不同類型金融風險的度量,首先,通過中國大學MOOC等線上學習資源,學生通過視頻對相關風險度量方法有初步認識;其次,對不同類型金融風險的度量方法進行詳細介紹,并輔以計算練習加深理解,然后結合實證文章進行講解,使得學生明確金融風險的度量方法的實際應用;最后,通過小組任務,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搜集相關實證文獻,選擇其中一篇進行詳細閱讀后,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匯報。
(四)突出“運用”實踐
通過成立任務小組,引導各小組根據所學知識和技能,完成小組任務,解決現實金融經濟問題。第一,根據所學各類金融風險的相關知識,加深學生對所學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國家風險、合規風險、聲譽風險、戰略風險等金融風險類型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各任務小組分別選取某一風險類型,對該類風險案例進行分析,包括該類風險案例事件介紹、產生的原因、經驗啟示以及該類風險的管理策略建議等方面內容。操作風險的案例如巴林銀行倒閉案、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法興銀行欺詐案;利率風險案例如奎克國民銀行案例,匯率風險案例如中信泰富炒匯巨虧事件;信用風險案例如印度大博電廠案例、山一證券公司倒閉案,流動性風險案例如英國北巖銀行案例等,通過對于這些典型的風險案例進行分析,學生對該類風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掌握。第二,根據所學風險識別和管理方法,選取一家金融機構或企業對其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出具風險評估報告。學生通過自主搜索關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熱點問題、搜集相關資料和數據,運用所學風險識別方法及自主學習了解的風險識別方法,對所選取的公司風險進行識別,提出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對策,并出具風險評估報告。比如有小組選取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對其風險進行識別;也有小組選取天山生物并購大象廣告“暴雷”事件,對其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也有小組關注到當前新冠疫情對于企業的影響,研究新冠疫情前后上市房地產企業風險;還有小組關于新冠疫苗生產公司的風險情況,選擇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風險及管理之策。通過自主學習和匯報分享,學生不僅對風險識別方法和流程、風險管理方法及其應用、風險評估報告撰寫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對當前國內外經濟社會熱點問題有了進一步的思考。第三,根據所學各類金融風險的度量方法,選取一篇實證文獻,熟練掌握課本所學金融風險識別方法的運用。比如關于利率風險的度量,通過實證文獻分析與解讀,熟悉重定價模型、久期模型、期限缺口模型等度量方法對于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度量。比如關于信用風險的度量,通過實證文獻的學習,熟悉KMV方法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度量。通過文獻搜集、查看、解讀與分享,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讓學生對于論文寫作有了進一步認識,提前掌握閱讀和撰寫論文的方法。
(五)充分“整合”成果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以PPT展示、公開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匯報自己的分析成果。在本門課程設計中,除了小組任務PPT展示,也通過小組討論和評價,讓學生對每一小組展示以及每位展示的同學進行點評,肯定其優點,指出其不足之處,有利于學生不斷成長進步。在學期末,通過設置辯論賽的方式,讓學生對金融機構或企業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之間的關系,有更為深入的認識,也拓展到現實經濟金融生活中的很多熱點問題。分享和展示結束后,每位學生還需要提交一份學習匯報心得,梳理總結自己任務準備、任務分享的點點滴滴,對所分享知識進行反思回顧,進一步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讓學生明確自身在此過程中得到的鍛煉和取得的進步。通過這些方式,學生向他人展示或分享知識和技能、反思他們的學習,并將新的意義和理解轉移到他們自己的生活中,收獲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諸如團隊合作、演講、辯論、學術論文撰寫等各方面的鍛煉,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時,他們就會受到激勵和鼓舞。
四、課程改革實踐效果反饋
通過對筆者所講授的《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班級學生的訪談和調查分析發現,相比傳統教學方法,實施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班級在日常表現、課堂參與度、學習成效、學生滿意度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現。第一,日常表現方面,68.29%的學生表示會根據本門課程要求自我制定學習目標。除了本門課程課堂學習時間,平均每天花在該門課程上自主學習的時間小于1小時的學生占比60.98%,1~2小時的學生占比為36.59%。在本門課程學習中遇到問題時,95.12%的學生表示基本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并解決問題。第二,課堂參與度方面,學生利用多種途徑自主學習本門課程,其中86.59%的學生通過教材進行自主學習,69.51%的學生使用學習通,46.34%的學生利用Bilibili網站,29.27%的學生利用中國大學MOOC,此外也有少部分同學利用論壇等其他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在諸如學習通等信息化平臺的使用上,學生的反應頗為積極:91.46%的學生傾向利用學習通進行考勤;92.68%的學生傾向利用學習通做作業;91.46%的學生認可生生互評作業這種方式;86.59%的學生愿意參與學習通作業互評;89.02%的學生愿意參與學習通發布的話題討論;93.9%的學生認為本門課程小組分享任務內容具有吸引力。第三,學習成效方面,90.25%的學生表示本門課程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比較豐富,對于學習該門課程比較有幫助。84.14%的學生表示本門課程學習通上的學習資源比較豐富,對于學習該門課程比較有幫助。97.56%的學生表示本課程設置的小組分享任務對學習本門課程有幫助。95.12%的學生表示自主學習本門課程有效率。96.34%的學生表示自主學習本門課程效果好。本年度筆者所帶班級學生期末考試全部通過,不及格率為0。第四,學生滿意度方面,85.36%的學生非常認可本門課的教學方式,100%的學生表明自己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學生也表示通過本門課程學習,除了明確了金融風險的重要性,掌握了課本知識以外,也收獲了很多,在團隊溝通與合作、小組分享與展示、演講與辯論能力、綜合學習能力、關注時政能力、自信表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了鍛煉。
五、結語
本文以《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為例,基于自主學習模型探究教師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學等多樣化方法和手段進行課程教學設計與改革,培養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程實踐表明,基于自主學習模型的課程改革與探索,堅持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的方向,豐富了教學形式和內容,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素養。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學校、教師、學生等各方面主體,要進一步合力促進教學改革成效發揮到最大。學校方面,進一步加強硬件設施,提供更為豐富和多樣化的自主學習以及信息化學習平臺和資源;教師方面,進一步增強信息化教學能力,增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課程設計與應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網絡資源和信息化教學平臺和手段,主動學習,加強創新實踐,提升自身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作者:張攀紅 單位:湖北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