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談小提琴演奏技法對二胡演奏技法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論文以《查爾達斯》這首二胡移植小提琴曲目為例,通過對該作品的研究,學習并借鑒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以此來豐富二胡演奏技法,以期望廣大演奏者能夠得到一定的參考價值。論文主體部分將從《查爾達斯》的創作背景以及樂器構造、樂器發聲原理和分析演奏技法等方面著手,通過對快速換把、揉弦、人工泛音等演奏技法的分析,著重突出二胡移植小提琴曲目在演奏時需把握的要點,為二胡學習的規范化添加助力。
【關鍵詞】二胡;小提琴;移植作品;演奏技法
為了提高二胡的演奏技法,自20世紀后期,我國音樂學院的二胡演奏家在改編時借鑒西方曲調的風格,對原先的二胡演奏技法進行改動,如將音區高的部分翻低八度演奏、將雙音改為單音等,由此出現二胡演奏曲目中的一個新門類——小提琴移植曲。但這種移植、改編往往對西方音樂語言的理解不夠透徹,因而不可避免地犧牲了其中一部分的藝術價值,從而產生一些問題,如思維上的誤區及藝術追求上的偏離。筆者通過研究,為二胡演奏者深入探索小提琴移植曲目,對小提琴移植曲演奏中的一些主要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以此為重點進行分析。目前我國對二胡移植小提琴曲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分析二胡移植小提琴曲的創作背景;二是從兩者在演奏技法中的不同之處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二胡移植小提琴曲的研究現狀,筆者認為小提琴曲的演奏技法對于豐富二胡的演奏技法具有借鑒意義。本文將分析《查爾達斯》的創作背景,探索二胡在演奏小提琴移植樂曲時應該改進的演奏技法,由此將小提琴演奏技法融入到二胡演奏技法中。這為豐富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表現形式,融合西方原創樂曲的文化藝術價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指導。
一、二胡移植小提琴曲目的創作背景
(一)小提琴曲《查爾達斯》的創作背景
《查爾達斯》最初作為舞曲,起源于15世紀30年代吉普賽人所熱衷的一種民間舞蹈,到了19世紀中期在匈牙利民間廣為流傳。后經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維托里奧?蒙蒂創作而成為如今廣為人知的小提琴曲。《查爾達斯》作為小提琴經典作品,體現出匈牙利吉普賽的民族風格。整首作品的樂曲結構使用西方經典的三部曲式創作,同時飽含吉普賽民族強烈的感情色彩,擁有獨特的風格。樂曲一開始先由小提琴在低音區演奏出充滿激情的曲調,為整首樂曲歡快奔放的情感氛圍做鋪墊。接著,經過一個過渡段落,音樂突然變得平靜,節奏放慢,小提琴用雙音奏出柔和而低沉的旋律,使人們的情緒從愉悅轉變為悲傷。舞曲旋律忽快忽慢,感情色彩時而歡快、時而低沉,深深鎖住人們的聽覺,引人入勝,形成幽谷回聲的迷人效果。最后,以大調演奏的明朗旋律,一遍又一遍重復,將樂曲推向熱烈的高潮從而結束全曲。整首樂曲緊湊而流暢,就好像在人們面前展示了匈牙利人民豐富多彩的民俗生活。
(二)二胡移植小提琴曲目《查爾達斯》的創作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藝術文化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同樣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欣賞水平也隨之提高。二胡作為我國傳統民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其演奏形式和演奏作品不斷豐富,開始變得多元化。伴隨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西方音樂藝術大規模流入,與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相融合,各種不同類型的移植作品開始出現。二胡與小提琴同屬于拉弦樂器,小提琴已有300余年的歷史,小提琴作為西方浪漫主義時期最重要的拉弦樂器之一,其音域寬廣、音色優美。這兩種樂器在東西方音樂中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也因此我國出現了眾多二胡移植小提琴作品的曲目。二胡移植小提琴作品這種新型移植曲目興起,豐富了二胡的演奏技法,也豐富了中國民族音樂表達的內容和形式,推動了二胡的創新與發展。在我國眾多二胡移植小提琴作品中,涌現出《野蜂飛舞》《引子與回旋》《查爾達斯》等新型作品,其中《查爾達斯》這一移植作品受到很多人喜愛。該作品結合小提琴悠揚的曲調和二胡優美的音色,并增添人工泛音等高難度的二胡演奏技巧,讓曲目呈現具有立體感和新鮮感,不僅達到樂器演奏藝術的協調和共鳴,更豐富了二胡樂器演奏的藝術性和創新性。
二、二胡與小提琴構造及發聲原理比較
(一)形制比較
從二胡和小提琴的構造上看,二者均是由琴頭、琴桿、琴軸、琴碼、琴弦和琴弓等組合而成的弓弦樂器,但形制上差異很大。二胡的琴身通常使用紅木、紫檀等木材制成,呈細腰圓筒狀。琴筒后口直接敞開或者做成有花樣的音窗。琴皮是覆在琴筒前口的蟒皮。琴筒聲音優美渾厚、酷似人聲。琴碼很小,卻是琴弦和琴皮的重要樞紐。兩根琴弦上分別配了千金,演奏者依靠指頭長短和琴弦粗細來進行調適。琴弓由弓桿和弓毛組成,弓毛夾置在兩弦之間,單獨摩擦外弦或內弦而發聲。小提琴的琴身是由楓木板制成,呈葫蘆狀,其旋渦狀的琴頭最為典型。演奏時將琴放置在左側腮托處,琴桿雖短,但按在指板上的音區范圍很大。共鳴箱較大,面板和背板由外向里微微拱起,音孔在面板上方,音柱在琴身內,精巧的設計使聲音傳播距離放大。小提琴的四根弦按五度調音,依次是G弦、D弦、A弦、E弦,每根弦的琴碼孔都大于二胡的琴碼孔。演奏時弓毛緊貼琴弦上方,單根弦或幾根弦同時都可以發聲,這樣和弦以及復調音樂會被輕松演奏出來。在制作材料上,小提琴只采用木材和馬尾,而二胡在其基礎上還會用到蛇皮,因此更具藝術觀賞性。
(二)音色、音域對比
二胡的基本音色就已經十分優美,通過裝飾、揉弦等技巧進一步加工,可以更加美化其音色,使二胡的聲音更加悠揚悅耳、韻味十足,能充分表達出演奏者內心強烈的情感。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通過二胡五個把位演奏,配合多種力度變化,流露出深情而又悲壯的情調,讓聽眾不禁感慨人世間的辛酸悲愴。而《空山鳥語》則通過輪指、大幅度滑音的演奏手法,形象模擬了百鳥爭鳴聲,使聽眾仿佛置身于深山幽谷感受群鳥歡鳴,一幅生機盎然的情景。不管是細膩委婉還是粗獷豪放,優美的音色讓二胡可以把民族樂曲、西洋樂曲的各種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二胡的定弦通常是內外弦相差五度,與二胡不同,小提琴有四根琴弦,定音分別是G弦、D弦、A弦、E弦。G弦是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音色渾厚有力。在低音域時幽重沉暗,高音域時則較為澎湃激昂,極富表現力。中間的D弦和A弦,音色相對來說比較溫柔深情。E弦靠最內側,演奏時音色清澈透亮。在音域方面,由于二胡相較小提琴少了兩根弦,因此其音域并不如小提琴寬廣,在普通樂曲演奏中,只會到兩個半的八度左右。但小提琴從最低的G音開始最高可橫跨四個八度,作為弦樂器家族中體積最小、音域最寬的弓弦樂器,其極豐富的表現力和深刻細致的情感表達,堅實了其“樂器皇后”的地位。小提琴擁有廣泛的音域和優雅高貴的音色,讓它倍受各國人民喜愛,許多作曲家也都熱衷于小提琴創作,留下不計其數的驚世之作并廣為流傳。也正因為如此,小提琴才被二胡等許多弓弦樂器借鑒和模仿。
三、二胡移植小提琴樂曲《查爾達斯》的演奏技法分析
(一)快速換把
由于樂器構造的差異,小提琴比二胡多了兩根弦,音域相較于二胡更為寬廣。因此在演奏小提琴移植作品過程中,小提琴上原位換弦的地方,在二胡中就變成了頻繁且快速換把的高難度演奏技法。如此便要采取按音程換把這一新技巧。這樣可以在每個音上都建立新把位,能夠有效減少換把的次數。因此,演奏者不管是指序選擇還是指距調整就顯得十分重要。由于在快速演奏時手部肌肉群會保持緊張的狀態,導致換把不夠靈活,速度提不上去,因此要盡可能放松手部肌肉,不需要繼續牽動的肌肉要及時放松,這樣下次牽動時才可以克服僵持和遲緩的情況。到了高把位,由于傾斜的琴桿重量增大而導致虎口處摩擦力增大,要更加松弛虎口才能緩解此現象發生。
(二)揉弦
二胡演奏的音樂之所以能充分表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不僅得益于其與人聲相似的音色,更與演奏者的揉弦技巧密切相關。在演奏小提琴移植曲目時,通常需要采用小提琴揉弦的方式,即一張一弛的演奏技巧,依靠腕力或者采用滾揉和摳揉相結合、壓揉和滾揉相結合的復合式揉弦技巧。在演奏《查爾達斯》時,要著重注意二胡揉弦方式要盡量向小提琴的揉弦方式靠攏,手指的力度要統一,否則就會影響到作品的演奏效果。因此,使用滾揉和壓揉相結合的這種揉弦技法,被大多數二胡演奏者在演奏移植作品時采用。這樣的演奏技法會更加貼近小提琴柔美流暢的音色,也會使二胡演奏更加契合吉普賽人民族音樂的特點。
(三)人工泛音
泛音常常作為二胡曲目中的對比音色出現。由于泛音在二胡演奏中使用相對較少,以及泛音之間的指法距離大不相同,使得演奏者在演奏中很難快速連接曲調,因此其音色優美但利用機會卻大大受限。而人工泛音則沒有這種限制。在二胡移植小提琴作品中,經常會使用到人工泛音這項高難度演奏技巧,然而掌握這項演奏技法并不容易。人工泛音需要摒棄自然泛音中以空弦音做基音這種傳統演奏技法,需要用食指重新確立一個新的基音,同時用另外一指按在能夠發出泛音的位置,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基音處必須按實,而另一指則需要虛按。通常在使用人工泛音時需要一指、四指以純四度、純五度的音程關系排列。從而實現泛音的音高比基音的音高,高出一個八度或者高出兩個八度的效果。雖然人工泛音優點眾多,但想要演奏好必須具備一定的演奏水準。由于泛音比實按音量小很多,為了保證共鳴的協調,二胡在運用弓時要平穩均勻并加大力度。其次,二胡的演奏技法為單指按弦,而演奏人工泛音時需要一虛一實同時按下兩指,在快速演奏中并非易事,因此需要演奏者放松手指并多加練習。再者,練習過程中要反復琢磨四指的虛按力度,不斷進行微調,最終找到發音最響亮、震動最充分時的四指力度并牢記。最后,連續演奏時常常會出現聲音斷斷續續、泛音單薄刺耳的情況,這就要求演奏者不僅要運弓均勻流暢、換把松弛敏捷,還要注意按弦時手指力度及手型狀態。人工泛音對音準要求很高,按音位置稍有偏差就會導致雜音出現,但人工泛音的開發也極大豐富了演奏形式,演奏者要不斷加強練習,才能展現最好的演奏效果。
四、結論
二胡移植小提琴作品豐富了二胡的演奏技術,也在不斷加強中西音樂文化的融合。在演奏此類移植作品時,既要摸索其中技巧的變化,又要盡可能展現二胡的音樂魅力。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帶給人們美的享受,而把樂曲演奏得更加動人是移植類樂曲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因此在演奏此類移植曲目時,要把握其演奏技巧上的改進之處并不斷練習,最終呈現動人的二胡移植小提琴樂曲。本文通過分析《查爾達斯》的演奏技法,重點闡述《查爾達斯》在演奏中快速換把、揉弦以及人工泛音的演奏技術特點,以期給演奏者在實際演奏中所面臨的演奏技法問題提供參考。近年來,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藝術不斷發展,在繼承與發揚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同時,不斷地加強與世界各民族、各國家音樂的交流,從而互相推動,實現共同繁榮的愿景。二胡作為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弓弦樂器,勢必吸引更多的音樂藝術愛好者為其創作,他們采用的二胡移植小提琴作品的演奏形式將二胡演奏藝術上升到具有時代特性的文化發展潮流之中,對我國文化藝術跨越式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筆者相信,隨著這種多元化的演奏形式不斷發展,二胡的藝術發展一定會有著十分美好的前景。
作者:高婧 張佳琪 單位:海南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