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要點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松木線蟲病是一種嚴重的病蟲害,對暴發區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具有重大影響。為確保林業產業健康發展,各級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這就要求基層林業人員要嚴格執行有關政策法規,提高防治意識,通過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確保當地生態平衡及林業生產健康運行。
1發病原因
松木線蟲病是一種毀滅性的植物病,主要發生在黑松和馬尾松中,潛伏期長、疾病發生率高、傳播方式眾多,很容易形成大規模傳播,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經濟損失。松木線蟲作為一種外來物種,在中國缺乏天敵,感染方法比較隱蔽,很難預防和控制。染病后,宿主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在病程中,松木線蟲會占用宿主的養分,破壞松樹的正常生理活動,影響松樹樹脂分泌,會影響松針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染病后變成紅褐色,最終導致樹木壞死。在感染過程中,松針不會因病變而掉落,并且會保留一段時間,使感染難以發現,病變通常發生在夏季,而松樹會在秋季逐漸死亡,增加了預防和控制難度,很容易造成松樹大規模死亡并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
2危害癥狀
松材線蟲在自然界中的傳播媒介主要為松墨天牛昆蟲,通過其繁殖和活動,攜帶幼蟲傳播。松墨天牛在受感染的松樹上產卵,而在被感染并死亡的松樹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松木線蟲。當出現甲蟲幼蟲時,具有較強生命力的幼蟲將穿過甲蟲幼蟲。在釋放的二氧化碳的引導下,它吸附到甲蟲體內。在夏季,將松木線蟲傳播到健康松樹上。人為傳播方法主要通過受感染的松木及在相關產品運輸過程中傳播病蟲害。松木線蟲致病機理還沒有準確結論。根據學術界研究結果,其治療機理主要包括3個主流觀點:松木線蟲分泌的纖維素酶引起疾病,纖維素酶破壞松樹細胞,阻止樹脂的正常流動及水的傳播。在酶的作用下,會導致松樹枯萎。但是在相關驗證實驗中,松木線蟲分泌的纖維素酶尚未用于有效提取和實驗,缺乏一定的說服力。掏空理論是指在松樹被感染后,松木線蟲生理活性分泌導致松樹植物中的單萜和其他成分含量增加,這些成分將進入松樹管壁,導致氣管形成空腔,無法輸送水分,導致松樹缺水,然后死亡。然而,在相關研究中,單萜類和其他成分的增加與松木線蟲之間的關系尚未得到解釋,也缺乏說服力。甲毒素理論。相關研究發現,松樹會產生有毒元素,并導致松樹死亡。毒素的來源尚未明確。更為普遍的觀點是,毒素在感染后由松樹分泌并由細菌產生。根據相關實驗,被感染的松樹提取物有毒,會導致健康的松樹枯萎。松樹受到病蟲害的影響,代謝過程異常,并分泌毒素,導致植物死亡。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松木線蟲攜帶芽孢桿菌屬,其可產生有毒物質并引起松木線蟲病。管理人員應加強對松林的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被感染的松樹,以防病蟲害進一步傳播。管理部門應加強對種植人員的培訓,使工作人員對松木線蟲病有正確的認識,掌握松木線蟲特殊發病特點,并能在日常管理中對樹木進行詳細檢查。及時發現病蟲害跡象并進行科學處置。對于患病的松樹,根據其實際發生率,可以進行完全砍伐或選擇性砍伐。在疫情較輕的地區,可結合松樹實際情況砍伐患病樹木。需嚴格監控松樹狀態,以便及時處理染病松樹,確保松樹林安全。
3傳播途徑
為加強病蟲害防治,定期清理和有效切斷松木線蟲病傳播途徑十分重要。清理松墨天牛時應充分考慮其繁殖規律,有針對性地殺死卵、幼蟲和成蟲,以確保防治效果,并減緩松木線蟲病的傳播。
4防治措施
防治成蟲通常采用人工誘捕等方法。每年7月初在松樹林中布置誘捕裝置,添加適量的引誘劑,并定期補充引誘劑并清理成蟲;根據明顯的活動痕跡將殺蟲劑注入小徑的孔中。同時,根據林地實際情況,引入甲蟲天敵,以壓縮其繁殖活動空間。在7~8月,設置空心木吸引啄木鳥居住,還可以放養腿蜂,利用寄生蜂殺死甲蟲幼蟲。合理使用化學試劑控制甲蟲繁殖,在春季將松樹變白以防甲蟲產卵。同時,根據甲蟲生產條件,合理配置化學藥劑以殺死甲蟲并減少環境污染。例如,將配置的藥劑注入蟲孔并密封糞便孔,可以起到更好的殺蟲效果。同時,還可以利用化學藥劑的殺蟲作用,提前噴灑磷等磷,有效抑制松木線蟲繁殖。要注意建設混交林,合理規劃松樹間隔,減緩甲蟲的傳播,營造相對穩定的生態環境。可以在松樹林中種植桑樹,以吸引甲蟲并將其殺死。有關部門要加強科學防控機制建設,引進先進信息技術,完善綜合防控體系,根據當地林業生產實際情況,制定完整的防控工作流程,實行嚴格的工作監督機制,加強松樹林信息綜合收集,準確控制松木線蟲繁殖和傳播的關鍵環節,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同時,建立預防管理平臺,整合和分析病蟲害信息,為流行病預防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要加強區域間信息共享,促進信息交流,有效隔離重點疫區,控制松木線蟲病的傳播。
作者:郭磊 單位:甘肅省白龍江插崗梁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