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能源企業參與電力市場的思考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新能源建設的迅速推進與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結合四川電力市場的新能源參與市場情況,就新能源發電企業如何提升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如何做好參與電力市場準備,不斷開拓創新,提升電力營銷能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和自身管理水平進行了深入思考,以主動適應新形勢下電力市場化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新能源;電力市場;應對策略
在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擴大、開發成本不斷降低、電力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的形勢下,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是必然趨勢。2022年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發改體改[2022]118號)明確要求新能源應逐步參與電力市場。參與電力市場后,新能源發電企業生產經營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轉變,由過去保量保價消納,逐步過渡到保量不保價,最終到不保量不保價,電量電價完全由市場競爭形成。電力市場化改革對新能源發電企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參與電力市場,保持自身競爭力,主動適應新形勢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需要,成為其生產經營急需解決的問題。國內學者對火電、水電如何參與電力市場的探討較多[1-4],對新能源如何參與電力市場的研究較少。本文對新形勢下四川新能源發電企業如何參與市場進行深入思考。
1四川電力市場基本情況
1.1四川電力系統主要特點
1)裝機以水電為主,徑流式電站占比高。截至2021年四川省調水電裝機4385萬kW,其中徑流式電站裝機約2893萬kW,占比約66%。2)電力供應呈現“豐余枯缺”的特點。四川水電以徑流式為主,調節性能差,豐枯期出力差異大,電力供應呈現“豐余枯缺”的特點。豐水期水電富余存在棄水,需要外送。枯水期電力供應不足,需大量外購。3)不同電源之間成本差異大。火電與水電之間,不同投產時期、不同調節性能,水電之間成本差異大。
4)網架結構薄弱。四川水電主要集中在涼山、甘孜、阿壩、攀枝花、雅安等西部地區,這些地區與主網的聯系較為薄弱,送出受限,豐水期容易出現成都高負荷地區缺電、但水電仍在棄水的現象。
1.2四川電力市場結構
“中發9號文”下發后,四川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結合四川特點,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建立起以中長期交易為主、現貨為輔的電力市場體系。四川電力市場包括省際市場和省內市場,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省際間市場包括省際間中長期市場和省際間現貨市場。主要在汛期開展,由水電企業參與。省內市場包括省內中長期電能量市場、省內現貨電能量市場、省內輔助服務市場。其中,省內中長期電能量市場包括常規直供電、戰略長協、富余電量、水電消納示范區、電能替代、水火關停補償交易等諸多交易品種。主要由水電企業參與,火電企業發電量按一定比例配給市場化用戶,不直接參與交易。省內現貨電能量市場包括日前電能量市場、實時電能量市場,非棄水期火電參與,棄水期水電參與;省內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品種包括火電短期備用輔助服務和AGC調頻輔助服務市場。
1.3四川電力市場存在問題
1)交易品種繁多。四川電力交易品種包括常規直供電、戰略長協、富余電量、水電消納示范區、電能替代、水火關停補償交易等諸多交易品種,各交易品種交易限價、交易方式、輸配電價均不相同,使交易復雜。2)價格信號失真。由于水火并未同臺競價,交易最高限價過低,水電枯平期以不棄水為原則進行調度、超發結算價格偏低等原因,市場交易價格并未充分體現電力供求關系,價格信號失真,水電企業降價幅度過大,普遍虧損。3)政策變動大。近年來,四川電力市場規則每年均有較大變動,政策延續性較差,很難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增加了各市場主體參與交易的難度。
2四川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情況
2.1參與市場現狀及趨勢
市場化比例方面,截至2021年底,四川新能源裝機約700萬kW,占省調裝機約10.6%,比重較小。2022年以前,新能源全額保障消納,未參與市場,全部電量按批復上網電價結算。2022年,新能源部分電量參與市場。根據四川省2022年度總體交易方案,新能源超過保障利用小數以外的部分參與電力市場。其中,風電保障利用小數為1800h,光伏保障利用小數為1300h。為匹配新能源發電能力在年內的分布,又將保障利用小數按6.5∶3.5的比例在枯水期(1-4月,11-12月)和豐水期(5-10月)進行分配。按照2021年新能源實際發電量測算,新能源市場化比例約14%,隨著新能源開發推進,其裝機規模將越來越大,保障利用小時數將逐步降低,市場化比例將越來越高。交易主體及品種方面,根據四川電力市場交易規則,除分布式及扶貧項目外,其它新能源項目均應參加電力市場。與水電同臺競爭,可參與除水電消納示范區和水火關停補償交易外的其它所有交易,各交易品種限價范圍也與水電相同。交易組織方面,新能源可參與年度和月度交易。年度交易于每年年初組織,周期約兩周,平臺集中交易和雙邊協商同步開展。年度交易結束后,交易中心開展合規校核,校核掉的指標通過平臺集中開展年度轉讓和拍賣交易。月度交易包括事前和事后交易。事前交易每月開展5-7次,交易方式為平臺集中交易。交易執行方面,新能源月度發電指標由市場電量和優先電量兩部分構成,優先電量即為保障性利用小數以內的電量。該部分電量在維持水期優先總量不變的前提下由新能源發電企業根據自身發電能力在月度間進行滾動平衡。市場電量即在年度和月度市場成交的該月電量。與水電枯水期不棄水、豐水期按發電指標進度一致安排發電不同,目前由于四川新能源占比較低,新能源雖參與了市場,但在調度執行層面,全年仍以不棄風不棄光原則安排發電。未來,隨著占比不斷提高,新能源調度方式將逐步過渡到按發電指標進度一致安排發電,競爭將更為激烈。考核結算方面,新能源按結算月(上月的26日至本月的25日)統計實際上網電量,進行電費結算。優先結算優先電量、結算價格為批復上網電價,后結算市場電量、結算價格為其該月市場化交易均價。實際上網電量超出月度發電指標部分為超發電量,少于月度發電指標則為欠發電量。超發電量在發電企業省內市場交易合同電量2%及以內部分,按其省內市場交易合同加權均價結算,且免于支付偏差考核費用。超發電量在2%以上的部分,豐水期(6-10月)不予結算、并按0.0211元/kWh支付偏差考核費用,平水期(5,11月)按0.1836元/kWh結算、枯水期(1-4,12月)按0.2771元/kWh結算。欠發電量在發電企業省內市場交易合同電量2%及以內的部分,免于支付偏差考核費用,欠發電量在2%以上的部分,豐水期按0.1057元/kWh、平水期按0.1669元/kWh、枯水期按0.2078元/kWh支付偏差考核費用。
2.2參與市場存在的問題
1)新能源參與市場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目前,四川新能源占比較低,市場規則以水電為主體進行設計,新能源僅試探性地參與市場,還未參與現貨和省間外送。隨著新能源開發的不斷推進,尤其隨著水風光一體化項目的開發建設,新能源將成為重要的市場主體。與水電、火電等電源相比,新能源出力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必須就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后其參與市場機制做深入研究,才能保證市場的健康穩定運行。2)營銷體系不健全。新一輪電改已深入推進,四川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電力市場體系,但新能源之前一直全額保障消納,進入電力市場時間較晚,與其他發電企業相比,不熟悉市場規則,市場意識淡薄。電力營銷組織結構不健全,職責職能劃分不清晰,不能很好滿足市場化發展的需要;電力營銷管理制度不健全,交易決策和電費結算等重要業務環節流程不規范;缺乏專業的電力營銷人員,影響電力營銷工作的高效開展;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影響電力營銷人員的積極性。3)專業能力不足。對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機制及規則研究不深,不能很好引導電力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不能準確把握電力供需形勢,發電功率預測不準,交易策略制定存在極大困難;市場開拓晚,缺乏優質用戶;市場營銷與電力生產之間的信息共享,不及時不充分,不能很好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
3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思考
3.1增強市場意識
隨著裝機規模的不斷增加,新能源進入電力市場已勢不可擋。新形勢下,一是要密切跟蹤新能源相關政策變化,加強政策學習研究,加強政策宣貫,積極做好應對;二是要增強市場意識,將市場意識貫徹新能源的全生命周期,從開發、建設到生產經營,通過主動控制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3.2建立營銷體系
根據企業實際,科學設立營銷組織結構;做好工作界面劃分,明確職責分工;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企業營銷決策流程,規范管理,提高市場決策的效率及風險管控能力;建立市場營銷與電力生產環節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及時交互生產和市場信息,實現對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探索建立市場化的用人機制。
3.3打造營銷隊伍
采用多樣化的手段,打造一支專業能力過硬的營銷隊伍。①多參加培訓學習,掌握最新政策;②多對外調研交流,汲取先進經驗;③多開展實際業務,不斷積累實戰經驗;④多提煉總結,不斷提升業務水平。同時,未來電力市場將越來越專業化,企業應盡早吸收和培養相關人才,為全面參與市場做好人才儲備。
3.4提升專業能力
1)加強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機制和規則的研究,積極反映相關意見建議,引導電力市場健康有序發展。2)提高發電出力的可控性。新能源發電出力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增加了其參與電力市場的難度和風險,要密切跟蹤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提高發電功率預測水平,同時合理配置儲能,多措并舉,提高發電出力的可控性,提升市場競爭力。3)加強交易策略的分析研究。密切跟蹤供需形勢變化,深入研究電力政策,與企業其他電源類型統籌協調,以企業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合理制定交易策略。4)加強客戶管理,開拓電力市場。探索利用代理制、居間服務等方式和手段,開拓市場。利用新能源的綠色價值,爭取用戶。定期回訪客戶,增強用戶粘性。5)創新營銷思路,拓展業務范圍。積極參與碳市場、綠證和綠電交易,充分發揮新能源的環境權益價值,最大化企業利益。
4結語
為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新能源企業必須要深刻認清面臨的形勢,牢固樹立市場意識,加強電力營銷體系建設,打造一支強有專業化的電力營銷隊伍,提升電力營銷能力水平,開拓創新,主動適應新形勢下電力市場化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馬光文,張永鋒.水電現貨競價關鍵技術研究進展[J].水力發電學報,2021,40(8):1-11
[2]王志遠,李婷.中國水電企業應對電力市場改革的策略[J].當代經濟,2016(30):44-46
[3]張貴賓.新時期火電企業電力市場營銷策略研究[J].大眾用電,2021,36(11):86-87
[4]姜立寶.電力市場新形勢下火電企業營銷策略探索[J].企業管理,2017(z2):366-367
作者:楊梅 單位:大唐四川發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