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小學五色勞動教育和實踐一體化建設,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五色”勞動教育是黑龍江省首創的極具地域特色的勞動育人新模式?;凇拔迳眲趧咏逃c研學實踐綜合育人的共性價值,深入分析二者之間的相互關聯及一體化建設的必要性。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提出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總體思路;依托研學實踐,共享基地資源;聚焦勞動教育,設計課程體系等實踐路徑,以期確保一體化的有效推進,對于深化龍江基礎教育改革,實現五育并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主要內容,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舉措。隨著對勞動教育認識的不斷深化,黑龍江省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以“五色”為主題,開發了“紅、綠、藍、金、銀”五大系列的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教育相關課程,探索出一條具有龍江地域特色的勞動教育新路徑,為推動龍江中小學勞動教育開啟了新的篇章。研學實踐是產業融合的新型產物,也是中小學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半p減”政策的落地,為研學實踐活動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研學實踐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二者具有多重共性基礎,如高度契合的育人方式、知行合一的育人價值、互通銜接的課程體系等,這些共性基礎都為“五色”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一體化的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一、“五色”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的內涵辨析
(一)“五色”勞動教育的內涵
近年來,黑龍江省中小學相繼開展勞動教育,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在開展過程中也暴露很多的現實問題。為切實破除當前中小學勞動教育的主要癥結,黑龍江省教育廳在勞動教育思想基礎上提出了構建涵蓋紅色革命教育、綠色生態教育、藍色科技教育、金色農業教育和銀色冰雪教育的“五色”勞動教育體系。紅色革命教育的主要內涵包括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的教育,使中小學生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和革命傳統,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學習新時代榜樣的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著力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綠色生態教育的主要內涵包括尊重自然、崇尚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環保精神。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植樹節、豐收節、垃圾分類、低碳生活等環保主題活動,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近家鄉的山水,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和方式;藍色科技教育的主要內涵包括引領中小學生接觸和體驗現代高科技成果,培養學生科技興國和科技強國的思想意識,激發學生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金色農業教育的內涵主要包括農業科普教育和農耕文化體驗,帶領中小學生走進家鄉的田間地頭、休閑農莊、農業基地等,讓學生親身體驗農業生產的艱辛過程,學習必要的農耕知識,深刻感受曾經的“北大荒”到如今“北大倉”的巨大變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農業、熱愛農民的思想品質;銀色冰雪教育的內涵主要包括引領中小學生積極參加冰雪活動,感受冰雪文化,使學生真正領悟冰雪的魅力,培養學生不畏嚴寒、敢于戰勝嚴寒的體魄和精神[1]。
(二)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的內涵
研學實踐教育作為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產物和旅游產業融合的全新方式,已逐漸成為國內學者研究的新領域和新熱點。研學實踐活動在我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期的孔子周游列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無數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和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也為現代社會的研學旅行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積淀。國外的研學實踐活動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面與國內有諸多不同,如歐洲國家的“游學活動”、美國的“校外教育”、日本的“修學旅行”、韓國的“畢業旅行”、芬蘭的“校外活動”等,都更加注重課程設計、實施過程、學生感受、評價考核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這些也為我國研學實踐教育的推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2]。根據教育部的文件,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是由學校安排以中小學生為主要目標群體開展的一種有組織、有計劃的研學活動,主要特征是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與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實踐教育活動,是校內教育的延伸,是綜合實踐育人的重要方式。研學實踐作為一種集體性的實踐活動,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是十分難得的成長經歷。因此,研學實踐活動中要體現實踐性、教育性、體驗性、集體性的多重特征。
二、“五色”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一體化建設的必要性和共性基礎
(一)“五色”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一體化建設的必要性
為落實國家勞動教育精神,黑龍江省教育廳在2020年12月發布了《關于在大中小學開展“五色”教育活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了黑龍江省大中小學開展“五色”勞動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內涵特質、教育目標、實施路徑及保障措施,其中特別指出了研學實踐是開展“五色”勞動教育的最佳路徑之一,要充分利用省內國家級、省級的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深入挖掘“五色”研學資源,將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充分融合,在研學實踐活動中實施“五色”勞動教育,提高勞動教育的直觀性、生動性和體驗性,從而有效推動“五色”勞動教育健康科學發展。研學實踐作為“行走的課堂”,是銜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梁,是強化我國科普教育以及提高大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將研學實踐與“五色”勞動教育有機結合,不僅豐富了傳統的教育形式,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園文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提升了愛國主義精神,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能夠促進當代大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借助研學實踐突破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現有困境,既能夠創新研學實踐教育,又能使之成為勞動教育的新載體,二者具有很高的契合度。
(二)“五色”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一體化建設的共性基礎
首先,二者具有共同的育人目標和價值?!拔迳眲趧咏逃脱袑W實踐都是我國在新時代背景下對中小學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務,也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二者具有高度相似的育人目標和價值,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知行合一,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次,二者具有共同的實踐育人方式。“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都是通過實踐教育的方式實現育人目標和價值,作為“實踐教育”的有效載體,二者不僅在理念上融合互通,在育人方式上也存在許多共同之處。通過發揮“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的綜合育人功能,建立實踐育人共同體,可以有效打破校內外教育銜接的屏障,實現校內外教育無縫對接,全力推動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再次,二者具有共同的操作實施路徑?!拔迳眲趧咏逃脱袑W實踐都是通過中小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完成的,是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都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機結合體,課程體系也可以實現融會貫通,學生通過參加“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和體驗家鄉的風土人情,感受改革開放后龍江的巨大變化,樹立建設家鄉和奉獻家鄉的遠大志向[3]。
三、“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一體化建設的實施路徑
(一)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總體思路
首先,各級部門應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總體思路,從根本上轉變傳統教育觀念,進行一體化的總體布局。以政策和思想為引領,統籌推進“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一體化建設。近年來,國家教育部和黑龍江省教育廳等都相繼下發了關于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的系列文件,這些文件為“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的一體化建設提供了政策和思想的指導?!拔迳眲趧咏逃脱袑W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完善的政策體系作為支撐和保障,因此,構建全方位、系統化的“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的政策體系至關重要。其次,以組織制度為保障,強化落實“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工作,實現一體化建設的規范運作。一方面,成立“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進行整體布局規劃和頂層設計,凝聚力量,形成全社會合力支持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制定科學推進“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一體化建設的指導綱要,細化有關“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的相關政策文件,落實一體化建設的具體職責,明確一體化建設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以確?!拔迳眲趧咏逃脱袑W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依托研學實踐,共享基地資源
研學實踐是實施“五色”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依托研學實踐開展“五色”勞動教育,能夠拓寬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為勞動教育開辟生動鮮活的體驗場所,豐富傳統的教育資源,有助于“五色”勞動教育的落實。一直以來,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缺乏是黑龍江省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活動面臨的主要困境,學生缺少動手實踐的的機會,嚴重影響勞動教育的實效?!拔迳眲趧咏逃脱袑W實踐的顯著特征是實踐性,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讓學生在真情實景中獲得真實的教育。與研學實踐相比,黑龍江省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的發展相對滯后。目前,黑龍江省共有國家級研學基地和營地5家,省級研學基地和營地93家,這些基地和營地基礎設施建設非常完善,組織實踐活動經驗也較為豐富,因此,實現“五色”勞動教育一體化的前提是率先實現基地一體化,充分利用各類適合開展“五色”勞動教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科技館、農業園區、生態公園、高校、社區等研學實踐資源,開展以“五色”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以實現基地共享,保證基地利用最大化、教育成效最大化[4]。
(三)聚焦勞動教育,設計課程體系
長期以來,各地中小學勞動教育都沒有建構統一的、能夠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課程體系,更沒有將其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使得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得不到充分發揮。為突破現有瓶頸,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需要積極探索“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相結合的全新方式,設計聚焦勞動教育的“五色”研學實踐課程,以推動“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一體化建設。一方面,圍繞勞動教育的課程目標設計精品課程體系。課程目標要符合國家和地方關于開展勞動教育的指導文件和指導意見要求,如《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黑龍江省教育廳關于在大中小學開展“五色”教育活動的指導意見》等,構建以“五色”實踐教育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五色”研學實踐課程體系,形成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實踐教育方案,以實現綜合育人、實踐育人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勞動教育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復雜的工作過程,它貫穿于大中小學不同的教育階段。因此,“五色”研學實踐課程的設計不僅要考慮青少年的年齡、學段,還要考慮青少年的個性化需求,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的主題活動,開發出一批符合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核心素養要求,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匠心精神和國際化視野的精品研學實踐課程,為落實“五色”實踐教育提供系統的課程支持。
(四)完善評價體系,鞏固實踐成果
當前黑龍江省中小學勞動教育普遍存在評價體系不健全、評價目的不明確、評價方式不科學等問題。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完善“五色”勞動教育體系的評價制度和評價體系以實現科學評價,達到勞動育人的目的。首先,將“五色”實踐教育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過程,制定科學的“五色”勞動教育評價方案,不斷完善過程評價標準和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建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其次,為徹底解決黑龍江省中小學勞動教育中“效果怎么樣”的問題,還應構建能夠鞏固學生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成果的長效機制,以保證“五色”勞動教育的評價效果和評價水平。評價方式應日常化,同時要打通學科學段壁壘,結合“五色”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內容,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評價方案,并將其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此外,還應建立地方政府和中小學的“五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活動的評價機制,將其開展“五色”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情況和效果作為考核評價的內容和衡量教育質量的評價指標,努力構建鞏固中小學生“五色”勞動教育實踐成果的長效機制[5]。
作者:李麗 王倩穎 王瑞雪 單位:綏化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綏化市北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