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地質研究》年刊,1988年創刊,本刊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南海西沙海域的表層流特征
西沙海槽盆地地質構造特征
南海地熱流探測、研究與展望
湛江東海島地表溫度遙感反演
南海某區OBS多波資料成像
兩種單道地震接收電纜的比較
電火花震源激發的聲波頻譜分析
臺灣東南海域的溫鹽分布特征研究
海上二維地震觀測系統的設計原則
海洋地質調查中USBL技術以及應用
北黃海盆地南部凹陷群地層與沉積特征
應用遙感方法分析北部灣紅樹林的分布
衛星遙感在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中的應用
多軟件系統在油氣勘探中的聯合應用研究
東北極陸架區沉積盆地分布與油氣資源潛力
地震屬性分析技術在地震剖面解釋中的應用
基于回歸分析的海洋地質調查研究及實例應用
模糊滑模控制器在ROV機械手上的應用研究
天然氣水合物準三維地震調查中的羽角控制技術
基于ArcEngine的海洋地質數據管理模型
與天然氣水合物分解有關的海底滑坡和氣候突變事件
北部灣海底近表層的沉積速率及沉積物中汞的累積趨勢
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區游離氣分布特征研究
適用于南海北部中生界地震勘探的震源設計和實驗分析
拖曳式海洋CSEM法探測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有效性研究
南海海盆北部玄武巖溢流相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形成時代推斷
南海北部陸坡滲漏天然氣的聲學特征及其對水合物勘探的指示意義
珠江口ZXZ2鉆孔27000年以來孢粉和粒度特征及其環境意義
基于TOUGH+的水合物藏降壓開采過程中氣體運移規律數值模擬研究
多波束測深技術在海洋沉積學研究中的應用探索——以南海北部灣樂東海域為例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南海地質研究雜志社和南海地質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海淀區學院路31號地質出版社發行部郵購科
郵政編碼:100083
上一本學報編輯論叢
下一本地殼構造與地殼應力文集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海淀區學院路31號地質出版社發行部郵購科,郵編:100083。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