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史雜志》(季刊)創刊于1980年,是中國惟一系統匯集中國科技史料的學術性期刊。主要以中國近現代、尤其是近100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為主,在搜集、搶救和整理史料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的研究。本刊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中國科技史雜志》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萬方收錄(中)、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國家圖書館館藏、 上海圖書館館藏、
專題:中古時期中外天文學交流與傳播研究、論文、信息
地圖暈?法在中國的傳播與流變張佳靜
有關李約瑟編輯《伍連德自傳》書稿的史料馬學博
侗族斜織機調查及研究趙翰生,李勁松,秦雙夏
清末陳?編著《物理易解》初步研究王廣超
日本漢方醫學形成之軌跡小曾戶洋,郭秀梅
中國第一位女化學博士——王季?康靜,李艷平
中世紀科學史研究的發展與展望張卜天
1915~1960年《科學》廣告與科學文化網絡劉浩
我國科學技術史一級學科的確立過程翟淑婷
我所接觸的蘇聯專家——陳夢熊訪談張九辰
我國至晚在金代初年已經出現砘車史曉雷
1957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的增聘郭金海
德化窯神祭祀儀式與陶瓷技術進步的探討陳建中
北平研究院的學術會議及會員制度劉曉
德國在華殖民擴張與膠濟鐵路建設王斌
中日韓越古醫籍數據的比較研究真柳誠,郭秀梅
元太史院與明清觀象臺之傳承與沿革李東生
天文學在古代中國社會文化中的作用孫小淳
針刺麻醉向美國傳播的若干史實的考證黃艷紅
近年來的中國口述歷史研究左玉河
試論新中國航空工業落后的政策因素李成智
中國近現代科學史研究中的體制化問題芻議黃小茹
譚熙鴻:被遺忘的北京大學生物學系的創建者薛攀皋
20世紀30年代的"綏新公路查勘隊"羅桂環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候選人提名探析郭金海
中央研究院的第一次院士會議郭金海
略述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博士李復幾歐七斤
地質調查所地質礦產陳列館考析張爾平,曹希平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建設八年回顧及展望江曉原
《吃茶養生記》--一個宗教醫學典型案例的解析廖育群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國科技史雜志社和中國科技史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中關村東路55號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郵政編碼:100190
上一本浙江電力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中關村東路55號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郵編: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