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萬方收錄(中)、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國家圖書館館藏、 上海圖書館館藏、
研究論文、圓桌論壇、公民科學素質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專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科普史專題、專稿、科普動態
1、全媒體傳播推動時代轉變申江嬰;
2、淺議科技館親子活動的開發常娟;
3、檔案袋在科技館中的開發芻議常娟;
4、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發展樓錫祜;
5、基于公共傳播理念的科學普及翟杰全;
6、科普人才建設任務及執行路徑分析孟凡剛;
7、氣候變化科學傳播中的利益沖突羅勇;高云;
8、對科技館建設理念和建館模式的探討梁兆正;
9、“公眾科學日”科普展板視覺效果分析詹琰;
10、對歐盟《科學與社會行動計劃》的思考許清;
11、未成年人科學素質監測指標體系研究郭元婕;
12、論晚清“科學小說”的定名及其影響任冬梅;
13、科學幻想畫的科學傳播意義初探呼思樂;劉兵;
14、中日科普動漫發展狀況比較研究武丹;姚義賢;
15、科學博客:探索在公眾理解科學的最前沿王以芳;
16、社會力量多主體協同開展科普事業機制研究陶春;
17、現代科技館核心教育理念與常設展覽教育黃體茂;
18、關于發展中國原創科幻的幾點思考王衛英;姚義賢;
19、科技館產品分類及其供給、營銷初探古荒;曾國屏;
20、試析我國綜合科普期刊的困境與出路陳真;謝旭成;
21、旅游視角下的博物館職能演變李健文;孟慶金;金淼;
22、馬丁•加德納與他的“數學游戲”專欄回顧李正偉;
23、國民閱讀習慣與科普圖書面臨的挑戰和出路鄭華秀;
24、關于科技館原始創新展品主要來源路徑探討徐士斌;
25、我國科技類博物館發展現狀及幾點建議苗潤蓮;李梅;
26、關于少兒氣象科普創作的理念探索和建議程瑩;馬辛宇;
27、關于科技博物館教育活動開發的若干思考謝娟;尚修芹;
28、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參賽課題狀況調查李秀菊;劉恩山;
29、分化與整合并存——當代科學中心變革的顯著特征徐善衍;
30、撬動數字地球——阿瑟•克拉克和他的人造通訊衛星網李興春;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科普研究雜志社和科普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86號
郵政編碼:100081
上一本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下一本口腔頜面修復學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86號,郵編: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