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急管理》創(chuàng)刊于2007年,本刊在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的具體指導下,在宣傳方針政策、傳達工作部署、推動理論研究、交流實踐經驗、普及應急知識等方面發(fā)揮積極的作用。雜志設置了“本刊要文”“應急論壇”“應急實踐”“大視野”等四個板塊。讀者對象主要為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和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的應急管理工作者,科研院所應急管理研究人員以及其他關心、關注應急管理工作的單位和個人。
卷首語、時政縱覽、慶祝建黨100周年特別報道、記者觀察、本期主題、高端訪談、應急人說、與法同行、交流探討、圖片報道、輿情分析、科技裝備、教育培訓、國際視野、微型調查、隊伍建設、基層實踐、人物風采
人行贛州中支應對特大水災的實踐與啟示謝敬;
對做好政府值班工作的認識與思考王守興;屈浡;
以完成重大工程救援任務為牽引——武警水電部隊應急救援實踐與探索岳曦;
倫理領導在應急管理中的功能研究高小平;王華榮;
石家莊市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侯希平;
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和優(yōu)化的實踐與探索張邦平;
社區(qū)應急預案評估標準研究與實踐徐朱連;
廣東省應急平臺體系建設實踐與探索紀家琪;
縣(市)政府地震應急行為模式的初步研究鄧硯;聶高眾;
美國高校應急管理教育培訓現(xiàn)狀及啟示龐宇;
我國草原火災防控的實踐與探索馬有祥;
預防政府公信力危機:網絡傳播的機理分析與善治路徑郝繼明;
創(chuàng)新理念機制 把握規(guī)律特點 不斷提升應急管理科學化水平黃明;
全面提升企業(yè)應急管理能力 確保中央企業(yè)安全發(fā)展科學發(fā)展黃淑和;
加強應急管理 推動科學發(fā)展 促進富民興渝黃奇帆;
著力提升應急管理科學化水平 為“五個湖北”建設提供有力保障王國生;
落實國家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提升森林火災科學防范和處置能力杜永勝;
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促進天津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黃興國;
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努力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張積軍;
美國應急資源管理體系的借鑒和思考陳建國;
組織應急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姜卉;姜乃琨;
2010年強臺風“凡亞比”環(huán)境應急處置肖文;呂小明;
快速反應 科學應對 全力以赴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劉定明;
立足實際 突出實戰(zhàn) 注重實效——鐵路基層應急演練工作的實踐與思考王濤;
長江中下游旱澇形勢演變及氣象應急服務鄭國光;
治國安邦興水利——各地落實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綜述姚潤豐;
美國干旱減災技術工程體系簡析王蕾;
吉林延邊著力規(guī)范和夯實應急管理基礎劉波;
應急管理快速評估機制建設淺析張歡;
自然災害救助制度框架與實踐——以震后救助為例高恩新;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guī)范,方便閱讀,字數(shù)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lián)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fā)現(xiàn)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國應急管理雜志社和中國應急管理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和平街13區(qū)35號
郵政編碼:100013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和平街13區(qū)35號,郵編:1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