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中醫藥》(月刊)創刊于1986年,是中國科協主管、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國家級高級中醫藥學術期刊,是中國科協所屬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醫藥學術進展的中醫藥學科雜志。作為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刊,本刊以“把握前沿、探索未知”為己任,堅持“繼承與發展并重、中醫與中藥并重、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全面反映中醫藥學科(含中醫、中藥、針灸、中西醫結合、民族醫藥等)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成果,交流國內外中醫藥學術信息,為發展中醫藥學術、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服務。
《中華中醫藥》雜志讀者對象為廣大中醫藥科技工作者。目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并加入了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是中醫藥學科雜志中的佼佼者。中醫藥學是中華傳統文明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中國人民的健康和保健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華中醫藥》雜志起源于東方哲學,它是中國人以特有的智慧,建立了以陰陽五行學說為指導的獨特而復雜的模型體系。形成了對自然、社會和人體獨特的認識,成就了與西方醫學截然不同的生理、病理、藥理、診斷以及治療方法。尤其是中藥、針灸、氣功、按摩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地的人民,為世界各種族人們的健康做出了貢獻。自然的奧秘無限,科學的真理沒有國界。條條大道通羅馬,相信中醫藥學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在世界醫學發展中必將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知網收錄(中)、 萬方收錄(中)、 CA 化學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哥白尼索引(波蘭)、 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
學術動態、學術動態、論著、優博專欄、臨證經驗、學術流派、思路與方法、綜述、研究報告、臨床報道
1、古代醫學分科史考論馬燕冬
2、心主血脈與血栓前狀態黃燁 殷惠軍 陳可冀
3、楊繼洲針灸學術思想述要戴銘 林怡 李成文
4、萬密齋優生優育學術思想研究文穎娟 潘桂娟
5、從痰論治老年癡呆研究述評趙厚睿 孔明望 王平
6、《黃帝內經》的體質養生思想王琦 李英帥 劉銅華
7、糖尿病清熱解毒治法探討龐博 趙進喜 王穎輝 傅強
8、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現代臨床和實驗研究述評王鍵 郜巒
9、從體質論治原發性高血壓病柳洪勝 白文 戴中 王少杰
10、臟腑辨證細化分型探討嚴石林 于宏波 陳為 趙瓊 湯朝暉 魯法庭
11、植物類中藥寒熱藥性與有機成分單一化合物相關性的文獻研究楊波 王振國
12、從《傷寒論》探討寒熱錯雜證候辨治嚴石林 陶怡 鄧瑞鎮 王浩中 沈宏春 許嗣立
13、從轉化醫學的理念談血管性癡呆和輕度認知障礙的中醫防控張允嶺 高芳 孟繁興 金香蘭 侯小兵
14、基于自適應模糊推理系統的慢性呼吸衰竭證候特征臨床研究王海峰 李建生 胡金亮 余學慶 李素云
15、憤怒情志表達方式及特質對自主神經的影響詹向紅 劉勝利 江虹 喬明琦 張惠云 潘芳 楊雪 徐瑋瑋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華中醫藥雜志社和中華中醫藥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和平街北口櫻花路甲4號
郵政編碼:100029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和平街北口櫻花路甲4號,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