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圍產醫學》(月刊)創刊于1998年,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的科學技術期刊,是一本以圍產醫學,即產科和新生兒科專業的學術性期刊。本刊貫徹執行黨的科學和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貫徹實事求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遵守國家對出版工作的有關法律、法規。
《中華圍產醫學》在學術上達到首創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相結合,堅持質量第一,推廣科研成果,交流先進的臨床與科研經驗,傳播新理論、新技術,促進我國圍產醫學的發展;不斷提高圍產保健水平,降低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率,減少病殘兒的出生,保障婦女兒童的健康,提高中華民族出生人口的素質。
《中華圍產醫學》圍產醫學是產科和新生兒科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的一個新的學科,以“優生優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保障母嬰安全與健康”為宗旨,反映基礎、臨床與預防醫學、遺傳學和社會學等相關學科中有關圍產醫學的新理論、新技術、新進展,旨在為我國廣大圍產醫學工作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信息傳遞和了解國內外圍產醫學發展動態的窗口與平臺。本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萬方收錄(中)、 CA 化學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論著、臨床科研、病例報告、綜述、消息等
1、胎盤研究值得注意的問題 王自能;林羿;
2、超聲診斷宮內孕并宮外孕一例 張長虹;
3、七省市剖宮產率調查分析 李娟清;石一復;
4、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新生兒服務系統 劉芳;
5、先天性Taussing-Bing綜合征一例 王冬菊;肖昕;周冬;
6、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病機制和治療進展 丁怡;楊紅;
7、孕期子宮脫垂并腹腔廣泛粘連一例 盧彥平;王良義;
8、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一例 趙學軍;王忠英;劉伯寧;
9、CD64在新生兒感染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張金萍;陳超;楊毅;
10、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三例 顏勝宇;萬誠;鄭鋼;
11、圍產期抗磷脂綜合征診療進展 余艷紅;萬淑梅;蘇桂棟;
12、妊娠期口服降糖藥物的臨床應用評價 魏玉梅;楊慧霞;
13、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冷凝治療 吳本清;張國明;曾鍵;連朝輝;
14、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 葉鴻瑁;黎曉新;
15、胎兒腸管擴張的產前診斷和臨床預后 李輝;張玲;楊中華;尚濤;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華圍產醫學雜志社和中華圍產醫學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西安門大街1號
郵政編碼:100034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安門大街1號,郵編:1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