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臨床研究、病例分析、實驗研究、綜述
1、結核分枝桿菌重組Ag85A、Ag85B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結核分枝桿菌重組Ag85A(rAg85A)和/或Ag85B(rAg85B)蛋白與母牛分枝桿菌菌苗(Mycobacteri-um vaccae,MV)聯合免疫的免疫原性。方法 60只雌性BALB/c小鼠隨機分為下列6組:(1)陰性對照組:磷酸鹽緩沖液(PBS)組,(2)陽性對照組:卡介苗(BCG)組,(3)陽性對照組:MV組,(4)實驗組:rAg85A-MV組,(5)實驗組:rAg85B-MV組及(6)實驗組:rAg85A-rAg85B-MV組。每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結束后第14天殺鼠,用ELISA法檢測血清中IgGI、gG1和IgG2a水平;ELISPOT檢測脾臟分泌γ干擾素(IFN-γ)的T淋巴細胞斑點數;流式細胞術檢測全血單個核細胞內Th1和Th2百分比。結果三個實驗組小鼠血清抗體水平均明顯高于三個對照組(P<0.001);三個實驗組和兩個陽性對照組小鼠的T淋巴細胞斑點數均明顯高于陰性對照組(P<0.05);rAg85A-rAg85B-MV組小鼠Th1百分比明顯高于其余五組(P<0.001),三個實驗組Th1/Th2比值均明顯高于三個對照組(P<0.05)。結論結核分枝桿菌rAg85A和rAg85B蛋白均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與MV聯合免疫可增強其Th1型細胞免疫應答。
2、促紅細胞生成素多克隆抗體及酶標抗體的制備及純化研究
摘要:目的以免疫親和層析方法純化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rhEPO)并免疫新西蘭家兔制備多克隆抗體,用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抗體,為進一步建立ELISA檢測體系做準備。方法購買rhEPO,用淋巴結內注射法制備多克隆抗體,EPO抗體與葡聚糖凝膠偶聯,制成抗體親和層析柱,以rhEPO作為抗原上樣純化。抗體先鹽析粗提純再過SPA親和層析柱純化。用高碘酸鈉法制備酶標抗體。結果親和層析純化的抗原、抗體純度較高,蛋白質含量測定分別為0.560、.41 mg/ml;酶結合率為0.578。結論免疫親和層析法純化rhEPO,制備的多克隆抗體及酶標記抗體的純度好,可以滿足下一步組建試劑盒的需求。
3、體外誘導人羊膜上皮細胞分化為神經樣細胞
摘要:目的探討人羊膜上皮細胞體外向神經樣細胞誘導分化的條件。方法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預誘導劑(bFGF),化學誘導劑全反式維甲酸(ATRA)、丁酸羥基茴香醚(BHA)作為誘導劑,并以不含誘導劑的無血清的MEM培養基作為對照,密切觀察分化過程中細胞形態的變化,誘導至6 h、12 h、24 h時,利用免疫細胞化學方法檢測神經元特異性標志物的表達情況。結果誘導分化12 h后的ATRA組大部分細胞呈現雙極、多極和錐形的典型神經元細胞的形態,免疫細胞化學顯示這些細胞表現為NSE染色陽性,而丁酸羥基茴香醚(BHA)組細胞形態沒明顯變化,兩組都不表達神經膠質細胞標記物GFAP。結論 hAECs可以在體外誘導分化為神經元樣細胞,全反式維甲(ATRA)誘導效果較丁酸羥基茴香醚(BHA)好。
4、丹參多酚酸鹽對匹魯卡品致癇大鼠BDNF表達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丹參多酚酸鹽對匹魯卡品致癇大鼠腦內神經元的損傷及BDNF表達的影響,探討其抗癇的可能機制。方法采用匹魯卡品誘發癲癇狀態模型,隨機分為丹參多酚酸鹽干預組、鹽水干預組和對照組,觀察各組大鼠的行為學改變,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標記顯示各組大鼠腦內海馬BDNF的表達變化。結果在海馬CA1區有BDNF陽性細胞表達,各組比較行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丹參多酚酸鹽可以明顯降低急性癲癇痙攣性大鼠的發作等級和發作時間,可能通過BDNF的表達增高來發揮作用。
5、DWI和PWI在單側大腦中動脈狹窄、閉塞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應用MR腦彌散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技術,分析單側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狹窄、閉塞患者腦組織血液動力學的變化,并判斷缺血半暗帶(ischemic penumbra IP)的存在。方法將73例單側MCA狹窄、閉塞患者分成狹窄組和閉塞組,所有患者均行常規MRI、MRA、DWI及動態磁敏感對比增強(dynamic susceptibility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掃描。比較ADC值及腦灌注結果,分析兩組間二者的差異,并比較患側DWI、PWI病灶面積差異。結果 39例MCA狹窄的患者中20例(51.28%)DWI為高信號,31例(79.72%)灌注異常;34例MCA閉塞的患者中21例(61.76%)DWI為高信號,33例(97.06%)灌注異常。兩組患者,患側ADC值與鏡像對側腦組織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MCA狹窄組患側rMTTr、TTP值與閉塞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60例(82.19%)患側PWI病灶面積大于DWI病灶面積。結論 DWI能發現新鮮梗塞灶,但兩組患者患側ADC值比較,無顯著差異;PWI能夠顯示MCA狹窄或閉塞區腦組織血流動力學變化,但兩組患者病灶區PWI異常改變無顯著差異;只有兩者聯合應用才可以判定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帶,從而為臨床準確診斷、及時治療提供幫助。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國實驗診斷學雜志社和中國實驗診斷學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長春市仙臺大街126號
郵政編碼:130033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長春市仙臺大街126號,郵編:1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