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學》(年刊)創刊于2013年,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曲史新說、曲樂探索、曲樂探索_“第二屆國際昆曲唱念藝術研討會”發言錄、曲論研究、曲家班社、曲苑新韻
元曲尾聲考
挽歌流變考
樂府與戲曲
湯顯祖上計考
西藏面具概述
宋元宮調筋節考
清代疑似劇目四種
明清幕府演劇綜論
許自昌和《水滸記》
任半塘先生指導我讀書
淺析唐代樂舞藝術的發展
論清代小說中的伶人生存狀態
《玉茗堂書經講意》樂論研究
論板腔——兼論戲曲音樂創作
宋雜劇地理分布與形態演化研究
一種獨特的南戲樂譜——指板譜
沈寵綏對新昆山腔的矯正與完善
淺析湯顯祖“后二夢”中的性描寫
全本戲演出時期昆劇表演藝術的發展
當代昆劇創作的基本問題、觀念與形態
嶺南“八音班”藝術形態及其源流試探
戲曲“腔”論——從音樂結構學的視野
“曲牌”概說——論述曲牌的精粗性質
曲學之曲藝音樂研究——“南腔北調”論
中國少數民族曲藝的歷史、現狀與研究價值
《九宮大成》所收[香柳娘]曲牌旋律考論
論“湯沈之爭”——昆曲貴族性與市民性的交織
一個消失了的滿族劇種——關于滿族“朱春”的研究
由元代南套到明代南北合套——以元無名氏散套《情》的北曲增補為范例
說唱道情、韓湘子傳說,以及《新編韓湘子九度文公道情全本》中的美好生活之觀念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曲學雜志社和曲學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上海瑞金二路272號
郵政編碼:200020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號,郵編:200020。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